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學史複習

2021-08-05 22:24:54 字數 4746 閱讀 4325

宋初詩歌主要分為三體: 4

白體、晚唐體、西昆體。

其中西昆體影響最大。

宋初詩歌共同的特點是沿襲前代詩風,沒有形成宋詩獨特的藝術個性和藝術風貌。

「白體」詩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詩的一批詩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鉉xuàn和王禹偁chèn等人。詩歌主要是模仿元白、劉禹錫等人互相唱和的近體詩,內容多寫流連光景的閒適生活,風格淺切清雅,缺乏含蓄深沉的情感,時有無病呻吟之作。創作特點:

「詩務淺切,效白樂天體」(吳處厚《青箱雜記》卷一),「流易有餘而深警不足」(《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晚唐體」詩人主要有兩個詩人群,宗法賈島、姚合。一群是「九僧」,即希晝、保暹xiān 、文兆、行肇、簡長、惟鳳、惠崇、宇昭、懷古等九位僧人,其中惠崇的成就比較突出。九僧作詩,繼承了賈島、姚合反覆推敲的苦吟精神,內容大多為描繪清邃幽靜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隱逸生活。

另乙個詩人群體是潘閬làng 、魏野、林逋bū等隱逸之士,其中林逋最為有名。一群詩人的作風與九僧稍有不同,他們一方面模仿賈島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學習白體詩平易流暢,因此,詩歌所表現的生活內容也比「九僧」詩稍為充實一些。

西昆體:亦稱昆體,詩宗李商隱。對仗工穩、用事深密、文字華美、雕潤典麗、音調鏗鏘。

他們的作品僅停留在對李商隱詩歌藝術形式的模仿層次,缺乏李商隱詩歌的真摯情懷和深沉感慨。西昆派糾正了淺陋平直的五代文風,在追求詩歌藝術美感方面有所進步,但由於其終究立足於模仿,因而從根本上來說,缺乏自立精神和藝術個性,缺乏長久的藝術生命力。

蘇軾詞的文學地位和影響: 4

在宋代文壇詩苑,蘇軾是成就最高、影響最廣的第一流作家,又是繼歐陽修之後北宋文壇的領袖。

他對中國文學發展的貢獻和影響,可概括為下列幾個方面:

首先,蘇軾繼承歐陽修的傳統,好提攜後進,在他周圍團結了一批文章名士和詩詞名家,對北宋文學的繁榮作出了貢獻;

其次:蘇軾又是宋代文學革新成果的集大成者。他開拓了詩化和不拘聲律束縛的廣闊道路。

蘇軾在文學理論是最突出的貢獻是:他繼承了韓、歐以來「文道統一」的觀點;第二個重要貢獻是:提倡「辭達」,他在藝術是提倡獨創,強調「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

」再次,蘇軾的人生模式和文化性格影響後人。他的作品流傳到國外。清代很多詞人都從他的詞中吸取營養。

蘇軾詞:3

蘇詞內容豐富,風格多樣,而最大的特點是「以詩為詞」, 「以詩為詞」的藝術特徵,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拓展了詞境。五代、宋初的詞,題材狹窄,內容貧弱。蘇軾革新詞體,內容和題材不斷擴大,突破了詞為「豔科」的舊藩籬,使詞從「花間」「尊前」走向廣闊的社會人生。

其二,打破了「詩莊詞媚」的傳統觀念。蘇詞一掃舊習,以清新雅練的字句、豪邁勁拔的筆力和縱橫奇逸的氣象來寫詞。

其三,風格多樣化。過去,詞以婉約為宗。蘇軾,另立一宗,成為宋代豪放詞派的卓越開創者,使宋詞風格趨於多樣化。

李清照詞的內容:

李清照詞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詞的內容、風格迥然不同。

前期前期的詞大多數是寫自己對愛情尤其是離別相思之情的感受,屬於詞的傳統題材。

過去大多是男性作者以女性口吻來寫這一類詞。而李清照寫的是自己親身感受與內心體驗,因此她的詞就格外真摯細膩、委婉動人。她從女性的心理出發,挑選女性悵惘悲愁時所容易聯想到的

後期李清照遭受了國破家亡的痛苦。其後期詞,多抒寫自己寡居生活的孤苦和對國事的憂慮。

李清照詞的藝術特徵:3

第一、意境深曲而鮮明。李清照以女性寫女性的生活和情感,她是以其委曲細膩的筆墨自抒其婉曲細膩的情思,以真情寫真境,不矜持,不作態,自成一種風韻天然的境界。

第二、語言率真自然,清新雅麗。她的詞用典及點化前人詩句多融化無跡,近於自然。

第三、音律嚴謹諧婉。李清照詞聲調和諧,富於**美。她善於掌握聲調韻律錯綜變化的節奏,以適應自己思想感情的起伏和揚抑。

「誠齋體」 的代表人是楊萬里 3

特點:;

