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坐敬亭山》教案

2022-10-11 13:24:03 字數 1968 閱讀 5018

第一課《古詩詞三首》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的目標:

學會本課的生字、生詞。借助字典與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的目標:

學生通過自己查閱課外資料、字典,朗讀體會、小組合作來學習古詩 。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想象古詩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有感情的誦讀古詩。

教學方法:知識搶答式匯入,情境創設法,自主合作學習法,巧解圖畫理解詩意等。

教學準備:敬亭山文字資料、白紙。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獨坐敬亭山》

激趣匯入,揭示課題。

1.匯入語:

我們先進行乙個課外知識搶答。唐朝是我國古詩創作最旺盛的時期,在眾多詩人中,有兩位最著名的詩人,他們是誰?

(根據學生課堂反應,老師提示:乙個是李白,人稱「詩仙」,乙個是杜甫,別稱「詩聖」。)

2.揭題,誰來背李白的詩,會背幾首就背幾首。

(學生可能會背要學習的這首,應該表揚,且要順勢揭題板書。)

整體誦讀,初步感受。

1.啟示學習方法和要求:

(1)自由讀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特別是生字的讀音。然後看注釋理解詞句;

(2)反覆朗讀,體會詩人當時的思想感情;

(3)再講出詩歌的背景,匯出「孤獨」的詩歌基調。

2.學生自由讀古詩,然後再指名朗讀古詩,聽聽是否讀的既正確又通順。

3.借助詩文注釋,整體感知內容。

(1)釋題意。

獨坐:單獨的坐。

敬亭山:原名昭亭山,屬黃山支脈,東西綿亙百餘里,大小山峰60座,海拔317公尺。

連起來題目是什麼意思呢?

(2)抓景物。

詩中寫了哪些景物?這首詩寫了眾鳥、孤雲、敬亭山三樣景物。

分部解讀,感悟詩情。

學習「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畫。根據自己的理解,讓學生用簡筆畫畫出這兩句詩的意思。

議。說說為什麼畫好多隻鳥?為什麼只畫一片雲?幫助理解「眾鳥」和「孤雲」。

再出示一空白的畫面,讓學生說說為什麼需要這個畫面,以此理解「盡」和「去」。

轉。教師語言過渡:看來靜止的畫面是無法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字裡的精妙的。眾鳥飛走了,孤雲離去了,現在只剩下李白乙個人了,怪不得題目裡是——「獨」坐敬亭山。

品。坐著這種孤獨的內心境界是通過什麼表達的?你從哪些字詞中看出來的?引導學生品味語言的內蘊。

讀。引導學生反覆誦讀,讀出孤獨的味道。

學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質疑。學生提出自學這兩句詩的疑難問題。

可能有:既然「只有敬亭山」,為什麼會看不厭呢?敬亭山真的那麼好看,令人看不厭嗎?課題中的「獨」是很孤獨,這裡卻寫「相看兩不厭」,不是矛盾嗎?

釋疑。提供敬亭山的文字資料,體會李白看敬亭山看不滿足的表面原因是景美。

山上有一峰庵、擁翠亭、雲齊閣、翠雲庵等亭台樓閣,此外還有雲根石、額珠樓、最高亭、穿雲亭、十賢祠、太白樓、古昭亭坊、勒詩石、裴公井、綠雪井、夢珠泉、廣教寺、雙塔、懷英亭、龍首亭等。

追問:李白僅僅把敬亭山當作乙個景物來看嗎?(詩人把敬亭山當作朋友。)

感悟。既然詩人與敬亭山成為了朋友,那大家聯絡上下文想想詩人在敬亭山上會與這個「好朋友」說些什麼呢?

的確,大家想的都很對!詩人確實找到了朋友,但老師卻認為詩人還是很孤獨,你們認為呢?難道不是嗎!你們看作者只能在大自然中找朋友,而現實生活中呢,找不到朋友,難道他不孤獨嗎?!

品讀。此時,你就是詩人李白,你來吟一下這首詩吧!引導學生反覆誦讀,讀出應有的語氣。

表情朗讀,昇華詩意

1.《獨坐敬亭山》看似寫景,其實也是抒發作者的感情,就讓我們也帶著作者的感情再來讀一讀這首詩吧。引導學生用各種形式朗讀全詩。

2. 背誦全詩。

板書設計:

獨坐敬亭山

看相看鳥盡雲閒←————坐←——————→敬亭山

(備感孤獨) (尋求安慰)

獨坐敬亭山

獨坐敬亭山 教學反思 獨坐敬亭山 是一首古詩,是四年級下學期的第一篇課文,這首詩看來非常簡單,但是詩中透出的孤獨之感對於小學生來說不好體會。所以,在課的起始階段把學生緊緊地抓住,並且帶入到學習的情境中就顯得至關重要。我在備課的過程中猶豫再三也不知怎樣匯入才好,後來就確定了以學生學過的山水詩為出發點,...

獨坐敬亭山反思

在教學 獨坐敬亭山 這首古詩時,我在學生介紹完李白的相關資料後,又補充介紹了這首詩的寫作背景 當年,詩人被迫離開長安已整整十年,世態炎涼,長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飽嘗了人間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詩人通過對敬亭山景象的描寫,抒發了因懷才不遇而產生的孤獨寂寞的感情。有了這個知識,學生對於整首詩意思的把握就...

《獨坐敬亭山》教學反思

我國古代的讀書人,從上學之日起,就日誦不輟,一般在幾年內就能識記幾千個漢字,熟記幾百篇文章,寫出的詩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為滿腹經綸的文人。為什麼在現代化教學的今天,我們念了十幾年書的高中畢業生甚至大學生,竟提起作文就頭疼,寫不出像樣的文章呢?呂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銳地提出 中小學語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