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2022-04-11 16:40:37 字數 4183 閱讀 5259

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三維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可分為兩類。

理解力產生的條件,知道力的測量工具、單位、量性、力的圖示。

知道重力是由於物體受到地球的吸引而產生的。

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會用公式g=mg(g=9.8n/kg)計算重力。

知道用懸繩掛著的靜止物體、用水平支援物支援的靜止物體,對豎直懸繩的拉力或對水平支援物的壓力,大小等於物體受到的重力。

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質量分布均勻的物體重心的位置。

了解力的幾種基本相互作用,會對不同的力進行分類。

2、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自己動手,找不規則薄板的中心培養學生動手的能力。

通過「重心」的概念,讓學生知道等效替代是物理學研究的一種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課本內容的完成,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觀察,教育學生在日常生活當中多觀察、多分析,看問題不能片面。

【教學重點】

重點: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心的概念。

教學策略:實驗探索、觀察思考、實際演練加深對問題的理解。

【教學難點】

難點:重心概念的理解。g值因在地球的不同緯度而不同。

教學策略:通過講解、對問題的討論,引導學生解決問題。

【教學方法】

實驗、與啟發式講練相結合。

【教具準備】

彈簧秤、鉤碼、質量均勻的不規則薄板、細繩、木圓環、直角三角尺、重錘線

【課時安排】

1課時【教學過程】

一、 匯入新課

同學們都平時都習慣這樣說,我們班要數某某同學的力量最大,某某同學腳部的力量最強,一腳可以把足球開出

五、六十公尺。這種對力的說法符合物理角度對力的定義嗎?本節課我們將著手研究這個問題,並學習幾種簡單的力學問題。

二、新課教學

一.力和力的圖示

力的描述:力是物體與物體的作用。(即力產生的條件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發生作用)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或是物體發生形變。

⑶力的測量工具:測力計(彈簧秤)

⑷力的單位:牛頓、千克力

⑸力的量性:向量,遵循向量運算法則

⑹力的圖示:按一定比例作出的帶箭頭的線段,線段的長短表示力的大小,箭頭的方向表示力的作用方向,箭頭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點。

二、重力

提問:重力是怎樣產生的?

學生在預習後回答:地球上的一切物體都要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人跳起來總會落在地上,扔出去的東西總要落回地面。

提問:有的同學說物體的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到底是不是呢?

學生猜疑:有的說是,有的說不是。

教師釋疑:嚴格地說,重力並不是地球的吸引力,而是吸引力的一部分,以後才會學到這些知識,現在知道就行了。所以說重力是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而不能說地球的吸引力就是物體的重力。

由於兩者相差很小,通常可以用重力代替吸引力。

概念:由於地球對物體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就是重量。

乙個物體受到10n的重力,可以說這個物體的重量是10n。

提問:重物受到的重力的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各是誰?

學生:施力物體是地球,受力物體是重物。

強調:地球上的任何物體在任何狀態下都受到重力的作用。因此,在今後的受力分析中重力肯定有。

在月球上,物體也會由於月球的吸引而受到相應的重力,到其他星球表面也一樣。

產生條件:是由於地球的吸引。

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提問: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彈簧秤來測量,為什麼?

學生:物體靜止時對彈簧秤的拉力大小等於其重力。

實驗:手提彈簧稱及其下掛的鉤碼,測出鉤碼的重力;在豎直方向上用不同的方式運動,觀察彈簧稱示數及其變化。

(引導學生根據實驗,並結合二力平衡知識得出結論)

重力的大小:

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彈簧秤測出。

在靜止的情況下,物體對豎直懸繩的拉力或對水平支援物的壓力,在數值上等於物體重力的大小。

動手實驗:用彈簧秤測量乙個鉤碼、兩個鉤碼、三個鉤碼的重力的大小,觀察計算重力g與鉤碼的質量m的關係。

學生馬上得到:g與m成正比。

重力大小與物體質量關係: g=mg(g=9.8n/kg)

