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提問要創設問題情境培

2022-10-10 23:57:05 字數 4871 閱讀 6627

養學生自主探索能力和創造能力

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是一門藝術,運用的好,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好的課堂提問,能幫助師生交流資訊,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能幫助學生複習舊知識,理解新知識。

一、 課堂提問要創設民主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課堂教學中,教師巧妙的運用提問藝術,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活躍學生思想,使學生思維處於積極的狀態。問題提的好甚至能起到「一石擊起千層浪」的作用。

教師的課堂提問,要根據教材內容,針對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這是加數對學生了解和研究的結果。學生對不同問題作出不同程度的回答,又可以得到教師的評價。

當教師鼓勵學生公開發表自己的觀點,並對學生在班上的發言給以好的情感支援時,課堂上就能容易產生師生之間自由交融的、民主、平等、和諧的情境。教學實踐證明,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係,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於學生獨立思考,主動學習 ,也有利於教師質疑問難,啟發引導。

1 提問要富有啟發性,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第1頁課堂提問要有意創設情境,揭示知識的矛盾,引導學生的認知衝突,促使其思考、探索新知。教師首先要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注意體態語言。如面部表情、眼神、態度等的運用,融洽師生關係、縮短心理距離,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在和諧的氣氛中提出問題,學生就能夠主動思考、積極回答。對於學生的回答,教師給予不同層次的激勵性語言的肯定,學生就產生了成功的愉悅感,對所學的知識興趣更濃,好奇心更強,求知慾望更高。

如在教學「數的整除」時,教師在小黑板上寫乙個大一點的數,問:這個數能被2整除嗎?學生通過筆算作出回答。

教師接著說:「剛才我看到同學們都是通過計算來判斷,算的時間很長,很麻煩,老師可不用筆算,只要一看數字,就可以準確的判斷,如果不信,同學們可以考考老師」?這時同學們興趣盎然,積極舉手考老師,幾個回合下來學生心服口服,心想老師到底有什麼絕招呢?

學生心理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

2.課堂教學提問要發揚民主,提倡四個允許,讓學生大膽猜一猜、想一想。

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揚民主,鼓勵同學「有多大勁使多大勁」歡迎學生質疑和發表意見,向學生提倡「四個允許」即允許答錯了重答;答不完整時允許請別人幫忙;不同意見允許爭論;允許存在不惟一答案。這些教學方法,有利於激發學生勤奮思考,積極回答。

學生認識數學、理解數學、掌握數學、應用數學的重要方法之一

第2頁就是自主探索。在教學中教師適時組織學生進行「猜一猜、想一想、試一試」的活動,是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能力的有效途徑。

猜想是直覺思維的一種形式,它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偉大的科學家牛頓說:「沒有大膽的猜想就作不出偉大的發明」。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把猜想引進課堂,創設猜想情境,給學生提供猜想的機會,調動學生的猜想情趣,就能使學生很快進入自主學習的狀態。

如教學「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動手自製1平方厘公尺小方塊50個;長6厘公尺、寬3厘公尺和長8厘公尺、寬4厘公尺的硬紙板兩塊。當老師提出「乙個長方形,知道了它的長和寬,能不能求出長方形的面積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教師引導學生用1平方厘公尺的小方塊量一量長6厘公尺寬3厘公尺的硬紙板,看一看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有多少平方厘公尺。

學生通過實際量一量回答是18平方厘公尺。教師接著提問:剛才同學們用量的方法知道長方形的面積是18平方厘公尺。

如果用數字算一算,同學們猜一猜、想一想怎麼算?大部分學生猜出是6乘3得18平方厘公尺,少部分學生猜出是3乘6得18平方厘公尺。同學們下的結論準確不準確,由此產生了矛盾為了驗證猜測的結果是否正確,學生繼續用量一量的辦法和算一算的辦法,推算度量出長8厘公尺、寬3厘公尺的長方形面積是一致的。

