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坐敬亭山反思

2022-01-29 07:06:27 字數 588 閱讀 2396

在教學《獨坐敬亭山》這首古詩時,我在學生介紹完李白的相關資料後,又補充介紹了這首詩的寫作背景:當年,詩人被迫離開長安已整整十年,世態炎涼,長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飽嘗了人間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詩人通過對敬亭山景象的描寫,抒發了因懷才不遇而產生的孤獨寂寞的感情。

有了這個知識,學生對於整首詩意思的把握就更加容易了,在匯報完一二句的詩意後,我追問道:「你從哪些詞上能體會出詩人孤寂的心情?」學生馬上答出:

「眾鳥高飛盡」的「盡」字,「孤雲獨去閒」的「孤」和「獨」 字,都能體會出詩人的孤寂。因為詩人的孤獨,他看到鳥兒和白雲似乎也不願陪他,都離他而去了。我微笑著表揚了發言的同學,班級的同學也表示贊同。

這時,趙習雯同學舉起手來,說:「老師,我還有不同的理解。」我讓她說說看。

她說:「我覺得從『眾鳥』和『閒』可以看出鳥兒雖然是要飛向遠方,但是也有自己的夥伴陪著。天空中雖然只有一片雲但是它也是悠閒自在地飄走的。

而這就與詩人的孤寂形成了對比,顯得詩人更加孤獨和寂寞了。」聽了她的發言,我首先予以肯定,並鼓勵其他同學今後和要這樣發言。同時我也感到這個孩子真的很有想法,並且她還能夠把自己的見解清晰得表述了出來。

如果課堂上,其他的學生也能如此,我們的語文課不就上出「語文味」來了嗎?

獨坐敬亭山

獨坐敬亭山 教學反思 獨坐敬亭山 是一首古詩,是四年級下學期的第一篇課文,這首詩看來非常簡單,但是詩中透出的孤獨之感對於小學生來說不好體會。所以,在課的起始階段把學生緊緊地抓住,並且帶入到學習的情境中就顯得至關重要。我在備課的過程中猶豫再三也不知怎樣匯入才好,後來就確定了以學生學過的山水詩為出發點,...

《獨坐敬亭山》教學反思

我國古代的讀書人,從上學之日起,就日誦不輟,一般在幾年內就能識記幾千個漢字,熟記幾百篇文章,寫出的詩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為滿腹經綸的文人。為什麼在現代化教學的今天,我們念了十幾年書的高中畢業生甚至大學生,竟提起作文就頭疼,寫不出像樣的文章呢?呂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銳地提出 中小學語文教...

《獨坐敬亭山》教案

第一課 古詩詞三首 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的目標 學會本課的生字 生詞。借助字典與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過程與方法的目標 學生通過自己查閱課外資料 字典,朗讀體會 小組合作來學習古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想象古詩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教學重難點 體會詩人表達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