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改進行動研究計畫 閱讀教學要在「讀」字上做文章 趙學平

2022-11-28 20:54:09 字數 5106 閱讀 9209

——關於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誦讀問題的改進行動研究方案

(會寧縣郭城驛初級中學趙學平)

一、問題簡析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通過 「讀」來理解文字,不僅是不可或缺的教學環節,而且還包含著大有講究的教學策略與方法。沒有琅琅書聲點綴的語文課堂很難說是美的,可濫用「讀」來裝潢的語文課堂一定是低效或者無效的。對於朗讀在語文課中的重要性,幾乎是語文教學界公認的,這裡不必贅述。

近年來,隨著課改的廣泛深入推進,許多語文教師一心陶醉於追求課堂的個性化。在五花八門的課堂模式中,朗讀朗誦或者被弱化、或者被擠占掉、或者被消解、或者被異化。研究者通過聽課觀察、訪問師生發現,在我們學校語文課堂教學中,明顯且普遍存在這樣的盲目讀誦現象:

1.教學篇幅較長的文章,尤其是**,不知從何讀起,往往以默讀、跳讀替代朗讀,通過「問題預設」對文字進行過於生硬的「肢解」。「一問一答」間,學生閱讀感受、閱讀品味、閱讀欣賞等主觀能動的思維與審美活動就被剝奪了。

因過分強調文字分析,而忽視了學生的誦讀感知,學生對作品的感知理解往往是一知半解、支離破碎、殘缺不全的。

2.教學篇幅比較短小的文章,如散文,教師表面很重視誦讀,可往往目的不夠明確,缺乏策略與方法,指導或引導不到位,往往輕描淡寫,不自覺地匆匆而過。殊不知,這種為誦讀而進行的誦讀,學生只是被動盲目地參與其中,我們不能奢求會有多大的效果。

更有甚者,動輒喊聲「一二」全班齊讀,抑或不分青紅皂白全篇通讀,朗讀形式機械單一,學生興趣不濃、無精打采,或有氣無聲、拖腔拉調,或矯揉造作、裝腔作勢,或陰陽怪調、如同念經。

3.古詩文誦讀教學停留在能不能背誦的層面,缺少斷句、節奏、輕重、平仄、感情基調等方面的技術指導,忽略對其準確凝練、韻味十足的語言以及美妙意境的涵詠體味。

4.教師對學生的誦讀評價泛泛而談,缺乏針對性,使得評價的引領、促進作用沒能發揮出來。評價學生讀得好,可沒有指出學生**讀得好,**值得其他學生借鑑;評價學生讀得不到位,也沒有指出學生**還讀得欠缺了點,應當注意什麼。

這樣不利於學生的進步。

二、改進策略

1.領會課標,把握原則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3年版)》在「教學建議」之「關於閱讀教學」部分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鑽研文字,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但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不應以模式化的解讀來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要善於通過合作學習解決閱讀中的問題,但也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來代替個人閱讀。」「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過深分析和遠離文字的過度發揮。」緊接著又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

……應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各學段關於朗讀的目標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讀』,這是指,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態度,學習用恰當的語氣語調朗讀,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朗讀要提倡自然,要摒棄矯情做作的腔調。

」余映潮老師曾經講過:「朗讀教學一定是文字主義的,一定非常關注課文內容的誦讀品析。也一定是生本主義的,需要著力突出學生的閱讀感受、閱讀品味、閱讀欣賞等語文實踐活動。

」這裡可以作為朗讀與誦讀的基本原則。

2.明確目的,避免盲目

朗讀和朗誦並不能等同起來。朗讀本質上還是一種念讀,是一種應用型的朗聲閱讀。它更注重於突出講解功能,換句話說,它是附屬於講解的一種口語形式,因此朗讀更注重於通過語言的規範、語句的完整和語意的精確;它呼喚的是聽者的理智思考,追求的是使聽者全面、準確的理解朗讀者所表達的意思。

朗誦,本質上是一種語言表述的藝術表演形式,要求朗誦者在朗讀要求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對文稿的表達形式進行藝術的加工和處理;朗誦者借助於語速、語頓、音區、輕重音等方面的富於變化的個性表達手段,將朗誦材料轉化為一種藝術表演;它呼喚的是聽眾的情感共鳴,追求的是使聽眾聽之入耳、聽之入心、聽之動情的藝術感染力。總而言之,誦讀,是將無聲的書面語言轉換為有聲語言的過程,是一種眼、口、耳、腦協同作用的創造性閱讀活動。

