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資訊科技教學的幾點思考

2022-12-08 07:21:04 字數 3028 閱讀 5789

遂平中學王雪峰

在資訊化社會的今天,迅速地篩選和獲取資訊、準確地鑑別資訊、創造性地加工和處理資訊,將是所有社會成員應具備的、如同「讀、寫、算」一樣重要的、終生有用的基礎技能之一。加快在中小學普及資訊科技教育,提高資訊科技課程的效益,對實現教育資訊化,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具有重要意義。資訊科技教學中,「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

我省中小學資訊科技教材編寫時著力貫徹這一教學方法。「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 是「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基本特徵。本文就如何優化資訊科技課程提出了以下幾點思考意見:

一、更新觀念,明確目標任務

(一)資訊科技教育不同於計算機教育,計算機是21世紀高度資訊化的主要物質承擔者和技術支持者,沒有計算機及其網路技術,就沒有當今社會的高度資訊化,因此開展資訊科技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資訊處理能力,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都是必不可缺的,計算機、網路教育是資訊科技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計算機教育不等於資訊科技教育。中小學資訊科技課程與計算機學科比較,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它涉及眾多的邊緣和基礎科學。

中小學資訊科技課程本身就不具備嚴格意義上的所謂計算機學科性,它兼有基礎文化課程、勞動技術教育和職業教育的特點,也兼有學科課程、綜合課程和活動課程的特點。因此資訊科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打破只能講計算機的「學科」知識的「學科本位」的思想,克服單純學習技術的觀點,加強對學生使用資訊科技的人文、倫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養學生鑑別資訊真偽的能力和負責任地使用資訊科技,使資訊科技成為支援學生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資訊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明確資訊科技課程的任務資訊科技課程是一門基礎學科,它是培養所有社會成員應具備的如同「讀、寫、算」同樣重要的終生有用的基礎技能之一的課程。國家新的課程綱要已將它列為政、語、外、數之後的第五位課程。資訊科技課程的內容歸納為以下四點:

1.資訊科技基本知識和技能;2.資訊能力;3.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4.資訊道德。

(三)加強對課程整合的理解《中小學資訊科技課程指導綱要(討論稿)》中指出,要注意培養學生利用資訊科技對其他課程進行學習和**的能力。努力創造條件,積極利用資訊科技開展各類學科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涉及了資訊科技課程與其他學科課程整合的問題。

我們應該利用資訊科技對其他課程進行學習和**的能力,積極開展資訊科技與各類課程的整合,通過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進行整合,可以充分地利用現有資源,發揮裝置的最大潛力,在有限的物質基礎上,實施高質量和高效率的教育。

(四)加強資訊道德的培養當今的社會各種資訊層出不窮,既有大量的、豐富的學科知識、動人事蹟等資訊,也氾濫著一些不科學、偽科學、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資訊垃圾;計算機犯罪、計算機病毒肆虐、個人隱私遭到威脅等都是資訊科技發展所帶來的消極後果,因此在進行資訊科技課程中,加強對學生使用資訊科技的人文、倫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養學生鑑別資訊真偽的能力和負責任地使用資訊科技,就顯得非常重要。二、明確資訊科技教師應充當的角色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自覺不自覺地扮演著知識「講述者」、資訊「傳授者」、教學活動「領導者」的角色。教師特有的這種權威性,理所當然地把自己置於中心位置,學生圍著教師轉。

但現在社會處在資訊**的時代,學生獲取資訊和知識不再以教師為唯一的渠道,教師只有正確認識、擺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提高資訊科技課的效益。因此,教師應確立「教即學,學即教」的觀念,教師的角色應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導學者、合作者、評價者、「競爭」者。

三、靈活運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資訊科技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確立了「任務驅動」的教學原則。這個原則突出了在「做」中「學」的思想。

