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學史名詞解釋 全

2022-10-31 02:12:05 字數 5186 閱讀 4999

詩三百1、《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2、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305篇,故又稱詩三百。

3、《詩經》共分風、雅、頌三個部分。其中風包括十五國風,雅分大雅小雅,頌分周頌、魯頌、商頌。

4、當時傳授詩經的有四家:齊之轅固、魯之申培、燕之韓嬰、趙之毛萇。簡稱齊魯韓毛四家。東漢末年,儒學大師鄭玄為毛詩做箋,學習毛詩的人漸多,其後三家詩亡,獨毛詩得大行於世。

賦比興1、 詩經中的三種表現手法。與風雅頌合稱「六義」。

2、 賦就是陳述鋪敘的意思;比就是譬喻,興的意思是借助於其他事物作為詩歌的開頭,主要是為了引起下文,使詩歌曲折婉轉,而不給人突兀的感覺,有時也起比喻的作用。

3、 周代民歌的比興手法的運用,豐富了詩歌的表現手法,他可以在極短的篇章裡造成動人的境界和形象。比興手法在我國詩歌中一直繼承發展,是周代民歌對後代文學有重大影響的一面。

周易《盤庚》

1、 是《尚書》中《商書》裡的一篇。

2、 尚書是記言的古史,《盤庚》是殷王盤庚遷都前後對世族百官、百姓、庶民的講話,古奧難懂。

3、 《盤庚》中從現實生活經驗出發的譬喻都鮮明生動,如因臣民反對遷徙,盤庚對其進行說服,將舊都比作「顛木」,新都比作顛木新生的「由櫱」。

金文1、 古代銅器特別是鐘鼎彝器上的文字。一般稱為銅器銘文或金文。

2、 殷商已有簡單銘文,周代日益發展。

3、 這些銘文多關於貴族的事功、訟斷和賞賜。因器物的限制,一般不長。如《散氏盤銘》等。

4、 銘文一般為散文,也有韻文。如《季子白盤銘》。

《春秋》

1、《春秋》是魯國的編年史。

2、現今流傳的魯《春秋》是經過孔子修訂的。它極其簡括的記載了周王朝、魯國及其他各國的事件,起於魯隱公元年,終於魯哀公十四年,凡240年。

3、孔子為維護周王朝奴隸制的統治,主張尊王攘夷,正命定分,鞏固王朝最高奴隸統治政權,恢復大一統局面。

4、孔子的政治主張通過《春秋》的謹嚴書法,表現出來。但《春秋》記事,語言過於簡單,類似於後世的新聞標題,只是片斷記錄。

《春秋內傳》

1、 即《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又名《左氏春秋》。是配合春秋的編年史,記事至魯哀公二十七年。

2、 《左傳》一書,豐富多彩。主要內容不外春秋列國的政治、外交、軍事各方面的活動和有關言論。其次則天道、鬼神、災祥、占筮、占夢之事。

《春秋外傳》

1、 即《國語》,是我國最早的國別體史書。分別記載周王朝及諸侯各國之事,而主要在記言,故名《國語》。

2、 起於周穆王。終於魯悼公。

《戰國策》

1、 雜記東西周及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諸國之事。

2、 其時代上接春秋,下至秦並六國,約240年。

3、 書名或曰《國策》,或曰《國事》,或曰《短長》,或曰《事語》,或曰《長書》。後來劉向重加整理,定名為《戰國策》,沿用至今。

4、 《戰國策》的基本內容是戰國時代謀臣策士縱橫捭闔的鬥爭極其有關的謀議或辭說。

論語1、 論語是記孔子言行的書,主要是其**所記。

2、 孔子在漢代有三種不同的本子,即《古論語》、《齊論語》、《魯論語》。今通行的《論語》是《魯論語》,是魯國學者所傳,凡二十篇。

3、 《論語》所記的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是從家庭出發的尊卑長幼、貴賤親疏的差別的愛。

4、 《論語》是語錄體散文,主要是記言。多半是簡短的談話和問答,其主要的特點則是語言簡練、用意深遠,有一種雍容和順、紆徐含蓄的風格。

「兼愛」和「非攻」

1、 是戰國時代墨家學派創始人墨子的中心思想和主張。

2、 墨子的「兼愛」、「非攻」的主張,在「強劫弱」、「眾暴寡」的春秋戰國時期,反應了人民的要求和渴望。

3、 《墨子》一書中有《兼愛》《非攻》篇,邏輯性強,運用具體的事物進行說理,層層推演,有小及大,由此及彼,語言質而不華,明白易懂。

《孟子》

1、《孟子》是記孟子言行的書。孟子是戰國中期儒家學派最有權威的代表人物。

2、《孟子》的中心思想是仁義,主張行「仁政」而王天下。

3、民本思想是孟子的主要政治思想。

《莊子》

1、 是先秦道家學派莊周所作。

2、 《漢書·藝文志》載《莊子》書五十二篇。現存三十三篇。後人以《逍遙遊》至《應帝王》七篇為內篇,《駢拇》至《知北遊》十五篇為外篇,《庚桑楚》至《天下》十一篇為雜篇。

