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憑箜篌引》共案

2023-01-12 07:03:02 字數 4919 閱讀 4685

教學目標:

1、朗讀感知:根據詩句之間的起承轉合及用韻特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作品的音韻美。

2、品味欣賞:賞析本詩的內容和藝術特色。

3、 質疑**:詩歌悽愴激昂的風格隱喻詩人坎坷苦澀的人生。

教學重點難點:

1、賞析詩的內容和藝術特色。

2、詩歌悽愴激昂的風格隱喻詩人坎坷苦澀的人生。

教學課時:

2課時教學過程:

一、匯入

師:在唐詩裡,有許多寫**的詩詞,其中有三首最為著名,一首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一首是韓愈的《聽穎師彈琴》,還有一首就是李賀的《李憑箜篌引》了。清人方扶南說:

「白香山江上琵琶,韓退之穎琴師,李長吉李憑箜篌,皆摹寫聲音至文。韓足以驚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ppt)說這首詩足以泣鬼,主要是因為詩人構思的奇特。

這首詩又奇特在什麼時候地方,今天,我們就一同欣賞李賀的《李憑箜篌引》(板書)。

二、解題

李憑是當時最負盛名的樂師,本是梨園**,善彈箜篌,技藝精湛,名噪一時。人氣直追盛唐李龜年,擁有很多粉絲。有詩為證「天子一日一回見,王侯將相立馬迎」。

「引」,樂府詩體的一種,與「歌」「行」「吟」一樣,標明著古詩的一種體裁,屬古體詩,它的章節、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較自由。「箜篌」,古代的一種撥弦樂器,有豎箜篌、臥箜篌等多種樣式。它一般有二十三根弦。

李賀的這首詩就採取了樂府詩中「引」的這種體裁,比較自由地抒寫了他對**的感受。

說到**,我們知道,它來無蹤,去無影,如果用文字將它再現出來,絕非易事,何況是寫得神采飛揚呢?

先欣賞幾個描摩**的片段(ppt):

1、《列子·湯問》:「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梁,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2、《薛譚學謳》:「聲震林木,響遏行雲。」

《明湖居聽書》(劉鶚):(請一位女生朗讀)

1、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臟六腑裡,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乙個毛孔不暢快。

2、唱了十數句之後,漸漸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乙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

3、那王小玉唱到極高的三四疊後,陡然一落,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裡盤旋穿插。

以上幾個都是描摹**的精彩片段,那麼李賀又是怎樣描摹箜篌的美妙樂曲的呢?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欣賞。

三、朗讀感知

1、學生根據自己對詩的感悟朗讀。

2、讀後師生點評,正音,注意把握情感。

教師指導點拔:因為此詩是描寫**感受的,所以在誦讀時要注意詩句間的起承轉合,詩中紛繁的意象蘊含著**的情感變化,詩的情感基調與**的情感基調基本上相同。

此外,這首詩每句都七言,格律嚴密,四次換韻,句句用韻,節奏較快,把握詩歌的節奏。聽錄音。

師:大家說,**錄音讀得好不好?(好或不好)

我覺得不太好,同學們中肯定有讀得更好的,大家再品讀醞釀一下,然後再請一位同學朗讀。本詩的主色調悽愴激昂,但也有哀婉柔和的情緒,要聲情並茂地讀。

3、請一位學生再次朗讀,注意把握情感基調。

4、學生齊讀。

四、文字賞析

剛才同學們通過朗讀,已經初步感知了這首詩歌,大家覺得美不美?(美!)

思考:這首詩是用怎樣的藝術手法表現「箜篌」演奏出來的美妙**的?

請同學們默讀全詩,邊讀邊思考。

(1)主要運用側面烘托手法,通過描摹**效果來襯托**本身。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起句開門見山,「吳絲蜀桐」寫箜篌構造精良,藉以襯托演奏者技藝的高超,以物襯人,收到一箭雙鵰的功效。「高秋」一詞,有什麼效果?(除了表明時間是九月深秋,還含有「秋高氣爽」的意思,與「深秋」、「暮秋」之類相比,更富意蘊。

)為什麼用「張」字,而不用「彈」?(不僅僅是演奏的動作,而且很容易引起人的聯想:**的情韻高遠飽滿,直上雲天,富有張力。

)優美悅耳的弦歌聲一經傳出,空曠山野上的浮雲便頹然為之凝滯,彷彿在俯首諦聽;這裡為什麼用「頹」字,不用「停」字?

