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自由與社會化

2022-10-17 18:06:19 字數 2757 閱讀 3349

一、林黛玉

林黛玉應該算是文學作品中社會化不成功的人物形象中的典型了。她幼年喪母,後又喪父,一直在外婆家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缺乏安全感的人生和與生俱來的敏感憂傷氣質使得她在賈府中顯得孤僻、難以讓人親近和喜愛。她自幼沉醉在詩書營造的美的世界裡,一味專注於對天地人生的感悟,也使得她不諳世故人情,與賈府的世俗社會距離太遠。

如此敏感孤僻、的性格加上常被他人認為小氣多心、不能得罪、不好遷必然顯得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有些格格不入,不符合以賈母、王夫人為代表的社會主流人物對女子的審美標準,儘管她才情相貌出眾,有個性有思想,但是與當時社會對女子要求的德、言、容、功存在分歧差異,導致無法像薛寶釵一樣得到賈府上下的認可和讚美。

賈府的人對她的態度轉變從裡面最能代表社會權威的賈母對她感情的漸漸疏遠可以明顯看出來,從「被賈母摟在懷裡心肝兒肉兒的大哭、萬般憐愛」,到「若是他心裡有別的想法,成了什麼人了呢!我可是白疼了他了」的嫌棄,到「咱們這種人家,別的事自然沒有的,這心病是斷斷有不得的。林丫頭若不是這個病呢,我憑著花多少錢都使得。

若是這個病,不但治不好,我也沒心腸了」的冷漠,連最親的外祖母也是黛玉最大的依靠的賈母都尚且如此,賈府中其餘上上下下的人無疑更沒有真正接納她,除了與寶玉的精神契合,純真愛情,沒有乙個人真正理解她,認可她。這樣看黛玉無疑是世俗社會的失敗者。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沒有很好實現自我的社會化,融入賈府的世俗環境,而是一味的沉浸在個人的精神世界裡,雖然保持個性的最大自由,卻失去了社會的接納。

由此導致的孤僻、不被理解也侵蝕著她的命運,吞食著她的健康,最後使我們看到「黛玉焚稿斷痴情,寶釵出閨成大禮」的結局。

從林黛玉的人生經歷可以看出,完全的個性化,任由個性自由發展,不顧社會規制,不按照社會價值觀和社會環境對角色的期許來完成自我發展完善,會得不到社會的認可,自己也會因為這種心靈巨大的孤獨感而痛苦,產生「心病」,最終難以完成自我實現和獲得幸福。當然林黛玉所處的社會是乙個壓制人性的社會,過分強調社會規制,很少注重個性自由,這更加注定了林黛玉的悲劇。

2、薛寶釵

如果說林黛玉的悲劇是由於她在當時的社會沒有很好地實現自我的社會化,那麼寶釵幾乎得到賈府上下所有人的讚許認可,上至賈府權威的化身賈母,下至丫鬟小廝,無不對她滿口稱讚,心服口服,認為她穩重和平,通情達理,寬容識體,應該說是完美的實現了社會化,把自身打造成封建社會裡知書識禮的大家閨秀的模範,那麼為什麼說她的人生也很悲劇呢?因為成功的社會化並不等同於自我實現與個人幸福的實現,真正的幸福時建立在個性充分發展的基礎上的。

從書中可以看出,薛寶釵處處以社會對大家閨秀的要求來為人處世,十四五六歲的年齡,正是個性自由發展的時期,在她身上卻看不到自由個性的顯露,相比黛玉的愛使性子,湘雲的灑脫開朗,甚至寶玉身邊的丫鬟都顯露出少女的可愛張揚,寶釵行事卻一如既往地端莊正經,從她園中捉蝶的活潑可以看出她並非沒有,但是她將自己的個性隱藏在心裡某個甚至她自己也不知道的角落,因為她知道自己的未來並不掌握在自己手裡,只有獲得掌握自己命運大權的長輩們的認可和讚許,她才能更好地生存,實現自己的願望。

