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詩歌鑑賞」專題之「鑑賞詩歌的形象」

2022-11-18 21:57:07 字數 5241 閱讀 4798

高考「詩歌鑑賞」專題

要點提示:

構建古詩文閱讀中「詩歌鑑賞」的知識體系,了解詩歌賞析的基本內容;歸納並掌握答題思路和技巧。

考點闡釋:

此考點屬「古詩文閱讀」之「鑑賞評價」,能力層級為d。高考對古詩詞鑑賞考查的要求有兩點:

(1)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

(2)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下面依次進行解說。

第一節鑑賞詩歌的形象

詩歌的形象,是指詩人根據現實生活中各種現象加以藝術概括而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內容和藝術感染力的具體生動的人、物和自然景象,藉以寄託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具體解說如下:

一、詩歌的形象範疇

自我形象——抒情主人公

人物形象他人形象——所寫人物

主觀物象——所託之物

詩歌的形象

意象:蘊涵作者感情的物象

景物形象

意境:意象之和

二、分類闡釋

(一)人物形象

1.自我形象

就是詩歌中的抒情主人公,作者的形象,如《夢遊天姥吟留別》中蔑視權貴,追求自由的李白形象;《離騷》中忠於祖國,熱愛人民,品質高潔的屈原形象,等等。詩中的詩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詩人自己。有別於**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敘事詩或有敘事成分的詩多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主。

抒情詩大多是詩人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如:

《歸園田居》中的抒情主人公:厭惡官場,嚮往田園;《聲聲慢》中的抒情主人公:孤獨寂寞,鬱悶愁苦。例:

回鄉偶書

賀知章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問:詩中第

一、二句是如何概括出作者久客他鄉的事實的?

答:第一句「少小離家」與「老大回」在句中自對;第二句以「鬢毛衰」具體寫出了「老大」之態,並以不變的鄉音映襯,這樣就寫出了作者久客他鄉的事實,也為下兩句作了鋪墊。

2.他人形象

如《賣炭翁》中賣炭老人的形象,《孔雀東南飛》中的焦仲卿、劉蘭芝形象,等等。

技巧一:如何鑑賞詩歌中的人物形象

(1)聯絡藝術技巧。例:

小兒垂釣

胡令能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問:這首詩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刻畫垂釣小兒的這個形象的?這個形象有哪些特點?試作分析。

答:從形、神兩個方面(或從外貌、動作、心理等方面)來刻畫的。

特點:聰明機靈,天真可愛;「蓬頭」「側坐」等表現小孩的天真可愛,從「遙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聰明機靈。

(2)借助詩中意象。例:

尋陸鴻漸不遇

皎然移家雖帶郭①,野徑入桑麻。

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

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

報道山中去,歸來每日斜。

注:①帶郭,意即靠近外城。

問:詩中的陸鴻漸是怎樣的乙個人物形象?請簡要分析。

答:陸鴻漸是乙個寄情山水、不以塵事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過對陸鴻漸幽僻、高雅的隱居之地的景物描寫,表現了他的高潔不俗。

最後兩句通過西鄰對陸鴻漸行蹤的敘述,側面烘托了陸鴻漸的瀟灑疏放。作者通過陸鴻漸這一形象的塑造表現了他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例: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

東坡①蘇軾

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

莫嫌犖確②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

注:①此詩為蘇軾貶官黃州時所作。東坡,是蘇軾在黃州居住與躬耕之所。②犖(luò)確:山多大石。

問:請結合全詩解讀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答:從「野人」一詞中體會出了詩人的幽默和自嘲,從「莫嫌」和「自愛」中讀出了曠達和恬淡,從「鏗然曳杖聲」中聽到了一位智者與自然的交流。聯絡第三句詩對道路坎坷的交代,注釋中對寫詩背景的交待,可看出抒情主人公即作者被貶後不避坎坷、超脫曠達的形象。

技巧二:人物形象鑑賞題如何規範作答

(1)提問方式

這首詩塑造了乙個怎樣的形象?(或分析詩或詞中詩人所塑造的形象。)

