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文教學中情感

2022-10-05 12:18:05 字數 1122 閱讀 1553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有這樣一段話:「在閱讀中,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發珍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感受藝術和科學中的美,提公升審美境界……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和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由此可見,新課改在強調閱讀的基礎上十分注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非常關注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

沒有豐富的情感體驗,能力培養就只能是空談。

但是令人擔憂的是,在我們今天的中學語文教學中,在很大程度上教師沒能將文學作品中的人物、事物的情感、命運化作自己的情感體驗,融進自己的認知世界。而是僅僅將其作為知識傳授,即教師對所講讀的內容沒有與之產生自己內在的情感共鳴,文學作品中的個體形態沒能成為教師生命體悟中的一部分,即便是有,也往往由於教師個人能力的侷限性或感知的疲憊性,只是簡簡單單地將統一的共識灌輸給學生。這樣的授課內容又怎能讓學生為之動容,又如何讓學生從中體味出大自然豐富多彩和人生百味呢?

很難讓學生產生共鳴從而真正理解作品。

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幾乎每位優秀的的教師都是情感極為豐富的人。教育工作充滿諸多的艱辛與不易,如果我們能夠滿懷喜悅,充滿情感和活力去對待,那麼我們就可以輕鬆愉快地完成它,甚至收穫意想不到的成功。

語文是情感的語文,因為語文不僅學語文知識,還承載著傳承文化的使命。文化具有豐富的情感色彩:一篇散文,一首古詩,一句名言,哪個不具有情感呢?

語文是對詩意的追求,語文是要呵護學生心底最柔軟的東西,語文是要為學生打好精神的底子……所有這些理想的實現,無不需要情感的支撐。要想教好語文,教師首先有情感。教師雖然不是演員,但必須能做到以情情感。

如果乙個老師教學《我有乙個夢想》一文時,語言平白,情感淡漠,只是做一番乾巴巴的分析講解,其效果可想而知。這樣的課文,如果說教師缺少了情感基調,怎麼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呢?

教育是「一朵雲推動著另一朵雲,一種思想影響著另一種思想」,李鎮西也認為:「乙個教師要以自己對所教學科的態度去影響學生,用發自內心肺腑的職業情感去感染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熱愛。」語文教師當然不一定是詩人,但他應該具備詩人的氣質;語文教師也不一定是作家,但他應該擁有作家的情懷。

我們不是給學生講語文,也不是帶著學生學語文,而是用自己的語文氣質感染學生——對任何一位優秀的語文教師來說,她講《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他就是深刻同情二戰中苦難人民的羅森塔爾;她講《小狗包弟》,他就是深感愧疚的巴金;他講《雨巷》,他就是滿懷惆悵和失落的戴望舒。

語文教學中情感效應

為了充分發揮語文教學中情感因素的正面效應,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盡力創造乙個充滿積極情感氛圍的教學環境,以利於激發和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參與學習,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目的。下面談談我在這方面的幾點做法和體會。一 精心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 實踐證明,凡是經過教師精心設計 組織的教學活動,教師那自然 得體...

語文教學中情感教學的作用分析

作者 邢漢波 成才之路 2012年第32期 語文是一門具有濃郁人文色彩的學科,通過語文學習不僅能夠讓學生掌握語言運用能力,還可以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得到情感體驗,從而陶冶情操,塑造完美的人格。而情感教學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用情感去感染和激勵學生,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體驗到...

英語教學中情感教學

在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中,往往在注重培養學生知識技能的培養時候會忽略了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而如今新課改直接將對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劃入到了基本教學理念和基本特徵中去,這樣也就要求教師不能再單單注重知識的傳授,還要注重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問題。但是這個情感態度如何培養呢?這又是現如今大部分教師所困惑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