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文化視角與「錢學森之問」

2022-10-16 22:15:19 字數 2324 閱讀 7399

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

「錢學森之問」很出名,有很多人引用,也有不少人詰問。關於這個問題,其實錢老早已經將自己的答案藏在自己的疑問中了。2023年溫家寶總理看望錢學森時,錢學森說:

「現在中國沒有完全發展起來的乙個重要原因,是沒有一所大學能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沒有自己獨特的、創新的東西,老是『冒』不出傑出人才。」

清華大學的錢穎一認為,中國學生的「均值較高而方差小」。就是說中國的基礎人才培養較為成功而傑出人才培養比較失敗。中國在大規模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傳授方面並不像一些人認為的那樣一無是處,反倒是很有效的,這是包括一些發達國家在內的許多國家都望塵莫及的。

因為這種優勢雖然不利於創新和創造,但卻非常適合模仿、追趕和改進。中國改革三十年來低收入下的飛速經濟發展恰恰是受惠於被一些人詬病的這種基礎教育,這是中國很有意思的一種現象。

錢學森認為,傑出人才要依賴學校的培養,而錢穎一則認為人才是在有利環境下自主生長的結果。

錢穎一認為,「方差小」即傑出人才少的問題,是環境的問題,不見得是主動「培養」的問題。我們的學校常常不是在培養傑出人才,而是在扼殺潛在的傑出人才!因為真正的傑出人才往往都不是學校教育出的,而是在有利環境下自己「冒」出的。

如蓋茨和馬雲的成功就不是得益於各自學校的教育,而更多的是來自於學校外的社會影響。

中國的教育類似於當今的競技體育,把追求名次和成績當作衡量運動員的最終標準,而忽視體育的中間過程和運動員作為人這個個體的其他需求。單一的金牌不該是體育的唯一目的,名利心驅使下的競技體育,使無數的運動員傷痕累累、技能單薄、身心疲憊扭曲,這是對人類健康精神的背離,這種功利化的體育不值得人為之追求。

錢老問題的參照系之一便是諾貝爾獎獲。諾貝爾獎**於西方,並且是以西方人的評價標準來設立的,但就其本身來講並無太多意識形態和國家民族之分,這是對為人類作出傑出貢獻的人的物質獎勵和精神嘉獎。而且它在很大程度上的確體現了對科學成果和科學精神的尊重。

中國自己沒有培養出諾獎人才是中國教育的問題,中國的教育扼殺學生的探求欲、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也是不爭的事實。人受的應試式教育越多,接受程式化的東西也就越多,而好奇心和想象力的生存空間自然也就越來越小了。

正如錢穎一教授所說,中國消耗了無數的教育資源,造就的卻是大量「有才無德」的「精緻利己主義者」。由於沒有足夠的傑出人才,就會導致創新不足,進而造成中國全面的後勁不足,無法繼續向前向高階發展;而太多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不但會讓中國無法騰飛,而且還會侵蝕社會資源,毒害中國社會的活力。

中國教育的問題不只是教育單方面的責任,藥佳鑫馬家爵們的問題還與社會、家庭、政治、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正是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才造成了今天中國的現狀。

中國文化向來是厚古薄今,尚同斥異,「槍打出頭鳥」。因循守制的思想常常會讓人不自覺的「畫地為牢」,輕易不敢去懷疑習俗習慣,更不敢「大逆不道」去反抗權威。中國兩千兩百多年「封而不建」所形成的皇權**加上宗教迷信、三綱五常之類的糟粕毒害,早已將許多國人訓養成了奴性思維方式,養成了懶於懷疑的習慣,批判精神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另一方面,中國在學習西方文化方面,經歷了從乙個極端走向另乙個極端,即從封閉無知到迷信盲從進而又從盲從逐漸回擺進入**期的過程。具有龐大慣性的國家機器由於過度快速的轉向,必然帶來結構上的**和方向上的平衡問題。依附之上的中國文化和教育自然無法避免這種**與傷害。

人成為人才的乙個前提是首先他應該成為乙個合格的人。在身體、心理、精神和社會方面成為相對健康的人。在這些因素中,社會因素所涵蓋的面和所起的作用最大也最顯著。

因為社會因素包含了文化、教育、政治和經濟等各個方面,同時又聯結著身、心、意三方面,成為所有文化因素的載體。

知識技能的培養只是教育中「才」的一環,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出大量合格的「人」。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拯救靈魂,但今天靈魂首要拯救的不是學生,而是那些**的機構、官僚、家長和教師,以及一切社會成員,其次才是被動的學生。

當經濟洪流衝擊下的校園放不下一張小小書桌的時候,當人類靈魂工程師的靈魂早已被世俗的浮躁與貪婪侵蝕得支離扭曲的時候,當父母親們執著於財富追逐和享受而無暇回顧自己的小孩的時候,當**的機構和官僚貪腐成風、潛規則盛行的時候,當許多榜樣蛻變失去了榜樣作用的時候,當中國的人文環境千瘡百孔、中國文化一片哀鴻的時候,你還能指望那些少不更事的未成年人和初成年的學子們能有多大的作為嗎?

當教育理論百家爭鳴、魚龍混雜的時候,當無數培訓機構以教育的名義行商業之事的時候,當哈佛女孩、馮氏教育、卡爾威特、斯特娜夫人的成果維尼弗雷特、還有哈佛神童西迪斯等一系列的教育泡沫不同程度的吹破之後,留給我們的是怎樣的一種教育環境和什麼樣的希望呢?

世界觀決定乙個人對世界的看法和對生活的態度,價值觀決定乙個人的善惡美醜與價值取捨,審美觀會決定乙個人的生活情趣。而所有的一切,最終都源於各自的文化。今天中國文化的「重新建構」和相應制度的「改良創新」是否是解決中國教育環境,進而解決教育問題乃至國民素質問題的關鍵呢?

2015-6-8.西山聊齋

社會文化視角下英語顯 隱性學習研究

摘要 近些年來,在二語習得研究領域形成了認知派與社會文化派兩大學派。由於顯 隱性學習是二語習得研究領域中的基本研究問題,因此顯 隱性學習也自然成為論爭焦點。隨著二語習得領域學習研究的深入,傳統英語教學模式備受質疑 英語的學習究竟應歸功於顯性還是隱性學習?哪一種教學模式的效果更加有效?本文試圖在社會文...

第5章社會文化與健康

1.社會生活與健康 社會支援,婚姻家庭 職業 退休失業 性別 居住與健康 2.家庭保健的內容 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心理健康,開展家庭教育 3.失業的4個階段 休克階段,樂觀和積極找尋工作階段,悲觀和苦惱階段,宿命論地對失業角色的適應階段 4.文化的特徵 1 超生理性和超個人性 2 象徵性 3 傳...

廣告在社會文化傳承

廣告在社會文化傳承 文化整合的過程中也顯示了極強的功能。文化具有運動性質,既縱向傳播,又橫向擴散,與不同文化碰撞,始終處於流變狀態。文化的運動有其內在動力,也依賴外部力量的助推。廣告作為一種外部力量,由於傳播的量大面廣,所以助推效果十分顯著。廣告在實施文化攻心戰略時,一方面根據人們的民族文化情結弘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