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學培養方案

2022-10-26 22:33:03 字數 5418 閱讀 3182

內科學碩士專業學位課程總分36學分,學位課程總分22學分。

1.公共學位課(6學分)

2.學位基礎課(8學分)

3.學位專業課(8學分)

一、培養目標

見培養方案總則

二、培養方向

(一)冠心病的發病機制、診斷、**、預防。

(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規範化救治。

(三)高血壓病的發病機制、診斷、**、預防。

三、學習年限

見培養方案總則

四、課程設定與學分

見培養方案總則及內科學學位課程設定與學分

1.專業課 3學分

《心血管內科學高階教程》

2.選修課 2學分

《心血管藥理學》、《心血管病理生理學》

五、臨床能力培養

(一)理論知識

1.掌握

⑴急性心肌梗塞、不穩定性心絞痛的臨床評價、**對策

⑵急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評價、**對策

⑶高血壓病、常見心律失常、心肌病、心肌炎的臨床評價、**對策

2.熟悉

⑴瓣膜性心臟病、暈厥、主動脈夾層的臨床評價、**對策

⑵心臟驟停的臨床評價、**對策

⑶妊娠高血壓、多發性大動脈炎等其它心內科疾病的臨床評價、**對策

常見疾病如糖尿病、肺栓塞、急性胰腺炎、消化道潰瘍、膽囊炎、主動脈夾層的臨床表現、**原則及鑑別診斷

3.了解

⑴影像學、電生理檢查在心血管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⑵冠脈造影的基本技術

⑶臨時起搏器及永久性起搏器

(二)臨床技能

1.掌握

⑴病史採集與物理檢查、常規18導聯心電圖

⑵心臟電轉復、電除顫

⑶正確閱讀心電圖、動態心電圖、心臟超聲及冠脈造影片

2.熟悉

⑴基本及高階生命支援

⑵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臨床路徑管理

3.了解

⑴心包穿刺術適應證及注意事項

⑵運動負荷試驗適應證、禁忌證及注意事項

⑶主動脈內球囊反搏

(三)具體要求

1.二級學科輪轉(共1.5年)

輪轉科室及時間:

內分泌科 3個月(含內分泌科門診2周)

神經內科 3個月(含神經內科門診2周和腦電圖室)

呼吸內科 3個月(含呼吸內科門診2周)

消化內科 3個月(含消化內科門診1周)

急診科 3個月

重症監護科 3個月

2.本學科臨床實踐(共1年)

主要指參與心血管病患者的診斷、鑑別診斷與處理等一系列非實驗室的臨床醫療活動,包括門診、急診、ccu、心內科病房工作,以及心臟病術後的監測與管理。要求參與實際臨床醫療工作,在心內科門診、ccu、心內科病房及急診科室等輪轉,在上級醫師指導下具體管理患者的診治工作。其中可安排2個月的總住院醫師工作。

通過培訓使受訓者能系統掌握心血管病領域常見疾病的診斷、鑑別診斷及**原則。

無創心臟功能檢查與評價(2個月):超聲心**1個月;動態心電圖檢查和運動負荷心電圖檢查及x線影像學在心血管中的應用1個月。

心導管室輪轉(1個月)。

⑴通過培訓,要求掌握下列疾病的臨床評價與**對策

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及其臨床表現與併發症

②心律失常

③高血壓

④心肌炎與心肌病

⑤心力衰竭

⑥心包疾病

⑦血脂異常

⑧暈厥⑵掌握下列常見疾病的處置措施

①急性與慢性心力衰竭

②急性心肌梗死

③心律失常

④心臟病患者術前與術後管理

⑶了解影像學在心血管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⑷通過培訓使受訓研究生能夠掌握下列技術