學生通過朗讀和文字及文字作者(也可能包括教材編者)對話,能感受作品中的生活氣息,喚起他們的情感體驗,進而準確探求隱藏在文字中的內涵。誦讀目的是為了更準確有效地理解文字。俞平伯先生在論及詩詞的閱讀和欣賞時,認為「目治」,即一般的閱讀,僅能達到「泛覽」水平;只有「耳治」,即朗誦或吟哦,才能深入地理解作者的真意。

朱自清先生在《朗誦與詩》一文中指出「語言不能離開聲調,詩文是為了讀而存在的」、「只有朗讀才能玩索每一詞、每一語、每一句的義蘊,同時吟味它們的節奏。」

在現代文閱讀教學中,課前預習、整體感知、思路梳理、詞句品味、主題理解、總結昇華、質疑釋疑等教學環節,都可以通過適當的誦讀活動去引導、促進、完成學生對課文的感知與解讀。古詩文教學更離不開誦讀法。疏通文意離不開誦讀,察物體情離不開誦讀,提高語感更離不開誦讀。

我們要精心設計,並且注重朗讀的多樣性。通常情況下,可以運用自由朗讀、跟讀學讀、感知性朗讀、模仿性朗讀、薰陶性朗讀、分角色朗讀、個性化朗讀、配樂朗讀等方法,以最大程度避免讓學生齊讀或自由讀的機械單一性,時時注意激發學生朗讀體會的興趣,使之保持誦讀的激情。誦讀既是方法,又是過程;既是加熱器,又是催化劑。

唯有反覆朗讀涵詠,才不辜負優秀文學作品的教育與審美價值。

3.抓住時機,靈活導讀

範讀——以讀示法

要實現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文字材料,教師的示範朗讀非常重要。教師範讀,學生方可視其人,聞其聲,關注教師朗讀時的語氣語調、輕重緩急、表情動作、感情基調以及強調暗示,進而揣摩領會教師對課文的理解,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薰陶,不斷提高讀書興趣、朗讀水平,練就正襟危坐、屏息凝神、專心致志、聆聽思考的硬功夫。

教師範讀,要根據課文的特點來確定示範的時機。對一些比較難讀懂讀好的詩文,教師先入為主的示範引領朗讀甚為重要。教師可以在了解學生初讀情況後以范讀示範引領,這樣可以有效掃除學生預習中發現的難讀的字詞,避免學生錯讀的強化;也可以在音韻、節奏等方面給學生提供示範,先聲奪人,開篇就給學生以情的感染,美的享受,激起他們心湖的漣漪。

如教學梁實秋的《貓》一文,教師最好能夠示範性地朗誦其中的一段或者幾段,盡可能讀出文白夾雜、大詞小用帶來的幽默詼諧語氣。範讀,還可放在總結課文之前,與學生的朗讀形成對照,提供悟讀的參考,起到點睛的奇效。

點撥——以讀促講

對於課文中的一些重點或疑難句段的示範朗讀,能起到提醒、強調的作用,也便於學生在聽讀中隨手圈點勾畫。一般是在學生領會陷入「山窮水盡」之困境時,教師可以轉而示範吟哦品讀,引領學生聯絡上下文,結合語言環境與文章背景,體會與揣摩每個詞、每句話的感**彩,進而深入文字去玩味思考。這樣邊讀邊設問,步步為營,以讀帶品,以讀促悟,就能巧妙引導學生漸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

案例:王君老師的《老王》課堂片段——

[投影展示]

我們從幹校回來,載客三輪都取締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輛三輪改成運貨的平板三輪。

(生讀)

師:好多同學在wiki(我們的網路學習平台)上提問,為什麼不准人拉三輪,現在很多城市還有人拉三輪呢。因為那個時候說拉三輪的是無產階級,坐三輪的是資產階級,資產階級不能夠在勞動人民的頭上作威作福。

所以說,不准拉三輪。這就是那個有些荒唐的時代啊!這個句子中哪乙個詞語最心酸地寫出了老王的活命狀態?

生:只好。

師:只好!來,我們把這個句子讀好。你來試試。

生:老王只好把他那輛三輪改成運貨的平板三輪。

師:你讀得喜笑顏開啊。你家裡蘋果電腦就八台,你**就能體會到這一點。你家大賓士就三個,當然不知道「活命」是什麼狀態。同學們,一起來,預備起!

