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學史整理

2022-11-21 05:24:01 字數 4775 閱讀 1392

一、名詞解釋

1.台閣體p60:自明永樂至成化年間,指以當時館閣名臣楊士奇、楊榮、楊溥等為代表的一種文學創作風格。

台閣體詩文內容大多比較貧乏,多為應制、題贈、酬應而作,題材常是「頌聖德,歌太平」 ,藝術上追求平正典麗。

2.茶陵派p60:從成化到弘治年間,以李東陽為主,提出詩學漢唐的復古主張,強調對聲調節奏等法度的掌握,更多地重視詩歌的語言藝術,對詩的聲律、音調、結構、用字等有細緻的研究。

較強調對詩文獨立審美精神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糾正了「台閣體」及其末流淺弱的詩風。

3.前七子p67:前七子是在弘治、正德年間,成員包括李夢陽、何景明等的文學群體。

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一方面反對台閣體空洞冗踏的文風,強調詩歌的情感特徵,反映重大的社會問題;另一方面,希望通過對古法的學習,來恢復古典詩歌的審美理想和審美特徵。

4、後七子:明嘉靖、隆慶年間的文學流派,以李攀龍、王世貞為代表,因在前七子之後,故稱「後七子」。他們繼承前七子的文學主張,同樣強調「文必秦漢,詩必盛唐」, 以漢魏、盛唐為楷模,較前七子更絕對。

他們復古擬古,主格調,**度,互相標榜,廣立門戶,聲勢更浩大。從而把明代文學的復古傾向推向高潮。

5.唐宋派:嘉靖年間,文壇以王慎中、唐順之、茅坤和歸有光為代表,以反撥李夢陽、何景明為代表的前七子師法秦漢為主要目標的文學派別。

他們的基本觀點是反對以文採取道統,主張恢復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傳統,倡導文道統一。他們的創作中較多表現作者真實的生活感受,富有感**彩。

(前後七子:15c末以後,以李夢陽、何景明、李攀龍、王世貞為代表的文學流派。他們強調「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復古擬古。

他們重構文學的主情理論,注意文學藝術體制的建設,並給民間文學以應有的重視,反映出對文學本身的一種新的理解。但過分注重法度格調等創作規則,造成了創所理論與現實脫節的弊病。)

6.《四聲猿》p86::語出於酈道元《水經注》。

「猿鳴三聲淚沾裳」,鳴四聲則更屬斷腸之歌。作為一組雜居,《四聲猿》包括了《狂鼓史漁陽三弄》、《玉禪師翠鄉一夢》、《雌木蘭替父從軍》、《女狀元辭凰得鳳》4本短戲。被譽為「明曲第一」。

王驥德《曲律》稱《四聲猿》為「天地間一種奇絕文字」。

7.明清傳奇p91:規模巨集大,結構自由,情節曲折。

「傳奇」最早特指唐代的短篇文言**,宋代話本**中也有「傳奇」一類;但元末明初的學者們也有人將元雜劇稱為「傳奇」,原因之一在於許多唐傳奇都曾被元雜劇改編成劇本,而大部分雜劇也都帶有濃郁的傳奇色彩。自從宋元南戲在明代規格化、文雅化、聲腔化和全國化之後,傳奇便漸漸成為不包括雜劇在內的明清中長篇戲劇的總稱。

8.臨川派p102:(百度)也稱「玉茗堂派」,指明代後期出現的以湯顯祖為代表的戲曲流派,

主張戲文應「以意、趣、神、色為主」,反對「按字摸聲」的形式主義傾向。其劇作比較注意刻畫人物,將就辭藻,不以「合律依腔」為意。此派重內容輕音律,創作成就較高。

作品:孟稱舜的《嬌紅記》

9.臨川四夢p116(百度):臨川四夢,又稱玉茗堂四夢,指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牡丹亭》《紫釵記》《邯鄲記》《南柯記》。

前兩個劇本是兒女風情戲,後兩個是社會風情劇。因「四劇」皆以虛幻的紀夢方式,表現現實人生,故名之。「臨川四夢」是作者以戲劇形式表現出自己對人性、人生極其意義的思考。

湯顯祖所重的情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真情」,二是「矯情」。 《牡丹亭》是「臨川四夢」影響最大,並奠定了作者作為中國古代戲曲大家地位的一部傳奇。

10.童心說p171:是晚明時期傑出的思想家李贄的文學觀念,他把文學作為宣揚其反傳統、肯定個性精神的社會思想的有效工具,把代表人的赤子真心的「童心」作為文學創作和文學評價的最高準則。

將那些儒學經典大膽斥為與「童心之言」相對立的偽道學的根據,這在當時的環境中有進步性與深刻性。

《童心說》是明代後期作家李贄的一篇文章。1.提倡真情,反對假理(2.