這麼評價寶釵有點完全忽略她的個性色彩,把她形容得太虛偽功利,她當然不僅僅是如此,只是父親早逝、哥哥胡鬧,與母親的相依為命滋生了她的家庭責任感,對母親的體恤和對自己未來的理性設計已經裝滿了這個少女的心,使得她自覺不自覺的檢點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合乎規範,長此以往,她原本自然的自由個性受到抑制,成為習慣,到後來很難從她身上看到我們現在讚許的自由鮮明的個性。早期,當她發現林黛玉在看《牡丹亭》、《西廂記》等當時的閨房女兒不宜看的閒書時,便對黛玉說「就連作詩寫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內之事——你我只該做些針紡織的事才是,偏又認得了字,既認得了字,不過揀那正經的看也罷了,最怕見了些雜書,移了性情,就不可救藥」,可見她幼時也曾接觸過這些書,只是知道不該看後便不再碰,並以此來勸導黛玉,這個時候的她展現給讀者的是循規守禮的一面,不至於說個性泯滅;後來當薛姨媽應了寶玉的親事,徵求寶釵的意見時,寶釵竟正色對母親道:「媽媽這話說錯了。

女孩兒家的事情是父母做主的。如今我父親沒了,媽媽應該做主的,再不然問哥哥,怎麼問起我來?」,雖然知道自己的意見對婚事不會有絲毫的影響加上本身中意寶玉,但是如此嚴格地遵從「父母之言,媒妁之約」的封建婚姻模式的話語,把自己變成制度的奴隸一般,實在讓人反感,難怪那麼多紅迷不喜歡她,因為在她身上我們看到自由個性的逐漸磨滅,社會權威對個性的統治。

如此的寶釵自然得不到生性乖張,比黛玉更加不認可世俗禮法的寶玉的喜歡,二人在精神上難以交流,沒有默契,曹公才會說出寶玉「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株寂寞林」的感嘆,而寶釵即使在深知寶黛二人愛情的前提下還是順從母命嫁給了寶玉,寶玉後來出家,寶釵最終落得了守寡一生的結局。縱觀寶釵一生,即使從始至終都得到了社會的讚許,但是由於自由個性的光輝日趨暗淡,成為了制度的奴隸,自然也就是封建社會的乙個犧牲品,沒有獲得個人的幸福。

3、小結:

從林黛玉和薛寶釵身上我們看到人生的兩種不同追求,林黛玉追求的是個性的自由,薛寶釵追求的是社會的承認,而愛情是實現個性之路,婚姻更多的是承擔社會責任,所以林黛玉擁有純真的愛情,薛寶釵擁有社會認可的婚姻。這個選擇也是我們每個人成長都需面對的,但它並非乙個非此即彼的選擇,而是在兩種追求間尋找適合自己的那個點。黛釵所處的社會,是乙個腐朽制度壓制自由個性的社會,人的社會化與個性化存在尖銳的矛盾,無論選擇哪乙個都難以得到真正的幸福,這也使我們看到脫離時代背景來談論社會化與個性化是不恰當的,只有在合理的、人性化的社會制度下才能實現人的個性化和社會化的和諧統一,個人才能獲得自我實現和幸福。

而無論在任何社會制度下,只追求社會的承認或只在乎個性的自由都不是明智的選擇,我們不能成為制度的奴隸,被人類自己創造的社會綁架,也不要只追求自由,脫離我們生活的社會,而要辯證的看待人的社會化和個性化,尋找自己心中的「度」,還有不要忘了社會化或者個性化都不是人存在的目的,自我實現和幸福的獲得才是我們人生的目標。

《紅樓夢》

《社會學》

《心靈、自我與社會》

《論社會化與人的自由——《紅樓夢》的社會學解讀》 (商磊)

廣告與社會化

當廣告遇上社會化 文章來自劉立波的營銷部落格 營銷者說 n年前剛進入廣告圈的時候,就被某4a公司的策略這樣教導 阿超想追求美美,競爭對手有阿強和阿力,阿超對美美的承諾要區別於阿強和阿力,而且要對美美有足夠的吸引力等等。於是乙個關於策略 利益點 支援點 廣告前後看法的改變等等名詞進入了腦海。這個思路非...

認識自我社會化

認識自我 發現自我 自我成長心理講座之 社會化一社會化的概念 社會化是個體由自然人成長 發展為社會人的過程。也就是個體同他人交往,接受社會影響,學習掌握社會角色和行為規範,形成適應社會環境的人格 社會心理 行為方式和生活技能的過程。人是社會性的動物。古西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早在西元前328年就指出 人...

新員工社會化培訓方案

根據我的調研和體會公司在行業知識 業務知識 政策規章制度方面做得還是比較好,比較系統。經過實習培訓我們對公司和行業的全景都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但是對於新員工來說或許這些並不是最重要的,只有公司向他展現了足夠的吸引力力,當他融入組織和團隊之後。新員工對行業 公司 業務的了解對公司才是有意義的。根據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