目前,「任務驅動」教學法已經形成了「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基本特徵。

(一)「任務」設計要有明確的目標要求教師要在學習總體目標的框架上,把總目標細分成乙個個的小目標,並把每乙個學習模組的內容細化為乙個個容易掌握的「任務」,通過這些小的「任務」來體現總的學習目標。設計「任務」時,其認知目標一般可以採用了解、理解、掌握三個層次的學習水平。

(二)「任務」設計要具有可操作性資訊科技課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通常,教師對知識進行講解、演示後,關鍵的一步就是讓學生動手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教師在進行「任務」設計時,一定要注重「任務」的可操作性,要設計出只有通過上機操作才能完成「任務」,是用非計算機手段難以實現的。

實踐證明,資訊科技課的理想教學環境是人手一機,學生上課的最佳過程是邊聽講(或邊看書)邊操作。教育部2023年11月14日印發的《中小學資訊科技課程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資訊科技課的「上機課時不應少於總學時的70%。」。

(三)「任務」設計要符合學生特點:第一,「任務」設計時要注意學生特點、知識接受能力的差異。第二,「任務」設計要注意分散重點、難點。

第三,以「布置任務」的方式引入有關概念,展開教學內容。第四,盡力體現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策略。

(四)「任務」設計要注重創設適當的教學情境:現代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在學習活動中最有效的時刻就是各種學習因素處在最和諧狀態的時刻。在資訊科技課教學過程中,創設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的、盡可能真實的學習情景,引導學習者帶著真實的「任務」進入學習情境,使學生的學習直觀性和形象化,對於學生來說,可以實現積極的意義建構。

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觀點來看,學習總是與一定的「情境」相聯絡的,因為在「情境」的媒介作用下,那些生動直觀的形象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聯想,喚起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有關的知識、經驗及表象,從而使學生利用有關知識與經驗去「同化」或「順應」學習到的新知識。因此,在資訊科技課的「任務」設計中,要充分發揮多**計算機具有綜合處理圖形、影象、動畫、**以及聲音、文字和語言、符號等多種資訊的功能,從聲音、色彩、形象、情節、過程等方面,設計出具有某種「情境」的學習「任務」,使學生在這種「情境」中探索實踐,激發學生聯想、判斷,從而加深對問題的理解。

(五)「任務」設計要注意個別學習與協作學習的統一:「任務驅動」教學法還強調個別學習和協作學習的和諧統一。在資訊科技課程的教學中,教師進行「任務」設計時,要注意以適當的比例分別設計出適合個別學習和協作學習的「任務」。

對於個別學習的「任務」,讓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工具來獨立完成,培養學生的獨立自立能力。對於協作學習的「任務」,則要求由多個學生組成的學習小組協作完成。計算機網路環境為協作學習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總之,教師進行「任務」設計時,要仔細推敲每個知識點、統籌兼顧,為學生設計、構造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中掌握知識、技能與方法。

資訊科技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資訊科技正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面對一系列新的變革,作為一名資訊科技教師,不得不對自己的教學做一點再思考。一 教學模式的轉變 有一些課,教師一堂課講下來,學生的操作時間竟然不到10分鐘,課堂教學效果可想而知。我想,在實踐中學會操作,才是資訊科技教學的正確途徑。因此,資訊科技教...

優化資訊科技教育的幾點看法

作者 秦愛柯 商情 2010年第35期 摘要 在從事資訊科技教育的教師和青少年學生中進行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當代教育者必須予以足夠重視的課題。資訊科技是一門和其他學科有著緊密聯絡的學科。作為資訊科技學科的教師,則更應該不斷地進行創新教育的有益探索。關鍵詞 創新能力創新教育資訊科技 ...

高中資訊科技教學方法的幾點思考

一幫一教學反思 簡陽中學資訊科技組劉開明 摘要 高中的資訊科技教學實用性特別強,需要動手操作的非常多。作為資訊科技學科教師一定要善於引導,根據資訊科技學科的特點,設計出其多樣的教學方法,並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關鍵詞 高中資訊科技教學方法 高中學生一進校對 資訊科技課程 懷著一種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