①病史採集與物理檢查

②基本及高階生命支援

③心臟電轉復

④臨時心臟起搏

⑤運動負荷試驗,培訓期間要求進行至少50例檢查

⑥超聲心**,要求出報告至少120例,了解經食管超聲心**檢查

⑦永久性起搏器和icd的程式控制與隨訪監測

⑸通過培訓使受訓研究生能夠了解下列技術的操作過程及結果的解釋與判斷

①心內電生理檢查

②主動脈內球囊反搏

③經皮冠狀動脈介入**及其他介入方法

⑹通過培訓使受訓研究生能夠完成下列內容或要求

①正確閱讀胸部x線片

②正確閱讀至少1000份心電圖

③正確閱讀至少75份動態心電圖

⑺心血管相關基礎知識

了解心血管系統解剖、生理學、病理學、代謝、分子生物學、藥物學(包括藥物代謝、藥物副反應、藥物應用指徵、藥物對老年患者的影響。

⑻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包括

①危險因素分析

②多重危險因素的綜合控制

六、教學能力的培養

1.帶教時間:72學時。

2.內容

⑴所有受訓研究生進入臨床技能培訓後第1學期有1月時間擔任所在學科內部教學的助教工作,在本月所有教學工作中負責協助教師搞好教學(實習醫師的實習、示教,指導本科生書寫病歷和病情記錄,參加臨床示教和病例討論等)。

⑵助教職責:提前1周與任教教師討論教學計畫和方案,主動徵求任教教師的要求。如果發現第2周的任何一次教學活動因某種原因而不能實現,應立即向主管老師匯報並提前做好安排, 以確保每項活動正常進行。

在病例討論過程中應詳細記錄討論要點,並在討論會後將方案整理存檔。

⑶所有受訓研究生進入臨床技能培訓後第2、3學期各有2周時間擔任培訓基地內部教學的教師工作,在所有教學工作中負責病例討論、住院醫師理論課、介入手術討論和讀書報告等。

七、考核

見培養方案總則

一、培養目標

見培養方案總則

二、培養方向

(一)消化系統常見疾病的診斷、鑑別診斷及**。

(二)消化系統常見疾病的臨床診斷思維。

三、學習年限

見培養方案總則

四、課程設定與學分

見培養方案總則及內科學學位課程設定與學分

1.專業課 3學分

《內科學》

2.選修課 2學分

《區域性解剖學》、《消化疾病影像學》

五、臨床能力培養

(一)理論知識

1.掌握

⑴掌握消化系統疾病相關的基本知識如解剖、生理、病理生理等基礎知識。

⑵掌握臨床常見病的發病機理、臨床表現、診斷、鑑別診斷和**。

⑶掌握腹腔穿刺術、胃鏡檢查、結腸鏡檢查的適應證、禁忌證。掌握胃鏡、結腸鏡操作的要點及常見疾病的鏡下診斷:如反流性食管炎、淺表性胃炎、消化性潰瘍、食管癌、胃癌、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結腸癌、胃息肉、結腸息肉的鏡下描述。

2.熟悉

⑴熟悉ercp、食管靜脈曲張套扎等內鏡下**的適應證、禁忌證及操作方法。

⑵熟悉臨床少見病種的病理生理、診斷和**。

⑶熟悉常見心電圖、x線平片、ct和磁共振閱片。

3.了解

⑴了解現代消化內科新進展、新知識和新技術。

⑵了解消化界相關資訊。

(二)臨床技能

1.掌握

⑴做到全面準確詢問病史,認真仔細體格檢查,掌握嚴謹科學的臨床思維方法,正規書寫病歷。

⑵腹腔穿刺術,胃鏡操作技術,胃管置入術,心肺復甦技術。

⑶常見急危重症及常見病的搶救及相應診治。

2.熟悉

⑴常見抗心律失常、血管活性藥物的應用,常見降血氨藥物的臨床應用,降低門脈壓力藥物的應用,常用保肝藥物的應用。

⑵熟悉常用的內科診斷**操作,如腰穿、骨髓穿刺、胸膜腔穿刺的操作步驟。

3.了解

⑴了解現在消化內科診療技術新進展。

⑵了解胃鏡、結腸鏡檢查常見併發症及處理。

(三)具體要求

1.二級學科輪轉(共1.5年)

輪轉科室及時間:

⑴心血管內科 3個月

⑵呼吸內科 3個月

⑶內分泌科 3個月

⑷普外科 3個月

⑸傳染科   2個月

⑹放射科 1個月

⑺重症監護室 3個月

2.本學科臨床實踐(共1年)

⑴應掌握的基礎理論知識:消化系統解剖,生理,生化及功能 (消化、吸收、內分泌、免疫);消化系統主要症狀及體徵如黃疸,消化道出血的常見**、診斷、鑑別診斷及**;及以上要求掌握臨床病種的發病機理,臨床表現,診斷,鑑別診斷和**;消化道腫瘤的診斷及鑑別診斷;掌握滲出液、漏出液的鑑別;反流性食道炎、食道癌、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癌、結腸癌、急性胰腺炎、炎症性腸病、腸易激綜合症;肝硬化及併發症;肝膿腫、肝癌的臨床表現。腹腔穿刺術、胃鏡檢查、結腸鏡檢查的適應證,禁忌證及胃鏡、結腸鏡操作的要點及常見疾病的鏡下診斷:

