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論名詞解釋

2023-01-24 14:15:02 字數 775 閱讀 2048

1. 呂本中「活法」說:北宋呂本中針對江西派使人不守定法創作方式提出的。其目的是想糾正「江西派」末流機械遵循黃庭堅理論而出現的種種創作弊病。

他要求作詩既要重法,又要活用其法。重法就能規矩備具,活用其法就能處於規矩之外,擺脫規矩,自行變化,而終不悖於規矩。雖呂本中沒有脫出江西詩派「以**詩」的基本體系,卻為突破江西詩派的藩籬開啟了一條通道。

2. 李贄童心說:晚明李贄從反理學,反傳統提倡具有人性解放色彩的自然,其核心是提倡真情,反對假理。「童心「是指天真無暇的兒童之心,沒有受過社會上多少帶有某種偏見的流行傳統觀念的影響,並把童心作為文學創作和文學批評的標準。

它以全新的標準衡量前代文學並推動了後世進步文學的發展。

3. 什麼是意境:《人間詞話》等著作標舉境界說是王國維文論思想的經典:1.

他把境界作為文學批評的基本標準,提出「境界為上「的基本理論原則。意境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是真景物,二是真感情。

因此王氏所說的境界所包容的就是真切的感情生動的畫面,情景交融,形象鮮明,方能聯想和想象富有美感。基於此就能境界說的本質是景於情,物於我的內在統一。

4. 有我之境,無我之境:王國維從意和境,情和景關係上把境界區分為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有我之境就是詩人處在心情激動的情況下,去感受與自己沒有利害關係的景物,並把內心情感貫注到客觀景物中,使原本無情的事物有情況,他突出了主體觀念性,具有很強烈的感情動態。無我之境是詩人受到恬靜優美景物的感染,從而在冷靜中回味出來的一種境界,它並非純然無我,而是審美主體,擺脫世俗生活之慾拘束傳出平靜的感情心態與物具化。

有我之境是比較顯而淺是移情於物;無我之境是引而伸,不言情而情自現。

《中國古代文論選讀》名詞解釋

博用能通 王充認為不能以讀書多少為標準評價作者高下,而應該看他是否 博用能過 獨依詩人之義而作 離騷 王逸論屈原作品產生,是獨依詩人之義而作。文以氣為主 曹丕文學理論的核心。氣 在他的額 典論.中主要指的是作家的個性素質,本性。曹丕認為由於作家主觀個性素質不同,便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風格,這種風格是不容...

西方文論史 名詞解釋

迷狂說1 這是柏拉圖提出的命題。他認為,高明的詩人都是憑靈感來創作,而靈感來自於兩種途徑 一是 神明憑附 一是 靈魂回憶 2 當詩人獲得了這種詩神的靈感或在靈魂中回憶到了理念世界,就可能產生一種精神上的迷狂狀態。3 迷狂說 靈魂回憶說 否定了技藝和經驗在文學創作中的作用。柏拉圖的迷狂說揭示了靈感的 ...

古代漢語名詞解釋

古代漢語常考知識及名詞解釋彙總 古代漢語常考知識及名詞解釋彙總 一 填空 1 漢語字典的編排方式主要有三種 a 按音序排列。現在通行按照漢語拼音字母次序排列 漢語拼音方案 古代按照平水韻106韻排列 上 下平聲各15韻,上聲29韻 去聲30韻,入聲17韻 b 按部首和筆劃排列。同一部首的字歸在一起,...

古代漢語重點知識名詞解釋

文賦,受古文運動影響而產生。中唐後,古文家的賦逐漸以散代駢,句式參差,押韻隨意。不重鋪排和藻飾,用散文方法寫賦,貫穿散文的氣勢,重視清新流暢,十分接近散文。5.賦的結構 前面有序,中間為賦,後有 亂 或 訊 等。6.古漢語的修辭方法 稽古 援引古人的事蹟來證實自己的論點。敘述一些歷史事實,有正反兩面...

古代文學史名詞解釋彙總

古代文學史名詞解釋彙總.txt 詩經 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收錄了西周初到春秋中葉詩歌305篇。包括國風 小雅 大雅 頌。其中風包括十五 國風 有詩160篇 雅分 大雅 小雅 有詩 105篇 頌分 周頌 魯頌 商頌 有詩40篇。風 是指各地不同的 雅 是雅正之聲,指周王朝京畿地區的 又分大雅和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