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背景下高師歷史教學論課程改革芻議

2022-11-11 12:09:02 字數 4969 閱讀 1495

2010年第1期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

no.1。2o10

(總第119期)

新課改背景下高師歷史教學論課程改革芻議

李西亞(吉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吉林四平 136000)

[摘要]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入開展,高師歷史教學論課程出現了教育理念滯後、與中學歷史新課程改革不相協調,教學內容與中學歷史教學實踐聯絡不緊密、教學方法與手段落後,學生教育理論基礎薄弱、教育技能訓練不足、教學研究能力較差等問題。文章在分析上述問題產生原因之餘,就歷史教學論課程改革提出了初步設想。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高師院校;歷史教學論[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為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積極推進高等教育改革,從

2.教學內容和中學歷史教學實踐聯絡不夠緊密,甚至

本世紀初開始,全國各高師歷史專業在教學內容和課程

脫節體系等方面進行了一些改革,建立了新課程體系並付諸

在問卷調查中,有6o%以上的畢業生反映,高師所學實施,取得了一定成果。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入歷史教學論的許多內容,對實際教學指導意義不大。即或

開展,尤其是高中新課程在全國範圍的逐步實施,現有高

把高師所學全部運用到教學實踐中,仍有力不從心之感。師歷史專業的教學效果如何,能否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改歷史教學論課程的教學內容和中學歷史教學實踐聯絡不夠革進一步向前發展的需要,成為很多人極為關注的問題。緊密,甚至有脫節的地方。

筆者對一些地方高師歷史專業的畢業生進行了一次問卷對於上述問題,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其一,

調查後發現,目前的確存在著一些問題,而且大部分與歷高師歷史專業的教學工作和中學歷史教學實踐缺少必要的史教學論課程有關。本文擬對這些問題及其產生原因做

互動與聯絡,二者之間沒有努力建立合作機構,開闢互助合一

簡要分析,並就改革高師歷史教學論課程提出一些粗

作的領域;其二,缺少適應新形勢的高質量歷史教學論教淺看法。

材,僅通過傳統的教學論教材無法向學生傳遞我國新一輪一

、高師歷史教學論課程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出的以學生發展為本、讓學生學會學1.教育理念滯後,對中學歷史新課程改革情況不了解習、終身學習、發展性評價等許多新思想、新理念,教學內容或知之甚少

陳舊。筆者經問卷調查發現,對於中學歷史新課程改革,大部3.教育理論基礎薄弱,教育技能訓練不足

分學生基本上不了解或知之甚少。一些畢業生在正式上崗

畢業生們普遍反映,雖然在高師學過教育學、心理學等前都要經過一到兩個月的短期培訓,培訓的主要內容就是教育理論課程,但當時授課時數少,理論性又太強,所以沒介紹新課程改革的相關問題。但由於時間短,事前又對新有用心去學,等到了工作崗位以後才發現自己在理論知識課程改革情況很陌生,所以大部分學生仍然是一頭霧水,不方面匱乏得可憐。在教育技能方面由於缺少相應的課程設知其所以然。

因而在他們正式上崗以後,面對新教材、新教置,只是在教學法課堂上進行過模擬訓練及實習期間有過學內容和一張張新面孔,深感壓力較大,很難快速有效地投短暫接觸,教育技能較差。通過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自己

入到教學實踐中去。

努力在教學實踐中摸索,才能逐漸提高教育教學的基本技筆者認為,出現以上情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第能。一

,高師歷史專業的教學改革步伐滯後,與中學歷史新課程

在筆者看來,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在於:其一,歷史教改革的節奏不相協調;第二,沒有設定介紹新課改的相應課

學論教師對一些前沿教育理論介紹不夠,由於受主客觀條

程或採取其他途徑如延請中學教師到高師院校作有關新課件的限制,實際運用更少;其二,歷史教學論教師對課程資

改情況的報告,積極向學生宣傳新課改的精神,介紹新課改源的開發利用和對學生的引領不夠,沒有幫助學生有效地的內容;第三,歷史教學論教師沒有將新課改的相關問題適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其三,在課程設定方面,沒有相應的教

