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79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全國自考試題

2022-10-07 21:24:02 字數 3571 閱讀 5356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1.下列對目標動詞「理解」解釋正確的是

a.能從具體事例中,知道或能舉例說明物件的有關特徵(或意義),能根據物件的特徵,

從具體情境中辨認出這一物件

b.能描述物件的特徵和由來,能明確地闡述此物件與有關物件之間的區別和聯絡

c.在特定的數學活動中,獲得一些初步的經驗

d.能綜合運用知識,靈活、合理地選擇與運用有關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

2.用字母可以表示一定範圍內的任何數,這表明了數學學科具有

a.嚴謹性 b.抽象性

c.廣泛性 d.系統性

3.下列屬於第一學段知識與技能目標的是

a.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遊戲的公平性

b.對資料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有所體驗

c.經歷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資料過程

d.能計算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4.架起兒童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之間重要橋梁的是

a.活動經驗 b.發展水平

c.認知規律 d.數學內容

5.下列內容中滲透極限思想的是

a.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 b.同樣多、比多、比少

c.表內乘法和除法 d.圓面積公式的推導

6.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 b.羅傑斯

c.皮亞傑 d.斯金納

7.學生學習9+6=?時,一邊念念有詞地說出「湊十法」,一邊寫出答案,這說明其智力技

能的形成處於

a.認知階段 b.示範、模仿階段

c.有意識的言語階段 d.無意識的內部言語階段

8.下列不屬於小學階段「數的運算」的目標的是

a.自然數的四則運算 b.分數的四則運算

c.小數的四則運算 d.負數的四則運算

9.物體的形狀、大小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位置關係在人們頭腦中留下的概括的表象指的

是a.空間觀念 b.空間想象

c.空間感知 d.空間抽象

10.通過設立的觀察室觀察班級學生的互動情況是屬於

a.間接觀察 b.直接觀察

c.參與性觀察 d.抽樣觀察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11.數感主要表現在

a.理解數的意義,能用多種方法表示數

b.能估計運算的結果,並對結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釋

c.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的關係

d.能用數來表達和交流資訊

e.能為解決問題而選擇適當的演算法

12.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

實現a.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b.人人獲得數學方面的專長

c.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 d.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e.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相同的發展

13.下列屬於第一學段知識與技能目標的有

a.感受平移、旋轉和對稱現象

b.能初步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c.了解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基本特徵

d.獲得初步的測量(包括估測)、識圖、作圖等技能

e.能對簡單圖形進行變換

14.下列表示第一學段「數與代數」內容的有

a.數的認識 b.式與方程

c.數的運算 d.常見的量

e.函式

15.小學數學課程內容選擇的依據包括

a.數學課程標準 b.數學課程目標

c.學生生活實際 d.學生認知規律

e.社會發展需要

16.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反射學習理論對小學數學學習的啟示有

a.採用「小步子」為特色的程式教學模式

b.要促進學生進行有效的數學學習需要適當的強化

c.要創設真實的問題情景,促進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

d.數學教學應「以人為本」,改變學科本位觀

e.數學教學中應注重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育,體現數學的文化教育價值

17.在數學操作技能的學習過程中,動作的熟練階段的特點包括

a.操作表現出高度的完善化 b.動作具有高度的正確性

c.動作具有高度的穩定性 d.動作之間不協調的現象完全消失

e.全套動作達到自動化的程度

18.運用發現教學法的一般步驟有

a.提出要解決的問題,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慾望

b.學生先閱讀教材,提出問題假設

c.引導學生利用教師和課本所提供的材料,對問題提出各種假設

d.學生發表不同的看法和觀點,展開討論

e.教師總結,得出結論

19.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語言應達到的要求包括

a.準確規範 b.簡潔嚴謹

c.生動形象 d.通俗易懂

e.有趣味性

20.認知領域的教學目標一般要反應的層次有

a.記憶 b.理解

c.運用 d.經歷

e.探索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5分,共25分)

21.簡述《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提出的關於「對數學學習的認識」的理念。

22.簡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具體實施步驟。

23.簡述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的特點。

24.簡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閱讀法時要注意的問題。

25.簡述第一學段概率學習的總體目標。

四、辨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5分,共15分)

判斷正誤,並說明理由。

26.數學僅僅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的工具,它的作用只是幫助人們處理資料、進行計算、推理和證明。

27.「實踐與綜合應用」教學有利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28.感性材料和感性經驗是影響概念學習的主要因素。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2分,共24分)

29.試述小學數學課程內容的呈現原則。

30.試述100以內加減法的教學要點。

六、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l小題,共16分)

31.閱讀下面的教學案例,從新課程理念的角度對案例進行分析。

教學案例:

一、引導猜測

師:我們已經知道,長方形的周長與它的長、寬有關,那麼長方形的面積與什麼有關呢?想想看。

生1: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寬有關。

生2: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周長有關。

……師:是嗎?我們一起看一看。(在釘子板上用橡皮筋直觀演示驗證:長方形的長(或寬)拉長,長方形的面積也變大,使學生確信:長方形的面積和它的長與寬有關,也與它的周長有關)

二、分組操作

師:那麼長方形的面積究竟和它的長與寬有什麼關係呢?請各組從準備的25個1cm2的正方形中,選一些拼成各種各樣的長方形,並把它們的長、寬和面積記錄在**中。

(各組完成後,教師收齊**,並展示其中的幾組**,檢查填得是否準確)

三、提出假設

師:大家觀察**裡的資料,看看有什麼發現。

生:我發現長乘寬等於長方形的面積。(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四、驗證結論

師:是不是所有的長方形的面積都可以用「長×寬」的方法來計算呢?我們再來研究幾個例子(展示其他幾個小組的**)。

五、應用公式

教師出示**,已知長和寬,求長方形的面積(共8題)。

《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論》說課

長方體的認識 說課稿 武漢市洪山區武漢理工大學第一附小楊啟巨集 一 說教材 本節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 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時 長方體的認識 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初步認識了一些簡單的立體圖形,已經能夠識別出長方體 正方體 圓柱和球,本單元在此基礎上系統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有關知...

小學數學課程簡介

小學數學課程簡介 本課程主要是與小學數學教材同步的課程輔導,針對各年級新學期教材的各個知識點 問題點 方法點進行細解 巧解 活解,同時輔以各課時 單元練習,是對新學期教材的全方位講解。讓學生提前掌握新學期新知識,快人一步,減少新學期學習壓力 而讓數學基礎較差學生重新鞏固舊知識,學習新知識,在新學期中...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 著重體現了六個基本理念。進行課程標準理念下的教學研究,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思考 第一,如何更新我們小學數學教學觀念,包括學習觀和教學觀等。第二,如何改善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學策略,如討論 和激發學生思考的教學策略,以改善學生課堂學習環境。第三,要對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案例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