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城市與城市發展

2022-10-18 13:36:25 字數 4625 閱讀 8665

第一節城市的產生與定義

一、居民點的形成

居住形式---北方穴居;南方巢居。

生產力的發展---第一次勞動大分工

自然條件優越---黃河、長江流域

城池的雛形---居住點的防禦性構築物

居民點的產生過程:

第一次社會大分工----農業與畜牧業的分工----定居的生活方式----出現原始居民點。

二、城市的形成

城---防禦性的構築物。(原指城牆) 中國有「築城以衛君,造郭以守民」

市---交易的場所。 我國古代《易經》所說「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城市的產生過程:

第二次社會大分工----有了剩餘產品----產生私有制----原始社會瓦解----進入奴隸社會----出現有商業交換職能的居民點----出現城市。

三、城市的定義

(一)、相關學科對城市的定義

1、經濟學

城市是具有相當面積、經濟活動和住戶集中,以致在私人企業和公共部門產生規模經濟的連片地理區域。

2、社會學

城市為具有某些特徵的、在地理上有界的社會組織形式。

3、地理學

城市,是指地處交通方便環境的、覆蓋有一定面積的人群和房屋的密集結合體。

(二)、城市規劃對城市的定義

國標《城市規劃基本術語標準》:

城市是以非農業產業和非農業人口集聚為主要特徵的居民點。包括按國家行政建制設立的市和鎮。

(三)、城市的現代含義:

人口數量、產業構成、行政管轄三個方面。

1、人口數量:

我國:非農業人口:2,000人以上設鎮;

非農業人口:60,000人以上設市。

根據我國2023年開始的戶籍制度改革制度而有所變化,小城鎮的建制標準有變化,相應的城市設立標準也與我國2023年的規定有變化。(各國國情不一,規定不一)

瑞典、丹麥: 200人美國: 2,500人;

澳大利亞、加拿大: 1,000人; 比利時: 5,000人;

法國、古巴: 2,000人; 日本: 30,000

2、產業結構(與農村的區別)

3、行政管轄(與我國的行政建制和行政管理有關)

從各個學科、各個研究領域分析城市:社會生活方式,文化教育層次,資金使用方式,地理環境特點等等

第二節城市的發展

一、古代的城市發展

(一)城市與防禦要求

(中國)陝西半坡、姜寨原始居民點;中國的城郭理論。

(國外)古巴比倫城;羅馬營寨城市;歐洲中世紀的斯卡莫奇的理想平面。

(二)社會形態發展與城市的布局社會形態---階級分化與對立

商都殷城

曹魏鄴城

埃及卡洪城

(三)政治體制對城市的影響:社會政治體制對城市建設也有直接影響。

中國封建集權制度自秦始皇建立後一直影響城市建設:自隋唐長安到明清北京的營造莫不如此。---中國封建城市的中心是政權統治的中心,如宮殿、官府衙門。

歐洲城市封建社會在很長時期處於**狀況,城市規模較小,到17世紀才有大發展。 ---歐洲封建城市的中心是神權統治的中心,如教堂。

(四)經濟發展對城市的影響

經濟制度也直接影響城市的發展形態。

中國的城市是政治、經濟生活的中心,

歐洲往往政治中心在城堡,經濟中心在城市。

經濟是一些城市發展的動因。

如隋代大運河修通後,沿運河發展起來的商業都會:汴州、揚州、蘇州、杭州。元代定都北京後發展起來的天津、德州。

義大利的威尼斯,德國的漢堡。

二、近代城市的發展

(一)城市工業的發展與人口的聚集

(二)城市布局的變化

工業化初期圈層式的向外擴充套件

城市活動增多,建築型別增加,出現新的用地型別,交通方式變革,城市布局發生變化。

(三)城市與環境: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

(四)科學技術發展帶來城市的聚集效應及高質量的城市生活

三、第二次世界後的城市發展

——至20世紀50年代中,世界範圍內經過經濟恢復,進入新的發展時期。

——城市化程序加快,至20世紀90年代,世界城市人口已達到總人口的50%。

——城市的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受到重視。

——城市對外交通發達。

——城市郊區化±與內城更新運動並存。

——世界範圍城市形態多樣化,城市發展出現較大差異。

——城市規模呈現不斷擴張態勢,城鎮密集化,城鎮密集地區和城鎮群出現,並出現大城市帶。

——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歷史文化遺產保護。

第三節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含義

城市化一般簡單地釋義為農業人口及土地向非農業的城市轉化的現象及過程。

人口職業的轉變

產業結構的轉變

土地及地域空間的轉變

城市化水平指城鎮人口佔總人口的比重。城市化水平也可從乙個方面表現社會發展的水平,表示工業化程度。

二、城市化程序的表現形式

1、 城市人口佔總人口的比重不斷上公升。

2、產業結構中,農業、工業及其他行業的比重彼此消長,不斷變化。(農業的比重持續下降,不可逆轉)

3、城市化水平與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成正比。

4、城市化水平高,不僅建立在

二、三產業的發展上,也是農業現代化的結果。

三、城市化的歷史程序

城市化的歷史程序大體分為三個階段:

★初期階段:生產力水平低,城市化的速度較緩慢較長時間才能達到 30%。

★中期階段: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長時間能達到 60%。

★穩定階段:農業現代化的過程已基本完成。農村的剩餘勞動力已基本轉化為城市人口。城市中工業的發展、技術的進步,一部分工業人口又轉向第三產業。

四、中國城市化的道路

★一是不能走一些國家曾出現的情況,農村人口盲目流入大城市,二是要走具有中國特色的小城鎮的道路。

★我國東部和中西部的城市化水平存在較大差異,城市化道路也有區別。東部地區以發展鄉鎮工業、外資企業等發展小城鎮;西部地區目前還應發展中小城市為主,為進一步發展小城鎮創造條件。