二是注意在這些景象中融入自己的主觀領悟與體驗,使之帶有一種與眾不同的理趣。

三在語言方面以自然流暢、風趣活潑為基本特徵。

辛派詞人 2

指的是南渡前後詞風與辛棄疾相似或相近的作家,包括張元幹,張孝祥,陳亮,和劉過等人,他們在南渡後的創作,以其濃郁的愛國激情和慷慨悲壯的風格,成為詞史上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江湖詩派 3

是繼永嘉四靈而興起的乙個詩派,因陳起刊刻的《江湖集》而得名。

江湖本是隱士布衣的棲遊之地,江湖詩人大都是一些落第的布衣文士,或不得志的官宦,登顯祿者極少,他們多效仿四靈體,在相互唱和酬詠中消磨歲月,無形中形成一種彼此相近的作詩習氣。代表人物有戴復古,劉克莊等人。

江西詩派 4

因北南宋之交的呂本中的《江西詩派宗派圖》而得名。為北宋後期詩人黃庭堅開創的乙個詩歌流派。

江西詩派為中國詩歌史上第乙個正式提出詩派名稱,有明確的理論主張並形成了乙個詩風大體相近的作家群的詩歌流

其理論主張為「脫胎換骨」、「點鐵成金」、「無一字無來歷」等,

因而專門在形式、手法上出奇出新,形成了新奇瘦硬的詩風。

江西詩派「以文字為詩,以才學為詩,以議論為詩」,並尊杜甫為祖,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為三宗,影響極大。南宋的楊萬里、范成大、陸游等詩人都是出自江西詩派。

黃庭堅: 2

1、題材。

黃庭堅流傳下來的一千九百多首詩,約有三分之二是思親懷友、感時抒懷、描摹山水、題詠書畫的詩。黃詩的題材特點是文人氣和書卷氣特別濃厚。

2、藝術。

黃詩更引人注目的是鮮明的藝術個性。

自梅堯臣以來,北宋詩人都在詩歌藝術上追求「生新」,也即追求在唐詩之外另闢境界,而黃庭堅在這方面表現出更強烈的自覺性。江西詩派的理論主張就說明了這一點。另外,他的整個詩歌創作都貫徹了求新求變的精神,從而創造了生新瘦硬的藝術風貌。

黃詩運用修辭手段,善於出奇制勝。黃庭堅還重視煉字造句,務去陳言,力撰硬語,用常見的字詞組成新奇的意象。

黃詩以鮮明的風格特徵而自成一體,當時就被稱為「黃庭堅體」或「山谷體」。 「山谷體」的生新瘦硬,最典型地體現了宋詩的藝術特徵。與此同時,「山谷體」也具有奇險、生硬、不夠自然等缺點。

黃庭堅晚年的詩風逐步克服了上述缺點,體現出返樸歸真的傾向。求新求變的精神在晚期黃詩中仍有所體現,但隨著詩人閱歷的加深和修養的提高,已漸漸達到爐火純青、形跡盡泯的境界。

由此可見平淡之美是宋代詩壇的整體性追求,黃庭堅的創作道路也是以此為終極目標的。

元曲: 6

一般來說,元雜劇和散曲合稱為元曲,元曲的六大特點

1、民間性。元曲是人民群眾的戲曲,與聖殿神曲、宮廷詩劇不同,它是市民和農人的藝術;

2、廣泛性。元曲題材極為廣泛,絕不侷限於朝政權位、貴冑家事之類,涉及士農工商,婦幼老弱各種人間生活;

3、深刻性。元曲反映各種社會矛盾深刻而直白,不以人情世態掩蓋階級矛盾與****;

4、典型性。元曲塑造的人物形象,多樣而複雜,既是現實生活的典型,又有人間普遍的理想;

5、曲折性。元曲有大悲劇,也有大喜劇,悲與喜相互轉換、涵融,追求團圓結局;

6、藝術性。元曲以唱、做、念、打等藝術硬功將歌、話、舞、鬥緊密結合,虛擬與實演相生,形態與神理兼備。

竇娥冤寫的是乙個冤獄的形成及其昭雪的故事。但更深刻的意義在於:它通過乙個蒙冤而死的普通婦女的滿腔怨憤使天地發生異常變化的情節,有利地抨擊了封建社會黑暗、腐敗的政治,強烈表現長期遭受壓迫的人民大眾的反抗情緒。

《竇娥冤》人物形象分析:

竇娥善良、正直、勇敢、堅貞,她的性格是多方面的,但主導的有兩方面:即善良和剛強,

善良,主要表現在她與已死的丈夫、未死的婆婆等人的關係上,

剛強,主要表現在她與張驢兒和桃杌太守等人的關係上,

這兩方面性格是矛盾統一,相互影響,共同發展。

她把一切歸於命運,默默地忍受痛苦,乙個典型的安分守紀,與世無爭,忍讓寬容,甚至有點逆來順受的弱女子。

《西廂記》

鶯鶯:是乙個從外貌到內心,從行為到思想都非常美的貴族少女。

她聰明、伶俐、溫柔、深情,既能堅決維護個人幸福,敢於反抗封建壓力,必要時又勇於犧牲自己,在「寺警」時主動提出「五便三計」,以搭救寺僧家小。

她的反抗,走的是一條曲折、艱難甚至充滿痛苦的道路。

其所以如此,第一是由於封建勢力的專橫和嚴酷,使她反抗不得不更為謹慎、隱蔽,不得不處處提防,步步為營。

其次,還由於她所要擺脫的,不光是老夫人的束縛,小梅香的監視,更主要的是封建意識對自己內心的桎梏。

張生:是乙個「臉兒清秀身兒俊,性兒溫克情兒順」的窮書生。他忠厚、誠懇、多情,才智煥發而又帶幾分迂腐、笨拙、懦弱的書生氣,不少地方像個「傻角」在賴簡時,明明是鶯鶯以詩柬邀他跳牆相會,但卻被對方以「孔孟之禮」、「周公之禮」教訓得啞口無言。

這固然表現了他的迂闊和笨拙,卻也表現了他的忠厚和純樸。

紅娘:是個婢女,她身上體現了勞動人民善良、勇敢、機智、率直、的品格,更可貴的是她有著屬於自己階級的鮮明的是非標準和正義感,她不僅敢於正面與老夫人的專橫和背信棄義的行為展開鬥爭,而且一再對張生和鶯鶯自身的軟弱進行善意的嘲笑,以便使他們堅強起來,這個人物最感人之處還是她那種不辭勞苦、助人為樂、為他人幸福挺身而出的正義感,她沒有任何自身的目的,更不是希圖張生說的那種市俗的「金帛酬謝」純粹是為了成全他人的幸福。她寧願自己擔當風險,忍受來自她幫助的主人的輕視和不信任,而她這種高尚的情操和品德,正是她那高貴的主人所不能相比的。

西廂記的愛情理想: 通過崔張愛情故事的具體描寫,集中批判了封建禮教和包辦婚姻制度,熱情歌頌了男女青年對愛情自由、婚姻自由的衷心嚮往。

西廂記提出了乙個富有時代意義而又激動人心的思想主題,還由於它在藝術上取得卓越成就。

西廂記人物集中,故事也很單純,但人物形象豐滿,其原因就在於作家對人物的思想性格開掘的很深。

作者在藝術處理上,常採用虛實結合,明暗交替的手法,使情節波瀾起伏,引人入勝。

心理描寫在西廂記中占有極大的比重,它是作家用來塑造人物性格、揭示其精神世界的主要藝術手段。

為了適應全劇的巨集大結構,在體制上王實甫也敢於創新,開創了多本雜劇表演乙個故事的先例。

古代文學史複習

一 唐代詩歌的發展軌跡 1 初唐時期 走向鼎盛的準備階段 618 712 唐太宗 唐玄宗 代表作家 1 上官體 宮廷詩人 2 初唐四傑 王勃 楊炯 盧照林 駱賓元 3 文章四文 蘇道味 李嶠 崔融 杜審言 4 沈宗 5 陳子昂 2 盛唐時期 從開元元年到永泰元年 713 765 唐玄宗 唐代宗 1 ...

古代文學史複習

古代文學資料整理 題型 填空 文學常識7 名句填空8 名詞解釋 3 5 簡答題 4 10 論述題 1 30 合計100分。名詞解釋 上官體初唐上官儀開創的詩風,以綺錯婉媚為主要特徵。一方面重視詩的形式技巧,追求詩的聲辭之美 另一方面,聲響清越,韻度飄揚,有天然媚美,體現了一種較為健康開朗的創作心態和...

古代文學史

第一編先秦文學練習 第一章上古文學 一 基本知識 1 上古歌謠 上古時期的民歌 民謠,是民間文學的一種。我國古代,以合樂為歌,徒歌為謠。上古歌謠是先民表達思想 抒發感情 促進生產的重要工具,是在生產力極為低下的原始時代產生的,是出現最早的文學樣式。按題材內容,可分為勞動歌謠 祭祀歌謠 圖騰歌謠 婚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