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科技條件下優化課堂學教學的必要性

2022-12-11 14:48:02 字數 4849 閱讀 5272

飛速發展的資訊科技已成為當代最先進、最活躍的生產力。國際教育界也出現了資訊科技(it)廣泛應用發展趨向,國內學者稱之為教育資訊化現象。資訊化教育的出現,資訊科技與各學科課程整合的強大趨勢,給中學基礎教育帶來巨大的變革。

作為資訊時代的中學思想政治課的教師,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就必須在自己的學科領域中在教育資訊化的環境中優化自己的教學設計,利用資訊科技建構一種新型的教學環境,創造良好的教學效應。

一、教師的教育教學思想理念要資訊化。

理論創新是實踐創新的先導。在教育資訊化環境下優化教學設計是教師實踐上的創新,需要教師認清時代背景,更新教育思想理念,以先進教育思想作指導,充分利用資訊科技優勢,建構教學設計的「新」,優化整個教學過程結構。

傳統「一本書+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教學模式把教學活動過程中人與物的因素都簡單化,把教材枯燥化。教學設計也是簡單的備教材、備教法。也有的教師認為教育資訊化就是多了計算機多**技術而已,機械化理解的結果是沒有新教育思想機械化的運用,效果不佳。

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不是簡單等同於計算機輔助教學(cai)或計算機輔助學習(cal)。教育資訊化環境下思想政治研究課教學設計的優化必須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的現代教育思想為指導,從而達到資訊科技與中學政治課程更深層次的優化整合,利用資訊科技建構出一種新型的教學環境,從而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第一、堅持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指導。從現代教育思想來看,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思想的代表是建構主義理論,它既是一種學習理論又是一種教學理論,是目前國際上在教育領域最具影響力的一種理論。建構主義的核心是強調學生是認知過程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教師灌輸的物件。

可見,在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教師和學生的地位、作用和傳統教學相比已發生很大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設計理論與方法來指導,顯然是不適宜的。因此在資訊化教學設計中必須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讓學生主動去發現、去探索。

第二、堅持主體性教育理論的指導。所謂主體性教育,是指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和教育現代化的要求,教育者通過啟發、引導受教育者內在的教育需求,創設和諧、寬鬆、民主的教育環境,有目的、有計畫地規範、組織各種教育活動,從而把他們培養成為能夠自主地、能動地、創造性地進行認識和實踐活動的社會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不是被灌輸者,這也是成功地進行教學設計應該十分重視的問題。

第三、堅持研究性學習理論指導。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並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使教與學的重心不再僅僅放在獲取知識上,而是轉到學會學習,掌握學習方法上,使被動的接受式學習轉向主動的探索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在評價關注中更加注重的是學習內容的豐富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樣性,強調學生學會收集、分析、歸納、整理資料,學會處理反饋資訊,更加注重研究過程。只要我們能注意研究性學習的一些特點,讓它充分地服從和服務於課堂教學,它便能有助於我們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與深化,且有助於我們指導學生開展自我的研究性學習,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以及創新精神。讓研究性學習理論與活動於課堂中體現將是教學設計的成功亮點。

一節課是否反應教育資訊化的時代要求,是否使課堂的教學結構發生根本改變(教學結構改變的主要標誌是師生關係與師生地位作用的改變),首要的是藍圖設計的思想性。教師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的現代教育思想,由傳統教學設計向新型、研究型教學設計轉變,由傳統灌輸型教師向資訊研究型教師轉變,是現代教師應對資訊化教育巨大挑戰的首要條件。

二、教師對教材的處理要資訊化。

教育資訊化在技術上的多媒化使得信媒裝置一體化、資訊表徵多元化、複雜現象虛擬化;網路化又使得資訊資源可共享、活動時空少限制、人際合作易實現。利用多**與網路,特別是利用超**技術,通過教師的教學設計在結構化、動態化、形象化方面重組教學內容,構建出教材的多媒化、網路化。這是在教育資訊化環境下思想政治研究課教學設計的優化的關鍵。

