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學上覆習

2022-11-30 05:36:03 字數 4734 閱讀 1919

內科學複習資料

一、名解

呼吸系統

1.醫院獲得性肺炎(hap):是指患者入院時不存在,也不處於潛伏期,而於入院48小時後在醫院(包括老年護理院、**院)內發生的肺炎。

2.社群獲得性肺炎 (cap) :是指醫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實質炎症,包括具有明確潛伏期的病原體感染而在入院後平均潛伏期內發病的肺炎。

3.原發症候群:指原發灶、引流淋巴管炎、腫大的肺門淋巴結統稱為原發症候群。

現象:機體對結核菌再感染與初感染所表現出不同反應的現象,稱為koch現象。

5.肺性腦病:由於呼吸功能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儲留而引起的精神障礙、神經系統的症候群。但必須除外腦動脈硬化、嚴重電解質紊亂、單純性的鹼中毒、感染中毒性腦病。

即長期家庭氧療。對copd慢性呼吸衰竭者可提高生活質量和生存率。目的是使患者在海平面,靜息狀態下,達到pao2大於或等於60mmhg和或sao2公升至90%以上。

7.肺心病:是指由支氣管-肺組織、胸廓或血管病變致肺血管阻力增加,產生肺動脈高壓,繼而右心結構和功能改變的疾病。分為急性和慢性。

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組氣流受限為特徵的肺部疾病,氣流受阻不完全可逆,呈進行性發展,但是可以預防和**的疾病。

9.慢性支氣管炎(chronic bronchitis):是氣管、支氣管黏膜及其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症。

診斷依據: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發病持續3個月,並連續2年或2年以上,並排除其他慢性氣管疾病。

10.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簡稱慢性肺心病,是由肺組織、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變引起肺組織結構和(或)功能異常,產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動脈壓力增高,使右心室擴張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臟病,並排除先天性心臟病和左心病變引起者。

11.呼吸道高反應性(ahr):指氣道對各種刺激因子出現的過強或過早的敏感性增高反應稱為ahr,其氣道炎症是其產生吸道高反應性的基礎。

12.支氣管哮喘:簡稱哮喘,是由多種細胞和細胞組分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症性疾病。這種慢性炎症導致氣道高反應性相關,為可逆性氣流受限。

13.肺血栓栓塞症(pte):是指來自靜脈系統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動脈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以肺迴圈和呼吸功能為其主要臨床表現和病理生理特徵。

14.肺栓塞(pe):是以各種栓子阻塞肺動脈系統為其發病原因的一組疾病或臨床綜合症的總稱。

15.肺梗死(pi):肺動脈發生栓塞後,若其支配區的肺組織因血流受阻或中斷而發生壞死,稱為肺梗死。

症候群:肺癌壓迫頸交感神經,引起病側眼瞼下垂、瞳孔縮小、眼球內陷,同側額部及胸壁少汗或無汗。

17.**型肺癌:發生在段支氣管至主支氣管的肺癌,約佔3/4,多為鱗癌和小細胞癌。

18.周圍型肺癌:發生在段支氣管以下的肺癌,約佔1/4,多見腺癌。

19.原發性支氣管癌:簡稱肺癌,為起源於支氣管黏膜或腺體的惡性腫瘤,吸菸為主要致**素。

20.呼吸衰竭:呼吸衰竭是由於呼吸功能受到損害,導致缺o2或合併co2瀦留而產生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亂及代謝障礙的臨床症候群。

一般認為,當患者位於海平面,靜息狀態吸入空氣時,無心內右向左分流疾病,而動脈血pao2低於60mmhg,paco2高於50mmhg,即為呼吸衰竭。

21.ⅰ型呼衰:即缺氧性呼吸衰竭,血氣分析特點是pao2<60mmhg, paco2降低或正常。

22.ⅱ型呼衰:即高碳酸性呼吸衰竭,血氣分析特點是pao2<60mmhg,同時伴有paco2>50mmhg。

23.肺性腦病:又稱co2麻痺,是指由於缺氧和co2瀦留導致的神經精神障礙症候群。

24.肺炎:是指終末氣道、肺泡和肺間質的炎症。

迴圈系統

25.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指各種心臟疾病導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種症候群。

