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條盤筆筒》教學設計與課例評析

2022-10-08 10:48:02 字數 3803 閱讀 7512

常熟市徐市中心小學徐革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掌握泥條盤筆筒的方法與技巧,學會用盤泥條的方法製作簡單的泥製品。

2、使學生學習一些技術**的方法,培養創新和實踐能力。

3、激發學生參與技術活動的興趣,以及對新事物、新技術的敏感。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剪輯光碟中製作泥條筆筒的錄影片段、泥、泥工工具等。

學生:一些常用的輔助工具等。

教學重難點

掌握泥條盤筆筒的方法與技巧,學會用盤泥條的方法製作簡單的泥製品。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1、教師出示泥條。

引語:「大家看這是什麼?想一想我們拿它可以做些什麼呢?」

2、指名交流。

3、教師出示泥條盤制的筆筒。

引語:「看看老師用它做了什麼?你們想試一試嗎?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泥條盤筆筒。」(板書課題:泥條盤筆筒)

二、了解步驟方法

1、猜一猜、說一說

(1)仔細觀察一下,你們猜一猜:這一根根細細的泥條是如何變成這個筆筒的?

(2)指名說說自己的猜想。

2、看一看、比一比

(1)我們來看看書上是怎樣讓一根根泥條變成筆筒的。再估計一下哪些環節會有難度?可以相互**一下。

(2)指名交流一下。(估計在「搓」和「盤」兩個環節有難度)追問:你覺得難在什麼地方?(「搓」可能粗細不均勻;「盤」可能易鬆動,不整齊;「切」可能不夠圓等)

(教師根據交流進行板書:拍切搓盤)

教師指出:第一步書上是「滾壓」泥片,因為我們現在改用了木槌,所以現在是「拍」泥片。

3、看錄影、記關鍵

我們來看一段有關的錄影,相信會對大家有幫助和啟發。一定要認真看,仔細聽。

三、啟發**

1、筆筒做好了,不過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總覺得有點美中不足,誰來給老師出出主意,看怎樣可以使它變得更好看?

2、學生交流。

3、小結:俗話說得好「佛要金裝,人要衣裝。」我們對一件成功的作品進行裝飾(板書:裝飾)也很重要,它可以使自己的作品錦上添花。

四、嘗試製作

1、明確要求

接下來,我們來乙個比賽。我們採用同桌兩個人合作的方式完成乙個泥條筆筒。要求是「又快又好」。具體要求可以參考我給你們的評價表。現在就發揮你們的想象,大膽地乾吧。

2、學生進行操作實踐,教師巡視指導。(適時建議學生可以給自己的作品另外起乙個合適的名字。)

五、評價展示

1、教師出示評價表,指導學生拿出評價表,對照上面的要求如實地進行評價。先進行自評,再四人或六人小組互評。(教師進行巡視指導)

2、了解一下得星情況(請互評得星在24~31顆和互評得星在32~40顆之間的同學分別舉一下手),教師進行表揚鼓勵。

3、指名介紹展示自己的作品。

我們來介紹一下自己的作品,看誰的最能吸引大家的目光。

4、收穫與反思:你有什麼收穫?

(教師指點:你有什麼收穫?你看了這些作品有什麼想說的?

你覺得你的作品有什麼特別的地方?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地方?你有沒有學到什麼本領?

對於此次合作經歷,你有什麼樣的感言?)

5、教師小結。

要點:送給大家一句話:小合作有小成就,大合作有大成就,不合作很難有什麼成就。

六、拓展延伸

1、欣賞。

我們再來看這幾款筆筒(分別是用底部變形法製作的泥條筆筒和用泥片變形製作的精美筆筒)。

2、交流:你們看了以後有什麼想法?

(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裝飾。)

提示:我們今天的底部是圓的,圖中有不同形狀的;我們今天是用泥條製作的,圖中有用泥片製作的。

3、小結:什麼是創造力,往小處說就是換一種制筆筒的方法。只要我們開動腦筋、發揮創造力,這平凡的泥巴,就會變出各式各樣的筆筒。希望下次能夠欣賞到你們更出色的創意。

4、課後,自由參觀彼此的作品。

活動評價表

作品所有者

【課例評析】

本課所選內容來自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綜合實踐活動——勞動與技術》四年級上冊「技術初步·泥工」單元中的「我的小小陶吧」。《江蘇省勞動與技術課程綱要(試行)》(以下簡稱《課程綱要》)中指出:「技術初步」是引導學生步入技術世界,初步認識一些常見材料和工具、習得一些操作技能的技術啟蒙課程。

因此,三、四年級作為學習手工技術的初始年段,應該以認識常用手工材料的性質和特點,學習基本的手工操作技能(如本課為拍、切、搓、盤等)為主,激發學生關注技術、熱愛技術、投身技術創新實踐的意識。教師在教學活動的設計過程中,充分地考慮到了這一點,並在實施過程中也力求完美地實現這一目標。

