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生理學名詞解釋

2022-11-19 14:33:03 字數 4969 閱讀 2065

1. 引起組織興奮的最小刺激強度,稱為閾刺激。

2. 用閾下刺激刺激單個肌纖維,不能引起收縮;若用閾刺激就可引起收縮。如果再加大刺激強度(即用閾上刺激)肌纖維的收縮幅度並不會增大,這種現象叫做「全或無」現象。

3. 在理論上把刺激作用時間無限長時(一般只需超過1毫秒),引起組織興奮所需要的最小電流強度叫做基強度。 4、用基強度來刺激組織時,能引起組織興奮所必需的最短作用時間,叫做利用時。

4. 固定刺激時間,改變刺激強度,就是剛剛引起反應的閾強度。基強度是長時間刺激的閾強度。廠用閾強度的倒數來表示興奮性。

5. 以兩倍基強度的刺激作用於組織引起興奮所需的最短作用時間,作為衡量興奮性高低的指標,這一特定時間成為時值。

6. 細胞膜內外的電位差稱為跨膜電位,簡稱膜電位。

7. 神經纖維處於靜息狀態時的膜電位,稱為靜息電位。

8. 在神經的一端進行刺激,膜電位就出現迅速而短暫的變化,這是的膜電位稱為動作電位,或峰電位。

9. 動作電位包括乙個上公升相(除極相)和乙個下降相(復極相),在峰電位完全恢復到靜息水平以前,膜的兩側的跨膜電位還經歷一些微小而緩慢的變動,這稱為後電位。

10. 肌肉接受乙個短促的刺激,產生一次短促的收縮,稱為單收縮。

11. 當肌肉接受一連串彼此間隔時間很短的連續興奮衝動時,由於各個刺激間的時間間隔很短,後乙個刺激都落在由前一刺激所引起的收縮尚未結束之前,就又引起下一次收縮,因而在一連串的刺激過程中,肌肉得不到充分時間進行完全的寬息,而一直維持在縮短狀態中。肌肉因這種成串刺激而發生的持續性縮短狀態,稱強直收縮。

引起強直收縮的刺激稱強直刺激。

12. 肌肉在沒有負重而又能自由所短的情況下收縮時,肌肉的長度縮短而張力沒有改變,這種長度縮短而張力不變的收縮,稱為等長收縮。當肌肉在兩段被固定或負有不能拉起的重量的情況下收縮時,肌肉的長度不可能縮短,只能產生張力。

這種長度沒有改變而張力增加的收縮,稱為等長收縮。

13. 前加負荷是指在肌肉收縮前就加在肌肉上的負荷,它使肌肉在收縮前已處於被拉長狀態,也就是說前加負荷是肌肉在一定的初長度情況下進入收縮,在一定範圍內,肌肉收縮前的初長度愈大,收縮力量也愈大,但當肌肉初長度增加到某種程度後肌力反而會下降;後加負荷是肌肉開始收縮後才遇到阻力或給予負荷,它不能增加肌肉收縮前的初長度,但能阻礙肌肉收縮時的縮短。

14. 肌肉收縮時伴有動作電位產生,用適當方法把伴隨肌肉收縮的電位變化,通過電機引導出來,在經放大、記錄,所得的圖形就稱為肌電圖。

15. 人體內的水分和溶解於水中的各種物質,統稱為體液。體液的大部分存在於細胞內部,稱為細胞內液。

存在於組織細胞間隙的細胞外液稱為組織間液。存在於心血管內的稱為血漿。細胞生活的環境——細胞外液稱為人體內環境。

16、紅細胞在全血中所佔的容積百分比稱為紅細胞比容或壓積。

16. 正常成年人的血量約佔體重的7-8%,即每公斤體重約有70-80毫公升血液。

17. 在失血不超過全血量的10%的情況下,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在3週至1個月內可以完全恢復,甚至還可稍微超過失血前的水平,此現象稱為超量補償。

18. 水分子通過半透膜向溶液擴散的現象稱為滲透現象,簡稱滲透;溶液促使膜外水分子向內滲透的力量即為滲透壓或滲透吸水力;以血漿的正常滲透壓(7.6個大氣壓或5776公釐汞柱)為標準,與血漿正常滲透壓很相似的溶液成為等滲溶液,高於血漿正常滲透壓的溶液成為高滲溶液,低於血漿正常滲透壓的溶液則稱為低滲溶液。

19. 在低滲nacl溶液中,由於水分進入紅細胞內過多,引起膨脹,最終破裂,紅細胞解體,血紅蛋白被釋放,這一現象總稱為紅細胞溶解,簡稱溶血。

20. 心血管系統中流動的紅細胞在血流的推動下通過狹窄的毛細血管時發生變形,回到大血管時又恢復原形。紅細胞這一特性稱為可塑性變形。

21. 在正常成年男子每立方公釐血液中,含有紅細胞約為450-550萬個,平均500萬個;成年女子約為380-460萬個。

22. 血紅蛋白中的亞鐵在氧分壓高時(肺內),易與氧疏鬆結合,生成氧合血紅蛋白,這種現象稱為氧合作用。;在氧分壓低時(組織內),與氧很易分離,把氧釋放出來,供細胞代謝之需要,這種現象稱為氧離作用。

