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減9」教學反思

2022-01-31 23:35:12 字數 1066 閱讀 4674

作者:楊文娟

**:《新課程·小學》2023年第07期

摘要:教師「唯書本主義」,這是很危險的教學細節,它會造成學生想象能力逐步喪失、積極性逐漸消解。應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解決同一問題,以拓寬解題思路,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關鍵詞:十幾減9;想象;創新思維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學期第二單元「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中,有一節是「十幾減9」,教師在課堂中引導學生採用多種方式計算「12-9」,學生匯報演算法如下:

學生一:用十個手指算,十個手指不夠數,就先到借出2個,變成10-7=3,十個手指就夠數了;

學生二:用十個手指算,被減數個位是2,就從3數起,數到9,然後剩下3個手指,所以12-9等於3;

學生三:10-9=1,1+2=3,所以12-9=3;

學生四:12-10=2,所以12-9=3;

學生五:12-9=12-2-7=3。

學生說出多種「12-9」的演算法,引發了我的思考。

1.學生想象的潛能到底有多大?學生在教師的激勵引導下,能想出如此多的方法來計算「12-9」。

應該肯定的是,幾位學生的思路都具有創新性,尤其是學生二的計算方法比較獨特,令人深思。學生一的計算方法儘管比較原始,但他只用十個手指,就解決了我們的祖先手指搭上腳趾才能解決的問題,這可是乙個了不起的解決方式。教師談到根據新課標理念,採取**性教學,時常能出現意料之外的結果。

通過以上課堂例項充分說明學生的想象奇妙,潛能巨大。

2.學生解題思路與教材解題思路是否一致呢?在「12-9」例項中,儘管學生想出了多種有價值的方法,但教師預設的「想加做減法」,學生未能得出。

為此,教師再次進行引導,但學生仍想不出,最終教師不得不自己介紹。這說明了「想加做減法」非一年級學生的解題思路,它不太符合其認知規律。學生思考、解決問題有自己的方式,有它的侷限性,也有它的獨創性。

教師要尊重學生的選擇,不能把教材上的方法強加於學生。教學中會時常碰到這種情況,學生想到的方法與教科書上的不一樣。可我們想當然地認為教科書上的方法科學一點,於是費九牛二虎之力促使學生運用,其後果是導致教師「唯書本主義」,潛移默化給學生,造成學生想象能力的逐步喪失和積極性逐漸消解。

這是很危險的教學細節,細節決定成效,我們對此是否要認真思考一番呢?

十幾減9教學反思

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 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 是青島版六年制教材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20以內的退位減法的資訊窗一。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10以內的加減法 20以內數的認識及20以內的進製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進一步學習多位數計算的知識基礎,在整個小學數學學習階段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反思自己設...

十幾減9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20以內的進製加法和10以內減法的基礎上進行的。十幾減9 是小學一年級退位減法的起始課,教學的重 難點在於學習 十幾減9 的計算方法。就學情而言,學生已經能熟練計算9加幾的進製加法,為十幾減9其中的一種計算方法 想加算減法 奠定了基礎。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本課一開始就引入了...

十幾減9教學反思

在教學十幾減9這一內容時,教材是這樣安排的 先由小丑賣氣球引出問題15 9 接著教材 現了兩種演算法 一是用破十的方法,先從10裡減去9,再與剩下的合併 二是用 想加算減 的方法,想9加幾等於15,15減9就等於幾。教學十幾減9時,學生根據情境列出15 9 6這一算式後,我問大家是怎麼想的。學生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