26.心室重塑:在致**素作用下,心臟的幾何形態、心肌細胞表型及其間質成分發生一系列改變的病理及病理生理改變。

27.心律失常:是指心臟衝動的頻率、節律、起源部位、傳導速度或激動秩序的異常。

28.觸發活動:是指心房、心室與希氏束—浦肯野組織在動作電位後產生除極活動,被稱為後除極。苦後除極的振幅增高並達到閾值,可引起反覆激動,持續的反覆激動即構成快速性心律失常。

29.竇性停博(或竇性靜止):是指竇房結不能產生衝動,心電圖表現為在較正常的pp間期顯著長的間期內無p波發生,或p波與qrs波群均不出現,長的pp間期與基本竇性pp間期無倍數關係。

30.病態竇房結反應(sss):簡稱病竇症候群,是由竇房結病變導致功能減退,產生多種心律失常的綜合表現。

31.同步電復律:除顫器一般沒有同步裝置,使放電時電流正好與r波同步,即電流刺激落在心室肌的絕對不應期,從而避免在心室的易損期放電導致室速或室顫。

主要用於除心室顫動以外的快速型心律失常。

32.房性期前收縮:激動起源於竇房結以外心房的任何部位,正常人大約60%有房性期前收縮。

33.心房顫動:心房組織的不協調運動所致的機械功能障礙引起快速的室上性心律過速。

34.非陣發性心動過速:心動過速發作起始與終止時心率逐漸變化,有別於陣發性心動過速。

35.高血壓:在未服用抗壓藥情況下,**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

35.惡性或急進型高血壓:少數患者病情急驟發展,舒張壓持續≥130mmhg,並有頭痛、視力模糊、眼底出血、滲出和乳頭水腫,腎損害突出,持續蛋白尿、血尿和管型尿,病理上以腎小動脈纖維樣壞死為特徵。

36.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使血管管腔狹窄或阻塞或因冠狀動脈功能性改變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引起的心臟病,簡稱冠心病。

37.冠心病的一級預防:是指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

38.冠心病的二級預防:是指已有冠心病和mi病史者還應預防再次梗死和其他心血管事件。

39.心肌梗死(mi):是指心肌缺血性壞死,為在冠狀動脈病變的基礎,發生冠狀動脈血供急劇減少或中斷,使相應的心肌嚴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導致心肌壞死。

40.心肌梗死症候群:發生率約10%,於mi後數週至數月內出現,可反**生,表現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發熱、胸痛等症狀,可能為機體壞死物質的過敏反應。

steell雜音:當肺動脈擴張引起相對性肺動脈瓣關閉不全時,可在胸骨左緣第二肋間聞及舒張早期吹風樣雜音。

42.原發性心肌病:伴有心功能障礙的心肌疾病。

43.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以左心室(或)右心室肥厚為特徵,常為不對稱肥厚並累及室間隔,心室腔變小,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限,舒張期順應性下降為基本病態的心肌病。

44.重症病毒性心肌病:如患者有阿-斯症候群發作、充血性心衰或不伴有心肌梗死樣心電圖改變、心源性休克、急性腎衰、持續性室性心動過速伴低血壓發作或心肌心包炎等在內的一項或多項表現,可診斷為重症病毒性心肌炎。

45.心包積液徵(ewart徵):滲出性心包炎在有大量積液時,可在左肩胛骨下出現濁音及左肺受壓迫所引起的支氣管呼吸音。

46.**性心包炎:急性非特異性心包炎和心臟損後症候群患者在其初次發作後,有心包炎反**作,稱為**性心包炎。

47.縮窄性心包炎:是指心臟被緻密厚實的纖維化或鈣化心包所包圍。

雜音:嚴重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時,重度返流者常在心尖區聽到舒張中晚期隆隆樣雜音。

49.感染性心內膜炎(ie):病原微生物循血行途徑引起的心內膜炎。心瓣膜或鄰近大動脈的內膜感染,常伴贅生物的形成,最常受累部位為瓣膜。

因心室率過慢導致腦缺血,患者可出現暫時性意識喪失,甚至抽搐的現象。

51.嗜鉻細胞瘤:嗜鉻細胞瘤起源於腎上腺髓質、交感神經節和體內其他部位嗜鉻組織,腫瘤間隙或持續釋放過多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與多巴胺。