23. 正常人安靜使血液中的白細胞總數為每立方公釐5000-10000個,平均7000個。

24. 當外界微生物、細菌、移植物等侵入細胞內時,t細胞受這些抗原資訊刺激變成致敏細胞,產生排斥反應,殺死外來的抗原,這種免疫作用稱為細胞免疫。

25. b細胞在抗原的直接或間接刺激下能大量**繁殖並變成漿細胞,漿細胞能合成特異抗體——免疫球蛋白,並把抗體釋放到血液中,稱這種免疫作用為體液性免疫。

26. 在訓練期間(特別是訓練初期)或比賽期間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數值減少,出現暫時性的貧血現象,稱為運動性貧血。

27. 心肌細胞雖有界限,但興奮波極易彼此之間傳播,在活動時有如單一細胞,在生理學上稱之為功能「合胞體」。

28. 心肌能夠自動地、按一定節律產生興奮的能力,成為自動節律性。正常的心臟總是由竇房結首先產生衝動,竇房結就成為心臟活動的起博點。

由竇房結為起博點引起的心臟節律性活動成為竇性心律。

29. 心肌細胞具有傳導性,一處產生了興奮,能沿著細胞膜擴布,並能由一條肌纖維擴步到其他相鄰的肌纖維。

30. 心肌細胞具有對刺激產生反應的能力,既具有興奮性。心肌興奮性的高低也是用閾值來表示的。閾值高表示興奮性低;閾值低表示興奮性高。

31. 在實驗條件下,給心臟乙個額外刺激,或者在病理情況下,有房室束或其分支發生興奮,都可引起心室收縮活動,而這次心室收縮活動發生於下次竇房結興奮所產生的正常收縮之前,故稱為期前(額外)收縮。在一次期前收縮之後,往往有一段較長的心舒張期,稱為代償間歇。

32. 心房或心室每收縮和舒張一次,稱為乙個心動週期。心室的收縮期叫做心縮期,心室的舒張期叫做心舒期。

33. 正常人安靜狀態時,心率約在60—100次/分之間。

34. 心室收縮時,心肌變得堅硬,稍向左旋撞擊胸壁而產生的搏動,稱為心尖搏動。 36、用引導電極至於肢體或軀體的一定部位記錄出來的心電變化的波形,叫做心電圖。

35. 左心室在每分鐘內幫浦出的血量稱為心輸出量;心臟每搏動一次,通常以左心室射入主動脈內的血量稱為每搏輸出量;習慣上講空腹安靜狀態下以每平方公尺體表面積計算的心輸出量稱為「心指數」。

36. 最大心率與安靜心率之差叫做心搏頻率儲備。

37. 心理儲備是指心輸出量能隨機體代謝需要而增長的能力。人安靜時心輸出量約為5公升/分,最大負荷運動時一般人心輸出量最多只能達到15—20公升/分,而運動員可高達35—40公升/分。

38. 血壓是指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對血管壁的側壓力。動脈血壓實在有一定足夠量的血液充滿血管的前提下,由心室收縮射血,外周阻力和大動脈彈性的協同作用下產生的。

39. 心室收縮是動脈血壓的最高值稱為收縮壓,心室舒張時動脈血壓的最低值稱為舒張壓。收縮壓與舒張壓之差稱為脈搏壓或脈壓。

正常人安靜時收縮壓為100—120公釐汞柱;舒張壓為60—80公釐汞柱。安靜時,舒張壓持續超過90公釐汞柱,即可認為是高血壓。如舒張壓低於50公釐汞柱,收縮壓低於90公釐汞柱,則認為是低血壓。

40. 每乙個心動週期,由於大動脈內壓力和容積變化,所造成管壁的搏動,稱為動脈脈搏。

41. 正常成年人安靜心律平均約為75次/分。

42. 經長期的耐力訓練,安靜時的心律可減少到35—60次/分,即運動性心動徐緩,這是因為訓練時迷走緊張性增高和交感緊張性降低的結果。

43. 頸動脈竇及主動脈弓的壓力感受性反射(減壓反射):正常機體動脈中經常保持一定的血壓,因此頸動脈竇神經和主動脈弓神經不斷傳遞神經衝動進入腦幹心血管中樞,提高迷走緊張性並抑制心交感和交感縮血管緊張性,結果使心臟活動不致過強,外周阻力不會太高,使動脈血壓保持在較低的安靜水平。