3、 莊子是乙個代表奴隸主階級的哲學家。他不滿現實,但又無力反抗,因此不得不走隱居遺世的道路。他一方面議君相,譏儒墨,甘貧賤而肆其志;另一方面追求內心的調和、精神的勝利而自我麻醉。

這一思想對後世文人產生深遠影響。

荀卿1、 戰國後期儒家學派最大的乙個代表人物。

2、 荀子的政治主張與孟子有同有不同,尊王道舉賢能,與孟子同;兼稱霸力,法後王『與孟子異。

3、 荀子著有《議兵篇》、《勸學篇》《成相》等。《勸學篇》比喻層出不窮,前半篇幾乎全用譬喻重疊構成,通篇用排偶句法,具有荀子散文的特點。《成相篇》是韻文,以六句為一章,頭二句三言,第三句七言,第

四、五句四言,第六句三言。採用民間說唱的形式。

韓非子1、 是戰國後期法家學派的集大成者。

2、 主張任法術而尚功利,信賞必罰,排斥仁愛。

3、 法家為了鞏固新興地主階級的政權,所以提倡君權神聖,連堯舜湯武一起反對。自秦以後,歷代封建**主義集權統治的建立,韓非的學說頗有影響。

、「楚辭」、 《楚辭》

1、「楚辭」是戰國時代以屈原為代表的楚國人創作的詩歌,是《詩經》三百篇以後的一種新詩體。

2、漢成帝時,劉向整理古籍,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編輯成書,定名為《楚辭》,從此以後,「楚辭」稱為一部總集的名稱。漢代,辭和賦的概念混淆。

3、《楚辭》的主要形式是楚國民間的巫歌。

騷體漢代辭與賦的概念混淆,後人為了把楚辭和漢賦區別開來,以《離騷》代表《楚辭》而稱之為「騷」,如《文心雕龍》有《辨騷》篇,文選有「騷」類等。這和後人稱《詩經》為「風」一樣。

《九歌》

1、《九歌》本來是古代樂歌,《楚辭》中的《九歌》是屈原在民間祀神樂歌的基礎上,為朝廷舉行大規模祀典所創作的祭歌,並取古代樂歌為名。

2、《九歌》共十一篇,最後一篇《禮魂》是送神之曲,為各篇所通用,其餘每篇各主祀一神。其中有寫祭祀中歌舞娛神的熱鬧場面和人們對神的禮讚,如《東皇太一》、《雲中君》、《東君》;有寫神與神、神與人相愛的描寫,如《湘君》、《湘夫人》、《山鬼》;《大司命》、《少司命》、《河伯》或寫離愁別緒或寫同遊九河的快樂,是很好的抒情詩;《國殤》是追悼為國犧牲的將士的輓歌,充滿愛國主義精神,風格獨特。

3、《九歌》充滿浪漫氣息,想象優美而豐富,和民歌有血緣的關係。

(補:《山鬼》寫神女去同愛人相會,但愛人沒有來。詩中極寫女主人公相思、怨恨、懷疑、憂傷的情緒。)

《九章》

1、《九章》是包括九篇詩歌的總題,主要是屈原兩次放逐中的經歷、處境和苦悶悲憤心情的反映,表現詩人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和對群小的無比痛恨。

2、《九章》中包括《惜誦》《抽思》《哀郢》《涉江》《橘頌》《懷沙》《惜往日》《思美人》《悲回風》。(《橘頌》表面詠物,實際是詩人的自讚。《哀郢》是頃襄王二十一年,郢都被攻破後作,詩人久放的痛苦和對祖國危亡的憂慮,在詩中有深刻反映。

)3、《九章》具有強烈的政治抒情性,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濃厚的抒情成分完美的結合,是 《九章》的主要特色。

《天問》

1、 是我國文學史上的一篇奇文。

2、 是對自然、社會的現象和事物所發生的疑問,從中可以看到詩人思想的博大和探索真理的精神。

3、 《天問》提出了一百七十多個問題,儲存了不少神話傳說和古史材料。

4、 基本上是四言詩,通篇用詰問的語氣,靈活多變。

《招魂》

1、 是我國文學史上的一篇奇文。是屈原放於江南時根據民間招魂詞的寫法而創作的。

2、 招魂詞最突出的特點是每隔一句用乙個「些」字作語尾。

3、 屈原採用民間招魂的形式,激勵描寫四方上下的險惡和故鄉居室、飲食、**之美,不僅賴以堅定自己不肯離開祖國的意志,寄託他對故鄉的熱愛,甚至流露了重返故都再得進用的願望。