消化系統

50.胃炎(gastritis):指的是任何**引起的胃粘膜炎症,伴有上皮損傷和細胞再生。

51.急性糜爛出血胃炎:是由各種**引起的,以胃黏膜多發性糜爛為特徵的急性胃粘膜病變,常伴有胃黏膜出血,可伴有一過性淺潰瘍形成。

52.急診胃鏡:強調內鏡檢查宜在出血發生後24-48h內進行。

53.異常增生(dysplasia):胃上皮或化生的腸上皮在再生過程中發生發育異常。中度以上異型增生是胃癌的癌前病變。

54.復合潰瘍:指胃和十二腸同時發生的潰瘍。du往往先於gu出現。

55.球后潰瘍:發生在球部遠段十二指腸的潰瘍,具有du的臨床特點,但午夜痛及背部放射痛多見,對藥物**反應差,較易併發出血。

56.癌前疾病:指與胃癌相關的胃良性疾病,有發生胃癌的危險。

57.癌前病變:是指較易轉變為癌組織的病理變化。

58.早期胃癌:是指病灶侷限且深度不超過粘膜下層的胃癌,不論有無區域性淋巴結轉移,主要由胃鏡發現。

59.中期胃癌:是指進展期胃癌深度超過粘膜下層,已侵入肌層者。

60.晚期胃癌:是指進展期胃癌侵入漿膜或漿膜外者。

淋巴結:胃的淋巴結系統與鎖骨上淋巴結相連線,胃癌轉移到該處時稱為virchow淋巴結。

瘤:胃癌細胞侵及漿膜層脫落入腹腔,種植於卵巢稱為krukenberg瘤。

63.腸結核(intestinal tuberculosis):是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腸道慢性特異**染。主要由人型結核分枝桿菌引起。主要是經口感染,常見於迴盲部。

64.失代償期肝硬化:當肝硬化出現腹水或併發症時,稱為失代償期肝硬化。

65.肝肺綜合症(hps):是指嚴重肝病、肺血管擴張和低氧血症組成的三聯症。

肝硬化時由於血管活性物質增加,肺內毛細血管擴張,肺動靜脈分流,造成通氣/血流比例失調。臨床上表現為呼吸困難及低氧血症,特殊檢查顯示肺血管擴張。

66.肝腎綜合症(hrs):是指發生在嚴重肝病基礎上的腎衰竭,但腎臟本身卻無重要病理改變,故又稱為功能性腎衰竭。

二、填空題

呼吸系統

1.感染性肺炎抗生素**後病情評價多在48~72小時進行,**的有效表現為體溫下降;症狀改善;白細胞逐漸下降或恢復正常。

2.痰菌標本應在室溫下採集2小時內送檢,光鏡低倍視野鱗狀上皮細胞<10個,白細胞>25個或鱗狀上皮細胞:白細胞<1:25可作為汙染相對較小的合格標本。

中醫內科學

中醫內科學是以中醫理論闡述內科疾病的 病機 證候特徵 辨證論治及預防 調攝規律的一門臨床學科。中醫內科學既是一門臨床學科,又是學習和研究中醫其它臨床學科的基礎,為中醫學的一門主幹學科,具有非常重要的學科地位。中醫內科古稱 疾醫 雜醫 大方脈 即中醫內科學研究的範圍很廣,傳統將其研究的疾病分為外感病和...

中醫內科學總結

第一章肺系病證 第一節感冒 1.概念 臨床表現 以鼻塞 流涕 噴嚏 咳嗽 頭痛 惡寒 發熱 全身不適 脈浮為特徵。惡寒 發熱 脈浮 2.沿革 1 北宋 仁齋直指方 首見 感冒 之名。1997.62 2 元代朱丹溪 丹溪心法 分立辛溫 辛涼兩 則。3 將感冒與傷風互稱,始於明清。1995.55 4 清...

中醫內科學總結

一 感冒 風寒感冒 辛溫解表 宣肺散寒 荊防達表湯或荊防敗毒散加減。荊防敗毒羌獨柴,枳桔前苓芎草協,薄荷少許姜三片,益氣解表散溼邪。風熱感冒 辛涼解表 宣肺清熱 銀翹散或蔥豉桔梗湯加減。銀翹散主上焦痾,竹葉荊蒡豉薄荷,甘桔蘆根涼解法,清疏風熱煮無過。暑濕感冒 清暑祛濕解表 新加香薷飲 香薷散中扁豆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