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論選讀》名詞解釋

2022-10-14 04:06:02 字數 864 閱讀 7116

博用能通:王充認為不能以讀書多少為標準評價作者高下,而應該看他是否「博用能過」。

獨依詩人之義而作《離騷》:王逸論屈原作品產生,是獨依詩人之義而作。

文以氣為主:曹丕文學理論的核心。「氣」在他的額《典論.

**》中主要指的是作家的個性素質,本性。曹丕認為由於作家主觀個性素質不同,便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風格,這種風格是不容取代和模擬的。

文字同而末異:曹丕所說的「本」大致指基本性質、規則而言,這是一切文章共同的;所謂「末」,是指各種不同文章的體裁。他認為一切文學作品的內容、特性,在其本質上是相同的;但其表現形式卻多種多樣。

意不稱物,文不逮意:常擔心思想不能很好地反映事物,語言不能很好地表達思想。

其會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貴妍:這兩句說,寫文章立意要巧妙,造語要華美。

精鶩八極,心遊萬仞:作文時想象豐富,構思極高。

神思:《神思》列為創作之首,是創作論的總綱,涉及到文學創作各個方面的問題,核心是藝術想象。

神與物遊:神思的特徵之一形象性,即不離具體感性物象。 窺意象而運斤:憑自己的想象來寫作。

神用象通,情變所孕:構思憑藉想象展開,為情感變化所孕育。

為情而造文:是為了抒發感情而創作作品。

繁採寡情,味之必厭:繁麗文采卻缺乏真情實感的作品,品味起來,一定令人生厭。

文變染乎世,興廢繫乎時序:政治教化與時代風氣、學術風氣、統治者的態度都可以對文學的發展方向、內容、風格產生影響,這是文學發展的客觀動因。

質文沿時,崇替在選:文學的變化受到時代情況的感染,不同文體的興衰和時代有關 ,從質到文順著時代轉變 ,有時發展有時倒退,在乎善於選。

滋味說:主張詩歌創作要用比興的手法,塑造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抒寫作者的真情實意。

理過其辭,淡乎寡味:說理多而文采不足,缺乏藝術形象和真摯感情。

古代文論名詞解釋

1 呂本中 活法 說 北宋呂本中針對江西派使人不守定法創作方式提出的。其目的是想糾正 江西派 末流機械遵循黃庭堅理論而出現的種種創作弊病。他要求作詩既要重法,又要活用其法。重法就能規矩備具,活用其法就能處於規矩之外,擺脫規矩,自行變化,而終不悖於規矩。雖呂本中沒有脫出江西詩派 以 詩 的基本體系,卻...

中國古代文論選讀綜合練習題

回答出是什麼人在什麼書裡提出的,內涵是什麼,影響有什麼等等,如果沒有影響或影響不大,就可以不寫。至於問答題,我提供的僅僅是提示,真正答題還要靠大家自己去發揮 聯絡 拓展 深入。第一講先秦 一 填空題 1 孔子是先秦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文藝觀主要見諸於由他的 及再傳 關於記錄他言行的著作 論語 2 ...

中國古代文論概要

一 孔子以詩教為核心的文學觀 1 文學批評的標準 思無邪 三字原出 詩經 魯頌 駉 指牧馬人放牧時專心致志的神態。孔子借它來概括全部 詩經 的特徵。論語 為政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無邪。思是句首語氣詞,無實意。無邪就是 雅正 思無邪 意在提倡一種 中和 之美。孔子讚美 關雎 樂而不淫,哀而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