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教案《古代詩歌四首》

2022-12-07 11:51:05 字數 5228 閱讀 1265

4 古代詩歌四首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作者及古代詩歌體裁的相關知識。

2.朗讀並背誦詩歌,感受詩中描繪的場景,體味詩中創設的意境,理解情景交融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默讀、品味、批註等多種方法和自主、合作、**等多種方式來理解詩作的內涵及作者蘊含其中的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詩中蘊含的豐富情感,領會詩中表現的人生志向或生活情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並背誦四首詩;掌握正確的鑑賞詩詞的方法,理解詩詞的深刻內涵。

教學難點

品味詩歌語言,體會詩中創設的意境,感受詩中蘊含的豐富情感,理解情景交融的寫法。

課時安排

2課時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觀滄海》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一、新課匯入

同學們,誰知道在我國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別是哪種文學體裁取得的成就最高?(學生回答,教師明確:唐詩、宋詞、元曲)的確,中國是乙個詩的國度,以古老的《詩經》發端,優秀的詩歌作品浩如煙海。

誦讀古代優秀詩歌,可以讓我們的心靈得到滋養和淨化,情感變得豐富,從而激發起對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熱愛。現在,就讓我們開始經典之旅吧!

二、自主預習

1.作者介紹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代表作有詩歌《蒿裡行》《觀滄海》《龜雖壽》等。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詩人,被稱為「詩仙」。代表作有《蜀道難》《行路難》《夢遊天姥吟留別》等。

2.背景資料

《觀滄海》是詩人在北征烏桓的途中登碣石山所作。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上征伐烏桓。大戰之後,身為主帥的曹操懷著難以平靜的心情登上了當年秦皇、漢武曾登臨過的碣石山,並將自己昂揚奮發的精神融會到詩裡,借大海的形象表現出來,使這首詩具有一種雄渾蒼勁的風格。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李白在聽到王昌齡被貶為龍標尉的訊息時寫的一首詩。王昌齡被貶並非由於什麼重大問題,而只是由於不拘小節。李白在聽到這一不幸的訊息後,特意寫了這首充滿同情和關切的詩篇寄給好友,聊表慰藉。

3.知識鏈結

中國古典詩歌按韻律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代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如曹操的《觀滄海》)。近體詩是唐代形成的一種格律詩,分為絕句和律詩(如王灣的《次北固山下》)兩種。

絕句一般是四句,有五言、六言和七言之分,其中以五言和七言居多。律詩一般是八句,可分為四聯,即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

4.檢查預習

訂正字音

碣石(ji水何澹澹(dàn)

山島竦峙(sǒng zhì) 蕭瑟(xiāo sè)

三、朗讀指導

1.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2.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四、疏通文意

1.重點詞語解釋

臨:到達,登上。

澹澹:水波盪漾的樣子。

竦峙:聳立。

星漢:銀河。

幸甚至哉:幸運得很,好極了。

左遷:降職。

楊花:柳絮。

子規:即布穀鳥,又稱「杜鵑」。

2.詞類活用

臨碣東石(名詞作狀語,向東)

3.文言虛詞

(1)日月之行(結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

(2)以觀滄海(連詞,來)

(3)歌以詠志(介詞,用)

4.文言句式

(1)倒裝句:歌以詠志(賓語前置,即「以歌詠志」)

(2)省略句:若出其中/若出其裡(「其中」「其裡」前分別省略介詞「於」)

5.全詩翻譯

(1)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譯文:東行登上碣石山,來觀賞大海。海水多麼寬闊浩蕩,碣石山高高聳立在海邊。

山上樹木叢生,各種草長得很繁茂。秋風颯颯,海上湧起巨大的波濤。日月的執行,好像是從海**發的;銀河星光燦爛,好像也是從海中發出來的。

真是幸運極了,寫詩歌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2)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譯文:樹上柳絮落盡,杜鵑在不停地啼叫,聽說你被貶到龍標去了,那裡地方偏遠,還要經過五溪。讓我把為你而憂愁的心託付給天上的明月,讓它伴隨著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五、合作**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觀滄海》全詩是圍繞哪個字展開來寫的?

答案示例:全詩以「觀」字統領全篇,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

2.《觀滄海》這首詩寫了幾層意思?哪些詩句是寫實的?哪些詩句是想象的?

答案示例:第一層(開頭兩句):交代觀海的地點。

第二層(「水何澹澹」至「洪波湧起」):描寫海水和山島。這一層全是寫現實中的景象。

第三層(「日月之行」至「若出其裡」):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這一層是寫虛景。

最後兩句是附文,是為和樂而加的,與詩的內容無關。

3.《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一詩中的哪乙個字真實集中體現了作者的感情?

答案示例:愁心。

(二)精讀課文,內容**

1.《觀滄海》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詩人博大的胸懷?

答案示例:「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這四句寫大海,全用虛寫,卻表現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氣概,更顯示了詩人的博大胸懷。

2.聯絡《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寫作背景思考:詩中寫景為什麼選取「楊花」「子規」?

