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學生為主體的初中語文教學

2022-11-11 06:48:07 字數 3026 閱讀 9098

2015年第34期(總第274期)

潘雲浩(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雙堡中學,貴州安順

摘561000)

要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重點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保護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感受

積極評價每一位進步的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讓「以學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成為初中語文課堂中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關鍵詞學生主體;參與;個性;情感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如何看待自己的教育物件,如何確定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學生培養成什麼樣的人,是現代社會對每個教師提出的最為重要的問題。也是貫徹新課程理念的乙個主題。為了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推行素質教育,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學生觀,明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人,不再把語文教學僅僅看作一

個傳授知識的簡單過程,自始至終貫穿以學生為主體這一教學

思想。一

、調動學生參與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曾說過:「應該引導學生進行**,自己推論,對他們講的應該少一些,而引導和讓他們說出自己的發現盡量多一些。」波利亞也說過:

「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規律,性質和聯絡。」實踐證明,討論最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利於師生之間溝通情感和交流資訊,有利於思維的撞擊和

智慧型火花的進發。正如契訶夫指出的:「兒童有一種交往的需要,他們很想把自己的想法拿來跟同學老師交談。

」小組合作學習正好為學生創造了這樣的環境。為此,我在語文教學中就按優、良、中、差搭配,合理劃分,編成四人小組,全班共十組。在教學過程中積極發揮小組合作學習,互幫互助的長處,給學生提供了相互交流、共同切磋的機會。

學生在學習時通過小組討論、遊戲、辯論、合作解決問題等各種形式的學習交往活動,可以學會理清和表達自己的見解,學會聆聽和理解別人的看法,促使他們不斷對自己的觀點進行反思,從而大大地活躍他們的思維,拓寬他們的思路,激發他們創

新的熱情。另外,小組合作的交往性學習活動還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技能等社會性品質,並且可以使學生在相互幫助、悅納、讚賞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分享到成功的喜悅。學生高漲的情緒、大膽的嘗試、親密的合作、心理的開發構成了一種

相融的人際關係,這種良好的交往狀態有助於學生形成性格開朗、積極進取、與人親切交往、真誠合作等心理素質,真正有助於個體成長,煥發個體生命活力。從課堂上學生的狀態來看,既有小組互動,全班互動,又有生生、師生互動多種形式,促進了交往的實質性發展。

為此,教師應轉變傳統師道尊嚴的師生觀,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觀,在師生交往、生生交往的廣度和深度上下功夫,選取適當的內容、適當的時機,通過課堂提問、小組討論、小課題指導等各種形式給學生提供小組合作交往學習的機會,通過明確目標、競爭激勵、及時引導調控等各種策略提高學習交往活動的實效,從而使學生在多向、有效的交往互動中獲得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

二、培養學生個性

學生要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自覺地發展自己人性的成

份,發展自己心靈深處真善美的成份,由自在的人變為自為的人。語文教師不僅要教書,而且要育人,要育人,就要研究人性需要。人的需要有多種層次,低層次的有衣食住行等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高層次的有親情、友情和愛情等情感的需要;有勞動、學習、創造等發展的需要;最高層次是追求文明、進步,承擔社會責任,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

這些正是人性正常的需要,語文教學要從學生的需要出發,特別是對那些高層次的需要,我們應盡力創造條件,使其有滿足的可能,這樣我們的思想道德教育

文章編號

就不再是外在的口號,而成為源自學生內心的需要。學生心中那

些真誠、善良、美好、尊重人、關懷人、為別人盡義務、為社會盡義務,以至為人類的文明與進步而奮鬥的需要強烈起來時,他才會充滿了做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作為語文教師,要著重發展學生心靈中需要勞動、需要學習、需要創造的那部分人性。對即使看起來這方面需要不強烈的同學,也一定要堅信他的心靈是乙個廣闊的世界,堅信這個世界中一定存在著勞動、學習、創造的需要,千方百計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找尋出這種需要,使其成為學生進步的動力。同時,教師還要帶領學生體驗課文中傳遞出的人性。

另外要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生命存在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豐富多彩的世界培育了人們多種多樣的個性,豐富多彩的世界又需要人們具有多種多樣的個性。在教師課堂教學理念中,每一位學生都應該是自己關注的物件,關注的實質是尊重、關心、牽掛,關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社會也不需要每個學生都成為文學家、藝術家、詩人。

尊重與發展學生的人性與個性,會使師生生活在一種相互理解、尊重、關懷、幫助、諒解、信任的和諧氣氛中,從而真正體驗到做人的幸福感與自豪感,減少內耗,明顯地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

三、注意學生的情感

英國教育家斯賓基認為:「如果能給學生帶來精神上的滿足和快樂,即使無人督促也能自學不輟。」這就強調了教學活動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

作為語文資訊載體的課文,本身就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它們或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或閃耀著真理的光芒,或滲透著美好的人性,或瀰漫著溫馨的至親至愛……。語文課的意義不僅僅侷限於教給學生某種語文知識,更主要的是通過一篇篇凝聚著作家靈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乙個人情感、情趣和情操,影響著乙個人對世界的感受,對生活的體驗。

這就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不能做「轉運站」,而必須「披文人情」。首先,透過形形色色的文字元號,去體味其中蘊含的情和意,成為乙個被感動的讀者;進而將自己融入其中,成為情不自禁的作者;然後設定一種與教學內容相符的教學情境,將那充溢在字裡行間的情感加以

充分的張揚,呈現給學生,讓他們隨著作者的一顰一笑去憂去

喜。「教育就是喚醒」,當學生的心靈一旦被喚醒,就能和作者的

心靈互相溝通,和課文內容發生共鳴,從而以尋求精神家園的執著走進美好的語文世界。

作為關注學生腈感的語文教學,不僅要把詩情、文情傳送到學生心中,而且要精心地給學生提供表達自我情感,評價情感的條件。放手讓他們評價作品中的人情美、形象美、圖畫美、幽默

美,從美的事物中找到情趣,從而積極主動地藉詩移情,借文移

情,化景設情,表達自己的情意和體驗。與此同時,教師要積極參與到課堂的情感互動活動中去,建立師生之間的良好情感關係,創設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以心施教、以情激情,真正實現師生之間的多向互動,使學生的情緒處於活躍振奮的積極發展狀態。只有師生產生f青感共鳴,才能有默契的配合,教者樂教、學者樂學,也更容易點燃中下水平學生的情感火花,才能有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

「以學生為主體」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

摘要 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與新時期學生獨特個性的展現 自主意識的增強是極不協調的。為此彬摒棄傳統課堂教學的 一言堂 按照新課標要求 根據教材內容實行 以生為本 的進行創新教學是時代發展的需求。本文主要針對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構建初中語文 生本 課堂進行論述,希望能促進學生個體的和諧發展。關鍵詞 ...

語文教學中如何做到以學生為主體

作者 郝凡 文化產業 2014年第10期 摘要 以人為本是當前中學語文教育的基本思想,作為語文教師必須改變陳舊的教學理念,在語文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中應正確處理 導 與 學 的關係,切實抓好學生主體地位的落實,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能動性和創造性,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新,學會做...

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

必須改進教學,使學生的主體性和 教師的主導作用辯證地統一起來,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學會求知。眾所周知,素質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實施素質教育也必 須做到 目中有人 就課堂教學而言,這個 人 無疑就是全體學生。因此,作為老師,在授課時應面向全體學生,全方位 多角度地調動他們參與課堂活 動的積極性 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