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鑑賞專題之四

2021-03-03 22:03:19 字數 3237 閱讀 2624

考試大綱要求學生掌握的修辭手法共有八種: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和反問常用的表達方式有五種:敘述、描寫、抒情、議論和說明常見的表現手法有:

賦、比、興、烘托、象徵、用典、白描、蒙太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心理刻畫、寓莊於諧、聯想和想象、象徵\對比、\襯托\、烘托\、伏筆鋪墊』照應(呼應)、抑揚(欲揚先抑)、借景抒情、借物喻人、以小見大、開門見山等等。

藝術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寫手法和修辭手法三大類。◆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描寫手法主要有:

①情景交融:間接`景色描寫中寄予著詩人的情感。 ②對比烘托側面著意描寫,作為陪襯,所寫事物鮮明突出使所寫事物鮮明突出。

③虛實相生、想象聯想:想象猶如天馬行空,奇思遐想與自然實際相結合奇思遐想與自然實際相結合。 ④象徵:

用具體的事物表現某種特殊意義的手法用具體的事物表現某種特殊意義的手法。⑤托物言志:感物,隱晦地表情達意,含蓄蘊藉。

⑥細節描寫:細微之處(動作神情、情節等)真實、準確、傳神。⑦白描:

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筆勾勒,真切深刻。⑧筆即細節描寫,指用細膩的筆觸對重點描寫物件作精細地刻畫和描繪,使讀者有清晰、深刻的印象,這與白描大體勾畫輪廓的方法恰恰相反。

用典:使用典故使詩歌語言凝練,內容豐富,增加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 ⑨使用疊詞起強調作用點面結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廣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狀態,最充分地表現思想,抒發感情。

◆修辭手法主要有:

1比喻:化平淡為神奇,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使詩歌所描繪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動。

2借代:生動活潑,使語言形象鮮明,利於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

3擬人:化物為人,親切自然;生動活潑,具體形象。

4誇張:突出特徵,強化感情;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

5對偶:結構對稱,形式整齊;節奏鮮明,音節和諧;高度概括,富有表現力。

6排比:結構緊湊,文意貫通;增強文章的氣勢,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增強語勢,強化感情。)

7反覆:突出內容,強化感情,增強感染力。

8 反問:加強語氣,加重語勢;激發感情,加深印象。

9設問:提出問題,引起注意;啟發思考,加深理解。

10 引用:增添文句意蘊,豐富文章的內容,增強表達效果,增強說服力。

11雙關:表達含蓄,語義豐富。

12頂真:環環緊扣,引人入勝。 議事說理,準確、謹嚴、周密。抒情寫意,格調清新。壯物敘事,條理清晰。

13通感:感覺互換,生動形象,啟人聯想,耐人尋味。

14對比:使事物特徵鮮明突出,表達強烈的感情

15互文 ;又叫互辭互參或互文見義即是在古詩文的同一句子的前後兩部分、或相鄰的兩句中所用的詞語互相解釋互相滲透、互相補充前後結合起來才表示—個完整的意思。如「煙籠寒水月籠沙」 杜牧《泊秦淮》 「秦時明月漢時關」 王昌齡《出塞》 「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 《木蘭詩》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范仲淹《岳陽樓記》

鑑賞詩歌的表現手法:

1 聯想、2想象、3襯托、4渲染、5烘托、6象徵、懸念、7對比、8用典、9照應、10抑揚、 11動靜相襯、 12虛實結合、13、對寫法、14托物言志、15賦比興等等。

1 聯想由一事物聯絡到與之相關聯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類似的特點聯絡起來造成乙個典型2 想象人們在已有材料和觀念的基礎上,經過聯想推斷分析綜合,創造出新的形象的思維過程

3襯托:襯托就是利用事物間近似或對立的條件,用一些事物作陪襯來突出所要表現的事物的表現手法。有正襯和反襯兩類以動襯靜 、以聲襯寂 、以明襯暗、以樂景襯哀情

4渲染對環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寫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強藝術效果是渲染

6象徵(托物言志):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具體形象,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特點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在描摹事物以盡其妙的基礎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託作者的心志。

