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學教學大綱

2022-12-04 00:18:05 字數 5298 閱讀 5633

(internal medicine)

課程編號 (1033390/1033400)

開課學期第四學年第

一、二學期

本課程總學時 164學時 ( 理論124學時見習40學時)

各系統學時分配表

學分 9分

教學物件五年制醫學專業本科生

教學目的

(一) 基本理論知識

1. 鞏固解剖學、病理學、藥理學、免疫學、病理生理學、分子生物學、診斷學等醫學基礎課的相關知識

2. 掌握各系統常見疾病的臨床表現及分類

3. 掌握各系統疾病發病機理、診斷及鑑別診斷

(二) 基本技能

1. 要求學生進一步提高學習能力,有效科學地學習

2. 要求理論聯絡實際,熟悉各系統疾病的常見體徵

3. 掌握有關體徵的檢查方法及手法

4. 熟悉有關基本技能的操作方法

教學要求

(一)性質和任務

內科學是臨床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研究各種疾病的發病機理、臨床表現、診斷及**的科學。它不僅是臨床醫學各科的基礎,而且還與臨床醫學各科有著密切的聯絡。學好內科學,是學好臨床醫學的關鍵。

(二) 知識與基本技能

一) 理論知識

1.了解各系統的構成及功能

2.了解各系統疾病的流行趨勢

3.掌握各系統疾病的分類

4.掌握各系統疾病的診斷及**

5.掌握各系統疾病的預防

6.了解各系統疾病的進展

二)基本技能

1.掌握各系統疾病的常用檢查方法

2.了解各系統疾病的特殊檢查方法

3.了解各系統疾病的一些特殊**方法

4.熟悉各系統疾病常見體徵及常用基本操作

第一部分心血管疾病學

(cardiovessculer disease)

一.本系統總學時 ( 理論28學時見習8學時)

二.教學目的

(三) 基本理論知識

1. 鞏固生理、病理生理、病理解剖、診斷學等醫學基礎課的相關知識

2. 掌握迴圈系統常見疾病的臨床表現及分類

3. 掌握迴圈系統疾病發病機理、診斷及鑑別診斷

(四) 基本技能

1. 要求學生進一步提高學習技能,科學有效地學習

2. 要求理論聯絡實際,熟悉心力衰竭,冠心病,高血壓等疾病的臨床表現及體徵

3. 掌握有關體徵的檢查方法

三、教學要求

(五) 性質和任務

內科學是臨床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研究各種疾病的發病機理、臨床表現、診斷及**的科學。迴圈系統是研究心臟及血管疾病的學科,它是醫學生學好臨床醫學的基礎。

(六) 理論知識與基本技能

一) 理論知識

1.了解迴圈系統的構成及功能

2.了解迴圈系統疾病的流行趨勢

3.掌握心血管疾病的分類

4.掌握心血管常見疾病的診斷及**

5.掌握心血管疾病的預防

6.了解迴圈系統疾病的進展

二)基本技能

1.掌握心血管疾病的常用檢查方法

2.掌握血壓的測量以及心臟的聽診方法

3.了解心血管疾病的特殊檢查方法

4.了解心血管疾病的一些特殊**方法

四.教學內容、學時分配

理論課和見習內容學時

理論見習

1. 總論及心力衰竭5 1

2. 心率失常62

3. 人工心臟起搏、心臟復律2

和心血管介入**

4. 原發性高血壓31

5. 冠心病42

6. 瓣膜病41

7. 心肌炎和心肌病 2

8. 心包炎和感染性心內膜炎 2 1

總計28 8

五.理論教學目標與內容

第一單元總論及心力衰竭

教學目標

1. 了解迴圈系統的構成及功能

2. 了解迴圈系統疾病的流行趨勢

3. 掌握心血管疾病的分類

4. 掌握心血管常見疾病的診斷及**

5. 掌握心血管疾病的預防

6. 了解迴圈系統疾病的進展

7. 熟悉心力衰竭的**和病理生理

8. 了解心力衰竭的臨床型別

9. 掌握心力衰竭的臨床表現,診斷和鑑別診斷

10. 掌握心力衰竭的**

教學內容

概述〔**〕:分為基本**和誘因。

基本**包括原發性心肌損害和心室負荷過重。

誘因包括感染,心律失常,水電解質紊亂,輸液過多過快,過勞,妊娠,分娩,**不當和合併其它疾病。

〔病理生理〕: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特點,包括血液動力學異常,神經內分泌的啟用和心肌損害、心室重構。