生讀:老王只好把他那輛三輪改成運貨的平板三輪。

師:同學們啊,老王生命當中除了這些「只」以外,可以說一無所有。讀啊,每個「只」都要重讀。他靠著活命的~

[投影展示]

* 他靠著活命的只是一輛破舊的三輪車

*他只有乙隻眼

*他只好把他那輛三輪改成運貨的平板三輪

* 開始幾個月他還能扶病到我家來,以後只好託他同院的老李來代他傳話了。

*他只說:我不吃。

……(生讀)

師:不能讀成這個丫頭剛才這樣。太雄壯了,太有真氣了,像每天都吃魚肝油一樣。老王一輩子可只吃了一回魚肝油啊!(眾笑)重來……他靠著活命的,預備齊!

(生再次動情讀)

師:王老師一直以為啊,在現代漢語當中,最走投無路、最孤苦無依的乙個漢字就是這個「只」字了。上天無路,下地無門,別如選擇,這就叫做什麼──活命。

那你現在再來讀老王臨死前的這段文字,不會再像剛才讀那樣邊讀邊笑了吧!

[投影展示]

老王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裡

他面如死灰

兩隻眼上都結著一層翳

分不清哪乙隻瞎

哪乙隻不瞎

說得可笑些

他簡直像棺材裡倒出來的

就像我想像裡的殭屍

骷髏上繃著一層枯黃的乾皮

打上一棍就會散成一堆白骨

師:大家先醞釀一下感情。**響起老師示意再開始讀。慢點啊。這是他臨死前的,是他活命狀態的最集中表現。老王直僵僵地鑲嵌在──預備,起!

(生讀)

師:同學們,在我們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都不是像海燕那樣處於飛翔的狀態,而是楊絳筆下的老王這樣的「活命」的狀態。所以,有同學說這文章一看沒什麼可看的,太平淡了。

這就是楊絳作品的典型的特色。

王君老師這種咬文嚼字的導讀,能夠帶領學生很好地浸入文字,體會箇中滋味。

漸進——讀出層次。這樣的訓練將我們原來對學生比較籠統的「大家有感情地讀起來」之類的朗讀要求細化為經過切分的、有步驟的朗讀訓練活動。條理清晰,層次分明,漸次推進,便於操作,紮實有效。

案例一:

《天上的街市》朗誦指導設計——

第一步:讀詩,我們要表現出詩的**美,第一要素是把節奏讀好。

(師示範讀)

指出:詩句中按音節或意義有規律的短暫停頓叫做節奏。

第二步:節奏讀好後,要注意讀好詩中較大的停頓,如「我想」、「我想」、「不信」、「你看」。

(師示範讀)

指出:為了突出語意或情感的較大的朗讀間歇叫做停頓。

第三步:詩是抒情味最濃的一種文學體裁,必須讀得抑揚頓挫,要把重音讀出來,為了表達思想感情,有些詞語的「音」要讀得重些,這就是重音。

(齊讀第二段。)

第四步:還有乙個要求,要把詩的韻腳讀好。詩是講究押韻的。什麼的押韻?詩句中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結尾,就叫做押韻。本詩隔行押韻,每節換韻。

(齊讀。)

案例二:

《**》課堂誦讀活動設計

第一次讀:讀的流暢響亮——人人出聲,讀得沸沸揚揚,形成課堂氣氛並初步感知課文。

為什麼要進行主題閱讀教學

吉安小學劉德榮 為什麼要進行 主題閱讀 教學的研究?教材是按單元主題編寫的,那麼要指導學生閱讀,從教材出發是最佳途徑。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 人教版 教材的每乙個單元裡,無論是課文的選取,還是 單元導讀 的引導,還是 資料袋 的素材補充,還是 語文園地 內容的設計,都是圍繞著這個單元的主題編排的。所以我...

如何改進閱讀教學

作者 馬鳳華 讀寫算 教研版 2016年第08期 摘要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乙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它是培養學生感悟語言,領會文章思想,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環節。培養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本文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進行了 關鍵詞 小學語...

教師課堂教學改進行動計畫

2 制訂計畫前,應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在反思中看到的不足可能有多處,但改進目標要集中,應當選擇自己迫切需要改進的或相對容易改進的一兩點入手,不必面面俱到。3 對於 新理念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中提高 運用有效性 這一方面中 一詞的說明 一 三年級教師定位於 多 著眼於新教材背景下課堂教學中的多 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