(2)答題步驟

第一步:人物特點+身份地位

(特點如:不慕權貴 、憂國憂民、寄情山水等;身份如:英雄、遊子、思婦、隱者、徵人等)

第二步:結合詩句翻譯,分析其特徵。

第三步:人物形象所表達的情感、作用。

(3)答題格式

本詩刻畫了形象。詩中詞句體現了這一特點,表現了詩人的情感。

例:簡析下面這首宋詞的人物形象。

訴衷情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①。

注:①滄洲,水邊,古時隱者所居之地。陸游晚年居於紹興鏡湖邊的三山。

答:詩歌描寫了乙個被閒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步驟一)

詩中以「萬里」「匹馬」來表現人物曾經的金戈鐵馬,馳騁疆場,以「關河夢斷」「淚空流」寫出自己的年華已老又被棄置不用,「身老滄洲」,但仍「心在天山」,胸懷報國之志,心繫抗金前線。(步驟二)

作者通過這一形象的塑造,表達了自己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感慨。(步驟三)

小結一:古詩中常見人物形象型別

(1)豪放灑脫、傲岸不羈的形象:李白詩歌中塑造的自我形象。

(2)心懷天下、憂國憂民的形象:屈原和杜甫詩歌中的自我形象。

(3)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的形象:陶淵明、王維和孟浩然等人詩歌中的自我形象。

(4)痴男怨女、兒女情長的形象:李商隱等人寫的愛情詩歌中的人物形象(春蠶到死絲方盡)等。

(5)送別友人、思鄉懷人的形象: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贈汪倫》等。

(6)品行高潔、堅持操守的形象:于謙《石灰吟》、陸游《卜運算元·詠梅》等。

(7)胸懷大志、建功立業的形象,如:

題菊花黃巢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該詩中的菊花是當時社會上處於底層的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讚賞他們迎風霜而開放的頑強的生命力,又深深地為他們所處的環境,所遭遇的命運而憤激不平,立志要徹底加以改變。

(8)獻身邊塞、反對征伐的形象。如王昌齡的《出塞》、杜甫的《兵車行》等。

(9)懷才不遇、壯志難酬、憂鬱憤激的形象。如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陸游的《書憤》等。

小結二:鑑賞人物形象常用重要詞語

不慕權貴、豪放灑脫、傲岸不羈、憂國憂民、矢志報國、建功立業、獻身邊塞、反對征伐、懷才不遇、報國無門、壯志難酬、慷慨憤世、熱愛自然、寄情山水、歸隱田園、依依惜別、思念故鄉、勤勞善良、美麗多情等。

3、主觀物象

抒情詩,往往是借助客觀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現出來的主觀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詩人一般借意象來表現自我,詩人作為主體,往往與意象這個客體合而為一。有時詩中有幾個意象,各個意象之間都有一定的聯絡。

在中國古典詩歌中,講究的是「一切景語皆情語」的天人感應模式,所以我們在鑑賞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時,往往要聯絡鑑賞詩人的形象。這兩者是一致的。

例:閱讀下面的詩,按要求作答。

北陂杏花

王安石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占春。

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作塵。

問:試分析本詩塑造的杏花形象。

答:本詩塑造了風姿獨特、妖嬈美麗,寧可飄零天涯,也不願忍受屈辱踐踏的杏花形象。通過對妖嬈美麗、佔盡春光、花落逐春水、芳魂無玷的杏花這一形象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堅守自己的節操和見解,堅持變法改革的志向,抒發了作者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感情。

技巧一:分析「主觀物象」方法

(1)借相關語句或關鍵詞來分析物象。

事物的形象並不是憑空而來的,它要通過相關詩句來表現,有時候要通過關鍵詞語來突出。因此在分析時一定要結合相關內容來分析。

例:閱讀下面的詠物詩,回答問題。

贈別二首(其二)

杜牧多情卻似總無情,惟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問:如何理解詩中蠟燭的形象及其作用?