第一、運用資訊化豐富教材,生動教材,構建更具有說服力與活力的教學設計。在教學設計過程中,需查閱大量的的資料,使用豐富的資源。使用資訊網路技術進行教學設計,以往資料積累難、整理難、使用難的問題得到迎刃而解。

網際網路的「搜尋」十分有效。網際網路上有取之不盡並不斷更新的資源。計算機網路多**提供的教學資訊,不受時間與空間、巨集觀與微觀的限制,根據教學需要,把教學內容涉及的事物、形象、言論再現於課堂。

從太空到海底,從遠古到現在,從自然到社會,從異國到本土,都可以通過計算機多**資訊科技的傳輸、儲存、提取,或呈現大量的語音、圖形、影象乃至**資訊,通過視聽結合、形聲統一的多**資訊科技,能夠直接強化教學效果。這樣的教材處理能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能輕鬆愉快地學習,而且大大地節省了教學時間,有利於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

第二、利用豐富的網路時政音像資源,重新整合教學內容,構建與時俱進的教學設計。思想政治課是一門時政性最強的學科。最新發生的時事政治事件是最好最新的教學素材。

相比之下,在教材中的素材有明顯的時空限制,難以吸引學生的關注。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理論性強,概念較為抽象、趣味性較少,傳統的教學設計照本宣科、一本教案管幾年的教材處理法使教師授課和學生學習都感到相當困難,更使思想政治課「雪上加霜」。

優化的、成功的教學設計要有最新的、豐富的、能體現理論聯絡實際的時政**與**素材。資訊網路技術在**與**素材的傳遞具有快、新、多等特點,可助教師一臂之力。例如,在教學「當代國際社會的概況」一課時,我就是充分發揮計算機資訊網路技術的優勢,收集到最新的最有吸引力國際關係動態的例項一一美伊關係的**與**資源,展示在資訊化多**課堂中,不僅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使教學內容由窄變寬,由死變活,由枯燥變生動。

在講誠信知識時,採用了《北京同仁堂》的**資源,使課堂更俱時代性、說服力與感染力。

三、教師對學生活動的設計要資訊化。

現代教育教學理論普遍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學生的合作者、引導者和組織者。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應該讓我們的學生在每一節課上「享受熱烈的、沸騰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但長期以來,在教育領域中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形成了以教師為中心,以滿堂灌輸的方式傳授書本知識,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了對學生能力與情操的培養。

在教育資訊化環境下的課堂強調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教師的「教」就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教學應該圍繞學生「學什麼」與「怎麼學」這兩大問題來設計。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如果忽視了學生,那麼就會導致教學活動事倍功半,教師辛辛苦苦地教過了,而學生所學所得無幾。

一、重視研究性學習活動的設計,讓學生獲取最直接的體驗。

在當今世界許多發達國家,研究性學習的應用已十分普遍。我國教育部門也就越來越重視研究性學習,注重培養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新型人才以適應時代發展和社會需求。早在2023年4月國家教育部就頒布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導(試行)》條例,把研究性學習作為必修課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階中學課程計畫(試驗修訂稿)》中。

但是,如果脫離課堂教學,脫離全日制普通高階中學課程基礎知識,素質教育與研究性學習就失去了有效的載體。對如何利用課堂開展研究性學習?如何從課堂、書本延伸到了自然、歷史、社會,真正注重了學生知識視野的開拓,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和人文素養的提高?

