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琴俱亡教學案

2022-10-13 15:03:08 字數 1966 閱讀 2800

溢水中學全照強

一、【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有感情的誦讀古文

2、積累部分常見的文言實詞和虛詞:篤、索、輿、徑、素、卒、而、了、既、俱等

★過程與方法

誦讀法、合作**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感受本文中深厚的兄弟情誼。

2、了解人物的形象說出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

二、【學習重點、難點】

★重點1、積累部分常見的文言實詞和虛詞。

2、了解文章大意。

★難點體會用獨特悼念方式表達深厚的兄弟情誼,感受淒美的愛的感情薰陶。

三、【教學方法】

誦讀法、合作**法

四、【預習導學】

(一)、給加點的字注音。

子猷病篤索輿奔喪

好琴擲琴慟絕亦卒

不調了不悲

(二)、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1)王子猷、子敬俱病篤2)便索輿來奔喪

(3)子敬素愛琴4)便徑入坐靈床上( )

(5)弦既不調

五、【教學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也許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比親情更可貴、更長久的了;也許,在我們這個生存的空間,沒有比我們摯愛的親人的離去更令人肝腸寸斷。這或許是我們生命中無法承受的痛。

古代大書法家王羲之有七個兒子,品格才華最突出的是子猷與子敬兄弟二人,這倆兄弟的感情非常好,《人琴俱亡》講的就是他們痛人心扉的故事。

(二)、《世說新語》及作者

此書是南宋文學家劉義慶撰寫,主要記載魏晉名士的言談軼事。最大特點是記述人物的片言隻語或者微小舉動,生動地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徵。

《世說新語》對後世文學有很大影響,書中許多故事成為詩文、**、戲劇的典故和題材,有的成為人們常用的成語,如望梅止渴、口若懸河、一往情深、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等等。

(三)、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加點字的讀音。

病篤語時了不悲此以喪矣索輿來奔喪弦既不調慟絕良久月餘亦卒

(四)、結合書下注釋,翻譯課文。注意翻譯文言文的方法。

注意下列句子的翻譯及重點詞語的意思。

1. 王子猷、子敬俱病篤,而子敬先亡。 俱,副詞,表範圍,都。篤,(病)重。

2. 何以都不聞訊息?此已喪矣。 何以,即「以何」,為什麼。

3. 語時了不悲。 語,動詞,說話。

4. 便索輿來奔喪,都不哭。 索,要。 奔喪,這裡指到王子敬家去看望喪事。

5. 子敬素好琴,便徑入坐靈床上,取子敬琴彈,弦既不調, 擲地雲。

素,向來,一向。 琴,動詞,彈琴。 徑,直往。 既,已經。

6. 因慟絕良久。月餘亦卒。 慟,痛哭,極度悲哀。 良,很。 亦,副詞,也。 卒,死。

(五)、課堂交流:

1、子猷在子敬死後「月餘亦卒」,他死去的原因有哪些?

2、課文描寫子猷先是「了不悲」 「都不哭」,後又寫他「慟絕良久」,他前後的表現是否矛盾?為什麼?

(六)、拓展延伸 :手足情是乙個不老的話題,生活中你有沒有真切的體會?

六、【課堂檢測反饋】

(一)、解釋加點字

俱病篤而子敬先亡何以都不聞訊息

此已喪矣便索輿來奔喪便徑入坐靈床上

弦既不調擲地雲人琴俱亡

因慟絕良久月餘亦卒語時了不悲

(二)、翻譯下列句子。

1、何以都不聞訊息?此已喪矣。

2、語時了不悲。

3、便索輿來奔喪,都不哭。

4、子敬素好琴,便徑入坐靈床上。

5、取子敬琴彈,弦既不調。

6、因慟絕良久。月餘亦卒。

七、【知識梳理與小結】

人琴俱亡

了不悲人亡抑制手

都不哭足

情琴亡——慟絕良久——噴發深

八、【課後作業】

1、課文中哪些語句最能表達子猷於子敬的兄弟之情?子猷「取子敬琴彈,弦既不調」,你認為「不調」說明了什麼?

2、課文寫了子猷獨特的悼念方式,獨特在**?

3、收集寫手足之情的詩句和諺語。

九、【課後反思】

教學案《荷塘月色》學案

1.荷塘月色 學案 朱自清教學目標 1.揣摩優美的藝術語言,賞析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的藝術手法。2.理清作品的事物線索和感情線索,析文中之情,賞文中之景,披文以入情 結合具體的景物描寫摹繪比喻 比擬 通感的修辭效果,同時尋蹤文中的美點。學法指導 1.反覆誦讀,能夠背誦經典段落。2.小組討論,把握作者感...

學案教學反思

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要努力避免出現類似的問題,努力把問題壓縮到最小,即使加以解決。需要我們的不斷鑽研,不斷的提高,挖掘出學案教學的巨大潛力,從而提高教學效果。1 我覺得學案教學最大的收穫就是收穫了學生的積極性。課堂不再是老師的一言堂,學生真正的參與到了學習中來。以前,總是感覺課堂有些沉悶,老師在講,...

學案教學反思

新課程理念突出強調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重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為切入點,把教學的立足點,由教師 教 轉向學生 學 把備 教案 變為備 學案 為學生課堂自主學習提供了文字和方案,實現了教學一體化,教與學協調同步,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與學生的學習方式,切實減輕了學生學習負擔,調動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