在回答「詩中蠟燭的形象」時就要結合「有心」來分析。「蠟燭有心」諧音相關,燭芯變成了惜別之心,把蠟燭擬人了,似乎那夜裡流溢的燭淚,是在為男女主人公的離別而傷心。因此詩中借物抒情,借蠟燭寫出了詩人自己的傷感,形象生動,含蓄蘊藉。

(2)要由表及裡把物的含義挖掘出來。

任何一篇詩作詠物本身不是目的,而是為了表達某種情感。因此,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是賞析的重點和難點。如例中第二問就是賞析的難點和重點,也是賞析的關鍵之處。

此例中寫「蠟燭」不是目的,而是借蠟燭寫出了詩人自己的傷感,形象生動,含蓄蘊藉。

(3)知人論世,結合背景或作者閱歷作答。

很多作品有著較深的時代背景,其情感的抒發與作者的閱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因此在分析物象後,還要結合相關背景作縱深的分析。如上例王安石的《北陂杏花》,在分析杏花形象時,必須聯絡當時北宋的現實、王安石變法的背景、王安石本人的性格等方面,才能準確的把握杏花的形象內涵。

技巧二:答題步驟

(1)指出形象(或物象)並概括其基本特徵;

(2)結合詩句具體分析形象(結合表現手法);

(3)點出形象的意義(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例:閱讀下面這首詩歌,然後回答問題。

早梅張渭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

問:詩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本詩展現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風而發的形象。(步驟一)

一樹梅花在偏僻的小橋邊迎寒開放,孤單卻始終保持其潔白如玉。(步驟二)

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乙個孤寂傲世、堅韌剛強、超凡脫俗的自我形象。(步驟三)

(二)景物形象

鑑賞詩歌的景物形象,就是把握景物中所體現出來的絢麗、明麗、雄奇、峻峭、雄偉、蕭瑟、清幽、淒冷等特色,感受其所營造的意境和氛圍。

1.意象和意境

(1)意象:蘊涵作者主觀感情的物象。

如:陸游《卜運算元詠梅》中梅的形象、于謙《石灰吟》中石灰的形象,均帶有作者強烈的主觀情感,甚至是作者的化身。

(2)意境:是詩人的主觀思想感情與詩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有機融合而形成的一種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即意象之和。

如「殘月」是意象,而「楊柳岸,曉風殘月」則是意境,徐徐的晨風吹拂著岸邊的垂柳,一彎殘月斜斜地掛在柳枝上,這些意象共同構成了柔美淒婉的意境,很好的抒發了離愁別緒。

2.古代詩歌中常見的意象

意象是詩歌藝術的精靈,是詩歌中熔鑄了作者主觀感情的客觀物象。在我國古典詩歌漫長的歷程中,形成了很多傳統的意象,它們蘊含的意義基本上是固定的。如果我們熟悉了這些意象,會給鑑賞詩歌帶來很大幫助。

例:送別類意象

(1)楊柳。它源於《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楊柳的依依之態和惜別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與「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以至許多文人用它來傳達怨別、懷遠等情思。

如柳永《雨霖鈴》詞中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等。

高考詩歌鑑賞之語言鑑賞專題學案

教學目標 1.了解詩歌常見的語言風格 2.掌握有關語言試題的解題技巧。考點闡釋 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對詩歌進行藝術分析的依據首先就是語言。詩歌語言與其他文學樣式的語言相比,更具有抒情性 含蓄性 精煉性 跳躍性。2014年高考18套語文試卷中,共有7套針對語言設定了考題,題型大多採用主觀題形式,重點考查...

高考詩歌專題複習詩歌鑑賞

1 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完成後面兩題 客中初夏司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1 這首詩主要描寫的內容是初夏天氣的總體特點是 2 這首詩一共寫了哪幾方面的景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2 閱讀朱熹 觀書有感 請結和最後兩句,寫出自己的感想。70字 半畝方塘一鑑開,...

2019高考之古代詩歌鑑賞專題

創新題特訓 時間 90分鐘分值 150分 一點一滴,完善自我。1 2015 廣東省惠州市第二次調研考試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7分 寒夜次潘岷原韻 清 查慎行 一片西風作楚聲,臥聞落葉打窗鳴。不知十月江寒上,陡覺三更布被輕。霜壓啼鳥驚月上,夜驕飢鼠闞注燈明。還家夢繞江湖闊,薄醉醒來句忽成。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