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低年級品德課

2022-11-24 04:18:02 字數 3769 閱讀 7735

關鍵字:情感體驗回歸生活自主活動行為習慣

古人云「事必有法,然後可成,師舍是則無以教,**舍是則無以學。」這就是說,無論是教還是學,都有個方法問題。根據低年級學生認知規律和身心發展特點,我認為,提高低年級思想品德課教學實效必須倡導一種研究性的學習方式,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情感體驗,感悟道德認識

情感的感染與道德的領悟是密不可分的。列寧說:「沒有人的情感就沒有對真理的追求。

」擁有良好情感是每個學生學好思品課的內在驅動力。如何促進良好品德的內化?我認為,關鍵在於學生是否能在情境中體驗真情實感,從而自覺感悟道德認識。

在舊的教學模式中,情境的創設均由教師事先設定,有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相距甚遠,在新的學習方式中,情境的創設可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由教師創設,也可由學生自己主動地構建,不論採取何種方式,均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在學習《集體力量大》一課時,我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內在知識儲備,既準備了活動的情境,又注意創設問題情境:首先讓學生拿出課前就準備的13根冰棍棒,分別按1根、2根、10根分成三組,然後每人把1根棒一齊折斷,再折兩根的那一組,當他們使出**的力氣也折不斷第三組小棒時,我順勢提問:為什麼一根棒容易斷而一把棒難折斷呢?

在此基礎上,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讓他們回憶背過的句子「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眾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

」學生立刻就能明白:團結就是力量、集體力量大的道理。再次,延伸拓展:

引導學生看牆上懸掛的體育節錦旗並展開回憶「這全年級第

一、全校第六的好成績是怎樣得來的?」在再次品嚐勝利喜悅的同時,學生們懂得了,班級的各項活動要靠大家齊心協力,才能取得成功。學生在心情愉悅的情況下不知不覺地提高了道德認識,增強了團結協作的意識。

最後,教師布置研究性課題:請大家回去蒐集有關「團結力量大」的故事,下節課,大家一起交流、研討。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許多學生會由乙個對「團結、協作」理解不深、合作意識不強的個體,變為關心集體、懂得團結同學的好學生。

二、教學源於生活,回歸生活。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我們

一、二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雖然不多,但他們已經擁有了基本的是非觀和對真、善、美的嚮往。這時,只要教師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表象,再讓學生通過實際的操作,將這種表象行動化,使之內化成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怎樣實現這個目標呢?

我認為應遵循「**生活,回歸生活」的理念,將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與生活緊密的結合起來。

比如我在教學《我們的校園》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受到愛護花草樹木的教育,在教學一開始,我先帶領學生到校園裡進行參觀,讓學生對校園裡的建築和景物進一步了解,並在此基礎上產生一種美的薰陶,自然而然地讓學生產生要愛護它的感情。當然光認識是不夠的,要想將學生頭腦裡的觀念變為學生實際的行動,將學得的知識回歸到學生自己的生活中去,就要讓他們真正認識到「愛護我們的校園」「愛護花草"是我們學生應該具備的優良品質。於是我在教學後部分設計了這樣乙個環節:

「愛校園,見行動」學生一聽說要為校園中的花草做事,都很興奮,個個自告奮勇地提出自己的建議,都興高采烈的表示要為學校的美好環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在思想品德課上,我們要科學地把握和運用,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受到教育,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並將這良好品德回歸生活,從而使我們的品德得到昇華。

三、自主活動中掌握正確的行為方式

過去的思品課教學,教師過多地強調對知識的傳授,強調單向的灌輸,沒有或很少有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活動,教學效果很不理想。在知識經濟時代初見端睨的今天,教學要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大膽地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性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掌握正確的行為方式 。因為,教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

學習過程的主宰者應該是學生,他們的學習需要、學習過程**現的困惑決定著教師應該指導什麼和如何指導。

低年級思品課文認知成分相對較淺,行為訓練突出,像課文「熱情待客」、「坐立走、有精神」,「愛清潔、講衛生」等,都屬於這個型別。對這些課文的學習,教師應大膽創設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情境,在導行訓練中讓學生自覺掌握道德觀點,優化道德行為。

《下鄉看外婆》主要想讓孩子們懂得關心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的道理,養成關心愛護老人的習慣。關心老人的道理,學生僅僅依靠教師對書本知識的講解是不能掌握的。教師可以根據「激發動機→明確要求→模仿操作→變式操練→總結評價」這一教學主線,引領學生在活動中按規範的準則選擇正確的行為。

課上教師提出三組詞「買禮物、乘車、外婆家」,引導學生自編自演小品,寓學於樂。有的小組編排的小品是這樣的:去外婆家前的準備工作:

買禮物。在充滿**力的蛋糕、巧克力面前,有的孩子粘住了腳跟,馬上有學生提醒:外婆年紀大了,應少吃甜食,於是,他們想到:

該給外婆買圍巾、帽子防寒,另外,外婆有病在身,得買點紅桃k給她補養身體。去外婆家的乘車途中。在輕快的**中,學生都喜滋滋地隨著車子輕晃身子。

途中,車上來了一位老奶奶,孩子們都沒讓座。此時,教師進行了示範提示。又一站到了,車上來了一位白鬍子老爺爺和一位拎著大包袱的老奶奶,學生爭著把座位讓給老人。

來到外婆家,怎樣問好?怎麼送禮物?跟外婆說些什麼?

