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學史

2022-11-23 23:18:15 字數 5203 閱讀 1373

第一編先秦文學練習

第一章上古文學

一、基本知識

1、上古歌謠:上古時期的民歌、民謠,是民間文學的一種。我國古代,以合樂為歌,徒歌為謠。

上古歌謠是先民表達思想、抒發感情、促進生產的重要工具,是在生產力極為低下的原始時代產生的,是出現最早的文學樣式。按題材內容,可分為勞動歌謠、祭祀歌謠、圖騰歌謠、婚戀歌謠、戰爭歌謠等。它們具有集體性、綜合性和再現生活的直接性,詞句簡樸,節奏流暢,以賦為其主要表現手法。

2、《周易》:先秦時的一部卜筮書。其文字分經、傳兩部分。

其中的卦、爻辭為《易經》,約成於西周初年。它們記載了上古社會的一些情況,儲存了一些具有樸素色彩的上古歌謠。《易傳》是對經的說明和解釋,大部分作於戰國時期,反映了當時的哲學思想。

3、神話:神話是上古先民通過幻想以一種不自覺的藝術方式對自然現象和社會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釋,用虛幻的想象表現了先民們征服自然、戰勝自然的強烈願望和樂觀主義、英雄主義精神,是人類早期不自覺的積極浪漫主義藝術創作。它是原始文學的一種重要樣式,是後世文學藝術的重要土壤和武庫。

4、《山海經》:一部與巫術有關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詳,約成書於戰國時,秦漢時又有增補。共18卷,以記載傳說中的地理知識為主,兼及民俗、物產、醫藥、巫術、祭祀等,尤其是儲存了大量上古神話傳說,如精衛填海、夸父逐日、黃帝殺蚩尤、鯀禹治水等,是我國先秦儲存神話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學價值。

三、思考與練習

1、談談我國上古歌謠的分類及內容。

參***:我國現存上古歌謠,從題材內容看,大致可分為以下五類:一為勞動歌謠,是最早出現的上古詩歌,它們對勞動行為的再演和生產經驗的總結,是先民有意識創作出來的,帶有明顯的功利目的,以《彈歌》最典型。

二為祭祀歌謠,表現了上古先民幻想祈神降福或指揮自然服從自己的願望,帶有較濃的原始宗教意識,《卜辭通纂》375片和《伊耆氏蠟辭》是其代表。三為圖騰歌謠,是先民在圖騰崇拜基礎上創作的詩歌,《燕燕往飛》尚可窺見其端倪。四為婚戀歌謠,一般都表現出粗獷、野蠻的特點,如《周易。

屯·六二》。五是戰爭歌謠,如《周易·中孚·六二》、《周易。同人》,由其繪聲繪色的描摹中,令人彷彿聽到了古老的殺伐聲,看到了上古戰爭的禮儀、部族成員奮勇作戰的身影及失敗的悲哀和勝利的歡欣。

1、簡述我國上古歌謠的藝術特徵。

參***:我國上古歌謠在藝術特徵有四:一是它的集體性、綜合性的藝術形式。二是它再現生活的直接性。三是句式簡單、語言簡樸、節奏流暢。四是以賦為主的表現手法。

2、神話產生的原因何在?

參***:神話的產生,首先與遠古時代生產力和認識水平低下有關。先民們對各種自然現象、世界和社會文化生活的起源及變化,無法作出科學的解釋,只能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觀世界擬人化。

其次,與上古先民解釋自然、抗爭自然和提高自身能力的強烈渴望有關。這種渴望,促使先民們對自然和社會的種種現象及問題進行思考,並力圖對它們作出自己的解釋與描述。再次,與先民們的原始宇宙觀和原始思維有關。

原始先民相信萬物有靈,其思維也以此為核心內容,以人與自然互滲為原則,以直觀感性、充滿情感和富於想象力為特點。因而在神話中,一切自然現象和某些社會存在都被看成是有生命的,賦予以人的特點和超自然的能力。

3、我國神話儲存的情況如何?

參***:我國神話沒有得到完整系統的記錄和儲存,只剩下零碎的很少一部分。現一般所說的神話主要指唐宋以前漢族經籍所記載的古代神話。

這些典籍主要有《詩經》、《莊子》、《韓非子》、《山海經》、《楚辭》、《呂氏春秋》、《淮南子》、《風俗通義》、《三五歷記》、《列子》等。其中,以《山海經》、《楚辭》和《淮南子》儲存的神話較多,尤以《山海經》最多,而且接近上古神話的原貌。我國神話之所以流傳下來很少、很零碎,原因大體有三:

一是我國文字繁難,記錄不便;二是由於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崇尚實用,罷黜玄想,不語怪力亂神和遠古的荒唐之說;三是由於神話演變過程中的歷史化、文學化和宗教化等因素。

4、我國神話有哪些主要內容?