4、 《招魂》在藝術上的特色是鋪敘豐富,想象奇特,富於浪漫主義色彩。它的鋪寫方法對後來漢賦的創作有直接影響。

「香草美人」

1、 屈原在創作時對比興手法的運用。

2、 他發展了《詩經》的比興手法,花鳥魚蟲都賦予生命,讓他們活動,甚至有人的意志,以寄託詩人的思想感情。

3、 這種「寄情於物」、「托物以諷」的表現手法,對我國古代文學,特別是詩歌有極大影響。如曹植《美女篇》杜甫《佳人》等。

宋玉1、 是屈原以後著名的楚辭作家。

2、 他流傳下來的作品只有《九辯》一篇,主要是作者抒發自己落拓不遇的悲愁和不平,在一定程度上揭露和批判了當時社會的黑暗。

3、 《九辯》是一首抒情長詩,作者借自然景物抒發自己濃厚的感情,造成一種情景交融的境界。首創了詩歌中常用的「悲秋」的主題。

《呂覽》

1、 即秦統一前由呂不韋門客集體著作的《呂氏春秋》。

2、 它包括八覽、六論、十二紀,故後世又稱「呂覽」。它兼有儒道墨法農諸家學說,故《漢書·藝文志》列為「雜家」。

3、 儲存了大量的先秦時代的文獻和逸聞軼事,是系統化、集合許多單篇的說理文。往往以寓言故事為譬喻,增加文章的說理性。

《七發》

1、 漢初辭賦家枚乘所作。

2、 《七發》假設楚太子有疾,吳客往問的談話。作者藉此表達安逸享樂的病最好是從思想上來**的觀點,有深刻的意義。

3、 《七發》藝術上的特色是鋪張。標誌著新體賦——漢賦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在賦得發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4、 《七發》奠定了新體賦的形式,促進了漢賦的發展。引起了後人的模仿,在賦中形成了一種定型的主客問答形式的文體,號「七林」。如張衡《七辯》曹植《七啟》等。

(新體賦:1、是由騷體的楚辭演化而來。2、在內容上改變為對帝王的****,勸百諷一;形式上改變楚辭句中多用虛詞、句末多用語氣詞的句式,進一步散體化,成為一種專事鋪敘的用韻散文。

3、其根本特色是以鋪張為能事,以適應統一帝國的需要。)

《淮南子》

1、 今存《淮南子》二十一篇是劉安群臣和賓客的集體著作。

2、 它包含各派思想,被列為「雜家」。主要是道家和陰陽家的思想。

3、 慣用歷史傳說和神話故事說理,因而儲存了許多古代歷史和文學的片斷。文章鋪排,受辭賦的影響。

互見法1、 司馬遷在《史記》中開創的一種寫作方法。

2、 即將乙個人的事蹟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本傳為主;或將同一件事分散在不同地方,以乙個地方的敘述為主。互見法分人物互見法和事件互見法。

3、 《史記》注意人物和事件的統一性,為了不傷害這種統一性,又能忠於史實,常把一些不宜在本傳寫的材料安排的別的篇章中。通過互見法,使《史記》有了史學的可信性,又有文學材料的可讀性。

《漢書》

1、 是我國第一部斷代史。記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歷史。

中國古代文學史

全國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中國古代文學史 一 試題 課程 00538 一 單項選擇題 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乙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 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 多選或未選均無分。l.今夫舉大木者,前呼 邪許 後亦應之,此舉重勸力之歌也 出...

古代文學史名詞解釋彙總

古代文學史名詞解釋彙總.txt 詩經 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收錄了西周初到春秋中葉詩歌305篇。包括國風 小雅 大雅 頌。其中風包括十五 國風 有詩160篇 雅分 大雅 小雅 有詩 105篇 頌分 周頌 魯頌 商頌 有詩40篇。風 是指各地不同的 雅 是雅正之聲,指周王朝京畿地區的 又分大雅和小雅...

中國古代文學史整理

一 名詞解釋 1.台閣體p60 自明永樂至成化年間,指以當時館閣名臣楊士奇 楊榮 楊溥等為代表的一種文學創作風格。台閣體詩文內容大多比較貧乏,多為應制 題贈 酬應而作,題材常是 頌聖德,歌太平 藝術上追求平正典麗。2.茶陵派p60 從成化到弘治年間,以李東陽為主,提出詩學漢唐的復古主張,強調對聲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