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市發展脈絡研究

2022-10-14 04:03:05 字數 3623 閱讀 9677

摘要:西安,乙個充滿文明和歷史的城市,它的營城理念印證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型,無論是道路,還是功能分布都與《周禮·考工記》的描述吻合,經過了3100多年,西安這座城市依然活力充足,無論是布局形式還是道路系統都不曾過時。可以說西安的城市布局很少有城市與其媲美。

它凝聚的是先輩們幾千年的智慧型結晶,具有很高的城市研究價值,我們可以從中得到很多城市的規劃方式。

關鍵詞:西安發展方格網 《周禮·考工記》

西安,一座讓華夏子孫為之驕傲的城市。歷史造就了它的輝煌,但又有幾人認真的了解過這座城市的發展史呢?這是值得商榷的,人們或許了解的只有這裡的兵馬俑、大明宮等一系列被廣為推崇的歷史性標誌物,但是我們也應該去了解這座古城的起源及發展史,司馬遷將西安譽為「金城千里,天府之國」。

可見其在歷史上的地位和價值是無語倫比的。

從考古中發現聚落岐山的鳳雛村來了解這座城市的起源,這也是岐山文化的代表,通過觀察就可知道我們的祖先早期在居住選址上就已經開始考慮地形地貌等自然環境因素了,村落的中心是乙個比較大的廣場,聯想現在的城市中心區也是供人們休閒娛樂的公共場地。周圍則是村落,其中最顯眼的就是幾個比較大的茅舍,那是部落酋長們居住的,這表明了當時房屋的建造已經有了嚴格的等級制度。整個房屋的布局都是圍繞廣場中心展開的,開窗方向也有一定的規律,而在村子的外圍則是一條壕溝,用以防禦,這就是護城河的雛形,在村子的旁邊就是河流,它可以提供人們的生活用水。

以上的種種村落布局特點我們都可以在各個城市中找到它們的影子,這就是早期城市的原型。

西元前11世紀,周文王將都城從岐邑遷至豐,在灃河西岸建立了豐京。並命其子姬發在灃河以東營建鎬京。西元前2023年,周武王姬發大敗商軍於牧野,建立西周王朝,定都豐鎬。

據《周禮·考工記》記載周王朝的布局形式為「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前朝後市,市朝一夫」這樣的建城思想影響影響了我國封建城市的建設。

隨著時間的推移,西周退出了歷史舞台但是這片土地卻迎來了它的再一次發展。西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乙個統一的封建帝國,定都咸陽。咸陽城的規劃建設利用自然地勢,橫跨渭河,以渭河比擬天體銀河,各宮視若天體星座,憑藉復道、甫道及橋梁作為聯絡手段,將各宮參照天體聯成整體,構成以渭河以北咸陽宮、渭河以南阿房宮為首的龐大宮殿群,同時把渭河以南與渭河以北兩大綜合區通過渭水有機組織起來,是城市空間結構既有靈動,又不乏規制。

咸陽城的規劃展示了我們祖先的智慧型,和想象力。

西元前202年,劉邦戰勝項羽,建立西漢王朝,定都長安,取「長治久安」之意。西漢長安城在總體布局上所表現的崇「方」思想、「擇中」觀念、規整的城門配置以及棋盤式路網格局等,體現了對《周禮·考工記》的尊崇。漢長安城北延渭水,依勢曲折,以象北斗;南居北龍首塬下,凹凸有秩,則應南斗,故漢長安又被稱為「斗城」。

這種「象天法地」、「天人合一」的營城理念是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在城市建設實踐中的具體體現。

隨後西安有盡力了新莽、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等朝代的洗禮,讓其不斷的發展,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帝都之地。

公元581年,隋文帝建立了隋王朝。開皇二年,即公元582年,他命宇文愷設計並修建新都,,是為「大興城」。大興城面積約為83.

1平方千公尺,北起龍首塬,東臨滻灞河,南望終南山脈,西接秦漢故都,分為宮城、皇城、外廓城三大部分。城內九經九緯以合周禮之制,城外八水環繞以應河洛之象;嚴謹的城市布局,浩大的城市規模,繁榮的城市景象,無疑是當時的世界之最。

在隋之後出現了唐朝,唐代無疑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唐長安城是在隋大興城的基礎上擴建而成的,在城東部和東北部分分別新建了興慶宮和大明宮兩組建築群,與原有的太極宮合稱為唐「三大內」。唐長安城氣勢恢巨集,「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規劃方正,共有「三大內」、108里坊和東西兩市,面積達84平方千公尺。

隋唐長安城設計思想核心仍是傳統的「皇權、禮制和天意」觀念。隨著國力的昌盛和皇權的鞏固,皇家宮殿成為城市的中心和主體。在設計上一改秦漢以來「前朝後市」的布局方式成為的布局。

宮城、皇城和外廓城三重相依。突出宮城以象群星拱衛的布局方式成為唐長安城結構布局上最具特色的思想。

唐末,長安城受到了極大的破壞,僅留存下部分皇城並進行了整治改建,面積只有原城的十六分之一,史稱「韓建新城」。自五代起,西安作為帝王京師的榮耀已經悄然褪去,但是仍然肩負著穩固西北的重任。雖歷經遼、宋、金、元多次修葺與加固,對行政、生產、文化、居住等城市功能建制進行了重新布局,整治了道路街坊,但城市規模總體變化不大。