時適量地融人教學當中,沒有在傳播新的教學理念、教改信師教育類課程作為支撐,使教學論課程在教學內容上承受息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

過重的負擔,對學生的教育技能訓練不夠;其四,實踐環節

[收稿日期

[作者簡介]李西亞(1976一),女,吉林大安人,吉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東北地方史。

115薄弱,教育實習工作由於各種原因沒有落到實處,提供給學生實戰的機會及經驗較少。

4.對教學研究工作不得門徑,缺少可持續發展的動能

一3.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努力踐行新的教育理念

「作為一名歷史教師應該具有與時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並以此作為自己專業行為的基本理性支點。』』l。](

些畢業生反映,學校領導鼓勵他們在做好教學工作

歷史教學論教師首先應該接受先進的教育理念,改革傳統的教育方式。要求中學歷史教師掌握的方法和技能,歷史

的同時,能積極從事教學研究工作,把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感悟形諸文字,總結出來以更好地指導教學實踐。但由於在高師沒有經過這方面的訓練,所以不知道該如何人手,即使在教學中有了一點體會也不知道該如何昇華成規律性認

識。教學論教師必須首先掌握,並勇於創新和實踐。只有把歷史教學論課堂變成乙個貫徹新教育理念的大課堂,培養出來的學生才能順應新課程改革趨勢,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筆者認為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歷史教學論教師在這方面的引導不夠,沒有幫助學生形成新的教師觀,即新型中學歷史教師不僅是歷史課程的實施者,更是歷史課程的研發者;二是缺乏相應的鼓勵機制,學校和教

其次,在教學方法方面要盡量採用務實、高效並具有示

範性的新方法。教師在介紹教學方法時一定要提請學生注

意,教學方法首先是理論知識,但絕不是一些枯燥乏味的概念,只有有效地應用於實踐才能真正掌握。如在向學生介

師沒有引導和鼓勵學生在歷史教學方面進行深入**,通過撰寫一定數量的**,來增強教學研究的能力。

二、高師歷史教學論課程改革的初步構想1.與時俱進,主動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紹**法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比較分析中學歷史教學大綱和歷史課程標準的異同,探求產生異同的原因及其說明的問題。如此,學生不但了解了新課程改革的情況,又親

身體會了**法的內涵與作用,同時教師也發揮了示範性

作用,可謂是一舉三得。

「新課程的實施是我國基礎教育戰線一場深刻的變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評價,強烈衝擊著現有的師範教

第三,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條件,改進教學手段。歷史

育體系,對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1歷史教學論課程在中學歷史教師培養中具有特殊的

教學論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投影儀、錄影機、計算機等現代

教學裝置來改進教學。例如,通過**錄影可以為抽象的教學理論提供形象、真實的教學案例,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利用微格教學,將學生講課過程拍攝下來,一方面可以

地位和作用,是高師教育連線中學歷史教育的橋梁和紐帶。因此,施教者理應緊緊把握中學歷史教學改革的脈搏,密切關注中學歷史教育改革的動態,通過各種途徑及時向學生傳遞中學歷史新課程改革的有關資訊,並對歷史課程改革的未來發展趨勢作深入的**和分析。只有這樣才能使歷史專業畢業生熟稔中學歷史新課程改革的具體內容,把握新課程改革的基本思路與發展方向,從而主動適應中學歷史課程改革的新要求。

2.構建教育類課程體系,明晰歷史教學論課程的教學

使學生通過收看自己的錄影查詢問題,另一方面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評議。運用這些教學手段不但提高了教學效率,還加深了學生對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感性認識,為其以後在中學開展多**教學實踐提供了示範。此外,師生還可以通過網路進行具體問題的**與研究。

