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憑箜篌引》教學設計

2022-11-18 21:57:09 字數 4031 閱讀 5120

【教材分析】

本詩是屬於選修課本《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三單元的自主賞析部分。該單元重點是「因聲求氣,吟詠詩韻」,即要重點把握古典詩歌聲律特點,學習有感情地吟詠、誦讀,在**美的薰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蘊含的情感。《李憑箜篌引》是一首節奏清晰、音韻優美,富有起承轉合變化的詩歌,因此結合單元要求應重點把握吟誦。

此外,作家李賀的生平及個性,使得此詩藝術表現形式奇特及情感孤獨苦澀,較難理解,因此這也應是本詩重點賞析之處。

【學情分析】

學生已順利完成了高中必修階段的學習任務,已具有了較強的詩歌賞析能力,對於詩歌意象把握、手法欣賞、情感理解有了一定的基礎。但學生在吟詠詩韻、探索研究充滿個性及難度較大詩歌時,仍存不足之處。通過賞析富有音韻美及情感豐富的詩歌,促進學生鑑賞**能力及他們潛能發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詩歌聲律特點,因聲求氣,有感情誦讀詩歌。

2.過程與方法:通過誦讀、**,深入賞析詩歌的意象和浪漫主義的藝術手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詩韻,提高審美感受能力;理解詩人人生態度,揣摩詩歌情感。

【重點難點】

重點:準確把握詩歌意象,賞析詩人描繪**的藝術手法。

難點:體會詩韻,理解詩人人生態度,理解本詩傳達的情感。

【教法學法】

教法:吟誦指導、啟發想象、**為主、講授法為輔

學法:吟詠詩韻、主動**、互相合作、提煉歸納

【教學裝置】

多**【教學流程】

1、匯入

大家聽到的曲子是箜篌演奏的《夕陽簫鼓》,優美的樂曲有巨大的魅力。琵琶女演奏的樂曲,無形的聲音卻在白居易筆下時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清脆,時而有像冰泉冷澀弦凝絕的幽咽,樂曲使得「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描寫**的詩歌《李憑箜篌引》。

看看在詩人李賀的筆下,李憑演奏的樂曲,有怎樣的特點,又有怎樣的藝術效果呢?

(**背景**箜篌演奏曲《夕陽蕭鼓》,黑板板書:《李憑箜篌引》)

2、解題

找出資訊點:演奏者,演奏樂器,「引」是文體。

3、因聲求氣,誦讀感悟

1、詩歌的節奏指導: 基本是2212,也偶有2221節拍,按節拍讀前兩行。

2、詩歌的韻腳指導:本詩歌有iu,ou,ao,ang,u.4次換韻,句句用韻,起承轉合,節奏感強。

3、詩歌的詞義情感指導:李清照詞《聲聲慢》i讀的時候開口小較細微淒清,張口度大感情較激昂。5個韻腳中,開口大的是ao,ang,因此這兩行要讀得昂揚些,指導學生讀這兩行。

4、自由誦讀與齊讀結合:注意詩歌起承轉合詩韻變化,加強詩歌含義理解,口而誦,心而惟,出之於口,入之於心。

(黑板板書:畫上詩歌起承轉合的波浪線)

四、體會詩韻,重點賞析意象、手法

1、聽範讀,思考**「李憑演奏的**具有怎樣的效果?打動了誰?」

2、老師示範一句,給學生啟示,從而分析眾多駁雜的意象,把握悲傷清冷的基調。

老師看到了第四行,李憑彈奏的樂曲具有這樣的**效果。這支曲子使整個國都都沉浸在了冷光之中,使人間的皇帝和仙界的皇帝都感動了。我想象著這副畫面,此刻的曲調應該是委婉動聽,但在背後又滲透著悲傷,寒氣的。

那麼相信大家也有自己的感悟,詩歌中還有許多描寫**效果的句子,那請大家對照這兩個問題進行深入分析。

(老師示範,讓學生有法可依,通過此問題設定,實則貫穿了重點意象賞析。)