批判的矛頭直指當時盛行的假道學.3.意義:

這種理論完全突破了「文以載道」的傳統藩籬,在思想內容上完全是新質的,閃爍著啟蒙主義的光輝,在文學思想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對「公安三袁」的「性靈」說,對明代的**、戲劇創作及其理論都產生巨大的影響。

公安派(公安三袁)p173:明後期的乙個文學流派,代表人物是袁宗道、袁巨集道、袁中道三兄弟,他們是湖北公安人,故稱公安派。「性靈說」是公安派的理論核心,他們在理論上倡導「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創作原則,反對前後七子的擬古風氣,意圖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儒家思想對文學的束縛,在內容上則有書寫閒情逸致的傾向,在當時產生較大的影響。

他們的詩歌脫離「理」的束縛能夠自由地書法個人真實性情和表現個人生活慾望,並具有詩人的藝術獨創特徵。其創作成就主要在散文方便,清新活潑,率真自然,開拓了我國小品文的新領域。

11.競陵派p176(百度):繼公安派之後,以鍾惺、譚元春為代表的竟陵派崛起於文壇,並產生較大的影響。

鐘、譚均為湖北竟陵人,因名竟陵派。在文學觀念上受到公安派的影響,提出重「真詩」重「性靈」。提倡學古要學古人的精神,以開導今人心竅,積儲文學底蘊,客觀上對糾正明中期復古派擬古流弊起著一定的積極作用。

12.晚明小品文p177:(1)在晚明文學發展程序中,小品文的創作佔據著一席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晚明散文所具有的時代特色。

小品文在晚明時期趨向興盛。小品文體制較為短小精練,與「舂容大篇」相區別。體裁上則不拘一格,序、記、跋、傳、銘、贊、尺牘等文體都可適用。

公安派袁氏三兄弟的作品在這方面具有代表性。(2)晚明小品文內容題材上的乙個顯著特點是趨於生活化、個人化,滲透著晚明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調(3)晚明小品文的另乙個特點是率真直露,注重真情實感,不論是描寫個人日常生活,表達審美感受,還是評議時政,抨擊穢俗,時有胸臆直露之作。

13.梅村體p219:梅村體是清初詩人吳偉業號梅村的七言歌行體詩歌創作所體現出來的一種從內容到形式的穩定的藝術個性。

(1)從內容上說,它多寫故國愴懷和身世榮辱,「可備一代詩史」(2)從形式上說,首先它以敘事為主。它吸取了元白等人的歌行體的寫法,重在敘事寫人。它往往以人物命運浮沉為線索,敘寫實事,映照興衰。

其次,在語言上它吸取了初唐四傑的採藻繽紛和溫庭筠、李商隱深情綿邈的風情韻味。再次,情節上,它融合了明代傳奇曲折變化的戲劇性,極盡俯仰生姿之能事。代表作有《圓圓曲》等。

(《圓圓曲》藝術特點:1、轉韻自由,格律嚴整2、色彩繽紛,辭藻華麗3、用典頻繁而貼切4、敘述靈動多變,搖曳多姿

15.陽羨詞派代表人物陳維崧p223

(1)陳維崧(1625-1682),「陽羨詞派」領袖。字其年,號迦陵,江蘇宜興人。其父陳貞慧。

陳維崧少有才名,晚年舉博學鴻詞科,官翰林院檢討。他學識淵博,性情豪邁,才情卓越,兼以過人的哀樂,學習蘇、辛,使豪放詞大放異彩,平生所作1800餘首,居古今詞人之冠。

(2)他尊詞體,以詞並肩「經」「史」,擯棄「小道」和「詞為豔科」的傳統觀念,繼承《詩經》和白居易「新樂府」精神,敢拈大題目,寫出大意義,反映明末清初國事,有「詞史」之稱。