(「頹」字恰恰和「張」字構成了一種對比,前者飽滿,後者無力,「頹」字形象地描繪出流雲被**擊中那一剎那的情態。而「停」字則比較一般,)

優美的樂曲使湘夫人對竹揮淚,連善於鼓瑟的女神素女,也被這樂聲觸動了愁懷,潸然淚下。二三兩句用了什麼手法?

(側面烘托手法)

第四句「李憑中國彈箜篌」,點出演奏者的姓名,並且交代了演奏的地點。詩人為什麼不按順序交待人物、時間、地點,而要另作安排,先寫琴,寫聲,然後寫人,時間和地點一前一後,穿插其中。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明確:這樣,突出了樂聲,有著先聲奪人的藝術力量。與《紅樓夢》中王熙鳳的出場有一比:「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影像。

除了側面烘托,還用了哪些手法?

(2)直接描摹,通感的手法。

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正面直接寫樂聲,又各具特色。 「崑山玉碎鳳凰叫」,用「崑山玉碎」來相容樂聲,表現樂聲極其激昂,具有很強的爆發力和壓倒一切的氣勢。「鳳凰」在傳說中是一種高貴的神鳥,居住在崑崙山。

「崑山玉碎」後,棲居其上的鳳凰的叫聲自然是淒厲婉轉,憂傷的情緒在其中綿延——著重表現樂聲的起伏多變。

「芙蓉泣露香蘭笑」,這句構思奇特。帶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屢見不鮮的,盛開的蘭花也確實給人以張口欲笑的印象。它們都是美的化身。

詩人用「芙蓉泣露」摹寫琴聲的悲抑,以露水一點一滴在殘荷上滾動、滑落的視覺感受比喻樂聲的悲切。而以「香蘭笑」顯示琴聲的歡快,「笑」具有訴諸聽覺的屬性,還能給人「笑靨如花」的視覺感受,不僅可以耳聞,而且可以目睹。

「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是詩中直接描摹**的詩句,這兩句把視覺、聽覺融會貫通,運用了什麼手法?(運用了通感的藝術手法。)我國古代詩歌中常用通感手法,如「風來花底鳥聲香」,將聽覺的聲音轉化為嗅覺的氣味, 「鳥拋軟語丸丸落」,將聽覺的聲音轉化為視覺的形象。

白居易《琵琶行》「銀瓶乍破水漿進,鐵騎突出刀槍鳴」,以銀瓶乍破和鐵騎刀槍的視覺形象,引起人們的聽覺聯想,產生動人的藝術力量。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寫樂聲由歡快轉為清冷,下句承接「十二門」所營造的時空感來寫。自然地把詩歌的意境由人間擴大到仙府,巧妙地寫出清冷的樂聲從人間傳到天界。

此時,整個宇宙彷彿也只有箜篌的旋律存在。這些意象營造出無限廣袤的宇宙時空,彷彿萬物皆空,箜篌的樂聲包容了整個世界。

(3)運用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通過自由的想像力和瑰麗的神話世界來表現**世界。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詩人憑藉想象的翅膀,飛向天庭,飛上神山,把讀者帶進更為遼闊深廣、神奇瑰麗的境界。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這兩句詩寫樂聲傳到天上,在女媧煉石補天的地方,連五色石都被樂音震破,引來了一場秋雨,把**的震撼力描摹得無以復加。

「石破天驚逗秋雨」,為什麼不是「下」秋雨呢?

(連秋雨都逗引下來了,應該是不由自主,其實是心甘情願,**太迷人。)另外,我覺得「老魚跳波瘦蛟舞」也不錯啊! 「老」讓你有什麼樣的感覺?

(行動遲緩) 「瘦」又是乙個什麼樣的狀態? (羸弱)為什麼這些老弱病殘居然也跳啊舞啊?

(**的力量)

**的力量真了不起!能起死回生,化腐朽為神奇! 還有「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月宮中的吳剛聽到樂曲聲也忘記了砍樹,倚在桂樹上凝神傾聽,不知困倦;桂樹下的玉兔聽到樂曲聲也渾然入境,全然覺察不到寒露打濕了全身。詩人回味整個演奏過程,美妙的樂曲使人宛在仙境,進而想象出仙界神靈的痴迷狀態,渲染出樂曲的美妙。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所用藝術手法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曲終收拔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是一樣的,都是運用側面描寫的手法,表現**終結後,聽眾卻沉浸在**的所帶來的情緒中久久不能脫出的情境。但是兩句意境不同,白的詩句表現的是一種淒清的氛圍,而李的詩句則給人清幽超絕的想象。

