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幸福課積極心理學

2022-11-16 10:36:04 字數 3568 閱讀 5869

ii哈佛幸福課

——積極心理學

第一章積極心理學初探 1

一.積極心理學誕生的背景 1

二、積極心理學課程的內容 2

三.消極研究與積極研究 5

四、積極心理學課程的目的 ---

哈佛幸福課

——積極心理學

快樂,幸福感這一整個領域,此前一直被心理自助運動統治。心理自助運動帶來了什麼?生動有趣,通俗易懂的書籍,熱情外向的宣講者,頗具領袖氣質,且身材高大,吸引大眾參與他們的專題討論講座。

但是,有乙個大大的轉折,其中許多書籍討論都缺少實質內容,通常都言過其實,無法兌現。比如,快樂的五個關鍵,成功領袖的三個要素,成功、快樂、完美愛情的唯一秘訣,誇大其詞,效果甚微。所以我們需要積極心理學,需要在象牙塔及大眾間構建橋梁。

換句話說,就是要把嚴謹、實質、以經驗基礎的學術科學,與自助或新紀元運動的通俗易懂相結合。

下面介紹一下積極心理學的背景,它是如何誕生的。從很多方面來說,積極心理學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產物和衍生,人本主義心理學本質上是對當時各種心理學派系的不同意見。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稱之為心理學上的「第三勢力」,為什麼是「第三勢力」?

因為第一勢力是行為主義,代表人物有斯金納、華生、桑代克,這是第一勢力;第二勢力是精神分析學,建立者包括弗洛伊德、榮格以及阿德勒,這是第二勢力;第三勢力,人本主義心理學作為對其的異議出現。首先是對行為主義的異議,行為主義認為人的主體性,認為人是乙個行為集合,就像乙隻被擊打而四處滾動的撞球,被增強,獎懲驅動。而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為,我們不只是被擊打的撞球,我們有精神,有靈魂,我們有重要的認知與思想,不能只靠行為觀察、改善人生,然後是第二勢力精神分析學,精神分析學主要通過潛意識分析,它決定你的理解,決定如何改善生活還有防衛機制,人類本能論,神經症。

如果你理解這些黑暗勢力,就能更好地處理生活,了解並改善生活質量。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為人類不止如此,不僅僅是生理本能,不僅僅是神經症,我們要重視人的本質,給予人更多的自尊和自由。但有乙個問題,人本主義心理學缺少嚴謹的方**,但它引入了許多精彩的理念,對於幸福感的研究,樂觀主義的研究,善良、道德、美德、愛、兩性關係、巔峰體驗、自我實現、移情等等。

它的認識論並不嚴謹,缺乏學術嚴謹性,所以在很多方面大部分成為了自助運動,有趣、有益、重要的理念,但在學術上影響很小,所以很少有大學開設人本主義心理學。但是,我們很快會了解到,人本主義心理學孕育了積極心理學。

我們先見見祖父祖母。abraham maslow 曾是美國心理學會主席,布蘭迪斯大學教授,他於2023年提出了人本主義心理學,他寫了一章《為了積極心理學》,他在其中寫到,我們需要研究善良、美德、快樂與樂觀,可以說這是超前於他時代的。如果說maslow是祖父,那karen horney就是祖母了,她最初是精神分析學者,學習弗洛伊德的理論,意識到其過於注重消極面,神經症與精神病。

她認為,還必須關注影響人類生命體的東西,我們需要研究培養那些好的品質,因為它們也是我們的一部分,這反而向人本主義靠近了,並由此產生了積極心理學。還有aaron antonovsky,第三位祖父級人物,提出了關注健康的理念,他引進了乙個新概念,他稱之為健康本源學。健康的起源,這是病理學常規模型的替代模型,也就是說除了研究病理學——無論是生理健康還是心理健康——還需要研究健康的起源,這在2023年代,是乙個全新的理念。

現在轉到父輩。martin seligman被認為是積極心理學之父,其與一群相關學者於2023年確立了這一領域,和maslow一樣,也是美國心理協會會長。他任職期間的首要任務是實現兩個目標。

第一,讓學院式心理學變得通俗,也就是說,連線起象牙塔與普羅大眾;第二,引進乙個積極的心理學,不僅僅是研究抑鬱、焦慮、精神**、神經症,還需要關注愛、兩性關係、自尊、動機、恢復以及幸福感。他提出了這些理念,從那時起便蓬勃發展起來。在martin seligman之前, ellen langer教授就已研究了這些領域,將人本主義精神與學術科學嚴謹性結合。

還有一位哈佛的教授,積極心理學的另一位父輩,philip stone,2023年他首次在哈佛開設了積極心理學,這在全球範圍內也是首批。

首先,這門課不光是傳授資訊,而且關於如何變形。如今大多數教育都只是傳達資訊,我們的思想就是容器,接收資料、接收科學、接收資訊,儲存到容器裡,等容器填滿了,我們就畢業了,資訊資料越多越好。但這並不夠,因為資訊無法決定我們的幸福感、我們的成功、自尊、動機水平、兩性關係及其質量。