〔臨床型別〕:

(一) 按心力衰竭發展的速度可分為急性和慢性。

(二) 根據心力衰竭發生的部位可分為左心、右心、全心衰竭。

(三) 根據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型別分為收縮性心力衰竭和舒張性心力衰竭。

(四) 按症狀的有無可分為無症狀性心力衰竭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

〔**及流行病學特點〕:

〔臨床表現〕:

(一) 左心衰竭:主要表現為肺迴圈瘀血和心排血量降低的綜合症。

如呼吸因難、咳嗽、咳痰、咯血、疲乏無力、頭昏失眠、少尿、面色蒼白、心動過速等。查體有心臟增大,心率增快,心尖區可聞及病理性s3、s4、p2亢進、肺部羅音等。

(二) 右心衰竭:主要表現為體迴圈瘀血的綜合症。如水腫、厭食、噁心、嘔吐、少尿等

(三) 全心衰竭:左、右心衰竭的臨床表現同時存在。

〔實驗室檢查〕:

(一)、x線檢查:心臟的外形和各房室的大小有助於心臟病的診斷。肺淤血的程度可判斷左心衰竭的嚴重程度。

(二)、心電圖:可有左室肥厚勞損,右心室增大及v1p t f 增大。

(三)、其它無創性和有創性心功能檢查:包括超聲心**、放射性素、磁共振顯像和澡浮導管的應用。

〔診斷和鑑別診斷〕:

(一)診斷:包括基本心臟病的**、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診斷,並作出心功能分級。

(二)鑑別診斷:

左心衰竭應與肺部疾病引起的呼吸因難鑑別。右心衰竭應與引起水腫的其它系統疾病相鑑別。

〔**〕:

(一) **原則:

(二) **目的:

(三) **方法:

1、去除或限制基本**,消除誘因,避免心力衰竭的發生。

2、減輕心臟的負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休息②限制鈉鹽攝入。

③利尿劑的應用:詳細介紹利尿劑的分類,使用利尿劑的注意事項。

④血管擴張劑的應用:詳細介紹血管擴張劑的適應症、禁忌症及血管擴張劑分類。

3、增加心排血量:

①洋地黃類製劑的應用:詳細介紹洋地黃類製劑應用的適應症,禁忌症,給藥方法,毒性反應和中毒防治。

②環磷酸腺苷依賴性正性肌力藥的應用。

4、β-受體阻滯劑的應用:主要用於擴張型心肌病。

5、舒張性心力衰竭的**。

6、難治性心力衰竭的**:檢查診斷是否正確?誘因是否去除?**措施是否得當?患者對**是否合作?

急性心力衰竭:

〔**〕:

常見的**有急性廣泛心肌梗塞,急性瓣返流,高血壓,心律失常,過量輸液等。

〔發病機理〕:

左心排血量急驟而顯著降低致肺靜脈壓公升高。

〔臨床表現〕:

患者出現極度呼吸困難,被迫端坐位,咳嗽,咳粉紅色泡沫樣痰,煩躁不安,面色青灰,口唇紫紺,大汗淋漓。查體:兩肺布滿溼羅音和哮鳴音。

心率增快,p2亢進,心尖部可聞及舒張期奔馬律,血壓早期公升高,晚期下降。

〔診斷和鑑別診斷〕:

根據典型的症狀和體徵作出診斷。應與支氣管哮喘鑑別。

〔**〕:

(一) 病人取坐位,雙腿下垂,以減少靜脈回流。

(二) 高流量吸氧:通過35-40%的酒精。

(三) 給予鎮靜劑:應用嗎啡。

(四) 快速利尿:靜脈注射速尿。

(五) 擴張血管:靜脈滴注硝普鈉壓寧定,硝酸甘油。

(六) 四肢輪扎,減少腦血量。

(七) 應用洋地黃類製劑,根據**選用。

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心力衰竭的臨床表現,診斷及鑑別診斷。

難點:心力衰竭的**。

採用的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

一、 採用多**教學手段,同時示教典型病例,生動形象地講解本病,必要時,利用x線及超聲心**。

二、 見習中結合病例,加深對心力衰竭的臨床表現、診斷及**的認識,達到掌握本病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問題:

提供示教病例進行病例討論,滿足學生的見習要求。

測試內容與方式:

內容測試本病的診斷、鑑別診斷及**。

方法筆試及口試。

第二單元心律失常

教學目標

(一)掌握常見心律失常的**、臨床表現及診斷**。

(二)熟悉常見心律失常的心電圖特徵。

(三)了解心律失常的發生機制。

教學內容

第一節概述

(一)心臟傳導系統的解剖。

(二)心律失常的分類,發生機制,診斷。

第二節竇性心律失常

(一)、竇性心動過速

〔ecg特徵〕:**竇性心律的頻率超過100次/分。

〔臨床意義〕:常見於多種情況,一般不必**,**應針對發病本身。

(二)、病竇綜合症(重點介紹)

介紹定義

〔**〕:各種各樣的病變過程都可以影響到。

〔臨床表現〕:主要是與心動過緩有關的心、腦、腎供血不足的症狀,以腦供血不足的症狀最明顯。

〔心電圖特徵〕:

(1)持續而顯著的竇性心動過緩。

(2)竇緩與阻滯。

(3)阻滯與房室傳導阻滯同時並存。

(4)心動過緩-心動過速綜合症。

〔心電生理和其他檢查〕:

(1)固有心率測定:指出患者固有心率低於正常。

(2)恢復時間及傳導時間測定:病竇患者二者均延長。

〔**〕:

(1)無症狀者,定期隨診。

(2)有症狀者,選擇起搏**,介紹起搏**的適應症及起搏模式的選擇。

第三節心房性心律失常

一、 房性早搏的心電圖特徵臨床表現及**。

二、 房性心動過速的心電圖特徵,臨床表現及**。

三、 心房搏動和心房顫動(重點介紹)

(一)**:多見於器質性心臟病,偶見於正常人。

(二)臨床表現:可導致心力衰竭,心絞痛及栓塞,要求掌握房顫的特點。

(三)心電圖特徵:分別介紹房搏及房顫的心電圖。

(四)**

(1) 急性心房搏動及心房顫動的**:藥物,電轉變,心房起搏。

(2) 慢性心房搏動及心房顫動的**:重點介紹電轉變和藥物轉變的適應症和禁忌症。

第四節房室交界性心律失常

重點介紹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其大部分由折返機制引起。

中醫內科學

中醫內科學是以中醫理論闡述內科疾病的 病機 證候特徵 辨證論治及預防 調攝規律的一門臨床學科。中醫內科學既是一門臨床學科,又是學習和研究中醫其它臨床學科的基礎,為中醫學的一門主幹學科,具有非常重要的學科地位。中醫內科古稱 疾醫 雜醫 大方脈 即中醫內科學研究的範圍很廣,傳統將其研究的疾病分為外感病和...

中醫內科學總結

第一章肺系病證 第一節感冒 1.概念 臨床表現 以鼻塞 流涕 噴嚏 咳嗽 頭痛 惡寒 發熱 全身不適 脈浮為特徵。惡寒 發熱 脈浮 2.沿革 1 北宋 仁齋直指方 首見 感冒 之名。1997.62 2 元代朱丹溪 丹溪心法 分立辛溫 辛涼兩 則。3 將感冒與傷風互稱,始於明清。1995.55 4 清...

中醫內科學總結

一 感冒 風寒感冒 辛溫解表 宣肺散寒 荊防達表湯或荊防敗毒散加減。荊防敗毒羌獨柴,枳桔前苓芎草協,薄荷少許姜三片,益氣解表散溼邪。風熱感冒 辛涼解表 宣肺清熱 銀翹散或蔥豉桔梗湯加減。銀翹散主上焦痾,竹葉荊蒡豉薄荷,甘桔蘆根涼解法,清疏風熱煮無過。暑濕感冒 清暑祛濕解表 新加香薷飲 香薷散中扁豆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