44. 頸動脈體及主動脈體的化學感受性反射:當血液缺氧,二氧化碳過多或血液酸性公升高時,可刺激頸動脈體和主動脈體的化學感受器,使其興奮,衝動延竇神經和迷走神經傳入延髓,一方面刺激呼吸中樞,引起呼吸加強;另一方面也刺激心血管中樞,使心率加快,心輸出量增加,腦和心臟的血流量增加,而腹腔內臟和腎臟的血流量減少。

45. 某些優秀的耐力運動員安靜心律最多可降低到50次/分,這種現象成為竇性心動徐緩。

46. 人體與外界環境之間進行的氣體交換,稱為呼吸

47. 安靜狀態下的呼吸運動稱平靜呼吸;以膈肌活動為主的呼吸運動稱為膈式或腹式呼吸,以肋間肌收縮為主的呼吸運動稱為肋式或胸式呼吸。

48. 肺泡內的壓力稱為肺內壓,氣體進出肺泡是借助於肺內壓與大氣壓之間的壓差。

49. 胸內壓是胸膜腔內壓力的簡稱。胸膜貼在肺表面的部分為胸膜臟層,貼在胸壁內表面的部分為胸膜壁層。

50. 肺在最大吸氣之末所容納的氣體量,稱為肺總容量;每一呼吸週期中,吸入或撥出的氣量,稱為潮氣量;平靜吸氣之後,再做最大吸氣時,增補吸入的氣量,稱為補吸氣量正常**約為1500-2200毫公升,補吸氣量與潮氣量之和稱為深吸氣量;平靜呼氣之後,再做最大呼氣時,增補撥出的氣量,稱為補呼氣量,正常**約為900-1200毫公升;最大深吸氣後,再做最大呼氣時所撥出的氣量,稱為肺活量,男性為3500-4000毫公升,女性為2500-3500毫公升;平靜呼氣之後,存留與肺中的氣量,稱為功能餘氣量;盡最大力呼氣之後,仍貯留於肺內的氣量,稱為餘氣量,功能餘氣量是補呼氣量與餘氣量之和;單位時間內吸入(或撥出)的氣量稱為肺通氣量,一般的以每分鐘為單位計量,故也稱每分通氣量。

51. 呼吸道既無呼吸上皮,也不能與血液進行氣體交換,故稱為無效腔或解剖無效腔,成年無效腔的容量為150毫公升。

52. 在最大吸氣之後,以最快速度進行最大呼氣,記錄在一定時間內能撥出的氣量,稱時間肺活量;以適宜的快和深的呼吸頻率、呼吸深度進行呼吸時所測得的每分通氣量,稱最大通氣量。

53. 每100毫公升血液中血紅蛋白與氧結合的最大量約為19-20毫公升,稱為血液的氧容量;每100毫公升血液中血紅蛋白實際結合的氧量稱氧含量,氧含量所佔氧容量的百分比稱為氧飽和度。

54. 在氧分壓低的組織內,氧合血紅蛋白迅速放出氧,形成還原血紅蛋白,稱為氧離作用。

55. 在正常情況下,除維持體內的氧消耗外,還有一小部貯存待用,貯存在血液和肺中的氧約有1300-2300毫公升,貯存在其紅蛋白中的約有240-500毫公升。

56. 每100毫公升動脈血液流經組織時所釋放的氧量佔動脈血氧含量的百分數,稱氧利用率。

57. 吸氣時肺擴張能反射性的引起吸氣中樞抑制,使吸氣終止,並轉化為呼氣,此即肺牽張反射。

58. 人體維持某種生理活動需要足夠的能量,體內氧化某些能源物質所必不可少的氧量,稱為需氧量;肌肉活動期與恢復期所需要的氧量稱為總需氧量,每分中所需要的氧量稱為每分需氧量。

病理生理學名詞解釋

1 病理生理學 pathophysiology 一門研究疾病發生 發展 轉歸的規律和機制的科學。2 基本 病理過程 pathological process 指多種疾病中可能出現的 共同的 成套的功能 代謝和結構的變化。3 健康 health 不僅沒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軀體上 精神上 社會上處於完好...

生理學名詞解釋,問答

名詞解釋 內環境 閾刺激 興奮 興奮性 正反饋 負反饋 閾電位 易化擴散 主動轉運 第二信使 受體 動作電位 靜息電位 興奮 收縮耦聯。問答題 1 何謂內環境穩態,生理意義是什麼?2 易化擴散的特點 3 na k atp酶的作用和生理意義 4 第二信使物質包括那些?5 試述g蛋白耦聯受體介導的訊號轉...

動物病理生理學名詞解釋總結

1.結核因為結核病是常見的一種特殊型別的凝固性壞死 乾酪樣壞死 眼觀,壞事組織呈灰黃色,柔軟易碎,外觀像乾酪或豆腐渣。是由於組織崩解徹底,含有較多的脂質。主要來自結合分枝桿菌 故黃色易碎,同時結合分枝桿菌的脂質,醣類及磷酸鹽能抑制白細胞溶酶體的蛋白溶解作用,阻滯了壞死組織的液化而保持凝固狀態。診斷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