沏茶教學設計

2022-11-02 06:06:06 字數 1869 閱讀 2873

《沏茶問題》三單教學設計

城關小學袁延平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明確做事要考慮先後順序,能同時做的事情要同時做,並能結合具體事例安排做事的過程。

2、過程與方法

經歷安排做事的過程,通過比較,**最優方案,培養學生的擇優意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逐步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事情的先後順序,合理安排時間。

教學難點:掌握同時做的事情要同時做。

三、教學準備

課件四、教學過程

(一)、預學單:

小明是一位四年級學生,媽媽老說他做事慢,不會合理安排時間,他把星期天起床後所做的事情告訴了我,你有沒有辦法幫他節省一些時間呢?

穿衣服5分鐘,洗漱3分鐘,吃早餐9分鐘,聽廣播12分鐘,共要用時29分鐘。

(二)、共學單:

1、合作**:

例1:(沏茶)小明,幫媽媽燒壺水,給李阿姨沏杯茶。怎樣才能盡快讓客人喝上茶?

燒水:8分鐘,洗水壺:1分鐘,洗茶杯:2分鐘,接水:1分鐘,找茶葉:1分鐘,沏茶:1分鐘。

師:小明的家裡也來了客人,(出示情境圖):從圖上你能得到哪些資訊?

生:李阿姨來家裡做客,媽媽讓小明燒水沏茶,怎樣讓客人盡快喝上茶。

師:你們知道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情嗎?

師:怎樣安排這些工序才能盡快喝上茶呢?

師:這麼多的事情到底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呢?請同學們幫小明想一想,他應該怎樣做才能讓李阿姨盡快喝上茶?用你手中的小紙片擺一擺。

(1)、小組合作學習:

①、立思考,設計方案。

②、小組討論,**方法,展示流程圖。

③、計算所需的最少時間。

【設計意圖】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為新知的方法的掌握奠定基礎。

(2)、匯報交流

師:誰願意展示你的設計方案?

生:板演。預設情況:

1 、洗水壺(1分鐘)→洗茶杯(2分鐘)→接水(1分鐘)→燒水(8分鐘)→找茶葉(1分鐘)→沏茶(1分鐘)共14分鐘

師:還有更省時的方法嗎?

②洗水壺(1分鐘)→接水(1分鐘)→燒水(8分鐘)→沏茶(1分鐘)

找茶葉(1分鐘)

茶杯(2分鐘)共11分鐘

師:比較兩種方法,哪種設計能讓客人盡快喝上茶呢?為什麼?

生:燒水時可以同時找茶葉、洗茶杯,不用計算這兩件事的時間了,只計算燒水時1+1+8+1=11(分鐘)

師:(板書:同時)接水、沏茶能同時進行嗎?

生:不能,要有先後順序。

師:(板書:順序)

師:能同時做的事情豎著擺在一起,其他事情要有先後順序,如果用箭頭表示順序是不是更清晰呢?(邊說邊畫箭頭,出現流程圖)

師小結:

2、通過合理安排沏茶這件事,你想到了什麼?

歸納: 我們在做一些事時,要安排好做事的順序,能同時做的事情同時做,能同時做的事情越多所用的時間就越短。

3、解決問題,鞏固新知:

小紅感冒了,吃完藥後要趕快休息。她應如何合理安排右邊的事情?

找杯子倒開水1分鐘,等開水變溫6分鐘,找感冒藥1分鐘,量體溫5分鐘。

讓學生獨立完成並展示。

(三)、延學單:

想要讓客人盡快吃上飯,應該怎樣安排呢?

洗鍋1分鐘,方公尺和水2分鐘,煮飯20分鐘,燒青菜3分鐘,燒魚12分鐘,燒湯6分鐘。

學生討論完成。

總結:「今天我當家」,同學們沏了茶、準備了晚飯、吃感冒藥,能說說你從中得到的收穫嗎?(做事要明確先後順序,要同時做的同時做,節省時間;要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

時間,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時。可是一天的時間給勤勉的人帶來智慧型和力量,給懶惰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魯迅

《沏茶問題》教學設計

四年級上冊數學廣角 沏茶問題 教學案例 一 學習目標 一 學習內容 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 人教版 四年級上冊第104 105頁例1及課後做一做。例1以家裡來客人沏茶為學習素材,提出 怎樣才能盡快讓客人喝上茶 的問題,討論如何用優化的思想選擇合理 快捷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三 學習目標 1.通過熟悉的生活例...

沏茶問題教學反思

數學廣角 合理安排 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 人教版 四年級上冊中的內容,是一節數學活動課,這也是新課程標準新增的內容,這些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密切聯絡,日常生活中學生經常會遇到,也有一些感性上的認識。本節課在此基礎上,通過簡單的優化問題向學生滲透運籌思想,使學生從中體會運籌思想在解決生活...

沏茶問題教學反思

沏茶問題 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 數學廣角 的第一課時內容。沏茶日常生活中學生經常會遇到,也有一些認識。本節課,通過簡單的優化問題向學生滲透運籌思想,使學生從中體會運籌思想在解決生活問題中的作用,認識到合理利用時間的重要性,懂得珍惜時間。本節課做的較好的地方 1 新課引入合理自然。我利用學生最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