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長方體和正方1 二

2022-10-13 10:48:02 字數 4654 閱讀 9121

單元分析:

本單元知識是學生系統認識立體圖形特徵的開始。從認識平面圖形擴充套件到認識立體圖形,是學生發展空間觀念的一次飛躍。本單元分三個小節編排: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這一節中,還介紹了容積的概念。

單元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操作,認識長、正方體的特徵以及它們的展開圖。

2、了解體積(包括容積)的意義及其度量單位,會進行單位間的換算。

3、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長、正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並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探索某些實物體積的測量方法。

單元教學重難點:

重點: 了解體積(包括容積)的意義及其度量單位,會進行單位間的換算。

難點: 探索並掌握長、正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課時分配:

第一課時長方體

學習目標:

1、通過觀察實物和動手操作等教學活動,掌握長方體的特徵,形成長方體的概念。

2、理解長方體各面的長和寬與長方體的長、寬、高之間的關係。

3、通過觀察、思考和動手操作,培養探索與抽象概括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學習重難點:

1、掌握長方體的特徵,形成長方體的概念。

2、理解長方體各面的長和寬與長方體的長、寬、高之間的關係。

3、發展空間觀念。

學習準備: 課件、長方形框架、長方體實物若干。

學習過程:

一、複習匯入。

1、複習提問:同學們,大家回憶一下,以前我們都學過哪些圖形?(根據學生的回答歸類並板書)

2、拿出一些不同形狀的實物,讓學生說說這些物體是什麼形狀的。

3、課件出示教材第27頁的主題圖:長城上的磚、高樓、冰箱、衣櫃、電視機包裝箱都是什麼形狀的?(學生回答後,多**閃動上述物體的長方體或正方體輪廓)

4、引導: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物體都是長方體的或正方體的。同學們還知道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嗎? 過渡:今天我們就來進一步認識長方體。(板書課題)

二、進一步認識長方體,**長方體的特徵。

1、認識長方體的面、稜、頂點。

指導學生直接認識長方體的面、稜、頂點:拿出大家準備好的長方體紙盒。(摸著長方體的面)長方體上這種平平的面我們把它叫做長方體的面,請大家摸一摸;兩個面相交的地方(指長方體的稜)叫做長方體的稜,請大家用彩筆在自己的長方體上畫出長方體的稜;三條稜相交的點叫長方體的頂點,請大家摸一摸長方體的頂點。

2、研究長方體的特徵。

(1)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長方體各部分的名稱,那你們知道長方體有多少個面、多少條稜、多少個頂點嗎?長方體的面是什麼形狀的?請大家拿出長方體按照書上第28頁**中的順序進行觀察,在小組內交流,並把結果填在**中。

(巡視指導,提示學生注意順序。)

(2)有沒有形狀大小都相同的面?你是怎麼發現的?(根據回答,在表中同步板書)

(3)下面我們來數一數長方體稜的條數。(為避免重複和遺漏,提示學生:把每組互相平行的稜各自用同一種顏色或記號標出來,數一數每組中各有幾條稜,再算出長方體一共有多少條稜)

(4)大家用尺量一量每一種顏色的稜的長度,說說你發現了什麼。

(5)大家來數一數長方體的頂點有多少個?

(6)下面同學們一起來概括一下,長方體有哪些特徵?

3、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1)讓學生小組合作,用細木條和橡皮泥做乙個長方體框架。(巡視指導)

(2)在製作過程中,大家有沒有發現什麼?12條稜的長度有什麼關係?

(3)長方體中相較於同乙個頂點的稜有幾條?這幾條稜的長度怎樣?

(4)直接給出長、寬、高的概念:我們把相交於乙個頂點的三條稜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5)長方體的形狀、大小和它的長、寬、高有關係嗎?

(6)讓學生把長方體橫放、豎放、側放,根據長方體擺放的不同情況,讓學生說出他的長、寬、高。

4、出示乙個長方體框架:如果我想知道做這個長方體框架需要多長的鐵絲,應該怎樣計算?

5、哪種方法更方便?

三、教學效果測評。

1、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29頁「做一做「。

2、引導學生完成教材練習五第1題。

3、引導學生完成教材練習五第3題。

引導思考:每乙個面的長、寬又是多少呢?和上面的結果有什麼聯絡?

四、全課總結。

本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板書設計長方體

(1)長方體有6個面。(2)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的。(特殊情況下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的)

(3)相對的面是完全相同的。(4)長方體有12條稜。(5)相對的稜的長度相等。

(6)長方體有8個頂點。

第二課時正方體

學習目標:

1、通過觀察實物和動手操作等教學活動,掌握正方體的特徵,形成正方體的概念。

2、理解正方體與長方體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3、通過觀察,思考和動手操作,培養探索與抽象概括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學習重難點:

1、理解正方體與長方體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發展空間觀念。

學習準備: 課件、正方體框架、正方體模型。

學習過程:

一、複習引入。

1、上次課我們學了什麼,還記得嗎?(老師簡單列表板書)

2、拿出正方體的模型,引導:大家看看我手上的這個立方體,它跟長方體有什麼不一樣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

二、**正方體的特徵及其與長方體的關係。

1、研究正方體的特徵。

(1)和上次課一樣,大家自己動手數一數正方體有多少個面、多少條稜、多少個頂點?(巡視指導,提示學生注意順序)

(2)正方體的面都是什麼形狀?它們的大小有什麼特徵?(以**形式板書學生匯報結果)

(3)大家再看看正方體的稜有什麼特徵。(板書結果)

(4)指出:其實正方體是由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那正方體有沒有長、寬、高之說呢?

