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程式公正價值的再思考

2022-10-14 03:30:05 字數 5207 閱讀 8801

世界經濟的一體化潮流衝擊著我們傳統的司法理念,中國加入wto後更迫使人民法院必須面向世界,加快司法改革步伐,盡快樹立司法權威,與國際司法制度接軌。當中國加入wto後,必將有越來越多薰陶在西方法治文化中的外國商人、企業來到中國從事經貿活動,在他們看來,如果有超司法的因素在左右他們的訴訟、如果案件可以「翻燒餅」式的反覆再審,如果債務人既不破產也不履行終審裁判確定的法律義務,那麼,通過訴訟解決紛爭將不是最好的選擇。我們在為外商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時,不該忘卻健全相應的法律和司法制度。

正如一些外商坦誠所言:「我們看中的不僅僅是中國對外商的各項優惠政策,我們更看重中國的法律法規是否完善、智財權能否得到保護」。[ii]而要消除外商這種顧慮,必須樹立法院的司法權威。

我們不能侷限於刑事審判擁有「生殺予奪」大權來理解法院的司法權威,司法權威是法院的,這是一種司法理念,司法權威是全社會的,這是一種法治理念。司法權威,簡言之,即司法機關享有司法終審權,包括司法活動被信仰、裁判結果被尊重。有學者概括為司法至上、司法至尊、司法至信。

[iii]具體含義有:司法方式具有優勢地位,非司法的糾紛解決方式都不能與之衝突、牴觸,一旦衝突,前者可以司法救濟方式予以糾正;司法方式具有排他性,當事人一旦選擇了司法方式並據此產生處理結果,即不能再選擇其他方式,甚至在處理過程中也不能輕易單方面作出放棄並選擇其他方式之有效決定;[iv]司法解決的終局性,司法程式的結束即意味著衝突將不再得到國家公權的處理;司法解決的穩定性(推定公正性),司法裁判一旦作出,即具有推定公正的效力,對於原審、二審的司法裁判,在終審、再審時也應當設定它是公正的;司法裁判的擴張力,終局裁判不僅對當事人有約束力,甚至相應的其他部門或個人都產生協助執行的義務,並且,終局裁判確認的事實是預決的事實;行政審判權,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應相對人的請求受司法審查;司法獨立。

二當前司法權威面臨的尷尬

法院司法權威的樹立除了需要法院體制的改革和社會各界的支援外,[v]最主要還得依靠法院自身的公正審判來實現,通過司法公正進而達到司法權威,因為只有公正的裁判才可能被社會公眾所信賴和認可,如此裁判才可能順利或較少阻力地得到履行。

新的歷史時期,人民法院加快了司法改革的步伐,最高人民法院適時地推出了《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綱要》。全國各級法院在這一綱領性檔案的指導下,緊緊圍繞司法公正這條主線,轟轟烈烈地將法院司法改革往縱深推進:大力推行公開審判制度,改革傳統裁判文書寫作模式,增強裁判的透明度;推行立審、審執、審監分立,建立審判流程管理制度,強化內部監督制約機制;各級法院加大了培訓力度,法官的業務素質得到了普遍提高;普遍推行競爭上崗、雙向選擇,在法官隊伍中建立了競爭機制;理順合議庭和審判委員會的關係,做好了「還權」工作;部分法院還開展了審判長、獨任審判員選任制,逐漸地使審判權向少數精英法官集中;開展集中教育整頓,下大力氣清除司法人員腐敗,保證審判隊伍的純潔。

各級法院所做的這一切努力,也換來了豐碩的改革成果。以筆者所在的法院為例,通過兩年多的改革實踐,法官公正司法的理念進一步得以強化,法院的司法活動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社會認同,出現了「原被告雙雙向法院送錦旗表示對公正裁判的滿意,被告人帶著錦旗領有罪判決,法國索尼克公司老總專程飛渡重洋只為表達對中國西部法院公正司法的敬意」等以前沒有過的新鮮事。應該說,這只是全國法院改革成果的乙個縮影。

法院司法改革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司法公正理念得到了相當的強化,這的確讓人振奮。但現實的司法環境仍然相當惡劣,最突出地表現在法院執行活動仍然艱難,在**支援法院執行攻堅的11號檔案下發全國後,地方保護主義和部門保護主義已經變換了手法對抗執行,暴力抗法事件仍頻頻發生,執行幹警屢遭圍攻、謾罵、毆打、拘禁。我們經常看到這樣鮮活的報道,法官在執行活動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面對當事人拒不履行生效裁判的堅強,法院也幾乎窮盡了立法賦予的執行手段,不少法院不斷探索出諸如「懸賞舉報」、在報紙上、網際網路上公布拒不履行法律義務的債務人名單等新的執行舉措並大舉推廣。行政審判中,縣長、市長難得「親自」出庭應訴,或者指派一名法制辦(局)**,或者乾脆就拒絕參與訴訟。有時我們還看到,法院終審裁判作出後,新聞**又根據他們「查明」或推定的事實作出 「民間裁判」挑戰司法終審權。