預設:第一行,打動了白雲。聲音至上雲天,遏制住了行雲的流動,在廣闊天地間樂聲顯得空靈,優雅。正如滕王閣序中「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

第二行,打動了江娥及素女。**使得美女神仙都愁容滿面,美好人物都為之動容,樂曲哀傷、感傷。

第三行,崑山玉石的破碎,樂曲清脆,時而幽咽時而清麗,變化感。

第四行,打動了整個長安城及裡面的人。長安城被**瀰漫,顯得清冷,人間與天宮的皇帝都感動了。如夢如幻,**淒清動人。

第五行,打動了女媧及五彩石。**具有「驚天地,動鬼神」的氣概,眾弦齊鳴,有強大的震撼力,但後來「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如夢如幻,籠罩茫茫愁緒,似乎要曲終人寂。

第六行,打動了神嫗、老魚和瘦蛟。**高超地讓技藝精湛的成夫人都為之折服,使老魚瘦蛟舞動。羸弱乏力的老魚在那裡努力地擺動身體,乾枯瘦弱的蛟龍在深壑裡拼命的擺動。

是一種願望和現實的掙扎,樂曲跳躍又壓抑,想高亢又拼命顯示哀怨。鬱結,讓人感到幽怨淒寒。就如赤壁賦中,蘇軾聽到洞簫的聲音,「如怨如慕,如泣如訴,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第七行,打動了吳質。運用了吳剛伐桂的典故,吳剛本不能停歇,陷入被懲罰永遠也砍不倒桂樹的這種生命無奈輪迴,永成不了神仙。但**讓他入迷,產生了共鳴,勾起了他的回憶、思緒,情感冷漠的他都入迷了,說明這種**的曲調道盡了他的苦楚,道盡了他的淒苦無奈和孤獨。

寒玉為什麼不能寫成玉兔,露水給人感覺如何?寒兔讓人感到孤獨,高處不勝寒呀。露水讓人感到淒冷。

都是為了說明曲子的哀傷、幽怨、讓人孤獨。

玉碎、荷泣、老魚,瘦蛟,吳質、寒兔,啼竹、愁容,這一系列的詞營造了幽邃淒清,孤獨哀傷的感覺。

(黑板板書:依照學生回答的「打動了誰」當堂生成)

4、賞析側面烘托、奇譎想象的藝術手法。

五、比較賞析、知人論世,**詩歌情感

1、與楊巨源《聽李憑彈箜篌》詩歌對比,引導學生**「為什麼李賀筆下李憑演奏的**是淒清苦澀的」。

2、在學生觀點中,引導學生知人論世,理解詩人人生態度。

①《詩筏》 賀貽孫「盛唐人詩,有血痕無墨痕」作為「唐諸王孫」的李賀,目睹盛唐到中唐,國勢日漸衰微,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人民淒苦,這一切心中抑鬱。聽到的**無不就帶上了自己的主觀色彩。

②李賀一生體弱多病,長期的抑鬱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貧寒家境的困擾,使得這顆唐代詩壇上閃著奇光異彩的新星,於公元816年過早地殞落了,年僅27歲。焦慮的心靈讓他聽到李憑演奏的曲調時,也想了自己的人生苦悶。

六、總結與誦讀

詩鬼李賀生命雖短,但在困境下卻用自己最大的激情搜奇獵豔,給我們留下了乙個奇崛的詩歌世界。讓我們帶著這種敬意,結合前面分析得到的感悟,再次把這首詩朗讀一遍。

(在分析基礎上,再次誦讀引導學生感受詩歌的藝術魅力和情感張力,構成課堂完整性)

【板書設計】(結合課堂學生回答即興生成,但實際上也有預設,按照自然物、動物、人間進行分類)

《李憑箜篌引》李賀

凝雲、秋雨

老魚、瘦蛟,寒兔側面烘托

冷光、紫皇大膽想象

江娥、素女、女媧、神嫗、吳質 (幽邃淒清,孤獨哀傷)

