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茅廬》教學設計

2022-10-13 05:51:07 字數 4953 閱讀 2194

《三顧茅廬》教學實錄

因為是借班上課,課前圍繞《三國演義》有關常識與學生進行交流,既檢查了學生對《三國演義》熟悉程度,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做到未成曲調先有情。

第一教時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三顧茅廬》,《三顧茅廬》就選自羅貫中所著的《三國演義》。現在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要求:1、讀通課文,做到正確流暢;2、聯絡上下文理解生字詞;3、讀後想想課文寫了怎樣一件事。

(學生自學,教師巡視,隨機指導,及時表揚讀得認真的學生。)

師:誰願意站起來朗讀?

(學生分節朗讀)

師:倒數第二自然段,同學們有沒有發現,這段話跟前面不一樣,文縐縐的,像「久聞大名」、「光臨草舍」、「禮讓一番」等詞句你們能理解嗎?你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嗎?

生:「久聞大名」就是早就聽說您的名氣了。

生:「光臨草舍」就是來到我這麼簡陋的家。

生:「光臨草舍」就是您來到我這麼簡陋的茅草房。

生:「禮讓一番」就是「你先坐,你喝茶」這樣的話。

師:也就是客氣一番。你們的話簡單明瞭,通俗易懂,那課文為什麼用那些文縐縐的話,而不用你們的話呢?

生:我覺得課文的言語很精練。

生:劉備、諸葛亮都是有學問的人,講話也就文雅了。

生:劉備、諸葛亮他們的性格謙恭有禮、溫文爾雅。課文裡的話符合他們的身份。

師:說得真好。言語描寫要符合人物的身份,人物的性格,讓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我們仔細體會體會,好好讀一遍。

[這裡讓學生體會語言的不同風格,懂得什麼人說什麼話,人物的語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要吻合人物的性格。]

師:請兩位同學到黑板前來,其餘同學在自己的本子上,聽寫幾個詞語:怏怏而回謁見慚愧輔佐三顧茅廬

(反饋聽寫結果,相互糾錯改正]

師:聯絡上下文,你能說說這五個詞語在文中的意思嗎?

生:「怏怏而回」就是很不高興地回去了。課文指劉備三人見不到諸葛亮很失望。

生:「謁見」就是去拜訪。

師:我到你家來拜訪是不是謁見?

生:那不能用。應該是下級拜見上級。晚輩拜見長輩。

師:說得很準確。而且是很有敬意的拜見才叫謁見。

生:輔佐就是幫助別人。課文指諸葛亮幫助劉備

師:請你幫個忙把教室的門關一下,能說請你輔佐嗎?

生(大笑):不能說,這件事太小了。輔佐要用在大事情上。

師:對,輔佐就是幫助成就大的事業。

[運用歸謬法讓學生形象地了解詞語的感**彩,表達程度,適用範圍,把詞語教活。]

生:「三顧茅廬」就是三次去拜訪茅草房。

師:是拜訪茅草房嗎?

生:是拜訪住在茅草房裡的諸葛亮

師:連起來說完整。

生:三顧茅廬就是劉備三次拜訪住在茅草房裡的諸葛亮。

師:對,這就是課題的意思。請你們迅速搜讀課文,在課題前加上拜訪的原因,課題後加上拜訪的結果。自己試著連起來說說,要求語言通順連貫。

(學生邊默讀邊作記號)

生:劉備非常仰慕諸葛亮的才幹,想請他幫助自己完成統一大業,就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

生:劉備非常仰慕諸葛亮的才幹,想請他幫助自己完成統一大業,就三次到茅草房裡去拜訪。諸葛亮看到劉備很有誠意,就答應出山,並輔佐他打了很多勝仗。

[解釋課題,補充課題。通過課題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既降低了概括文章內容的難度,又引導學生學會了一種概括主要內容的新方法。]

師:是啊,同學們說的其實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當時正是東漢末年,豪強四起,群雄割據。

有董卓、呂布、袁紹、袁術、曹操、孫權等,他們之間常常發生戰爭,百姓是苦不堪言。劉備見此決心匡扶漢室,救黎民於水深火熱之中。這就是文中所說的統一大業。

讀了課文,你能談談對文中劉備這個人物的印象嗎?

