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2重力測點觀測資料的整理

2022-10-04 13:06:02 字數 2879 閱讀 6807

一、實驗目的

學會重力儀在普通測點上單次觀測資料的初步整理和異常整理,並加深對布格重力異常的地球物理意義的認識。

二、方法概述

1. 普通點觀測資料的初步整理

用重力儀在野外普通點上進行觀測時,其讀數的變化既包含了測點間相對重力的變化,又包含了儀器本身的零位變化。初步整理的目的就是除去觀測過程中重力儀的零位變化值(稱為零位改正),獲得各測點的絕對重力值或相對於起始基點間的相對重力值。整理內容包括:

(1) 求取讀數差

式中,si、s首基——表示第i個測點和起始基點上的平均讀數。當野外工作一天中對三次或更多次基點時,應以相鄰兩次基點觀測時間間隔為一段,分段進行計算,中間的各基點既作為前一段的尾基點,又作為下一段的首基點。

(2) 求取重力差

式中,c為儀器的格值。

(3) 求各測點的混合零位校正值(在精度要求較高時,應先作固體潮校正後再進行零位校正)。由於儀器在相鄰兩基點間的零位變化看作線性變化,所以儀器在該時間間隔內的零位變化值△gi';為

而各普通測點上的零位校正值δgi為

式中,s尾、s首——分別為重力儀在尾、首基點上的讀數平均值;△g尾. △g首——尾基點與首基點上的已知相對重力值;t首、t尾、ti——重力僅在首、尾基點和第i個普通點上的觀測時間。

(4) 求取各測點的相對重力值△gi

上述各項計算均取至單位。如要獲得各測點的絕對重力值,只需將各測點的相對重力值上加上總基點的絕對重力值即可。

(5) 計算普通點觀測精度。普通點的觀測精度,以檢查觀測來評定。當同一點上僅作一次檢查觀測時,衡量觀測精度的均方誤差為

式中,di——原始觀測值與檢查觀測值之差;n——檢查點數。

2. 普通點的異常整理

對重力觀測值作初步整理後,便獲得了各測點的相對重力值(或絕對重力值),其中既包含與地質體分布有關的地下剩餘質量的影響,也包含有因測點水平座標、高程、中間物質層和測點周圍區域性地形等的影響。所謂異常整理就是根據不同要求對上述影響進行相應的校正計算(也稱歸算)。布格重力異常就是對實測重力變化值進行高度校正、中間層校正、地形校正和正常場校正後所得到的重力異常值。

它單純地反映了地下與地質體有關的剩餘質量的分布。

布格重力異常可分為絕對布格重力異常與相對布格重力異常。當實測重力值換算成絕對重力值,並且上述各項校正都是以大地水準面作為起算標準,便得到絕對布格重力異常值;當實測所得是相對於測區總基點的相對重力值,各項校正均是以總基點和通過總基點所在的水準而作起算標準,則便得到相對布格重力異常值。在不大的區域範圍內,絕對布格異常與相對布格異常值的變化形態是一樣的,僅在數值上相差乙個常數。

布格重力異常值的計算包括以下校正內容:

(1) 高度校正。高度校正值的計算公式為

式中,φ—測點的地理緯度(),h——測點的海拔高程(m);h0—總基點的海拔高程(m),若以大地水準而為校正基準面,則h0=0。當測區較小,h-h0不太大時,上式可簡化為

(2) 中間層校正。中間層值的計算公式為

式中,σ—測點以下,厚度是(h-h0)中間物質層的岩石平均密度,以10kg/m為單位。當求取絕對布格重力異常時,規定σ取地殼的平均密度 2.67× 10噸/m,當求相對布格重力異常時,σ應取當地的地表岩石平均密度;h、h0——分別是測點、總基點的高程(m),求絕對布格異常時h0 = 0。

