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 十幾減

2022-11-28 05:36:07 字數 2775 閱讀 7567

十幾減 9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10--12頁

二、教學準備:

課件,每生乙個信封(裝有十根一捆的小棒若干)。

三、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一)目標制定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20以內的進製加法和10以內減法的基礎上進行的,而且十幾減9是20以內退位減法的第一課時,學生對於20以內的退位減法的基本思維方法還沒有建立起來。因此,我是這樣定位自己的教學目標的:

1、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使學生在已有經驗基礎上自己得出計算十幾減9的各種方法;通過比較,使學生體驗比較簡便的計算方法,並能熟練地計算。

2、經歷收集資訊的過程,發現數學問題,初步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理解數學的價值。

3、通過不同方法的選擇,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習的興趣。

(二)策略選擇

1、演算法多樣化和優化相結合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在計算教學中積極提倡演算法多樣化。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十幾減9」的演算法教學。我根據教材的編排要求,在例題12-9的教學時,讓學生動手操作,在實踐、思考、討論的基礎上,同時提出了多角度思考的要求,學生在交流匯報中,逐步明確,計算「十幾減9」可以有不同的演算法(如課中學生說出了①12-9=12-1-1-1-1-1-1-1-1-1=3②因為3+9=12所以12-9=3③12-2=10 10-7=3④10-9=1 1+2=3⑤12-10=2 12-9=3⑥……)但有些方法不利於孩子以後的學習,所以我認為演算法要優化,要創設一定的情景,讓孩子自己迫切地感受到需要尋找一種最好的方法。

2、學生自主**與教師指導相結合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十幾減九的教學中,我是讓學生自主探索計算方法的,這樣學生可能不一定會想到書本上要求掌握的「破十法」,這就要求教師能在課中及時地對學生加以點撥,發揮教師「組織引導」的作用。

3、數學與生活相結合

《數學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本課以「聰聰和明明參加元宵節遊樂園」為情節,對各環節進行串聯,適應一年級孩子的特點,使得教學過程充滿童趣,為學生主動探索創設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四、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五、教學片段實錄

片段一:

出示12-9=?這個例題時,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讓有困難的同學先擺一擺小棒,想出方法的小朋友也可以用小棒來驗證一下自己的想法。

師:你覺得12-9可以怎麼計算?

生1:我沒有擺小棒,我是數剛才的圈的,有3個沒套中所以等於3。

(顯然,這位孩子還沒有從套圈的情境中走出來……要是讓他再說下去,那肯定還會有很多孩子去數而不去思考計算方法了。)

師:哦,要是沒有這個圖(隨即關了課件)你還會算嗎?

生2:老師我是這樣算的。(說著自己跑到了實物投影上擺起了小棒)12根小棒先拿一根,再拿一根,然後再拿一根,接著再拿一根……

生3:那太麻煩了,我不用擺小棒就會算了。我是這樣想的:因為3+9=12所以12-9=3。(這位孩子學習成績比較好,看來他進製加法的計算很熟練。)

生4:我比較喜歡×××同學的方法,因為和我們以前學過的方法差不多都是「想加法算減法」。

這時乙個小男孩高高地舉起了手,他拿著一堆小棒跑到了講台上,也擺起了小棒:從12根小棒裡拿掉9根所以就只有3根了,12-9=3。(此時,我注意到他是先從10根一捆的小棒中拿出9根的,只是他自己沒有表達出來罷了)於是,我追問:

你這9根小棒是從**拿出來的啊?

生5:老師我知道,他是從一捆小棒中拿出來的。

小男孩:對,這一捆是10根。因為10-9=1,1+2=3所以我就想到了12-9=3。

(孩子們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

……六、教後反思

1.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活動是兒童的天性,讓他們積極投入到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是十分重要的。為此,我把教材第10~11頁上的插圖製作成動畫課件,將插圖展示的遊園活動作為學生學習十幾減9的活動背景,使乏味的運算與學生熟悉的生活、學生喜歡的活動聯成一體。通過解決 「還有幾個沒套中?

」「還剩幾個氣球?」等問題,使學生體會數學不只是寫在紙上的算式,而是蘊藏在生活中的乙個個問題,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把握學生的教學起點,為學生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間。

十幾減9的知識,對相當一部分學生來說,並不是新知識,而是一種舊知識,因為在他們的生活中早有這方面的體驗。因此,當需要解決「還有幾個沒套中」的問題,引入算式12-9以後,我先讓學生獨立思考,讓他們利用自己已有的經驗和手中的小棒來計算「12-9」的結果。在我的引導下,不同的學生想出不同的計算方法,有用直觀圖點數出結果的,還有用連減法求出結果的,有用做減想加求出結果的,有用破十法求出結果的……由於學生用足了自己已有的經驗,因此,課堂上**的氣氛濃厚,學生的情緒飽滿。

3.既鼓勵演算法多樣化,又注重計算方法的優化。

在乙個班級中,孩子們的思維水平是參差不齊的。因此,在做十幾減9的減法時,所用的計算方法在思維水平上也是有差異的。如,須借助直觀進行計算的學生的思維水平,明顯低於用「做減想加」和「破十法」來計算的學生的思維水平。

為了使大多數學生通過學習,達到預定的目標,使大多數學生掌握一般的,較優的計算方法,由此,我在鼓勵學生演算法多樣化的同時,側重讓學生理解「做減想加」和「破十法」的計算算理,目的在於使大多數學生能掌握這普通的長久發揮作用的數學方法。

4.充分發揮教師的點撥作用,提高課堂效率。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片段一中我以簡單的兩句話「哦,要是沒有這個圖你還會算嗎?

」「你這9根小棒是從**拿出來的?」就把學生的思路開啟了。可見,在課堂中我們是不能忽視自己的點撥作用的。

十幾加幾減幾

不進製不退位 的加減法 導與學目標 1 結合具體例項,能正確口算十幾加幾 不進製 十幾減幾 不退位 的加減法,知道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2 在交流多種演算法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養成初步的合作意識。3 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導與學重點 正確口算十幾加幾,十幾減幾的加...

《十幾減幾》教學設計

福泉市高坪鎮英坪中心小學張琴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 20以內的退位減法 教學目標 1 理解 十幾減幾 的算理,學會用破十法來計算 十幾減幾 正確計算 十幾減幾 的題目。2 用破十法較熟練地計算 十幾減幾 的題目。3 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和探索學習的樂趣。教學重點 掌握用破十法進...

十幾減2反思

十幾減6 5 4 3 2 反思 本課學習的十幾減6 5 4 3 2是在學生經歷了十幾減9和十幾減8 7的學習基礎上學習的,學生的計算技能基本形成,計算方法基本熟練。與前面的十幾減9 8 7相比,在今天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學得相對輕鬆,絕大多數學生能將 想加算減 破十法 等方法自主遷移到本課的學習中。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