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的地平線》教學設計

2022-10-08 04:12:03 字數 3948 閱讀 8723

學習目標:

1、了解基本的透視規律和原理。

2、運用基本的透視規律,進行繪畫創作。

3、使學生養成認真觀察的良好習慣,感受透視效果給畫面帶來的美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學習重、難點:

學習重點:運用基本透視規律,正確表現物體前後遮擋的空間關係。

學習難點:能創作出體現物體前後空間感且有一定情境的畫面。

課前準備:

教師:有透視的道路、大樹**;

學生:尺子、紙、筆等繪畫工具。

課時計畫:

2課時。

學習過程:

第1課時

一、直觀感知,匯入課題:

師:老師請同學們先欣賞一張**,你們發現藍天下近處和遠處的山巒各有什麼不同?山腳下的小河近處的和遠處的發生了那些變化?

師(小結):小河沿著山腳迴轉,越遠越小,消失在遙遠的地平線上,這就是我們在生活中常見到的一些有趣的現象,今天我們就共同來**這種現象,一起學習遙遠的地平線(板書:遙遠的地平線)

二、觀察分析,了解變化:

1、看一看:(課件出示近大遠小視覺變化的**,引導學生觀察)師:老師收集了生活中許多的**,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這些獨特的視覺變化,每一張**中的哪些物體發生了哪些變化?

師(小結):存在於空間中的任何物體被人的眼睛看到後,其影像都會發生近大遠小、近寬遠窄、近實遠虛、近粗遠細、近稀遠密的變化。

2、說一說:師:請同學們想一想,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你們還見到過那些物體發生了這種變化?

師(小結):這種現象普遍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只要同學們平時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就會發現更多有趣的現象。

三、嘗試練習,掌握畫法:

1、先出示橫著放的一組杯子。

師:老師這裡也發生了乙個有趣的現象,我這裡有一組杯子,實際生活中,這組杯子的大小一樣,可是將它們完全橫放著擺放成一排,你們發現它們的大小有變化嗎?

師:如果將它們豎著像站佇列一樣排列成一排,你們發現它們的大小有變化嗎?師:這組杯子除了有大小的變化外,它們還有前後的?

師:這一組杯子還有乙個共同的特點?你們發現了嗎?

師(小結):把乙個物體放在另乙個同樣大小物體的後面,就會有前後遮擋和近大遠小的視覺變化!

2、出示不同位置拍攝的杯子。

師提問:我這裡還有三組杯子,請同學們想一想這三組杯子分別是站在什麼位置拍攝的?

師:它們的遮擋部分發生了什麼變化?

師(小結):如果我們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視覺變化也會不一樣。

3、學生嘗試練習。

(1)請生上來畫(課件出示作業要求,時間為2分鐘)

師:同學們能將學過的知識運用到我們的繪畫中來嗎?下面我們來動手試一試,請你們用近大遠小和遮擋方法來表現出蘋果的前後空間感。誰願意上來嘗試畫一畫,其它同學在自己的練習紙上嘗試畫。

(2)作業講評。

師:你們更喜歡那一幅畫?說說你們喜歡的理由?師:真是一位善於觀察的同學師:同學們真不錯,這麼快就掌握了近大遠小的畫法,你們覺得這張作業是一幅完整的畫嗎?

師:怎麼樣才能創作出一幅表現物體前後空間感且有一定情境的畫呢?

四、教師示範拓展思維:

1、(出示一張**)。

師:接下來請同學欣賞一張畫,你們發現這張畫表現了乙個什麼樣的故事情境?

師:這張作業運用了哪些方法來表現奶牛的前後空間感?師:你們認為畫面中的主體物是什麼?

師:為什麼?師:可是牛奶桶也重複出現在了畫面中

師:同學們在畫的時候也要把握主次的關係,將主要的物體用近大遠小的方法重複排列在畫面中,而次要的物體簡單畫出2-3個。

師:看到這麼有趣的畫面,我也忍不住想來畫一畫。

2、示範、拓展學生思維。

(1)教師示範:師:我以小兔子為主題!

首先從最近的物體畫起,畫乙隻最大的兔子,(提示:我將最大的畫在右邊,同學們也可以將最大的畫在左邊或右邊)再將兔子用近大遠小和遮擋的方法重複排列在畫面中。主體物畫好了,要新增什麼樣的情境呢?

師:(啟發)除了這種情境,你還想到了哪些更簡潔有趣的情境?

師:同學們可以新增任意簡單有創意的情境,老師就新增一些紅蘿蔔的情境。師:畫完了主體物,新增出相關的情境,最後還要幹什麼?

師:(出示一幅完整的已經塗好顏色的作品)同學們在上顏色的時候,近處的顏色可以鮮明一些,遠處的顏色可以灰暗一些。

師:同學們瞧瞧,一幅有趣的完整畫面就出來了。師:誰能概括一下整個的繪畫步驟。

(2)思維拓展:師:同學們已經了解了整個繪畫步驟,想自己動手來創作一幅有趣的畫面嗎?

師:今天我們的作業就以小兔子和小貓為主題,雖然都是畫小兔子和小貓,但你們能跟老師或者同學畫得一模一樣嗎?