如反流性食管炎、淺表性胃炎、消化性潰瘍、食管癌、胃癌、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結腸癌、胃息肉、結腸息肉的鏡下描述。

⑵應掌握的技術操作:胃鏡操作,腹腔穿刺術,胃管置入術。

⑶應診治的病種與病例數;胃鏡操作;淺表性胃炎10例,消化性潰瘍5例,上消化道出血診治10例(非靜脈曲張性及靜脈曲張性各5例);急性胰腺炎診治8例;消化性潰瘍診治5例,潰瘍性結腸炎診治5例,肝性腦病診治5例。

(四)書寫完整病歷100份。

六、教學能力的培養

1.帶教時間(4學分)

後半年完成帶教工作。

2.內容: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常見**、鑑別診斷及**;消化系統常見查體如腹部肝臟觸診;腹腔穿刺術的帶教工作。

七、考核

見培養方案總則

內科學(腎臟病學)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標

見培養方案總則

二、培養方向

(一)原發性腎小球疾病的發病機制、診斷及**。

(二)繼發性腎小球疾病的發病機制、診斷及**。

(三)終末期腎臟病的一體化**。

(四)急、慢性腎衰竭的診斷及**。

三、學習年限

見培養方案總則

四、課程設定與學分

見培養方案總則及內科學學位課程設定與學分

1.專業課 3學分

《腎臟病學

2.選修課 2學分

《醫學免疫學》、 《腎臟病理學

五、臨床能力培養

(一)理論知識

1.掌握

⑴掌握普通內科基本理論知識。

⑵做到全面準確詢問病史,認真仔細體格檢查,掌握嚴謹科學的臨床思維方法,正規書寫病歷,全部病歷質量必須達到甲級要求(按三甲醫院要求)。

⑶掌握內科急診常見病的診斷與鑑別診斷。

⑷掌握各種抗菌藥物、免疫抑制藥物和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正確用法。

⑸掌握腎內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及**。

⑹掌握各種血液淨化**的適應證及禁忌徵。

⑺掌握各種腎臟替代**的方式及利弊。

2.熟悉

⑴熟悉內科各種常見病的診斷及鑑別診斷。

⑵熟悉常用實驗室檢查結果的臨床意義。

3.了解

⑴了解現代內科新進展、新知識和新技術。

(二)臨床技能

1.掌握

⑴掌握心肺復甦技術,包括體外心臟按壓術、電除顫、人工呼吸、藥物復甦、抗休克。

中醫內科學

中醫內科學是以中醫理論闡述內科疾病的 病機 證候特徵 辨證論治及預防 調攝規律的一門臨床學科。中醫內科學既是一門臨床學科,又是學習和研究中醫其它臨床學科的基礎,為中醫學的一門主幹學科,具有非常重要的學科地位。中醫內科古稱 疾醫 雜醫 大方脈 即中醫內科學研究的範圍很廣,傳統將其研究的疾病分為外感病和...

中醫內科學總結

第一章肺系病證 第一節感冒 1.概念 臨床表現 以鼻塞 流涕 噴嚏 咳嗽 頭痛 惡寒 發熱 全身不適 脈浮為特徵。惡寒 發熱 脈浮 2.沿革 1 北宋 仁齋直指方 首見 感冒 之名。1997.62 2 元代朱丹溪 丹溪心法 分立辛溫 辛涼兩 則。3 將感冒與傷風互稱,始於明清。1995.55 4 清...

中醫內科學總結

一 感冒 風寒感冒 辛溫解表 宣肺散寒 荊防達表湯或荊防敗毒散加減。荊防敗毒羌獨柴,枳桔前苓芎草協,薄荷少許姜三片,益氣解表散溼邪。風熱感冒 辛涼解表 宣肺清熱 銀翹散或蔥豉桔梗湯加減。銀翹散主上焦痾,竹葉荊蒡豉薄荷,甘桔蘆根涼解法,清疏風熱煮無過。暑濕感冒 清暑祛濕解表 新加香薷飲 香薷散中扁豆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