外婆做飯,可菜沒揀,你怎麼辦?在教師的提示、示範下,學生一次次規範自己的言行,在活動中逐漸體會到應該如何真正關心老人。在短短的二十五分鐘裡,學生自編自演小品,學習積極性高漲。

大家在自主性活動中逐漸掌握了正確的行為方式,切實地感受到關心老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和行為習慣。

在這種學習方式中,學生才真正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在充滿情趣的學習活動中,掌握了知識,培養了能力,提高了覺悟。

三、在課外實踐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強調「做、學、教合一」。他說:「先生拿做來教乃是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實學。

」兒童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必須遵循其自身特有規律,使兒童逐步從「無律」、「他律」過渡到「自律」的道德水平。其中,最有效的途徑是讓學生在實際中做,「行吾所知」,「做中學」,知行結合、反覆練習,把遵守道德規範作為自身的一種義務。在學生的課外實踐中,通過學生的自我**、自我發現,培養初步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分享,學會合作,形成一定的社會責任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學習《保持環境衛生》一課之前,我讓每位學生在各自的居住小區內作乙個小型調查:你認為你們的小區環境美嗎?為什麼?

在這一課外實踐中,學生細心觀察小區的環境衛生情況,有的學生拍了照;有的學生畫了畫兒;還有的學生模仿記者,對居民進行實地採訪。課堂上,大家進行熱烈地交流,在各自的敘述和例項對比中,最後達成共識:1)生活在清潔、衛生的環境中,人們的心情舒暢,精神愉快。

2)大家一定要保持公共場所的環境衛生。此後,學校組織的各項外出活動,我都將之作為《保持環境衛生》的課後實踐活動,主動爭取各方面的支援,形成合力,防止「單打一」,有效地促進知情意行的統一。據家長反映,現在,不少學生能自覺愛護周圍的環境衛生,還會制止一些破壞環境的不文明行為。

還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文,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進行了這一方面的行為指導後,向學生提出了課後實踐的行為要求:在家中,自己的事情堅持自己做。可以先列出在家可以獨立做的事情,然後打成**,學生在每天做到的專案欄裡打一顆星。

並請每位家長配合評定,一階段後再進行交流、評比。在「我有一雙勤勞的手」中隊主題活動中,學生積極展示自我本領,匯報勞動成果。這樣,通過道德實踐繼續進行教育,強化了教育效果。

福祿倍爾早就認為,教育的基本任務是「通過兒童的自我活動、遊戲、作業以及各種創造性活動,認識自然或客觀世界,認識自己的本性,從而實現內在與外在的統一;促使兒童內在本性的自由、協調、多面的發展,兒童的主動性、創造性和自主精神得以發展。」所以,在當今的思想品德課中,我們也應該把學生看作乙個有豐富內心世界、獨立人格尊嚴和巨大生命潛能的活的生命體,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為他們創設生動活潑的、有效的思品學習活動,才能真正提高思品課實效,讓他們的生命潛能的創造精神得以充分發揮,讓他們在自我發現中真正達到知、情、意、行的統一。

1.《教學理論: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

2.《教學論新編》

如何上好低年級手工課

手工課是小學美術教學中常見的教學內容之一,手工課體現了美術新課標中造型.表現和設計.應用兩大方面,也是低段學生感興趣的一項內容,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技能的理解以及對各種工具的使用。怎樣提高美術手工製作課的課堂效果,怎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正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一 必須要有充分的課前準備 ...

如何上好低年級寫字課

鐵嶺中心校劉艷 我是有著幾年低年級語文教學教齡的教師,在寫字課堂教學中,我在激發和培養學生寫字興趣的基礎上,遵循了下面的五步教學法。一 查 課前檢查每位學生的寫字姿式和執筆方法,這是寫好字的前提。學生在做好寫字課的準備後,我要求學生做到 兩肩齊平坐端正,頭正腰直兩腳分,筆桿緊靠虎口裡,一尺 一拳 牢...

怎樣上好低年級品德與生活課

品德與生活 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 熱愛生活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為培養學生能認真學習 熱愛勞動,熱愛家長,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成為懂科學,懂禮貌的真正的社會主義 人,教師就務必要上好每一節 品德與生活 課。但是小學低年級學生年少幼稚,從生理和心理特點來說,他們正處於學習與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