這樣不但培養學生探索知識的主動性能力、也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能力和直覺思維能力。

第3頁二、提問要抓住關鍵,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勤於思考,主動學習的動機。

課堂提問就是要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處於「憤」「悱」的心理狀態中,引起學生的注意,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思維,加深學生的印象。發展學生智力和能力。學生的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疑問是思維的第一步。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美國教育家克伯屈說:

「思維就是對未知的探索,困難是思維的原因」。疑問、困難是從何而來?它就是來自教師巧妙的提問。

1、有疑問才會產生思考,有思考才能獲得知識。

教師不僅要為學生提供思考問題的時間、空間,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認識和解決數學問題,還要創設情境,擴大學生的思維空間。

如在教學「兩步計算應用題」時,教師引入新課後出示:「二年級同學做紙飛機,男生做了15架,女生做了14架,送給學前班小朋友12架,還剩多少架?」提問:

「同學們讀後知道了那些是已知條件?問題是什麼?要解答問題首先要算什麼?

再算什麼?請說一說是怎麼想的?算式中的各個數表示什麼?

通過這些數學問題的提出,使學生自覺的產生了求知的需求;抓住了關鍵,突出了重點、難點。教學的每乙個環節都盡量讓學生積極動腦,主動探索和積極表述。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重視學生的結果,更重視學生獨立思考的過程。

有利於提高學生自主探索能力,有利於提高學生想的質量和培養想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

第4頁2、設定各種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尋求外界刺激,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滿足學生的「自我需求」。

創設特定的學習情境,對於學生學習數學很有必要。在課堂教學中,為了組織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中去,必須創設各種問題情境,設定各種具有啟發性的外界刺激,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因為創設學習情境,有助於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有助於使學生產生想象,從而能獎勵學生嘗試參與和探索知識的慾望,達到感知新知的目的。

如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教師設定幾個具有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回答:(1)如果有兩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同學,每個同學分到幾個?(2)如果有乙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同學,每人分幾個?

(3)你能用乙個數來表示「半個」嗎?此時學生會自然而然地產生一種強烈的求知慾望,他們會把學習一種新的數(分數)作為自身的需要,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這時進行新課的教學,學生就能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的全過程都在創境激趣,使學生始終保持主動的學習熱情。

3、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不斷激起學生的認知衝突,善於捕捉各種激勵因素,機智地、巧妙地、不失時機地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激勵學生新的學習動機,產生新的學習需要。

提問要抓住關鍵內容和關鍵時機,緊扣教學目標和重點,激勵學生思考。因此,要求教師要深入鑽研教材,熟悉學生,能估計到學生有疑難的地方。

如在教學「乙個施工隊有砂子2500方,用去2/5,還剩多少方?

第5頁時,教師可先啟發學生根據題意畫出線段圖,教師再結合圖形提問:這道題把誰看作單位「1」?要求還剩多少方,可以先求什麼?

根據已知條件怎樣求已用去多少方砂子?學生通過回答上述問題,得出第一種解法:2500-2500×2∕5=1500(方)。

此時,教師應不失時機地進一步提問:如果知道剩下的砂子是原來砂子的幾分之幾,能不能求出剩下砂子的方數?怎樣求出剩下的砂子是原來砂子的幾分之幾?

這樣在關鍵處點撥,學生不難得出第二種解法:2500×(1-2/5)=1500.課堂提問除了抓住教學內容的關鍵外,還要抓住提問的關鍵時機,要在學生形成懸念時、概括時和加深理解時提問。

三、提問要面向全體、要適度,能發現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課堂提問要根據學生知識結構、基本技能、思維能力來設計。如果太簡單如:「對不對」「是什麼」之類的,不帶有任何啟發性的問題,看起來課堂氣氛很活躍,有問有答,而實際上學生的思維發展毫無益處,甚至會逐漸形成「學生動口不動腦,答案書上找」的被動狀態;如果太灘,學生經過努力思考後,仍不得其解,這會使學生喪失解決問題的信心。