借某種具體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達真摯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這種以物徵事的表現手法

7對比:對照,把兩種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對照,互相比較

叫象徵8、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詩句兩種。用事是借用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對現實生活中某些問題的立場和態度、個人的意緒和願望等等,屬於借古抒懷。

9、照應:照應指詩中對前面所寫的作必要的回答。恰當運用這種方法使結構顯得緊湊、嚴謹。

10、抑揚結合把要貶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時說出來,只突出強調其中乙個方面以達到抑此揚彼或抑彼揚此的目的

11、動靜結合藝術創作中離不開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或以動襯靜,或以靜襯動,或一動一靜,相輔相成。

12、虛實結合(虛實相生)眼前之景為實,/ 聯想和想象/側面虛寫 / 曲寫(對寫):如以對方寫自己(委婉含蓄)

13對寫法;而是從對方著筆,展開想象,是推進一層的寫法,這樣更加顯得情深意厚,並給人以無限的回味和遐想。

14、賦、比、興: 古人云:「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 賦就是鋪陳直敘,比就是打比方用比喻,興複雜一些,主要意思就是外界事物觸動了詩人的興致,引發詩人歌唱。

詩人找到乙個話頭,因此興多數用在詩歌的開端。如果通篇貫穿著這種比興的意象,則是象徵。

詩歌的篇章結構

1、先景後情、先情後景、以景結情。

2、重章疊句、伏筆鋪墊、照應、抑揚。3、卒章顯志、以小見大通過「小事」「小物」「小景」來反映大境界、大主題,這種手法叫做以小見大。、對比。

結構技巧 1首尾照應 2 過渡

3 開門見山 4鋪墊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節做後面主要情節的準備或高潮到來前的氣氛醞釀。

5層層深入9 伏筆

6先總後分10照應等

7先景後情

8卒章顯志詩人往往在詩歌的結尾直接表達自己的心志或情懷。

鑑賞詩歌的抒情方式;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間接抒情,間接抒情多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

景與情的關係可分為:

即景抒情-----先寫景後抒情

寓情於景----只寫景,通過情感語言來抒情

融情入景----通過特定意象來抒情

情景交融----景語即情語

2)、托物言志詩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徵,來表達某種志向或情感,詩中的物帶有了人格化色彩。詩人塑造具體的詩歌形象來抒發自己的感情(品格、情操、志向、理想),多見於詠物詩。

3)借古諷今(喻今、傷今)。詠史詩中常見的表現手法,借歷史上的事件來諷喻當朝。

4)、寓情於事: 詩人把自己的情感寓於敘事之中。

5)、用典抒情:用典: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歷史故事或古書中的詞語來說明白自己觀點的一種修辭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用典的作用:能夠起到含蓄、洗練、委婉和聯想翩翩等作用。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詩詞情意顯得含蓄,達到字少意豐的效果。

高考語文專題複習之詩歌鑑賞四

總題數 22 題 第67題 2008年普通高等學校夏季招生考試語文 江西卷 題目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初入淮河四絕句 三 楊萬里兩岸舟船各背馳,波痕交涉亦難為。只餘鷗鷺無拘管,北去南來自在飛。注 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來南宋賀歲,楊萬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來到原為北宋腹地,現...

高考「詩歌鑑賞」專題之「鑑賞詩歌的形象」

高考 詩歌鑑賞 專題 要點提示 構建古詩文閱讀中 詩歌鑑賞 的知識體系,了解詩歌賞析的基本內容 歸納並掌握答題思路和技巧。考點闡釋 此考點屬 古詩文閱讀 之 鑑賞評價 能力層級為d。高考對古詩詞鑑賞考查的要求有兩點 1 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 語言 表達技巧。2 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高考詩歌鑑賞之語言鑑賞專題學案

教學目標 1.了解詩歌常見的語言風格 2.掌握有關語言試題的解題技巧。考點闡釋 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對詩歌進行藝術分析的依據首先就是語言。詩歌語言與其他文學樣式的語言相比,更具有抒情性 含蓄性 精煉性 跳躍性。2014年高考18套語文試卷中,共有7套針對語言設定了考題,題型大多採用主觀題形式,重點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