南朝有一則著名的講經傳說:雲光法師講經,感動了上天,天上的鮮花紛紛墜落。李憑彈奏箜篌就有這樣美妙的效果,通過李憑的生花妙筆,表現出**起伏多變、優美動聽、神奇瑰麗、驚天撼地。

當年,當李憑箜篌和李賀彩筆相撞擊時,中國文化的燦爛夜空便公升起了一顆不滅的新星《李憑箜篌引》。如今,我們讀李賀此詩,除能感受到詩歌之美外,彷彿也聽到了一千多年前李憑箜篌發出的絕響。

剛才,我們已經賞析了詩歌的內容,下面請同學們在理解的基礎上嘗試當堂背誦。(根據時間靈活處理)

五、問題**:本詩僅僅是描摹「箜篌」演奏出來的優美**嗎?

(可能是李賀自己人生遭際的一種隱喻)可以通過知人論世,尋求外圍材料來佐證。

六、知人論世

李賀(790—816):字長吉,唐宗室遠支——唐宗室鄭王後裔。是中唐的獨樹一幟的詩人。

他常以李唐王室皇孫自命,希冀以高貴的血統標舉自己志向之高遠,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的天才李賀在就要踏上命運為他鋪就的金光大道時,嫉妒得發狂的同輩中就有人開始羅織一切可以攻擊李賀的罪名。這一群卑鄙小人遍檢李賀的詩文也沒有發現問題,但他們沒有死心,便繼續向李賀的父親、祖父輩繼續發掘,最終欣喜若狂地盯住了李賀父親李晉肅的名字:晉肅…進士,晉肅…進士,晉肅不就是進士嗎?!

(筆者注,唐代兩詞音相似)李賀想考進士,連父親的名諱都不迴避,豈不是大逆不道!李賀做夢也不會想到,他的一片大好前途一夜之間被汙言穢語送入地獄。圍繞李賀參加進士考試是否觸及父親名諱的問題,整個社會都陷入了這場曠日持久的紛爭漩渦中。

一向以捍衛儒家道統自命的文壇泰斗韓愈愛才心切,專門作《諱辨》一文為李賀開脫,力挺李賀參考進士。更多的人則指責李賀如果考試就是大逆不道。那個和李白一樣雄心勃勃,曾經寫下「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來施展抱負的李賀,此時猶豫徘徊在道德和理想的懸崖絕壁間,他那顆年輕的心被這場紛爭撕成碎片後又被拋入烈火中炙烤!科考開始之前,整個天下都在注視著李賀將做出怎樣的抉擇。不久,李賀父親李晉肅病逝邊疆;不久,李賀兩鬢斑白,幾呈衰老之相。

當天下萬千士子雲集長安,形容枯槁的李賀卻騎一頭搖搖晃晃的瘦驢黯然銷魂地行進在通往洛陽福昌故里的大道上。夢一樣繁華的長安城漸漸地越來越遠,最後終於消失在蒼茫夜色中…… 從此,洛陽附近的山野間,便多了乙個未老先衰的遊蕩詩人。

《李憑箜篌引》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詩是屬於選修課本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 第三單元的自主賞析部分。該單元重點是 因聲求氣,吟詠詩韻 即要重點把握古典詩歌聲律特點,學習有感情地吟詠 誦讀,在 美的薰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蘊含的情感。李憑箜篌引 是一首節奏清晰 音韻優美,富有起承轉合變化的詩歌,因此結合單元要求應重點把握吟誦。此...

李憑箜篌引導學案

高二語文組 高考試卷對古代詩詞的考查內容 1 鑑賞古代詩歌的形象 2 鑑賞古代詩歌的語言 3 鑑賞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 4 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第一部分自學與存疑 自學目標 1 讀懂詩歌內容 2 賞析詩人描寫 的技巧 3 背誦全詩。自學重 難點 讀懂詩歌和賞析技巧 一 自主學習 1 知...

李引玲的改作風,抓落實,促發展心得體會

1 要利用一切時間做好各項工作,既做得紮實,又做得有序,每個細小的工作要塌實做好。做學生的思想工作是無止境的,要有一種誨人不倦的精神,使每一名學生獲得理想的成績。2 學習再學習,使自己的知識更加豐富 更加新穎,做一位稱職的小學教師。學電腦 練三筆字 練普通話,工作一天就學一天,向新教法進軍,敢攀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