網路的利用,在

密切教師與學生聯絡的同時,也是對傳統教學手段的一大改進。

內容,與中學歷史教育實踐緊密結合

為適應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需要,高師歷史專業學

4.培養學生的教學研究能力,為實現其可持續發展打

下基礎生不僅要掌握紮實的歷史基礎知識,還要通曉教育學、心理學及學科教學論等基本理論,具備中學歷史教學的基本技

新的教師觀認為:「處於教育第一線的教師既應該是教育者,又應該是研究者。」_3¨(」因而,通過歷史教學論課程,在高師學習期間就喚起學生進行教學研究的意識和培

能,熟悉中學歷史新課程改革的具體思路和基本內容等。但眾所周知,高師歷史教學論的課堂教學時數是十分有限的,一般在36—72學時之間,多為54學時。教學時數少而

養其初步進行教學研究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首

先,教學論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教育類期刊或教育**閱讀有關中學歷史教學研究方面的**,對當下的一些教育理論和熱點問題有所了解。接下來,可以指導學生對感興趣的問題寫些綜述性的文章,以鍛鍊寫作的能力。而後,學生即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興趣,將某個歷史教學中的

教學任務繁重,對每方面教學內容只能做到淺嘗輒止。因

而,構建以歷史教學論為核心的教育類課程體系十分必要。

具體而言,可以將教育類課程體系分成三類:一是基礎類課程,除教育學、心理學和歷史教學論以外,增置有關新課程改革的內容,如中學歷史新教材新教法研究、中學歷史課程標準研修、中學歷史教學新理念等;二是技能類課程,可以選擇設定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技能、中學歷史說課技能、

問題作為自已學期**或畢業**進行材料的蒐集和文章的寫作。如此,學生的教學研究能力就可以不斷得到培養和提高,為以後教學研究工作奠定初步的基礎。

中學歷史課堂計算機輔助教學、資訊網路與中學歷史教學等針對性較強的技能訓練課;三是實踐類課程,除教育實習外,應增加學生接觸中學歷史教學的機會,如重視改善教育見習的環節設定、定期組織學生到中學課堂聽課、定期邀請

綜上,在新課程改革的歷史背景下,高師歷史教學論課程只有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加快學科體系的建設,改革傳統教學方式,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才能為中學歷史教學隊伍輸送更多合格的歷史教師。

教學經驗豐富的中學歷史教師給學生作報告、聘請他們參與見習與實習的指導、充分發揮微格實習的作用等。

通過以上教育類課程體系的構建,歷史教學論所承擔的「重負」大大減輕了,教學內容更加明確,教師可以集中精力向學生系統介紹中學歷史教育教學的現象及規律,分析和研究中學歷史教學方法,夯實學生從事中學歷史教學的

理論基礎。

[參出版社,2003.

考文獻]

[1]齊健,趙亞夫等.歷史教育價值論總序[m].北京:高等教育

[2]陳偉國,何成剛等.歷史教育測量與評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聶幼犁.歷史課程與教學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責任編輯:畢櫓欣]】】6

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歷史有效教學設計與反思

新課程的實施使教師的教學觀念進一步得到轉變。同時,觀念的轉變還帶動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以往 師講生聽,師問生答 的單 一 被動的學習方式正在蛻變,已逐步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 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而富有個性的學習已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努力方向。我們看到,不管採...

新課改背景下優化歷史課堂的方法探索

關鍵詞 新課改 優化課堂 素質 創新 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33.51 在變化迅猛的今天,圍繞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新一輪教育課程改革已拉開帷幕。歷史教學歷來承載著引導學生汲取歷史智慧型,開闊視野,增強歷史洞察力,提高人文素養的任務,以史為鑑 似乎給這個學科又賦予了更多的使命。新課改以來要求在歷史教學...

新課程背景下歷史課堂教育教學反思

今年教完高三下來,暑期到宜春參加了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教材骨幹教師省級培訓,才對新課程歷史學科有了乙個較全面的了解,以後又從網上搜尋了一些有關新課程下課堂教學評價及教育教學 對比老教材與新課程有如下特點 1 新高中歷史課程突破了以往歷史課程內容按時間順序的編排體系,依據 貫通古今,中外聯絡 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