這就需要我們循著「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重新審視、定位我們的政治教學,注意研究性學習的特點,把「研究性學習」與常規課堂教學相結合,創設和運用研究性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學設計抓住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活動這個載體,課外實踐**與課內學習**相結合,向課外拓展與延伸,實現由知識向能力的轉化。重視研究性學習活動的設計,既是課堂教學的深化,又有助於指導學生開展自我研究性學習,培養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新型人才,教學效果真可謂是一箭雙鵰。

讓學生獲取最直接的體驗,學生在感知、概括、應用的思維過程中發現真理,揭示規律,掌握知識。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思維得到訓練,能力得到發展,行為習慣得以養成。這與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強調通過「活動」、「操作」、「實踐」、「考察」、「調查」等活動讓學生獲取些直接經驗的體驗目標是相吻合的。

例如我在上《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研究課時,先組織學生分組對本地農業進行社會調查學習,其中乙個小組研究《對昭平茶產業的發展經營模式的研究》從考察茶園基地到採訪縣長,收穫很大。在課堂,我把10分鐘的時間交給學生展示自己的研究結果,通過學生的研究性學習發現與課堂合作學習發現又進行比較學習,不僅優化教學結構,還獲得意想不到的課堂教學效果。

第二、關注學生自主學習,給予學生大膽質疑,自主合作,討論研究的課堂空間。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心理規律和學習過程認知規律來設計教學活動,關注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在組織安排教學過程時,不是把大量的時間用於組織和講解教案上,而是為學生提供學習所需要的大膽質疑、自主合作、討論研究的課堂空間。把教材與其他學習資源作為學生進行分析、思考、探索、發現的物件,以幫助學生理解教材抽象原理,並掌握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步驟。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學會問題研究並利用資源材料解決問題。這就需要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把現代計算機多**資訊科技轉化為學生的認知工具,利用大容量儲存技術,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資源,也可以利用網路系統共享資源,利用各種資訊資源來支援「學」,建造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資訊科技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他們能愉快地創造性地學習。

第三、師生互動、組織學生進行理論聯絡實際的課堂討論活動,做到學與用的統一。思想政治的經濟學理論、哲學理論與政治學理論都是抽象的,要使理論性的東西通俗易懂,理論聯絡實際的學習環節必不可少。理論聯絡實際的活動不僅僅只在課外體現,也可以在課堂上就做到學理論與用理論的統一。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互相合作、主動參與、**知識的「課堂討論」,是體現學生主動性,培養時代意識和「團隊精神的重要方面,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發學生思考、探索、研究的重要教學環節,也是對教材理論內容的擴充套件、延伸與應用,往往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應。

教學設計是教師的課堂藍圖。一節課能否上好不是偶然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師要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資訊素養,樹立正確資訊意識,學會熟練操作資訊科技,以資訊化促進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學設計創新變革,在教材處理、課堂師生互動等各方面優化了教學結構,實現現代資訊化課堂上師生的自主探索、多重互動、情境創設、合作學習、資源共享,實現多向交流與綜合交流相結合,多渠道、多層次、多方位、多手段的綜合課堂資訊的傳遞,實現立體化、資訊化的現代教學,使課堂的教學結構發生根本改變,學生的團隊精神、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培養也就真正落到了實處。

資訊科技條件下培智課堂教學評價的幾點思考

作者 吳曉芬 新課程 中學 2018年第07期 摘要 隨著資訊科技理念的不斷滲透,特殊教育學校在硬體和軟體方面基本達到了現代資訊科技的要求,比如學校為每個教室配備的普羅公尺修斯互動式電子白板 希沃 seewo 互動式電子白板 華為小平板等硬體設施,電腦上安裝的ppt word office acti...

資訊科技條件下中職數學教學模式的研究

第 卷第 期 年 月 黑龍江科學 資訊科技條件下中職數學教學模式的研究 唐新進 江蘇省興化中等專業學校,江蘇興化 摘要 本文通過中職數學教學現狀引出資訊科技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進而 了多 教學技術手段與其他專業進 行融合中體現的資訊科技在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應用。關鍵詞 多 資訊科技 中職數學教...

運用資訊科技優化課堂教學

運用新穎 先進的多 資訊科技,可以在知識的抽象性和學生的思維的形象性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優化課堂結構,改革舊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顯著提高學習效率。它不僅為學生的學習創設了獨有的 開闊的學習和活動環境,又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觀察 思維和實踐的機會,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具有無法比擬的優勢。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