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生活化理念,構建活力語文課堂

2022-10-08 22:09:03 字數 1168 閱讀 5800

作者:林俐蓉

**:《文理導航》2023年第18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作為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語文教學的特點決定了語文教學必須貼近生活,「生活的邊界就是教育的邊界,生活的範圍就是課程的範圍。

」豐富多彩的生活實踐是語文教學的活水源頭,學生可以觀察精彩的世界、洞察生活的秘密、領悟人生的真諦。「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學習不能死讀書、讀死書,要密切聯絡生活實際,在大量「活」的情境中學語文、學「活」的語文。

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做法與體會。

一、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體驗課文內容

生活的邊界就是教育的邊界,生活的範圍就是課程的範圍。生活化教學創設生活情境的目的,是為了把學習內容和學生的生活體驗聯絡起來,使新學習內容能很快地納入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達到真正的理解。在學遊記或寫景的文章時筆者會開展「我是小小導遊員」的活動。

如《騎馬上天山》一文,要求學生熟記背誦,在完成這一教學任務時,筆者創設了這樣的情景:現在,我們正要放暑假,來到了天山前,是否去旅遊呢?要看導遊的本領了。

我們請導遊為我們介紹,介紹詞就是《騎馬上天山》的內容,也可以在此基礎上結合自己掌握的其他相關資料進行創作發揮。接下來是爭當最佳導遊員的活動,看誰的遊客多,誰就是「最佳導遊員」。學生們的興奮點一下子被點燃了,教學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將生活引入教學,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

細心觀察教材我們會發現:教材中的很多課文直接來自於生活,有的課文內容還是學生常見和比較熟悉的事物,只是他們常常熟視無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學時如能指導學生再留心去觀察,通過觀察去認識生活,就能幫助他們迅速把握課文,同時幫助他們養成觀察生活的習慣,提高他們的理解能力。如教白居易的《荔枝圖序》時,正值荔枝上市之時,我先布置學生星期天去水果攤調查,了解荔枝的產地,並實地觀察荔枝的外形、顏色,並把觀察結果形成書面材料。

在上課的時候,我特地買了幾斤鮮荔枝,還特意準備了幾顆幹荔枝。鮮荔枝班上每個同學發一顆,先觸控其外殼,仔細觀察其顏色、形狀,然後再剝開殼,觀察果肉的顏色,品嚐果肉的味道。還提醒他們,不要忽略殼內的花紋和緊貼殼壁的薄膜。

又請幾個同學剝開幹荔枝,讓大家觀察、比較、品嚐,了解二者的區別。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再引導他們自讀課文,由於有了實際生活的體驗,學生們很快地理解了課文,抓住了課文的中心,還提出了一些很有價值的設想,不僅增加了知識,更在無形中提公升了學習的能力。

語文課堂教學生活化淺探

語文源於生活 服務於生活,自然應該回歸於生活,所以,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語文新課程標準 指出 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化語文學習環境,努力構建課內外聯絡 校內外溝通 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 形式與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裡學語文 ...

以學定教構建活力語文課堂

所謂 以學定教 是指在課堂中教師的教學行為應該本著 一切為了學生的學,一切有利於學生的學 的目標,根據學生學習需求 學習狀態和學習方式,科學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靈活調整課堂教學方法,從而改變傳統的單一 教師講 學生聽 教學模式,將學生置於教學主體位置,啟用學生好奇心,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 質疑 ...

語文課堂活力的釋放

語文課堂活力的釋放江蘇省海安縣洋蠻河鎮新生小學康健華葛曉琴226625 語文新課程標準 的實施,給我們明確了如何處理好學生 教材和教師三者之間的關係,而這三者關係的集中體現就在課堂。以往的語文課堂功利色彩太濃,趣味性低,學生被老師指揮得團團轉,使語文這門本身具有很強人文性的課程變的枯燥無味。我們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