這樣的「學案導學」不要也罷

2022-12-11 21:30:05 字數 2605 閱讀 1562

近幾日,讀山東省教育廳張志勇副廳長系列博文,思考許多,一方面感嘆省領導「憂教猶學」的拳拳之心、殷切深情,一方面檢討自己關於「學習模板」的設計思路及發展方向。

在《加大縣中改革力度是深化我省課程改革的當務之急——教育行政部門和教科研人員要走進學校指導課程改革》(2009-10-25)一文中,張廳長專門以乙個標題「這樣的「學案導學」不要也罷」,痛心指出了教學實踐中運用「學案導學」存在的弊端:

我聽的第3節課是……。教師這節課上的是「學案導學」課。可我看了一下,無論是教師的板書,還是學生手中的「學案」,其教學內容課本上都有。……

我發現「學案」上的東西,像這節課的知識梳理:……等等,課本上都有。「學案」上除了這些東西,就是訓練題目了。

奇怪的是:問題應用欄目中,「學案」不僅提供了選擇的選項,而且直接給出了填空處應該給的標準答案。這樣的學習,連學生的一點思維過程也不需要了,直接進行知識的記憶就行了。

教師教學過程的大部分環節,都是圍繞著「學案」上設計的訓練題目來進行。也就是說:教學過程本質上還是做題、對答案的過程。

更可怕的是:學生手裡拿著學案,根本不看什麼課本。其實,課本上不僅有對知識的梳理,更有幫助學生理解知識背景的閱讀材料、背景材料,遺憾的是:

學生根本不學習課本……我發現,學生們在教學過程中根本不看課本,只拿著所謂的「學案」對老師的給的標準答案。……

「學案」對學生學習的意義又是什麼?特別是「學案」到底應該如何編寫?在教學過程中到底應該起什麼作用,到了各級教研部門走進學校幫助老師們認真研究的時候了。

我個人認為:「學案」的重點應當包括以下三個方面:(1)學習目標的確定;學習方法與學習活動、實踐活動的指導;(3)學習內容的拓展,等等。

「學案」不能代替課本,「學案」不能等同於課本內容的搬家,更不能通過「學案」把課內的訓練轉向課外,……當然,我的這些認識是不是正確,要用教師們的教育教學實踐去檢驗。

關於「學案導學」,張志勇副廳長在2009-04-24的博文《新時期好高中的六條標準》中就指出:為了實現高效課堂,不少學校加強了對學生課外預習的指導,特別推行「學案導學」。也就是,在課前讓學生依據教師提供的「學案」進行學習,並完成相關的習題。

對於這個做法,我是贊同的。但要提醒大家的是:「學案」導學要有一定的開放性,要給學生留下適當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否則,就會導致學生課前學習的完全同質化,這對於學生知識經驗背景的多樣化,對於學生課堂思維的多樣性是不利的。

「學案導學」開始於何時,我無從考證,但掀起「學案導學」的熱潮者,當屬江蘇東廬中學的「講學稿」。「講學稿」之所以在全國迅速掀起熱潮,固然有利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一面,但多數學校學習的緣由,一是眼熱東廬中學的迅速拔高的應試成績,渴望借「學案」提高自己的公升學率,達到「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二是上級禁止亂訂教輔、學輔資料,於是習慣了「機械訓練」的學校就以「學案」為旗號,把「題海戰術」課內、課前化,「學案導學」焉有不變味之理。