【教學反思】

本詩是一首描寫**的藝術精品。**本身是一種訴諸於聽覺的時間藝術,抽象、難以描摹,也難以從文字中理解;詩歌本身也具有朦朧多義性;詩人李賀又是乙個「鬼才」,創作的此詩意象繁密跳脫,奇異怪誕。因此,我立足文字,不強調形式花哨,認真把「把握詩歌音韻、欣賞**本身、賞析詩歌特色、進而知人論世」進行巧妙融合,並做到以讀促教,讀中品悟,激發學生想象畫面,自我感悟,合作**,重點突出。

讀,不僅是形式多樣,讀出理解及美感,更關鍵是讓學生從韻腳方面學會理解詩情,掌握「起承轉合」的變化,「授之以魚莫若授之以漁」。欣賞**,從詩歌中側面描寫到李憑彈奏後的**效果出發,以「李憑演奏的**具有怎樣的效果?打動了誰?

」為主要問題,貫穿起了想象畫面,理解**本身,賞析意象,體會意境,一脈相承。讓學生在遼闊的天地中盡己之遐想,在**的世界裡感作者之所思,學生理解到位,這是本課的乙個亮點。立足文字分析,通過與楊巨源寫的同一題材的《聽李憑彈箜篌》進行分析**,讓學生能主動知人論世,自主**為何詩人筆下的**是如此淒清哀怨,更全面把握了詩歌。

本課學生時而沉浸在自我想象中,時而蹙眉感悟李憑**苦澀,時而積極**為何如此痛苦,可見激發了學生對詩詞鑑賞的學習,效果顯著。

整堂課雖說重難點突出,但仍感覺在意象賞析上點撥不夠。學生想象到的畫面雖在腦海中呈現,但表述時引導不夠,其他部分同學仍感受不到李賀創作的獨特之處,應用更多的相似或相反的描寫**之句讓學生有更深刻的把握,促使他們思維活躍,追求課堂教學最優化,並讓其學到描寫**類詩歌的賞析規律方法。

【專家點評】

莫秋蓮老師的這一堂課設計精巧,教學環節環環相扣,讓學生由感性而理性,由淺入深地全面理解、欣賞了整首詩。(引導學生先「因聲求氣」由誦讀初步感知,繼而分析意象全面理解詩歌,接著用「知人論世」的賞析法深入體會作者情感。)

教學方法運用恰到好處。誦讀,讓這堂課有了詩歌的韻味;比較閱讀、合作**,昇華了整堂課,由《李憑箜篌引》這一首詩,進而引出「知人論世」的詩歌賞析法,這對學生今後賞析詩歌提供了乙個方向、一種方法,也是「授人以漁」了。

《李憑箜篌引》共案

教學目標 1 朗讀感知 根據詩句之間的起承轉合及用韻特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作品的音韻美。2 品味欣賞 賞析本詩的內容和藝術特色。3 質疑 詩歌悽愴激昂的風格隱喻詩人坎坷苦澀的人生。教學重點難點 1 賞析詩的內容和藝術特色。2 詩歌悽愴激昂的風格隱喻詩人坎坷苦澀的人生。教學課時 2課時教學過程 ...

李憑箜篌引導學案

高二語文組 高考試卷對古代詩詞的考查內容 1 鑑賞古代詩歌的形象 2 鑑賞古代詩歌的語言 3 鑑賞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 4 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第一部分自學與存疑 自學目標 1 讀懂詩歌內容 2 賞析詩人描寫 的技巧 3 背誦全詩。自學重 難點 讀懂詩歌和賞析技巧 一 自主學習 1 知...

教學設計 教學案 李小玲 例

祖逖北伐 教學設計 一 教學目標 1 了解作者作品 2 領會文章精髓 3 掌握重點字句 設計意圖 從知識與能力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提出全文學習目標,明確學習內容。二 課文匯入 雞守信不失時,能催人奮進,故古人以 聞雞 而激勵自己,有 聞雞起舞 枕戈待旦 之說。語出 資治通鑑晉紀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