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數學工具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價值及使用策略

2022-11-27 20:18:08 字數 1391 閱讀 6184

數學工具是知識的載體,它最根本的價值目標是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提供實踐的空間。數學學具就是通過「做」數學題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數學的內涵。在教與學的過程中,盡可能地給學生提供直觀形象的觀察、切實深刻的操作、試驗及獨立思考的機會,在實際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體味數學,從而轉化數學思維。

小學生的智慧型大部分來自他們的手指,所以數學教學應該讓學生有動手的機會,讓學生的手在課堂上動起來,獲得體驗和感悟。但在實際教學中,數學工具的使用真的能如此完美地發揮「靈丹妙藥」的功效,達到我們美好的初衷嗎?事實並非如此,如果運用不當,反而會成為課堂學習中的「絆腳石」,影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我覺得應該注意一下幾點:

一、創設情境,靈活使用教具學具,新課標數學教材不僅包含了大量的資訊窗、圖畫,而且為充分使用學具操作提供了依據。所以,師生互動的教學情境,給每位同學提供了用學具展示自我的機會。比如學習加減法時,我讓學生根據數學資訊,用喜歡的學具擺出相對應數量,然後再把兩堆東西合起來(加),從一堆中拿走一部分(減)體驗加減法的含義。

這樣,不僅能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同時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養成愛動手,勤探索的好習慣。再比如學習「認識立體圖形」時,讓學生在課前收集各種形狀的物體,如牙膏盒子、魔方、茶葉罐、積木、桌球等。學生在操作這些物體的過程中,對立體圖形有了清晰的認識,感受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充滿數學,從而增強學習數學的自覺性。

從課堂教學效果來看,為學生創設情境,能使學生在課堂中學得輕鬆自然,而且**於學生自己探索出來的知識,更能讓他們牢固的掌握,形成表象。

二、注重學具教學的時機,歸納總結操作方法,學具操作最重要的是過程,它能突出課堂教學的重點,化解難點,在這一過程中,能體現出數量間的變化,幫助學生理解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把感性認識上公升為理性認識,學會計算方法,掌握運算法則,實現質的飛躍。課堂教學中,我注意把握好教材的重難點,提前預設操作的時機與策略,確定操作的步驟與規則,設計操作時學生要觀察思考的問題;適時地引入學生動手操作,引導學生處理遇到的問題。

三、教具在使用時要適時取出和收回,教具的適時呈現和收回是往往容易被教師所忽視的小細節,如果注意不到就會很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比如上課老師帶上教具,有部分同學就去看老師的教具然後開始議論,這部分學生的「小動作」又吸引了更多學生的注意力。這些演示過的實物繼續擺在講桌的顯眼位置,嚴重影響了其他教學環節的順利進行,削弱了教學效果。

同樣,教具在使用時過早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也是不妥當的,所以我們不應忽視這些小細節,以便直觀教學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因此,教具帶到課堂後,應擱置在學生看不見的地方,到需要的時候再拿出來,並展現在學生都能看得到的位置,用完之後,應立即收起,以避免干擾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削弱教學效果。

總之,數學工具的選擇與使用都應注意遵循學生思維的規律,把著力點放在培養學生的有意注意上來,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適當適時選用,講究使用的藝術性、示範性及啟示作用,這樣才能將愉快教學法在使用教具這種形式和手段的教學中得以滲透和體現,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遊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教學本身是比較抽象的,教師要善於用學生身邊的實際事實為背景,結合生活事例教學,學生就能感受到學習材料與生活很貼近,對數學就產生了興趣和親切感,也就愛上了數學。小學數學遊戲式教學正好符合這一觀點。小學數學遊戲式教學就是學生通過動手做遊戲的活動課教學。這種教學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

「反思」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二 課堂教學反思 再好的教學總有它不足的地方,總有須待進一步改進,進一步優化的地方,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教學效果反饋資訊不斷地反思,反思解決課堂教學 現的問題,根據出現的問題,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調整教學策略,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設計出一套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 創新能力,...

暗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圓的初步認識 案例分析 建平實驗學校小學數學組蔣明霞 背景介紹 三年級下學期的 圓的初步認識 是我參加學校2004年 建平實驗杯 教學大賽的一節公開課。當時專家評課時針對該節課情景引入提的乙個問題引起了我的思考 教學片段 情境引入 教室中間放乙個大的飲料瓶,老師請6個同學站在遠近不一的地方玩套圈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