生1:劉備是個對人誠心誠意的人

生2:劉備是個禮賢下士的人。

生3:劉備是個求賢若渴的人。

師:是啊,劉備這個人物形象逼真鮮明,躍然紙上,令我們過目不忘。作者是怎樣來描寫的呢?

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研究的主要內容。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劃出文中能體現劉備求賢若渴的語句,然後可選擇一處加以評述,也可組合起來評述。

1學生默讀,自劃,評述

2同桌輕輕交流

第二教時

師:上節課我們對劉備這個人物進行了研究,現在來交流一下。

生1:我從劉備對張飛的兩次斥責可以看出劉備對諸葛亮的誠心。因為劉、關、張桃園三結義,親如兄弟。可是現在為了請諸葛亮不惜斥責自己的兄弟。足見對諸葛亮的誠心。

師:你說得真好,第一次是斥責,第二次是大聲斥責,你能把這兩句話讀好嗎?

(學生讀得很衝,給人罵的感覺)

師:你這個劉備好兇啊!雖是斥責,但畢竟是兄弟啊!

(這一「挑逗」,學生領悟了,讀的語調更合情理了。)

師:這就叫聰明。一點就通。還有願交流的嗎?

生2:我從「劉備還有半里多地就下馬步行,以看出他的誠心。」古人對特別有地位的人有這樣的要求,叫文官落轎,武官下馬,表示極大的尊敬。(聽課教師一片掌聲)

師(大為佩服):了不得,你怎麼知道?

生:我從電視上看來的。

師:看了能記住,記了能用上,就是好本領。留心生活,處處皆學問啊!

生3:我從「輕輕敲門,恭恭敬敬地等著,等了好長時間」可以看出劉備對諸葛亮是誠心誠意的,那麼長時間,自始至終這樣恭敬的,一般人肯定做不到。

師:我們以前學過一篇課文叫《程門立雪》,我們深為感動,但那是學生對老師的敬意。可文中劉備是大漢皇叔,一方諸侯,已是名聞天下,連曹操也說天下英雄只有劉備和他兩個。

而諸葛亮當時只是一介草民,平頭百姓。而且劉備當時已有47歲,而諸葛亮卻只有27歲,劉備能做到如此恭敬,真是令人嘆服。[句與句的聯絡,滲透人文內涵,與故事背景聯絡,教師適當介紹,促進語言內化。

]師:你們認為讀好這段話,應該強調那些詞語?

生:我覺得像「半里多地、就下馬步行、輕輕敲門、恭恭敬敬、好長時間」這些詞語都應強調。

師:說得好。不知你讀得好不好?

(學生讀得很投入)

師:你真聰明,把「輕輕敲門、恭恭敬敬」讀得較輕,把劉備的誠意給讀出來了。有時輕讀也是一種強調。還有補充嗎?

生4:我從「下拜、謁見、懇請」這些詞語可看出來。因為從身份、地位、年齡上來看,劉備根本不需要如此客氣,如此謙遜的。

師:你分析的很準確。

同學們尋找得很全面,很準確,分析得也很透徹,但只是零星的、分散的表達,現在我增加難度,要求同學們尋找乙個好的方法,把它整合起來概括地回答。先自己試試。

(學生自由準備,同桌討論。)

生:我覺得劉備邀請諸葛亮很有誠意,當他前兩次拜訪諸葛亮都不在時,他毫不氣餒,第三次又前往;當張飛對諸葛亮不敬時,他是大聲斥責;當他離茅廬還有半里多地時,就下馬步行;當知道諸葛亮還在睡午覺時,他就在簷下恭恭敬敬地等待;當見到諸葛亮時,他趕緊下拜。這些足見劉備的誠意。

師:這位小朋友真聰明,用「當------時,劉備-----」的句式把內容整合起來表達,效率就提高了。

生:我從劉備的說話上看出來,他稱諸葛亮是當今大賢,見到諸葛亮用」謁見、懇請「這些謙恭的詞語;從行動上看出來,雪一停馬上起身;未到茅廬就下馬步行;諸葛亮睡午覺就恭敬等候;見到諸葛亮是趕緊下拜。

師:這位同學根據語言、行動歸類表述,簡單明瞭,更是技高一籌。

生:我還從張飛和劉備對諸葛亮的不同態度上可以看出來。劉備是那麼誠心,而張飛卻是那樣無禮。

師:是啊,文中的張飛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覺得張飛是個怎樣的人?**看出來?