時間的年輪轉動著,它不會停止更不會倒轉,西安城也隨著它而經歷了數不清的四季,但它依然駐足在這片土地不曾倒下。終於在明朝時期,它迎來了又乙個對於它而言的重要時期。明洪武二年改「奉元路」為「西安府」,「西安」一名首次出現在歷史上,並沿用至今。

明洪武十七年修建了鐘樓,之後開闢了東西南北四條大街,並修建四座關城。明城牆歷經八年的擴建,形成了東、西牆長約3.3千公尺,高約12公尺的規模。

明城牆屹立至今,已成為西安城的重要標誌。

清朝的西安城市規模基本上沿襲明朝,只是對城內的建築略作修改,將西安城內東北隅佔城市四分之一的區域作為滿族居住區,利用原城東、北城垣,另築西、南城垣及城門,形成「滿城」;拆毀了明秦王府內的一些建築,作為八旗駐軍和家眷居住地,後來又改名為八旗教場。清代西安城的行政及商業重心集中在城西部,而東關是四座關城中最繁華的所在。

在建國初期西安市作了第一次城市總體規劃,當時中心市區建設用地規模131平方千公尺,人口120萬人。定義城市性質為以輕型精密機械製造和紡織為主的工業城市。以「功能明確、工業主導、促進經濟」為理念,初步確定了西安市的功能分割槽:

中心為商貿居住區,南部為文教區,北部為大遺址保護區、倉儲區,東部為紡織城,西部為電工城。該版規劃的意義在於形成了西安現代化城市的雛形,為西安日後健康有序地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第二版西安市城市總體規劃的內容是將西安建設成為一座保持古城風貌,以輕紡、機械工業為主,科學、文教、旅遊事業發達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以「拉大骨架、拓展新區、保護遺址、完善設施」為理念,進一步加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力度,確定「顯示唐長安城的巨集大規模,保持明清西安的嚴整格局,保護周秦漢唐的重大遺址」的古城保護原則。在規劃指導下,先後實施了西安航空港遷建、隴海鐵路電氣化改造、火車站、西臨高速、西寶高速、西銅高速公路及一批城市市政公用設施建設專案,並逐步構築起以西安作為西部特大城市和陝西省省會城市的構架。

第三版西安市城市總體規劃是讓西安成為世界聞名的歷史名城我國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及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北方中西部地區和隴海蘭新地帶規模最大的中心城市,陝西省省會。以「保護古城、降低密度、控制規模、節約土地、優化環境、發展組團、基礎先行、改善中心」為理念,形成「中心集團、外圍組團、軸向布點、帶狀發展」的城市布局形態。該規劃把西安建設成為外向型的現代化城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第四版西安市城市總體規劃內容是規劃以「以九宮格局、棋盤路網、軸線突出、一城多心」為理念,優化主城區布局,以二環內區域為核心發展商貿旅遊服務區;東部依託現狀發展工業區;東南部結合曲江新城和杜陵保護區發展旅遊生態度假區;南部為文教科研區;西南部拓展成為高新技術產業區;西部發展居住和無汙染產業的綜合新區;西北部為漢長安城遺址保護區;北部形成裝備製造業;東北部結合滻灞河道整治建設成居住、旅遊生態區。

長安,3100多年的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13個王朝的興衰榮辱,都深深的鐫刻在這方厚重的黃土地上。歷史給西安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存,半坡的陶、周代的鼎、秦磚漢瓦、唐塔明城……無不閃爍著神奇的光芒。古都西安,東方營城規劃的典範。

「前朝後市」、「左祖右社」、「象天法地」、「天人合一」。的營城理念匯集了古代中華文明的智慧型結晶,東方營城理念至唐長安城的落成達到了輝煌的頂峰。再看四版西安市總體規劃,相信西安會越來越輝煌,歷史會越來越久遠,就像涓涓流水,不會斷絕,要相信奇蹟總會在有歷史的城市發生。

陝西省歷史博物館

促進文化創意發展打造西安城市品牌

2007年05月11日08 17 字型大小大中小 留言 論壇 列印 關閉 一 城市文化創意競爭 進入21世紀之後,世界範圍內的文化 經濟一體化和消費的精神化成為深刻影響各類產業發展的新趨勢。城市作為產業的集聚地和新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策 源地,敏感地應和社會歷史的新趨勢,迅速展開了以文 化營銷城市...

城市居住空間發展研究 03 03 10

3 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將以下內容納入上述框架中,給人乙個影響,如何變化?為什麼?你現在的位置在何處。這一部分主要寫新理念下的新變化實證。以下內容重新排列。交代做了什麼?體會?可能的問題 參考文獻 doyle 著,陳貞譯,美國的密集化和中產階級化發展 精明增長 綱領與舊城倡議者的結合,國外城市規劃,2...

城市綠色經濟發展效率研究

作者 肖琳 商業經濟研究 2019年第05期 內容摘要 改革開放所帶來的紅利,使得我國經濟高速發展。雖然,從經濟總量上來看,我國經濟增長率是同時期世界經濟增長的3倍,但是,從經濟發展質量來看,我國經濟發展是以資源消耗及環境汙染所換來的。因此,為保證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發展綠色經濟勢在必行。本文在傳統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