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黃土高坡》教學設計

2022-11-22 18:27:05 字數 1503 閱讀 513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我國的黃土高坡的地理位置、環境及氣候特點。

2、過程與方法目標:了解高原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及其與環境的關係,理解和尊重人們的生活方式。

3、情感態度價值觀:初步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了解高原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及其與環境的關係,理解和尊重人們的生活方式。

教法:引導發現

學法:合作**

教學過程:

一、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

黃土高原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至秦嶺、北抵長城。跨越了山西省、陝西省、寧夏回族自治區、甘肅省。在這片廣闊的區域內黃土的厚度一般超過100公尺。

這麼厚的黃土到底是從**來的?為什麼別的地方沒有?請同學看課本第37頁,分組討論,尋找答案。

學生關於黃土高原上那麼多的黃土是從**來的呢?科學家曾經提出過很多假說:有「風成說」「水成說」「風水雨相說」其中,「風成說」得到廣泛的支援,即認為黃土物質是從中亞、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過來的。

其證據是:

1.「黃土的厚度均勻」說明黃土是從上空吹來的,而不是流水衝來的。

2.「從西北向東南顆粒越來越細」說明帶來黃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東南。

3.「黃土高原黃土的礦物質成分與堆積地方的基岩的礦物種類極不相同,卻與中亞、蒙古等地戈壁、沙荒的礦物成分相同。」說明黃土不是本地產生,有可能是從中亞、蒙古一帶而來。

4.「黃土中有隨地形起伏的多層古土壤」說明黃土不是當地岩石風化逐漸形成的,而是外來的。

二、嚴重的水土流失

(一)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板書)

首先讓學生讀圖「目前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進行分組討論,然後教師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幫助他們進行歸納總結。

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質組成)、植被等。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徑流流速越快,對地面物質的沖刷侵蝕力就越強。坡面越長,匯集地表徑流量越多,沖刷力也越強。

黃土丘陵區,地面坡度大部分在15以上,有的達30坡長一般100公尺一200公尺,甚至更長。每年每公頃流失25噸~100噸,甚至225噸以上。

②降雨。產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強度較大的暴雨,降雨強度超過土壤入滲強度才會產生地表徑流,造成對地表的沖刷侵蝕。黃土高原地區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因此加劇了水土流失。

③地面物質組成。黃土高原幾乎為黃土所覆蓋,黃土多為風積物,土體疏鬆、多孔隙,乾燥時較堅硬,能保持直立陡壁,遇水侵蝕後易崩解,抗蝕力很低。

④植被。達到一定鬱閉度的牧草植被有保護土壤不被侵蝕的作用。鬱閉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能力越強。

2.人為因素

讓學生閱讀38-40頁圖的對話,分組討論認識人類活動對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響,

①毀林、毀草、陡坡開荒,破壞了地面植被。

②開礦、修路等基本建設,不注意水土保持破壞了地面植被和穩定的地形。

三、課堂小結

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物質的**有很多假說,其中「風成說」得到泛支援。因黃土多為風積物,遇水浸潤後易崩解、抗蝕力很低,加上地形、降雨、植被等自然素和人為因素的影響,使黃土高原成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黃土高原》教學設計方案

本節教材屬區域篇中的內容,區域地理的學習是建立在祖國篇學習的基礎上,由於在祖國篇中許多基本內容都已學過,為了避免教學中的重複,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與興趣,區域篇主要是對地理知識的綜合學習與運用。黃土高原地區在新教材中首次被單獨作為一節課列入課程中,而該地區的生態環境問題十分突出,因此,作為乙個專題來研...

黃土浸水試驗設計方案

濕陷性黃土現場試坑浸水試驗設計方案 1試驗背景及目的 大西鐵路客運專線是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大西鐵路客運專線,既可以緩解隴海鐵路運輸狀況,又能大大縮短西北 川渝地區與中南 華東地區各大城市間的時空距離,進一步密切東 中 西部地區的經濟聯絡,對推動西部大開發和實施中部崛起戰略具有重...

黃土高原教學反思

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 黃土高原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 黃土高原是人教版八年級地理下冊第六章北方地區第三節內容,是在學生對北方地區自然地理特徵有了一些了解的基礎上的進一步的學習。通過本節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北方地區具有代表性的地理區域 黃土高原,並能夠舉例說明黃土高原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