(3)風格導源於辛棄疾,但開疆闢遠,比辛詞抑鬱悲哀更重。他也學蘇軾逸懷浩氣,卻因生活沉重,沒有蘇詞的灑脫曠達。感傷故國之情於悲憤苦澀裡盤旋曲折。

16.朱彝尊和浙西詞派p224

(1)清初以朱彝尊為首的詞派。以姜夔、張炎為宗,主張以雅正矯顯露,要求「字琢句煉,歸於醇雅」,具有古雅峭拔格調,疏淡清遠意境,嚴謹和諧音律。

(2)朱彝尊,字錫鬯,號竹垞。青少年時,即以詩、詞、散文聞名江南。康熙十八年,以布衣應博學鴻詞考試,授官翰林院檢討,曾入值南書房,參與修《明史》。

他博學多才,詩、詞、文並工。藏書八萬卷,學問淵博,鑽研經學,精於考證金石,長與古文詩詞。詩與王士禛齊名,為「南北二大家」之一。

他又是浙西詞派領袖,世稱「南朱北王」。

(3)朱彝尊詞的內容: a「宴嬉逸樂」的歡愉之辭。b時代的悲哀與亡國的感慨。

(4)朱彝尊詞的風格: 句琢字鍊,清醇高雅。

17.神韻說p226:(1)清初王士禛所倡導的詩歌理論,強調興會神到,追求得意忘言,以清淡閒遠的風神韻致作為詩歌的最高境界。

王士禛主張詩歌創作在表現審美物件時應該做到「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認為詩歌應含蓄蘊藉,言盡意不盡;作詩以「妙語」為主;清和遠是具有神韻的詩歌境界的審美特徵。(神韻詩的基本特徵)

18.蘇州派p235:明末清初集中在蘇州地區的一批戲曲作家,思想傾向、藝術風格相近,形成了乙個戲劇流派,後人稱之為「蘇州派」。

代表人物是李玉。他們關注並積極地反映現實生活,其劇作密切聯絡舞台實際,戲劇性強,對崑曲及地方戲的演出有較大影響。

19.格調說p319: (百度)(1)清代隨著王士禛的去世,詩歌領域相對統一的時代結束了,各種詩歌流派紛爭由此熱鬧起來。

以沈德潛為代表的宗法唐人的「格調說」便是其中的重要角色。(2)所謂「格調說」就是用唐詩的格調去表現封建政治和倫理思想,實際上是讓詩歌為封建政治和倫理道德服務。為達此目的,沈德潛認為在表現上要恢復儒家「溫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詩教傳統,並用唐詩的格調將這種意圖落到實處。

(3)(ppt)格調: 「格」是指作詩的體制、體式;「調」指詩的聲律音調;「格調」,本意是指詩歌的格律、聲調,故可理解成是對詩的形式的要求,同時也指由此表現出的高華雄壯、富於變化的美感。

20.肌理說p320清代作家翁方綱提出 「肌理」說是針對袁枚的「性靈」說。翁方綱以「肌理」來救「性靈」「神韻」說的大而無當,空疏不實。

他主張「為學必以考證為準,為詩必以肌理為準」。所謂肌理說首先強調的是「理」與「學」,其次強調的是「法」。

21.性靈說p321:(1)清朝乾隆年間以袁枚為代表的性靈詩派,接過公安派「獨抒性靈」的口號,認為寫詩要抒發人的真性情。

他標舉性靈說,與沈德潛、翁方綱的格調說和肌理說相抗衡,影響甚大,形成了性靈派。與趙翼、蔣士銓並稱「乾隆三大家」。(2)性靈說的特點a真情b個性c獨創d天然

22.桐城派p325:(1)桐城派在康熙年間由安徽桐城人方苞開創,同鄉劉大魁、姚鼐等繼承發展,成為清代影響最大的散文派別,與其異趣的是袁枚、鄭燮等桐城之外的散文。

(2)桐城三祖:方、劉、姚三祖。理論主張:

主張為文以「精、氣、神」為主,「言有物」為「立言之道」,提倡「道也、法也、辭也,三者有一之不備而不可謂之文也。」

中國古代文學史

全國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中國古代文學史 一 試題 課程 00538 一 單項選擇題 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乙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 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 多選或未選均無分。l.今夫舉大木者,前呼 邪許 後亦應之,此舉重勸力之歌也 出...

中國古代文學史題庫

第一章上古神話 一 熟讀 精衛填海 夸父逐日 鯀禹治水 黃帝擒蚩尤 女媧補天 后羿射日 共工怒觸不周山 二 解釋 1 神話 2 神話的歷史化 1 我國古代儲存神話最多的著作是 2 神話的主要內容包括 3 中國著名的四大神話是和 它儲存在中。四 簡答 1 神話所蘊涵的民族精神是什麼?2 神話的主要思維...

中國古代文學史 2019

1.古代神話中的射日英雄是 b a.禹b.羿 c.盤古d.女媧 1.先言他物以所詠之詞 是指 詩經 表現手法中的 興 a.賦 b.比 c.興 d.頌 3.小雅十月之交 屬於 a.婚戀詩 b.史詩 c.農事詩 d.政治諷喻詩 4.春秋的語言特點是 a.準確簡明 b.詰屈聱牙 c.情韻並美 d.鋪排縱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