參***:現存我國神話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探索天地創始、萬物生成和人類起源奧秘的開闢神話,最有代表性的是盤古、女媧神話。

二是以風、雷、鳥、獸、草、木等為描述物件的自然神話,反映了先民敬畏和征服自然的心態,如「雷神」、「海神」、「水伯」等,最有名的是精衛填海和夸父逐日。三是英雄神話,表現了先民主體意識的初步覺醒,它們朦朧意識到了人是世界的中心、宇宙的主人,其主角是半人半神或受神力支援的「英雄」,較有名的如《鯀禹治水》和《后羿射日》。前者歌頌了治水英雄鯀禹父子,後者歌頌的是征服旱災的英雄后羿。

四是關於異域奇國、怪人神物的傳奇神話,反映了初民企圖突破自然條件的限制,改造自身生活環境的願望和理想,形象奇特,富於奇趣,具有超現實性、超自然性,如驩頭、吐絲女、羽**、長臂國、厭火國等。

5、我國神話的基本特色是什麼?

參***:在思想內容方面,其特色主要表現在:第一,具有較強的現實性,從中隨處可見當時先民為生存而從事勞動創造的情況、先民同大自然鬥爭的具體情形,也可以看到當時社會鬥爭的真實面貌。

第二,將人神化,重視人的力量和人的社會性,表現了他們對真理的不懈追求和對理想的熱烈的憧憬,表體現了中華民族立足現實人生、自強不息、堅韌頑強的鬥爭精神和奮發昂揚的樂觀品格。在藝術方面,我國上古神話首先表現出了為人生、以人的生存為中心的原始藝術精神,展示了我們民族未來的藝術思維特徵。其次,我國上古神話對現實生活的描繪和表現,並不直接、具體,而是通過其幼稚幻想加工過的**現實。

在反映中華民族追求真理、富於理想、意志堅強、積極進取、樂觀豪邁的民族性格基礎上,形成了神話的積極浪漫主義精神。再次,我國上古神話成功運用了後世所說的幻想、想象和誇張、擬人等浪漫主義手法。其四,我國上古神話體現了悲劇美與崇高美的統一。

第二章《詩經》

一、基本知識

1、《詩三百》:即《詩經》。《詩經》在先秦時不稱「經」,而是稱「詩」或「詩三百」,如《論語》引《詩》評《詩》即是如此。

《詩經》本有305篇,舉其整數,故稱「詩三百」。西漢初成為官學,被尊為經,始稱《詩經》,後世也有沿稱「詩三百」的。

2、風雅頌:是《詩經》的三個組成部分,也是根據地域和**的不同對《詩經》的分類。風也叫國風,是帶有諸侯各國地方特色的樂歌,共有十五國風,160篇,多是民歌,少數是貴族作品。

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區的樂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會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個人抒情之作。雅詩中也有部分民歌。

頌是王室宗廟祭祀或舉行重大典禮時的樂歌,分周頌、魯頌、商頌三頌,共40篇。

3、四家詩:指漢初出現的傳授《詩經》的齊、魯、韓、毛四家詩。前三家屬「今文詩」,西漢時立於學官,分別亡於三國、西晉和宋時。

《毛詩》屬「古文詩」,東漢時立於學官,訓詁多用《爾雅》,事實多本《左傳》,流傳至今。

4、毛傳鄭箋:漢代毛亨、毛萇為《詩經》所作的註解名為《毛詩故訓傳》,簡稱「毛詩」。東漢鄭玄又為「毛詩」作箋注,名為《毛詩傳箋》,簡稱「鄭箋」。

5、賦比興:《詩經》常用的三種藝術表現手法。賦指的是鋪陳直敘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擬。興即托物起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

三、思考與練習

1、 舉例談談《詩經》的主要內容。

參***:《詩經》思想內容廣闊,主要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的社會生活,其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是表現戀愛、婚姻題材的婚戀詩。

這類詩佔全書的三分之一,同時也是全書中寫得最為精彩的部分。或寫男女子相愛時的和諧歡樂,失戀時的痛苦憂傷,讚揚主人公對愛情的忠貞和勇敢追求,如《關雎》、《靜女》、《蒹葭》、《柏舟》等。或寫愛情和婚姻的不幸,表現女性在當時社會所受**、**及被遺棄的痛苦,如《日月》、《谷風》、《將仲子》、《氓》等。

二是描寫農業生產的農事詩。這類詩也很多,有的讚頌農業成就,誇耀田土廣大、農夫眾多、收穫豐盛,如《周頌》中的《臣工》、《隱嘻》、《載芟》、《良耜》、《噫嘻》等;有的描寫歡快的勞動場面,如《周南·芣苡》;有的描寫勞動生活的繁忙,如《豳風·七月》等。三是關於戰爭和徭役的征役詩。

這類詩主要表現戰爭和徭役給民眾帶來了沉重災難和痛苦,或以徵夫之口出之,或以思婦口吻言之,寫來都感情真摯,聲調淒楚,情節悲慘,如《東山》、《東方未明》、《何草不黃》、《君子於役》等。也有少數表現愛國思想的作品,如《秦風·無衣》、《鄘風·載馳》、《小雅·采薇》等。四是頌歌。