(5)肯定學生的回答,指出:由於正方體所有的稜的長度都相等,所以它的長、寬、高都叫做稜。

2、指導完成教材第30頁「做一做」。巡視指導,學生匯報結果。

3、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比較。

既然大家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都有了解,現在我們就比較一下它們的特徵有什麼異同。(提示學生可以從面、稜、頂點等方面將進行思考,列**進行比較。) 學生完成後教師作適當補充。

4、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係。

(1)通過前面知識的學習或比較,大家認為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麼關係呢?它們有很多相同點,也有不一樣的地方。

(2)正方體可以看成是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如果用集合圖來表示它們的關係,應該怎麼畫?你能講一講是什麼意思嗎?

三、鞏固練習。

1、引導學生完成練習五第2題。

2、引導學生完成練習五第8題。

(1)大家先想像一下,應該用幾個小正方體?

(2)到底是4個還是8個呢?大家動手驗證自己的猜想。

四、全課總結。 大家這節課有什麼收穫?

五、作業設計

第三課時:練習

學習內容:求長方體正方體稜長和及相應練習

學習目標:複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研究稜長和的計算。

學習重點: 1、長正方體的特徵。2、稜長和計算方法。

學習難點:稜長和計算方法。

學習設計:

一、出示課題,學習目標

複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研究稜長和的計算

二、計算: 1、小賣部要做乙個長2.2公尺,寬40厘公尺,高80厘公尺的玻璃櫃檯,先要在櫃檯

各邊都安上角鐵,這個櫃檯需要多少公尺角鐵?

獨立思考,列式計算,小組交流方法。

匯報:你是怎樣想的?

2、為迎接五一國際勞動節,工人叔叔要在工人俱樂部的四周裝上彩燈(地面的四邊不裝)。已知工人俱樂部的長90厘公尺,寬55厘公尺,高20厘公尺,工人叔叔至少需要多長的彩燈線?

問:地面的四邊不裝,是指哪四條邊不裝?計算至少需要多長的彩燈線,是求幾條邊的長度和?

獨立計算

練一練: 1乙個長方體的長是8厘公尺,寬是16厘公尺,高是5厘公尺。它的稜長和是多少厘公尺?

2、乙個正方體的稜長和是48厘公尺,這個正方體的稜長是多少厘公尺?

三、鞏固練習:

1乙個長方體的所有稜長和72厘公尺,已知長是8厘公尺,寬是6厘公尺。高是多少厘公尺?

2學雷鋒小組為班裡做乙個節約箱,箱長5分公尺,寬長4分公尺,高長3分公尺。想一想應該怎樣做?至少需要多大的紙板?

四、作業:

反思:第一課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學習目標:

1、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意義,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2、在理解和推導長方體表面積計算方法的過程中,培養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同時發展空間觀念。

3、學會解決實際生活中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計算的問題。

學習重難點:

1、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意義,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2、確定長方體每乙個面的長和寬。

3、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 硬紙片、課件、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展開的教具。

學習過程:

一、引入表面積。

1、同學們,你們知道長方體或正方體的紙盒展開後是什麼形狀?

2、拿出你們準備好的長方體或正方體紙盒和剪刀,沿著稜剪開,看看是什麼形狀。(巡視)

3、組織學生展示展開圖。

4、大家知道展開前長方體或正方體的每個面在展開後是哪個面嗎?

5、現在大家在沒剪的那個盒子上分別用「上」、「下」、「前」、「後」、「左」、「右」標明6個面(可作相應演示),然後與剪開的那個作對比,在展開圖上相應標出6個面,並找出對應的長、寬、高。

第三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

本單元的教育目標 1.通過觀察 操作,認識長方體 正方體以及它們的展開圖。2.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長方體 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解決表面積計算的問題。3.在探索長方體 正方體特徵以及它們展開圖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4.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並試圖尋找其他方法 能表達解決問題...

第三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總結 1

一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 長方體 有6個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長方體放桌面上,最多只能看到3個面。有12條稜,相對的稜長長度相等,而且相對的稜互相平行 12條稜可以分為3組 分別為長 寬 高 每組的4條稜一樣長 長方體的稜長總和 長 4 寬 4 高 4 長 寬 高 4 有8個頂點,每個頂點上的三條稜...

長方體和正方體單元練習

一 填空題。1 乙個長方體的長是25厘公尺,寬是20厘公尺,高是18厘公尺,最大的面的長是 厘公尺,寬是 厘公尺,乙個這樣的面的面積是 平方厘公尺 最小的面長是 厘公尺,寬是 厘公尺,乙個這樣的面的面積是 平方厘公尺。2 乙個長方體的長是1公尺4分公尺,寬是5分公尺,高是5分公尺,這個長方體有 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