在本課的設計與教學中,教師很好地體現了《課程綱要》中的課程理念,特別是「在勞動與技術課程的學習中重構以學生為主體的師生關係」這一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課程新理念。在整節課的活動中,教師始終處於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的地位,學生思維活躍,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學生在自我探索、自我發現中獲取新知識和新本領,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勞動與技術課程中的「自主**、師生共議」,被認為是勞動與技術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培養學生創造力的主要途徑。在本課的教學中,一些自主問題的設計在讓學生思維得到訓練的過程中,既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又很好地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的思維往往缺乏一定的深度,考慮問題也會不夠全面周到。

因此,在活動中,當學生了解了製作步驟,就會躍躍欲試,卻沒有估計會存在的困難,從而出現一時卻又不知從何入手的局面。此時,教師的主導作用就可以恰到好處地得以體現。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困難的預計,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對於一些學生通過努力可以克服的困難,就讓其成為乙個個「懸而未決」的技術「難題」,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並讓學生在接下去的製作中不斷獲得小小的收穫,而對於教學難點則採用了多**輔助教學手段,利用手部特寫的錄影這一生動可感的直觀演示讓學生得到充分感知,來完成對教學難點的突破,使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始終興趣盎然。

《課程綱要》中也指出「要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品質,在以專案為載體的活動中,加強小組協作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協作意識。」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同桌合作的形式完成泥條盤筆筒這一專案,同時引入比賽機制來調節氣氛、激發興趣,更促進了學生整體參與的積極性。心理學研究和實踐經驗又告訴我們:

從感知到理解,從理解到實踐,是有一定距離的。學生在認知、理解方面也是存在差異的,我們應該尊重學生的這種個性差異。前面的預計、演示、講解,也許並不能讓每位學生理解、掌握製作的要領。

因此,在各小組進行創作的過程中,教師利用多**課件同步**事先拍攝的用泥條盤制筆筒的**資料,讓學生在疑惑時隨時可以抬頭得到指點,這樣老師也就「分身有術」了。同時利用**能陶冶人情感的功能,創設輕鬆愉快的製作環境,消除學生學習的疲勞,比賽結束前幾分鐘**的變化,又給了學生很好的提示,避免了教師欲罷不能的尷尬。在這個既分工又合作的動手操作過程中,他們的經驗得以積累,他們的技能得以掌握,他們的綜合素質得以培養。

勞動與技術活動的特點,決定了評價環節的重要性。有一位學者曾說過,「評價的最終目的在於讓學生學會反思。」 也就是說,勞動評價的目的就是在於引導學生能夠對自己在一段時間內的學習有乙個較為客觀的認識,從而了解不足,明確努力的方向。

在教學實際中,由於學生缺乏一定的評價指向,在評價時他們往往會只注意到勞動成果,而忽略很多其他的因素。因此,評價時給他們提供乙個多方位的評價指向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沒有拘泥於書本上的評價指導,從有利於學生發展的原則出發,重新進行了設計,這樣既關注了學生技術學習與技術操作的結果,又關注了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發展;既關注了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習得,又關注了他們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態度與情感。

較好地體現了《課程綱要》中有關評價「應以學生的勞動態度和勞動習慣為基礎,技術操作與技術設計為重點」的理念。在對學生的勞動過程與產品進行評價時,教師先組織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然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的交流,其間有相互的評價,也有自己的收穫、反思。讓學生變被動的接受地位為主動的參與地位,發揮其主觀能動作用,促使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更好地獲得發展。

盤泥條》優質課公開課教案

第12課 盤泥條 一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掌握泥條盤築的方法,並進行陶藝製作。2 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學習活動中提高泥塑技能和簡單的立體造型能力。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驗創作的樂趣,養成耐心 細緻的好習慣。二 教學重 難點 重點 學習 運用泥條盤築的方法製作生活器皿。難點 敢於表現和創...

《流程與設計技術試驗課》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分析 運用流程與設計技術試驗,體驗流程設計的過程,總結流程設計的方法,訓練流程表達的方式,獲得流程設計的技能。這部分內容是 技術與設計2 中乙個看似簡單卻難靈活有意識運用的內容,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流程設計的基本因素和流程的設計方法。它是 流程與設計 全章的再現,學生對流程的一些基本概念及方法...

體育課教學設計與反思

難點 起跳腿 擺腿與手臂的協調配合 體育教學的目標之一是學習體育文化,學習體育的技術,掌握體育技能。本課以 體育與健康 課程標準為依據,結合我校嘗試的研究性學習課程的開設,本課選取了以背越式跳高為主教材,為了使學生掌握背越式跳高技術,我們設計了一節體育技能學習的教學課。研究性學習 的乙個重要著眼點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