通常,將高度校正、中間層校正合併,稱之為布格校正

(3) 區域性地形校正。當測點周圍地形起伏不平時,若過測點作一水平面,這時一部分地形高於水平面(多餘地形質量),一部分地形低於水平面(缺少地形質量)。無論是多餘的,還是缺少的地形質量,都是使測點處的重力位減小,因而相應的區域性地形校正值總是正的。

由於地形校正計算工作量較大,本次實驗資料又取自平原區,所以不作此項校正。地形校正值一般以△gr表示。

(4) 正常場校正。正常場校正一般分為絕對緯度校正及相對緯度校正兩種方式:

絕對緯度校正。在求絕對布格重力異常時通常是以測點的x,y座標計算出測點的經、緯度,然後代入正常重力公式,求出該點的正常重力值。目前地礦系統同意利用赫爾默特(1901-1909)正常重力公式來計算正常重力值γ0

式中的φ是測點的地理緯度(°)。

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常常由計算機進行此項校正的計算,或事先製作出正常重力值表供使用。

相對緯度校正(緯度校正),當測區範圍較小,且求取相對布格重力異常時,是以總基點的正常重力值當作零,每一測點都相對於總基點進行校正,以消除因緯度不同引起的重力變化。其公式為:

式中,φ—總基點的緯度成測區的平均緯度(°);△x—測點距總基點的南北向距離,即測點與總基點x座標的差值,單位km。

(5) 絕對布格重力異常與相對布格重力異常。絕對布格重力異常值由下式計算:

式中,g—測點的絕對重力位;γ0—測點的正常重力值;h—測點的海拔高程(m)。

相對布格重力異常值由下式計算:

式中,△g—測點相對總基點的相對重力值;h、h0—測點、總基點的海拔高程(m);△gφ—相對緯度校正值。

上述各項校正值的計算均取值至。兩人對算,各項校正值相差應不超過。最後布格重力異常值採用四捨五人取至。兩人對算 。不超過。

在布格異常計算中,有關引數取下列數值:總基點的緯度是32°11′33″,總基點座標x=0,y=0,總基點海拔高程h0=14.80m,地表岩石平均密度為2.

20×103㎏/m3。重力異常計算表的備註欄中帶*號的為檢查觀測結果。

三、實驗報告編寫內容

1. 實驗目的

2. 實驗內容

(1) 簡述布格重力異常值的計算內容

3. 問題討論

(1) 當用重力儀沿東西向二度剖面(見圖7-2-1)進行測量時,若已知儀器的格值為格,地表岩石平均密度為2.0×103㎏/m3,試問當地下沒有剩餘質量分布時,在高差為10m的a、b兩點上重力儀的讀數差值是多少?(不考慮重力儀的零位變化值和其它測量誤差。

)(2) 起伏不平的自然地表上各測點的相對重力值,經過各項校正之後,所得的布格異常值是否是同一水準面(大地水準面或過總基點的水準面)上的異常值?為什麼?

圖7-2-1 二度地形剖面

13 2重力導學案

第十三章第二節 重力 導學案 學習目標 1 知道重力是如何產生的。2 知道重心的概念,重力的大小和方向。3 通過實驗 了解重力大小關係跟物體的質量的關係 重點 重力的概念 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關係及重力方向。難點 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關係及重垂線的應用。學習過程 溫故知新 1 什麼叫力?力的作用效果與什...

7 4重力勢能學案

7.4 重力勢能 學習目標 1 理解重力勢能的概念,會用重力勢能進行計算 2 理解重力勢能的變化和重力做功的關係,知道與路徑無關 3 知道重力勢能的相對性 教學重點 重力勢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體重力勢能改變的關係 教學難點 重力勢能的相對性和系統性 教學過程 相互作用的物體憑藉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叫...

8 2重力力的示意圖導學案

8.2重力力的示意圖 導學案 第1課時 導學目標 1.知道什麼是重力,以及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2.會用彈簧測力計 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與質量成正比,知道g mg,知道g 9.8n kg 導學過程 情景匯入 演示 讓手中的粉筆自由下落 把杯中的水倒出來,水從高處流向低處 通過觀察與討論,分析產生這些現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