歷數目前「學案導學」的弊端:一是試題化傾向十分嚴重,由於功利思想在作祟,「講學稿」已經發生了異化,逐步成為了「題海戰術」的翻版和應試教育的**;二是知識綱要化明顯,原來的教師說學生劃(重點),搖身一變為紙上印刷的文字,教師的語言灌輸變成了文字注入,節省了教師時間,增加了學生負擔,課堂學習也因此更加浮淺;三是師生都變成了「學案」的奴隸,最有名的觀點就是「學生圍繞學案學,教師圍繞學案教」,師生的創造性和課堂生成美蕩然無存,新授課變成了「練習課」、「複習課」,嚴重限制了學生思維發展;四、把課後題海戰術變成了課前機械訓練,名為「預習性作業」,實質上是大量的機械性知識灌輸或試題練習,課堂需要的差異性的課程資源被統一化、應試化;五是「指鹿為馬」欺騙世人,美其名曰「把時間還給學生,把空間還給學生,把權利還給學生」,減少教師課堂「講」的時間,實質上是誤讀「做中學」、「精講精煉」,把含義為「聽、說、讀、寫、視、思、演」的「做」、「練」理解為只是做題。總之,應試思想根深蒂固,新瓶舊酒變本加厲,放任自流不負責任,懶惰低能坑害學生,這就是當今「學案導學」的真實寫照。

鑑於「學案導學」的種種弊端,我毅然把「講學稿」改名為「學習模板」。當初提出「學習模板」的原因有三:1、教學現狀呼喚規範,教學隨意性導致課堂學習低效;2、教學傳輸應當優化,課堂教學需要另闢新徑;3、學案導學應該揚棄,注重課程生本化開發。

當初的界定:「學習模板」是以「為學生學習而設計」為理念,以「低耗高效」為教學目標,以學習流程為呈現形式,具有導向、激勵、診斷、反思、調節等作用,師生可以二次開發的課程資源和教學活動載體。

近段,我再次修正的其定義。「學習模板」——廣義:在教學過程中,由師生開發的,能引導學生科學開展學習活動的創新性載體,比如「三本合一」、「學生展示板」、「白板」、「多**課件」,等等;狹義:

在國家課程校本化思想指導下,以「低耗高效」為目標,以學習流程和學法指導為呈現形式,師生可以二次開發的課程資源和教學活動載體。

「學習模板」具有導學、導思、導練、導教、導評的功能,它是我尋求「普適性教學道路」的乙個有效載體。「學習模板」屬於教學中「豐富媒介」的乙個重要策略,打破了「教師→學生」這一單向資訊傳輸模式,採用文字或多**等方式組成學生學習的中間踏板,構成課堂教學的「教師——學程——學生」立體三維結構,使每一位學生都能享受到同等的學習資訊和成功可能。

然而,我要說明的是:(一)「學習模板」是教學的乙個輔助工具,是學生學習的另一媒介,不是課堂教學的主導因素。如果讓「學案」、「講學稿」控制了課堂,那將是一條死胡同,就會失去課堂教學的生命和智慧型。

(二)「學習模板」由於課堂模式的不同有不同的設計和使命,「有規可循,但無固定設計可用」,更不會有「一定如此」版本,否則,「學習模板」將會成為「廟中泥塑」,中看不中用。

導學案的作用就是「導學」

推進 主體參與 課堂文化建構,實施 主體參與 分組合作 課堂教學模式,其先決條件是編寫好與之相適應的導學案。顧名思義,導學案的作用就是 導學 怎樣才能讓導學案 導學 呢?第一,要能夠導預習,這是 課前準備 模組的功能。這部分內容要提前印發給學生。要明確學生用多長時間 完成怎樣的預習任務,要明確達成怎...

學案導學反思

學法指導也就是學習方法 活動方式的指導及疑難問題的提示等。每節課知識學生掌握的如何,學習方法的指導起到了關鍵作用。本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隨時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逐步由 學會 變為 會學 4 達標訓練的設計。為了使學到的知識及時得到鞏固 消化和吸收,進而轉化為能力,要精心設計有 階梯性...

《學奕》導學案

使用周次 第一周課型 新授課學生姓名 班級 主備人 二次備課 學習目標 1 能根據課後注釋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內容。2 正確 流利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 理解重點詞句,領悟文中所講的道理。4 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激發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學習重 難點 1 正確朗讀和背誦課文。2 能參考注釋讀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