光有資訊還不夠,我們還需要變形,把容器的形狀改變。聽聽這個例子,你去參加運動會,目標是進入前三,獲得獎牌,但是只獲得第八名,你會如何分析,如何解讀?太糟糕了,我徹底失敗了,你灰心喪氣,感到無力。

但從另一角度看,你可以解讀為「我學到了什麼?我還需要更努力地訓練」,你會更有動力,從經驗中學習。也就是說,同樣的客觀資訊:

」我是第八名,我目標前三」,截然不同的解讀,乙個認為是災難,另乙個則當成機遇,乙個讓人失去動力,另乙個增加動力,還有乙個很普遍的例子,世界各地很多人似乎擁有了一切,人生順利,生活富庶,但仍舊不快樂。而另一些人擁有的不多,但從未中斷,從未停止享受人生。還有相反的情況,擁有一切的人,充滿感恩,享受生活,生活窘迫的人覺得自己是受害者。

也就是說,重要的不僅僅是獲得了什麼資訊,還有是何形狀,如何解讀,如何理解,這就是由容器的形狀所決定的。通常解讀比資訊更重要,快樂往往由我們的精神狀態而定,而不是社會地位或銀行存款,所以需要變形,這對建立幸福感來說很重要。

我們在實際操作時,不會傳達過多資訊方面的東西,而是挖掘更多東西,我們要挖掘自身潛能,這種潛能一直存在,只是我們沒有發現,或者被其他東西掩蓋了。我們要發現利用它,以便關注它、理解它,我講個故事來說明吧。比如公尺開朗基羅,曾經有個記者問他,您是如何創造出《大衛》這件巨作的?

公尺開朗基羅回答很簡單,我去了趟採石場,看見一塊巨大的大理石,我在它身上看到了大衛,我只要鑿去多餘的石頭留下有用的,大衛就誕生了。雖然說的比做的容易,但是這個故事抓住了這門課程精髓,即鑿除多餘石塊,也就是擺脫限制。阻礙或者對失敗的恐懼,這些東西在並不是與生俱來的,但如今卻出現在了大多數人身上,因此我們要對那些削弱甚至傷害我們的東西進行鑿除。

就像俗話說的那樣,「做減法比做加法讓靈魂成長得更快」,老子也說過,「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學」即資訊,「道」即變形。

你們將在本課程中學到的許多東西,都是你們之前聽說過的,也許對你來說沒有什麼新鮮的內容,在你內心深處你已經知道了。你會說「這是常識」,是的,很多都是常識,但是,伏爾泰曾經說過,「常識並非那麼平常」。特別是應用於實際,所以本課程的目標是讓常識更平常,特別是應用到實際中。

在課程結束時,我不期待你跑來告訴我,「謝謝你教給了我這麼多新東西」,那不是我所期待的,我不認為那會發生,我所希望發生的是你過來跟我說,「謝謝提醒了我一些我熟知的事情」,這就是本課程要做的。經常性的提醒,經常提醒你們記起你們已知的東西,你們內心深處的東西,你們心中的大衛,本課程希望做的是幫助你們鑿掉一些束縛,那些阻礙你認識已熟知事物的認知束縛。

錯的不是科學的重大發現——有資訊永遠比無知強,不管是什麼樣資訊和什麼樣無知,錯在於資訊背後的信念,認為資訊會改變世界的信念,但它不會。

——archibald macleish

自2023年後通過核磁共振研究我們知道大腦可以被改變,乙個新的概念叫做神經形成或者神經可塑性,是指我們的大腦實際上會改變和轉變,在我們的一生中其形態都在改變。繼續abraham maslow的話,「人性的哲學衍生出關於學習,教學和教育的新概念,簡單地說,這一概念認為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目標,人的目標,人性的目標,只要人還是被關注的目標,從根本上是乙個人的自我實現,完全成為乙個人,達到人類或者是特定的某個個人能達到的最高高度。

積極心理學感想

一直以來,我對心理學都比較感興趣。大一的時候,同學們都在討論去修第二專業,然後我看我這個專業課也不多,就也想去修第二專業,第一想法就是學心理學,但是經過了解,心理學要學的內容太多,也比較枯燥,所以就沒選心理學,然後考慮其他專業,覺得都不感興趣,最後就什麼都沒選,還是只學電信這乙個專業。大一下學期,學...

學習積極心理學有感

幸福密碼 本 沙哈爾說,越來越多的人想解決乙個悖論 財富帶給我們的好像並不是幸福 人們開始在積極心理學中尋找答案。我覺得幸福才應是最大的財富,而金錢或聲望並不是用來衡量生命的標準。從我學習積極心理學後,我看問題的方式也發生了改變。我發現原來幸福就在我的身邊,卻常常視而不見 原來幸福就在於能掌握的積極...

哈佛幸福課感悟

怎樣讓愛情天長地久?男女之間需要一如既往的用心靈 智慧型 用雙手去創造新的愛情生活。1 對事業的共同追求中創造兩情相悅。愛情作為一種社會性的情感,注定要受到社會 政治 經濟 文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不可能與世隔離,愛情是事業的動力,時也是愛的昇華。希望愛人是強人的人未必有多少,但任何乙個對社會有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