等等這些都說明,司法權威還遠沒有達到其應有的高度,我們所期待的「司法權威因司法公正的強化而有所好轉」的局面也還沒有出現。[vi]這不能不讓人擔憂,也不能不讓人進一步思索。

三司法權威根本上**於程式公正

即使出現如此局面,筆者對「堅持司法公正進而達到司法權威」並沒有產生過懷疑,相反還堅信堅持司法公正是通向司法權威的必由之路。我們不能離開司法公正談司法權威,沒有公正作基礎的權威是**的權威,也必將是短暫的權威,而當前司法權威出現的尷尬,促使我們重新審視司法公正的含義。司法公正不僅是指實體處理結果公正,還包括審判程式公正,實體公正和程式公正是完全獨立不能相互替代的兩個方面,它們各有其價值,實體不公使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失衡,程式不公不僅可能導致實體不公,而且必將使當事人對法官作出的裁判產生懷疑,從而加劇被裁判者與裁判者的矛盾。

曾經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我們忽視了程式公正,據15個高階人民法院的統計,2023年上半年共查出裁判有錯誤的案件10340件,其中屬於超審限、違反管轄規定等程式性錯誤的,佔84%左右,實體錯誤僅佔16%。[vii]這幾年的情況如何,筆者沒有相關的統計資料,但從有關對程式公正價值有失偏頗的理解上看,程式公正問題仍然不容樂觀。

程式公正本來有它獨立於實體公正的價值,但長期被人忽視。直到現在,在審判實踐中把程式公正的價值簡單理解為「程式公正是實體公正的保障」依然相當頑強,[viii]這種觀點實際上是「程式法依附於實體法」、「程式工具主義」的翻版。而當前我國司法實務界的這種認識錯位,絕對無力扭轉我國目前司法權威已陷入的尷尬局面。

程式公正的獨立價值是由它自身的特點決定的:

1.程式公正是看得見的公正。

英國有句古老的法律格言:「正義不但要伸張,而且必須眼見著被伸張」。還有乙個西方法官提出:

我希望能夠有效、有序地主持庭審,使其不但成為乙個能夠作出公正判決的法庭,同時也能讓所有出庭的人感受到客觀和公正。這些表述與我們當前提出的「以公開促公正」大體是一致的,都強調了司法程式公開的重要性。通過公開,當事人(甚至全社會)可以看見在訴訟過程中法官是否嚴格遵守程式法的規定,是否不偏不倚保持中立,是否平等地重視雙方當事人的主張、舉證、質證、辯論,裁判的形成是否完全是受當事人上述努力的影響而非法外勢力干預的結果,這些內容實際上就是程式是否公正的標準,這種標準是客觀的,並且能被當事人感受到。

獲得勝訴和獲得公正對待是當事人的雙重願望,二者是完全獨立的,當事人一方面都希望法官作出公正的而又合其自身利益的實體裁判,同時也希望獲得平等參與、平等影響裁判結果的機會。基於此種程式價值的理性認識,為了爭取裁判過程的更大透明,甚至還有學者建議將法律推理、法官自由裁量權的行使過程及合議庭歧義法官的意見在裁判文書中載明。[ix]這樣做,更利於使法庭成為勝者堂堂正正、敗者明明白白的訴訟場所,更利於勝負雙方對法官客觀、公正、平等的裁判有更多的理解和信賴,從而達到息訴服判的效果。

以前我們片面強調實體公正,輕視程式公正,就是因為忽視了當事人在追求實體公正過程中所作的努力和艱辛,彷彿公正的結果是法官給予的,而不是當事人爭取的,事實證明,法官武斷給予的「公正」當事人並不領情,當前大量的上訴、申請再審案件最後在上級法院或是社會看來原審判決結果是公正的佔了相當比例即為明證。現在是該歸位的時候了,否則,當事人將通過不斷的上訴、申請再審來請求上級法院對他在訴訟中所作的努力給予更充分的關注,以期求得更滿意的訴訟效果。現在的部分法官似乎忽視了當事人這種權利的甦醒,轉而抱怨現在當事人的息訴服判工作難做,卻忘了檢討其審判過程程式是否公正。

當前居高不下的上訴、申請再審而最後又得到維持的案件很大一部分就是原審裁判「重實體輕程式」造成的,而這樣的上訴申訴顯然不能一概歸責於當事人的無知和多事。這種結果的反覆出現必然反覆動搖我們本不牢固的司法權威。

在程式公正的前提下,法官實體裁判有失公正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這種情況下出現的實體不公倒應該得到更多的理解和寬容。博登海默說:正義具有著一張普洛透斯似的臉,變幻無常,隨時可呈不同形狀,並具有極不相同的面貌。

