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數學回歸生活,讓生活走進課堂

2022-10-07 20:36:05 字數 1186 閱讀 1010

達玉才數學生活化是新課堂理念的具體化,它要求數學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學習實際出發,提供學習的探索材料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容易喚起學生的研究興趣和探索慾望。那麼,在學生的知識形成發展過程中,如何使數學教學生活化更具有活力,更加有效呢?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就此談幾點認識。

一、精選生活素材,構建數學意義。

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提出「現實原則」,即數學教學要源於現實,扎根現實。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與人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數學中,教學要善於依據數學內容,去捕捉「生活現實」,精選「生活素材」。

為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提供充分的數學事實,使他們通過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經歷生活情境「數學化」的過程,借助生活中的原型構建數學意義,從而真正地獲取知識。

例如,紅彤彤的糖葫蘆學生買過吃過,教師可以利用學生這一熟悉的生活經歷,作為學習有餘數的除法的素材。在學習小組裡,每人領一袋(10粒),分別按每串是2粒、3粒、4粒等情形動手串糖葫蘆。同樣是10粒,由於串法不同,出現有的正好串成幾串,有的還餘幾粒等現象,由此匯出有餘數的除法,揭示「餘數」的本質特徵,幫助學生建立數學認知結構。

通過選取「串糖葫蘆」這一生活素材來構建「有餘數的除法」的數學意義,學生感到現實、親切,有助於學生在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等多方面也得到一步的發展。

二啟用生活經驗,學會數學思考。

數學思考是一種心智技能活動,它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內在隱性活動。對小學生而言,往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識,經驗是他們理解,掌握基本知識,形成基本技能,學會數學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因此,教學中,教師要盡量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

三、設計生活情景,培養應用意識。

注重「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數學課程標準》的重要目標之一。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要讓學生參與一定的含有數學問題的實際活動,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探索中應用數學,切實提高數學素質。教師要根據數學內容結合校情,班情設計生活情景,開展實際活動。

總之,實踐表明抽象的「數學課本知識」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割裂數學與生活有機聯絡的課堂數學難以真正達成數學課堂教學目標。因此,我們廣大教師應牢固樹立「用教材」的新理念,善於根據數學內容「鏈結」生活,精選素材,設計情景、啟用經驗,讓學生在數學學習與生活實踐的「互動作用」中構建數學意義,學會數學思考,培養應用意識,從而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讓多彩生活走進數學大課堂

作者 盧秀珍 小學科學 教師版 2016年第07期數學源於生活,又廣泛應用於生活,它具有生活工具性的特點。縱觀農村數學教學,當前仍然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依教材,限資源,不敢解放課堂 二是閉門說教,不貼近生活,動手能力差 三是教法陳舊,過多理性,激發興趣少。因此,筆者認為數學教學應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人...

讓生活問題走進數學課堂

讓生活問題走進數學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讓生活問題走進數學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廈門市海滄延奎小學陳淑娟 數學問題教學是 於生活,而又應用於生活中的。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這是對數學與生活的精彩描述。新修訂的 小學...

讓數學教學走進生活

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離不開生活。數學知識源於生活而最終服務於生活。新頒布的 九年義務教育教學課程標準 十分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與過去的 大綱 相比,在教學要求中 標準 增加了 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 不僅要求選材必須密切聯絡學生生活實際,而且要求 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