恰當的、適度的提問,是開啟學生思路、啟發學生思維、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的有效途徑。

教師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然後根據教學目的、要求與問題的難易程度,有目的地選擇提問物件。這樣可以吸引所有的學生都積極的

第6頁參與思維活動,促使每個學生用心回答問題,克服只提問「尖子」學生,避開學困生,使大部分學生在教師的提問時不積極參與,而是消極等待甚至把自己當做局外人,最終導致他們的思維能力下降,學習成績差。教師的提問要提倡「八面騷擾法」。教師的提問、板演、練習時,要面向全體,注意個體,實現有差異發展,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力爭都獲得相應的成功。

課堂提問要善於激發學生聯想,開拓學生思路,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造思維能力,從而把學生從死記硬背的被動狀態中解脫出來,使其學習靈活,具有創造能力。如教學三角形的認識時,教師讓學生準備三根火柴梗,課堂上教師用三條線段圍成圖形,讓學生在課桌上用火柴梗擺出這個圖形,引導學生觀察、感知三角形的表象然後讓學生討論:什麼樣的圖形是三角形?

同學們能用一句話概括出來嗎?學生就會在互探、互補的過程中得出三角形的定義,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理解和相互**中掌握知識,學會操作,學會思考,學會討論,學會概括,學會遷移,學會類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激發學生「表現自我」「證明自我」的慾望,發展了學生的創造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四、課堂提問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誘導,點石成金。

1、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是辨證統一的。

教師主導作用發揮的程度如何,主要標誌是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

第7頁主動性是否被激發和調動起來。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具體表現是積極地動腦、動手、動口。動腦是核心,就是讓學生集中注意力,思維活躍,爭論熱烈,學的積極主動,在辯論中思考,在思考中辯論,最終發現真理。

課堂上能引起學生主動、認真地思考問題,是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這既是教師創造性勞動的表現,又是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的結果。沒有教師的課堂提問,就沒有學生思考、答疑;沒有教師的啟發誘導,也就沒有學生的積極**。

如教學兩步計算應用題:「乙個練習本8角錢,小林有4元錢,要買6個練習本,還差多少錢?」教師在學生充分讀題後,可提出下列幾個問題:

①這是幾步計算應用題?②要求還差多少錢,得先求什麼?③知道買6個練習本用的錢和小林有多少錢,求還差多少錢用什麼方法?

這樣大部分同學能懂得該怎樣解答,但仍有幾位學困生感到「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教師繼續啟發、誘導、點石成金。教師舉起右手,伸出五個手指頭,又舉起左手伸出三個手指頭,問:左手伸出的手指頭比右手伸出的手指頭少幾個?

這時學生立刻頓悟,這樣舉一反三,烘雲託月的提問、導答,學生會豁然開朗。

教學創設問題情境案例

梁柳清我認為在數學教學中進行問題情境創設是乙個有效的教學手段之一。但問題情境創設我同意以下原則 1.針對性 數學情境具有針對性,才能滿足學生的聽課需要。2.啟發性 數學情境具有啟發性,可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3.新穎性 數學情境具有新穎性,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指向。4.趣味性 數學情境具有趣味性,可以...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創設問題情境

朱清貴問題情境在數學學習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數學課堂教學過程應該是以不斷地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的方式來獲取新知識的問題性思維過程,中小學生的思維與認識總傾向於直觀性和形象化。學習總是與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即 情境 相聯絡的,因為在 情境 的作用下,那些生動直觀的形象才...

有效創設問題情境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作者 邱惠珍 中學生數理化 教與學 2013年第04期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數學內容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創設具有吸引力 啟發性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對課題內容的學習慾望,同時要在情境中領導他們獨立自主地去思考,著重培養他們主動 的能力和創新實踐的能力.教師必須在課前將課堂上所要講解的知識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