[x]這說明實體公正本身就是一種相對的公正,對同一法律現象,由於人的認知和價值取向差異,不同的個體站在不同的角度,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可能都有不同的評判,即使是資深法官或法學家內部同樣也會存在分歧,而在不同的時間、空間作出評價的依據和標準可能又會發生變化。更何況,法院查明的事實都是證據堆砌起來的事實,還已成歷史的客觀事實本來面目本是一種理想,而由人收集的證據必然帶有主觀因素,法官對證據的分析過程就是乙個對證據進行篩選、證明力排序的過程,除了一些原則性的規定外,法官對證據的分析和事實的歸納更多依靠庭審感受,這方面能力的高低與法學知識的多寡並不必然成正比。因而,在程式公正的情況下,除非法官適用法律明顯錯誤、據以裁判的證據是虛假或失效的,監督者一般不宜主動糾正,否則從理論上講,這種糾正可能又會被更具慧眼的監督者糾正,「翻燒餅」式的再審將永無止期。

竊以為,盡量給這樣的裁判予以穩定,才是我們維護司法權威的一種積極作為。

程式公正具有客觀性,實體公正具有相對性,因而程式公正具有更易於評價的優點。但我國現行的程式立法評價裁判是否公正,仍然是以實體是否公正為主要標準,程式是否公正僅供參考,具體表現為現行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都有相似的把「原審法院違反法定程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作為二審發回重審和再審立案的條件。如果違反程式還沒有達到「可能」影響實體公正的程度,現行法律承認它是公正的,也就是說,人人可見的程式不公,法律卻視而不見,可見立法機關在立法當時也深受「重實體輕程式」思想影響。

因而,現行程式法修改的當務之急是要正視程式公正的價值並突出程式公正的地位,加大對程式不公的懲戒,明確程式不公就是錯。

2.程式公正也是一種民主且重視人權保障的公正。

在訴訟中,讓當事人充分參與是非常必要的。美國「尊嚴價值理論」創立者傑里·馬修曾以選舉程式舉例作了說明,他認為,乙個人在選舉過程中被排除在外,往往會使他作為公民的自我形象受到損害,並由此產生不公正的感覺。看來,人們參加選舉實際上是在行使參與政治決策過程的權利,不論選舉結果如何,這種參與本身都是有價值的。

[xi]更何況在訴訟中,那些利益或權利可能會受到裁判或訴訟結局直接影響的人,應當有充分的機會富有意義地參與訴訟的過程,並對裁判結果的形成發揮其有效的影響和作用。還有學者認為充分參與「可以使糾紛當事人通過充分發言將情緒與意見在法律允可範圍與方式方面予以發洩」。[xii]這種民主體現在訴訟中,就是要限制司法權的恣意和專橫,充分地保障當事人行使辯論權利,法官不能為所欲為地限制甚至剝奪當事人的辯論權,那些以為查清了事實就簡化甚至取消辯論環節的作法都是不足取的,儘管這可能延長了庭審時間而影響了效率。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權價值越來越受到重視,封建傳統式的為查明事實真相採用一切盡可能的手段收集證據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程式的和平性和人道性在現代法中體現得越來越充分。程式公正,除了強調訴訟原則和程式科學、有序及嚴謹以外,還強調最大限度地保障訴訟參與人的各項訴訟權利;而實體真實,則更側重於通過一定的程式,最大限度地保障盡快查明案情,保護國家、集體和公民的利益,即控制犯罪。我國現行刑事訴訟法中規定的無罪推定、疑罪從無、禁止刑訊逼供、禁止侮辱人格或有傷風化的偵查實驗等規定絕對無益於「查明事實、分清是非、追究責任」,但為了保證基本人權,設定這樣一些程式規定並嚴格遵守,犧牲一定的實體真實是必須的,相信也為人權價值甦醒的社會所理解和支援。

對體育教學的再思考

作者 趙軍 教育教學論壇 上旬 2010年第12期摘要 體育課不同於文化課,無論從場地上還是從形式上都不相同,學生活動空間大,容易興奮分散精力,進行活動又容易疲勞,還有的內容學生有畏難情緒,害怕體育活動,這些作為體育教師要考慮到的。關鍵詞 中學體育 教學方法 策略 在體育教學中,學生成績的好壞,除了...

對會計目標的再思考

摘要 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會計目標上西方形成了兩大流派 決策有用學派和受託責任學派。二者對會計目標的爭論對後來的會計理論研究產生了深遠影響 目前 決策有用已成為主流觀點。但是,受託責任是否就不合適了?決策有用和受託責任二者究竟是替代關係 從屬關係還是其他關係?本文擬對此進行初步的 一 會計目標的...

對企業培訓的再思考和建議

培訓是企業為了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員工對職業的滿足程度,以組織 計畫和實施的形式對企業各類人員進行的一種教育投資活動,是通過員工對培訓內容轉化為工作行動以有效地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服務的過程。從投資與收益的角度進行考慮,員工培訓轉化為產出是乙個長期而漫長的過程,它涉及到培訓工作本身 mdash 培訓內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