師(啟發):接下來我們有個創意點子大比拼,如果讓你來畫,你會選擇其中的哪種動物作為主體,你會新增什麼情境?

師:誰還有不一樣的想法,請說說(點2-3個同學回答)。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比比,誰最有想法,能畫出不一樣的簡單有趣的外形和情境來。

五、學生創作:

1、畫一幅風景畫草圖,要求表現出地平線、消失點。

2、選擇一處室內景物,找準它的視平線和消失點,把透視畫準確。(課件出示作業要求)。

注意:(1)構圖要合適,要完整。

(2)注意透視規律運用要正確。

師:教師及時指出學生作業中存在的問題,對於近大遠小或遮擋方法運用得很好的學生給予鼓勵展示。

六、展評拓展:

1、展示作品:師:你最喜歡那些作品,並說說你的看法!師:你們建議這幅畫怎樣畫,畫面的前後空間效果會更好呢?

2、小結:同學們今天的收穫真多,學會了運用近大遠小或遮擋的方法來表現畫面物體的前後空間,

第2課時

一、複習舊知

1、複習上節課學習的基本透視概念:地平線、消失點。

2、提供新的透視知識作為本課預備學習內容。視平線:與人眼等高的一條水平線。

視點:就是畫者眼睛的位置。視線:

視點與物體任何部位的假想連續。心點:就是畫者眼睛正對著視平線上的一點。

消失點:就是與畫面不平行的成角物體,在透視中伸遠到視平線心點兩旁的消失點。

二、直觀感受

1、出示三幅本班教室內一張課桌的平行透檢視,讓學生針對實際情況辨析,實施估測分別是站在哪個角度描畫的。

a、圖為平視,課桌只能看見兩個面(頂面、正側面)。

b、圖為俯視,課桌只能看見三個面(頂面、正側面、右面)。

c、圖為俯視,課桌只能看見三個面(頂面、正側面、左側面)。

2、師生共同尋找這三幅平行透檢視的視平線。教師先在a圖中標出視平線、心點,再請學生在b圖和c圖中分別標出視平線和心點

思考:視平線與地平線之間的關係;怎樣確定室內景物的視平線。

3、運用透視概念,分析平行透檢視中的視平線、視點、視線、心點。

4、將課桌扭轉一點,學生站在原地觀察,思考透檢視該怎樣畫。

5、教師示範畫這張課桌的成角透檢視,分別標出視平線和左、右消失點。

三、作品分析分析教材中畫家作品圖例,比較床鋪和遠處餐桌的透視變化:

1、分別標出兩者的視平線、消失點。

2、兩者相同之處:垂直於地平線的線永遠垂直。

3、兩者不同之處:床鋪的透視只有乙個消失點:遠處餐桌的透視有兩個消失點。

四、糾錯訓練出示三幅錯誤的透檢視,學生辨識並改錯

1、冰箱基底線沒有透視變化,側面底座線沒有畫出透視效果。

2、書本透視線沒有集聚到消失點。

3、凳子是較複雜的立體形,物體同向的成角不集中,形成多個消失點問題。

五、知識鞏固

1、知識小結:強調透視規律,思考視點與消失點的關係。

2、畫平行透檢視步驟小結:a、畫出視平線、心點、視點、距點。b、畫出物體的平行面。

c、從平行面的四個頂角向心點引連線。d、從乙個頂角向相應的距點引連線,求出透視深度。e連線成立體圖形。

3、根據學生的學習認知水平,適時考慮成角透檢視步小結。

六、自主表現作業要求:選擇室內1——2個物體,找準它們的視平線和消失點,畫出簡單的透檢視(建議畫課桌椅、文具盒、書本、粉筆盒、粉筆刷、書包、立式空調、冰箱)

七、評價交流

1、作業講評。

2、欣賞作品《最後的晚餐》,教師總結:根據科學的法則,理性地研究透視的變化規律,我們就能在平面的畫紙上準確地表現出富有立體感、空間感的藝術作品。

穿越地平線

伴著黎明的第一縷霞光,我踏上了屬於我的人生旅程。過去的記憶揮之不去,在我狹小的心房中激起千層漣漪。耳邊不斷迴響著的是父母的叮嚀,親友的囑託。沒有對陌生的恐懼,也沒有對未知人生的擔憂。也許這一程我注定孤單,但對人生夢想的渴望讓我無所畏懼。將思念深藏於內心,無論我有多麼的不捨我終將離去。我牢牢的記著我對...

地平線樂隊策劃書

展示我 釋放你激情 煙台汽車工程職業學院地平線樂隊演唱會策劃 一 活動背景 為了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展現當代大學生的風采。煙台汽車工程職業學院地平線樂隊將在這激情的季節舉辦地平線樂隊專場演出!二 活動主題 展示我 釋放你激情 三 活動時間 2011年6月10日 四 活動地點 煙台汽車工程職業學院...

「地平線」主題教育活動總結

我院根據學院第9次院長辦公會紀要,面向全院開展了一系列 地平線 主題教育活動,加強了我院同學對 地平線教育 的認識和理解,並在活動過程中拓展同學們的思維,引導同學們樹立正確的從業觀 創業觀,從而鼓勵學生到基層就業。一 前期活動計畫安排統籌工作 以團總支為中心,召集各班團支書通過會議研究討論,採納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