★中國的城市化道路必須堅持大中小城市並舉和農村城鎮化共同發展的方向。可供選擇有以下幾點:

(一)確定城市帶,劃清都市圈城市帶即在城市化的戰略中要堅持沿海、沿江和沿線的長遠戰略格局。目前能夠首先獲得共識的是北起琿春經大連包括環渤海,走煙台、青島穿連雲港到上海,再南下杭州灣經寧波、溫州直達台灣海峽沿岸,從廈門繞至汕頭連線大亞灣途經香港進入珠江口到達珠海、澳門,最後通過粵西沿岸和湛江到達北海、防城港。數千公里海岸線應該是未來最大的城市帶。

(二)沿長江兩岸沿線,和沿歐亞大陸橋的沿線(即東起連雲港西至赫爾果孜口岸),要讓內陸的城市向這兩線集中,即今後 50年乃至100年內的城市發展的百分之七十要靠近這兩條線。這一戰略的要點是沿海和沿江鐵路必須加速發展,才可能構建未來城市帶的骨架。  都市圈即包括五大城市群,其整治戰略是指遼東半島的都市圈、環勃海京津都市圈、山東半島都市圈、長江三角洲都市圈、珠江三角洲都市圈,要有這五大都市圈的全面的城鎮體系改造規劃,改造期內可適當控制人口進入,然後逐步放開;與此同時,還可適時啟動成渝都市圈的建設,拓展以武漢為中心的都市圈,對福建省的廈漳泉都市圈建設也不要忽視。

這是整個中國的多方位的增長點,必須認真培育。

(三)在此整體規劃的基礎上,去設計此外地區的大、中、小城市的建設方針和具體的規劃方案。這應該是十個五年計畫乃至未來15年城鎮化發展方針要著力解決的問題。

三條道路共同發展無論中國的城市化如何走,是大城市為主,還是中小城市為主,小城鎮發展都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這是中國多元城鎮化道路選擇中必然要走的三條道路。  據測算,農村未來20年仍將有1.

2-1.8億剩餘勞動力,目前進入農村非農產業和流動就業的將近2億勞動力,總計就是3.8億農村人口要在今後十幾年內大部分逐步脫離土地進入城鎮。

這將是今後中國多元城鎮化道路勞動力供給的主要**,引導安置得當既可為大城市發展提供高素質低成本的人才,也可為中小城鎮提供更多發展機會,緩解產業公升級換代的就業壓力。如果到2023年中國的城市化率能夠達到 45%,加上現有的小城鎮要上檔次,提高質量和規模,未來小城鎮發展可以容納 28900萬人口,超過目前大中城市的人口總和,將比目前小城鎮人口增長70%,仍吸收了未來農村剩餘勞動力的40-50%。到那時,以鄉鎮企業為代表的農村非農產業將基本集中在小城鎮裡;農村的第三產業將有長足發展,就業人數可能超過第三產業;小城鎮所提供的新增就業崗位不少於7000萬個,比目前的農村流動人口還要多。

未來的小城鎮將主要是中小企業、第三產業發展的基地,特別將成為各種中介組織、金融組織以及營銷組織的天地。因此,在城鎮化加速發展的近幾十年內,小城鎮發展是關鍵時期,必須予以高度重視。重點在小城鎮的擴容如果我們不盡早規劃,引導發展,要麼超大規模城市密集發展將激化矛盾;要麼過於分散孤立形不成規模分工的小城鎮遍地開發也會使經濟缺乏活力。

目前重要的不是追求小城鎮的數量,可以說數量增長的高峰期已過。小城鎮發展的數量將在未來15年內達到其上限,平均每年發展數量以不超過450個為宜。要把重點放在追求小城鎮擴容上,有規模才有集聚效應。

在15年內可以集中發展1萬個中心鎮,平均每縣3至5個,可將未來新吸納人口的50%,約6000萬人集中在這裡;另外,還可以由目前平均每個小城鎮0.3平方公里擴大到1平方公里,按每平方公里投資1億元計畫,2萬個小城鎮中有70%擴容,則可能需要投資總額9800億元。15年平均下來,每年就要有650億元,如果計算帶動效應,則每年有不少於2000億元的投資,每年約可增加800萬人的消費。

因此,擴大農村消費與增加民農民收入,發展小城鎮和促進農村就業是相輔相成的城鄉協調發展戰略,這是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必須堅持的方針。

城市規劃原理第一章

一 單選 1.人類固定的居民點的出現是由於 a.人類第一次勞動大分工 b人類第二次勞動大分工 c.生產發展和人類的第一次勞動大分工 d.生產發展和人類的第二次勞動大分工 2.城市是 的產物。a.人類第一次勞動大分工 b.人類第二次勞動大分工 c.生產發展和人類的第一次勞動大分工 d.生產發展和人類的...

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第一章

北京林業大學 園林學院課程教案 課程名稱城市綠地系統規劃 授課章節第一章概論 授課物件風景園林 園林專業本科三年級 授課時間四節課 任課教師張媛 1 教學目標 概論部分是對課程的總述和導引,讓學生了解本課程與其他相關課程的聯絡,概括本課程要講述的內容和範圍。剖析綠地和綠地規劃的概念,通過對國內外綠地...

第一章小結與複習

2.已知反比例函式的圖象經過點a 6,3 1 求這個函式的解析式 2 點b 4,c 2,5 是否在這個函式的圖象上?3 這個函式的圖象位於哪些象限?函式值y隨自變數x的增大如何變化?小組討論,教師引導得出 1 題用待定係數法求函式解析式 2 把點的座標對應的一組函式值代入函式解析式中即可知道該點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