答案示例:寫「楊花」且「落盡」是先點時令,楊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子規」是杜鵑的別名,鳴聲異常淒切動人,這樣的「暮春」在古詩中是乙個花與淚同落的季候,這就奠定了全詩傷感的基調。

3.《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融情於景,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的是哪兩句?

答案示例: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三)品讀課文,句段賞析

1.如何理解《觀滄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四句?

答案示例:這四句運用互文、誇張的修辭手法,展示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星辰的氣勢,洋溢著飽滿的激情。詩人其實是以滄海自比,表達了他統一中原、建功立業的偉大抱負。

我們可以通過大海的氣魄、胸懷,觸控到作為詩人、政治家、軍事家的曹操在躊躇滿志時博大的胸襟和豪邁的氣魄。

2.《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兩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答案示例:擬人。將明月人格化,使之具有了人性,能將「愁心」帶給遠方的朋友。詩句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詩人的憂愁和無奈,以及對友人的關切之情。

(四)熟讀課文,主旨**

1.簡要概括《觀滄海》這首詩的主旨。

答案示例:這首詩以洗練的筆法、神奇的想象,描繪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表現了詩人開闊的胸襟,抒發了詩人統一中原、建功立業的遠大抱負。

2.《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案示例:這首詩以楊花落盡和子規悲鳴起興,渲染出感傷的氛圍,真切地表達了詩人對朋友遠謫的關切、擔憂之意,表現了真摯、深厚的友情。

(五)賞讀課文,鑑賞評價

1.結合具體詩句,說說《觀滄海》中是如何運用動靜結合的寫作手法的。

答案示例:「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描寫了海水蕩漾,山島聳立——畫面由動而靜,相互映襯,顯示出大海的浩瀚、威嚴。「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描寫了樹木百草,秋風洪波——畫面由靜到動,顯示出大海的驚人力量和巨集偉氣象。

2.《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

答案示例:首句寫景兼點時令。於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切合當時情事,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於景中見情,所以次句便直敘其事。「聞道」,表示驚惜。「過五溪」,可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

前兩句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見。後兩句抒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詩人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風飄到龍標。

這兩句詩所表現的意味,有三層意思:一是說自己心中充滿了愁思,無人可訴,無人理解,只有將這愁心托之於明月;二是說唯有明月分照兩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見它;三是說,因此也只有依靠明月才能將愁心寄與朋友,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六)課外拓展,對比延伸

1.曹操《短歌行》欣賞。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2.李白《送友人》欣賞。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六、課堂小結

詩人曹操把自己的雄心壯志、巨集偉抱負融入到《觀滄海》這首四言古詩中,以奇特的想象力,表現了大海波瀾壯闊的形象,也展示了自己昂揚奮發的精神和博大的胸懷。這首詩音調鏗鏘、風格質樸剛健,不愧為流傳千古的名篇。

詩人李白通過豐富的想象,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使之能隨風逐月到夜郎。這種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維的巨大特點和優點之一。想象驚人,氣概超逸,筆勢靈動,充分地顯示出李白的藝術個性,這也是《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之所以充滿長久的藝術魅力的真正原因。

七、練習設計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八、板書設計

觀滄海第二課時

(《次北固山下》《天淨沙·秋思》)

一、新課匯入

古時候交通不方便,羈旅外鄉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生故園之思,因此「鄉愁」就成了古典詩歌中的乙個重要的主題。尤其是秋天,那些漂泊他鄉的文人騷客看到落葉歸根,自然而然地聯想到自己,思鄉之情就會特別濃重。這節課,我們就來體會一下古人的思鄉情懷。

二、自主預習

1.作者介紹

王灣,生卒年不詳,洛陽(今屬河南)人,唐代詩人。其詩流傳不多,其中最著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另有《奉使登終南山》《奉和賀監林月清酌》等。

馬致遠(約1251—1321以後),號東籬,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朴並稱「元曲四大家」。代表作有《漢宮秋》等。

後人將其散曲輯為《東籬樂府》。

古代詩歌四首教學反思

朱劍敏基本設計 以 詩 字入手,讓學生明白 詩言志 切入到 觀滄海 讓學生自讀課文,理解這首詩 言 的是曹操的什麼 志 然後再朗讀詩歌,從讀準字音到把握情感漸次進入分析 讓學生了解寫作背景,了解詩中體現的曹操情感包括統一天下 吞吐宇宙的博大胸懷,也包括面對無邊無際的空間和無始無終的時間而產生的渺小之...

人教版《古代詩歌四首》練習

第一部分 1 填空 觀滄海 的作者是 字的政治家 軍事家 詩人。詩中的想象之句是 次北固山下 一詩的頸聯是 天淨沙秋思 的作者是是代著名家。全曲中,暗含題目中 秋 字的三個最直接的景象是 2 下面不是對偶的一句是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鄉...

第十五課古代詩歌四首超經典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第十五課古代詩歌四首 預習導航 1 格律詩也稱近體詩,它的字數是固定的 八句的成為律詩,四句的成為絕句。又按每句七個字和五個字劃分為七言律詩和五言律詩。詞又稱長短句,產生於唐朝,盛行於宋朝。宋詞按照風格又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2 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澹澹 蕭瑟 沒馬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