這類詩大都出自公卿列士或樂官之手,在三《頌》中儲存最多,《雅》詩中也有不少。有的頌帝王歌天命,為周王統治的合理性尋求神學依據,如《維天之命》、《文王》;有的頌戰功揚王威,如《殷武》、《江漢》;有的頌宴飲贊嘉賓,如《鹿鳴》、《南有嘉魚》等。五是反映社會矛盾、揭露批判現實的怨刺詩。

這類詩主要存於《雅》詩和《國風》中,帶有亂世的鮮明印記。「二雅」中的怨刺詩多為公卿列士的諷諭勸戒之作,的借古諷今,如《蕩》、《正月》。更多的是針砭時弊,指斥昏君,如《民勞》、《板》、《蕩》。

還有一些以斥責奸佞為主題,如《巷伯》、《正月》等。《國風》中的怨刺詩多出自民間,更直接地反映了下層民眾的思想、感情和願望。其內容更深廣,怨憤更強烈,諷刺也更尖刻,具有更激烈的批判精神,如《碩鼠》、《伐檀》、《新颱》、《南山》、《黃鳥》。

六是周民族的史詩。《大雅》裡儲存了五首古老的周族史詩《生民》、《公劉》、《綿》、《皇矣》、《大明》,以粗線條較完整地勾畫出周族發祥、創業、建國、興盛的光輝歷史。遠古傳世的史詩極少,此組詩顯得格外珍貴。

2、 談談《詩經》的藝術成就。

參***:《詩經》的藝術成就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其一,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

《詩經》從各個方面主要描寫了我國西周數百年的社會現實生活,真實、深刻、廣泛而多彩,尤其是其中的民歌,「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直接真實地反映了下層人民的勞動和生活、喜愛和憎恨、痛苦和希望。這些詩歌,不僅主題和題材廣泛多樣、真實深刻,同時還以驚人的藝術概括力,把握和揭示出當時社會生活中一些本質矛盾。其二,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

賦指的是一種鋪陳直敘事物的方法,如《七月》由春至冬記述了農奴一年的勞動過程。比,即比喻或比擬。《詩經》中用比的地方很多,形式也多種多樣,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等。

這些比喻,都能緊扣詩中的情、事、景,十分貼切。興,就是托物起興,先用他物起頭,然後藉以聯想,引出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興句多在一首詩的開頭,或起協調韻律的作用,或起創造意境、烘托氣氛的作用,或起象徵、聯想、比擬的作用。

《詩經》常常將三種手法結合運用。其三,復沓的章法和以四言為主的句式。復沓的章法又叫重章疊句,即各章詞句基本相同,只是更換中間的幾個字,反覆吟唱。

其作用在於深化主題,渲染氣氛,加深情感,增強**性和節奏感。在具體的字詞的更換中,或用遞增法,或用遞減法等,總是曲盡其妙,如《王風·采葛》。《詩經》的句式雖然也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等,但用四言最多,佔全詩的90%以尚。

其四,豐富、生動、簡練、形象的語言。《詩經》大約使用了近三千單字,其中有名詞、動詞,也有形容詞,豐富多采、生動準確地表現了各種事物及其變化特徵。如表示動植物的名詞有373種,讀之可使人博物多識。

此外,《詩經》中還用了大量的動詞、形容詞及雙聲字、重疊字、疊韻字,寫景狀物,擬形傳聲,細緻傳神,使詩歌富於形象美和音韻美,增強了詩歌語言的藝術魅力。

3、簡述《詩經》對後代文學的影響。

古代文學史複習

宋初詩歌主要分為三體 4 白體 晚唐體 西昆體。其中西昆體影響最大。宋初詩歌共同的特點是沿襲前代詩風,沒有形成宋詩獨特的藝術個性和藝術風貌。白體 詩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詩的一批詩人,代表作家有李昉 徐鉉xu n和王禹偁ch n等人。詩歌主要是模仿元白 劉禹錫等人互相唱和的近體詩,內容多寫流連光景的...

古代文學史作業

蘇軾的黃州詩創作 蘇軾 1037 1101 字子瞻,初字和仲,號東坡,四川眉州眉山人。祖父蘇序。父蘇洵,北宋學者,與子軾及轍俱以文著名,世稱 三蘇 亦為唐宋古文八大家其中三家。蘇軾的一生我認為可以用 豁達 開朗 來形容。在我的印象中,蘇軾是乙個時運不濟,命途多舛的人。他是乙個博學多識的人,但是卻沒有...

古代文學史複習

一 唐代詩歌的發展軌跡 1 初唐時期 走向鼎盛的準備階段 618 712 唐太宗 唐玄宗 代表作家 1 上官體 宮廷詩人 2 初唐四傑 王勃 楊炯 盧照林 駱賓元 3 文章四文 蘇道味 李嶠 崔融 杜審言 4 沈宗 5 陳子昂 2 盛唐時期 從開元元年到永泰元年 713 765 唐玄宗 唐代宗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