生:我覺得張飛是個很鹵莽,不懂禮節的人。從他說三句話可以看出來,「叫來得了;一根繩子捆來就是了;放一把火,看他起來不起來?」

師:僅僅是鹵莽嗎?你還發現什麼?

生:我發現他的火氣是越來越大了,他發火是因為張飛很敬重劉備,大哥在他眼裡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而現在受到如此怠慢。他能不生氣嗎?

師:你真聰明,因為敬重所以生氣。你能把這三句話的味道讀出來嗎?

(學生朗讀,但沒那種氣勢)

師(提醒):張飛說話多乾脆啊,「得了」,「就是了」,「看他起來不起來」,這就是張飛的語言啊!這些詞你得把握好,再來試試。

(生讀,朗讀質量明顯提高)

師:同學們,我們今天的研究很有成效,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品質就在他的一言一行中體現出來了。現在請同學們根據剛才對人物的理解,自選一段,讀出人物的形象,讀出人物的味道,讀出人物的神韻來。

等下競賽。

(每組一人競賽,朗讀很到位。然後一起讀最後一段。)

師:課文最後一句說諸葛亮輔佐劉備打了很多勝仗,你知道有哪些勝仗?

生:火燒新野,火燒赤壁

生:七擒孟獲,

生:三氣周瑜,智降姜維,空城計

生:草船借箭

師(豎起大拇指):你們的知識真豐富!諸葛亮幫助劉備打了很多很多勝仗,而且最後建立了蜀漢王朝。你想,到那時,張飛回憶起三顧茅廬時的情景,心裡又會怎麼想呢?請你寫在書本上。

(學生饒有興趣,很認真地寫。)

生:張飛想,諸葛亮果然是個人才,水平果然了得。當時我真是有眼無珠,說他是乙個村夫,如果當初只把他捆來,他肯定不情願,捆得了他的人,捆不了他的心啊。

生:張飛想,大哥不愧為大哥,真是慧眼識英才,若不是大哥三顧茅廬,就請不來諸葛亮,也就沒有了現在蜀漢王朝,我太鹵莽了,險些壞了哥哥大事。

生:張飛想,大哥對人那麼有誠意,才請來了大賢諸葛亮,才打了那麼多勝仗。我也應該像大哥一樣,遇事不鹵莽,要尊重人才,重用人才,那才能打更多的勝仗。

```````

師:是啊,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尊重人才用好人才,方能成就大業。

古時候是如此,在知識就是經濟,人才就是財富的今天,就尤為突出了,所以「三顧茅廬」這個成語到今天也成為尊重人才,求賢若渴的代名詞了。

今天的課到此就結束了,最後我想補充的是我們六年級已經有能力去看原著了。

如原著中對臥龍崗有這樣一段描寫(螢幕顯示):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清澈,地不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鶴相親,松簧交翠。這段景物描寫對刻畫人物有什麼作用呢?

如原著中諸葛亮的草堂有副對聯:寧靜而致遠,淡泊以明志。這副對聯對刻畫人物有用嗎?

又如原著中諸葛亮醒來吟了一首詩: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

這首詩又有什麼含義呢?因此去讀原著定會給你更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拓展延伸,課內外結合。培養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尤為重要。]

教後評析:

本實錄是筆者在新昌縣小學語文教師培訓班上交流的兩堂課,回顧這兩堂課,我認為盡力做到了:

1、感悟體驗與學習語言相結合

《三顧茅廬》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 能正確 流利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能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有條理地複述課文。2 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3 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喻的事物之間的關係 學習用 來到 只見 的句式寫一處景物。4 初步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教學...

《三顧茅廬》教學設計

教學提示 一 課型 閱讀課 二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 流利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 三 四自然段。2 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6個字只識不寫。認識2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3 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事物之間的關係 學習用 來到 只見 的句式寫一處景色。4 初步認識劉備...

三顧茅廬教學設計

三顧茅廬 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黎鋒教學目標 1 粗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2 學會生字新詞,讀準多音字 塞 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3 能正確 流利地朗讀課文,並讀通難讀的句子。4 了解故事的起因和結果。教學重點 1 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2 能正確 流利地朗讀課文。教學難點 了解課文大意。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