強調:g值在地球的不同位置取值不同,一般情況下忽略這個差異,可認為g值是恆定的。

實驗:從靜止釋放的小石塊總是豎直下落,重錘線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

歸納:從靜止釋放的小石塊總是豎直下落,分析重錘線下重物的受力情況,可知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

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

強調:豎直向下不能說成垂直向下,豎直向下指的是與水平地面相垂直,不能籠統指垂直方向。

● 鞏固訓練

①物體靜止在水平桌面上,物體對水平桌面的壓力(b d)

a、就是物體的重力

b、大小等於物體的重力

c、這壓力是由於地球的吸引產生的

d、這壓力是豎直向下的

②物體靜止在斜面上,物體所受重力的方向如圖所示,這樣表示對嗎?(請學生分析)

重心概念

物體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從效果上看,可以認為物體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於一點,或各部分重力的等效作用點,或各部分所受到的重力的合力的作用點,叫物體的重心。

通俗點講,重心就是重力的作用點。把物體的全部質量集中到一點將不影響研究結果,這就是物理學的一種等效替代的思想。

與重心位置有關的因素:

①與物體的形狀有關;

②與物體的質量分布有關。

質量分布均勻的物體的重心,跟物體的形狀有關。

質量分布均勻的有規則形狀的物體,其重心在此幾何中心上。

同學們在初中知識的基礎上,找出這些質量分布均勻的物體的重心(投影分析)

質量分布均勻的形狀不規則的薄板形物體的重心可用二次懸掛法或尋找支點法找到。

學生動手找自己的不規則薄板的中心,並且說出其原理。

教師演示:木圓環,不規則形狀薄木板的重心。(參照課本中p5的實驗)

驗證:用懸掛法確定重心之後,在板上固定一條細線,讓其穿過重心c點,再在其重心c處拴上細繩提拉,驗證薄板可以水平平衡。也可以重心c為支點,讓薄板水平平衡。

演示講解:不倒翁的製作就是改變橢圓空腔的重心,增強對重心概念的印象。

演示:將一段均勻的直鐵絲,做成直角、四邊形、圓形等不同的形狀,用懸掛法尋找其重心的位置。

歸納:物體的重心可在物體之上,也可在物體之外。

物體的穩定程度與重心的高低及支承面的大小等有關。

簡單介紹一下不倒翁的原理,讓學生有一種印象,為以後學習平衡的種類奠定基礎。

鞏固練習:用卡車運輸一些有的輕、有的重物體,將這些物體怎樣堆放到卡車上較為合理。

(盡量將重的物體放在車的底部,整體的重心較低,行駛較安全)

三、四種相互作用力(自學)

問題:自然界中存在著哪幾種相互作用,其區別是什麼?

1、 萬有引力相互作用

存在於一切物體之間,相互作用強度隨距離增大而減小。

2、 電磁相互作用

存在於電荷之間和磁體之間,他們的本質是相同的

3、 強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

作用範圍小,但弱相互作用的強度只有強相互作用的10-12

四、小結

本節課在初中知識的基礎上學習了重力的概念、產生的條件以及重力與引力的區別。

知道了重力大小的測量和用g=mg來確定,知道了重力的方向;學習了重心的概念,知道了與重心有關的因素及重心的確定方法。

五、作業

完成課後問答,並通過編制的習題鞏固新課的內容。

【板書設計】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1、重力

(1)概念:由於地球對物體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就是重量。

(2)產生條件:是由於地球的吸引。

2、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1)重力的大小:

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彈簧秤測出

在靜止的情況下,物體對豎直懸繩的拉力或對水平支援物的壓力,在數值上等於物體重力的大小。

重力大小與物體質量關係: g=mg(g=9.8n/kg)

(2)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

3、重心

(1)概念:物體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點,或各部分重力的等效作用點,或各部分受到的重力的合力的作用點,叫物體的重心。

(2)與重心位置有關的因素:

①與物體的形狀有關;

②與物體的質量分布有關。

質量分布均勻的物體的重心,跟物體的形狀有關。

質量分布均勻的有規則形狀的物體,其重心在此幾何中心上。

質量分布均勻的形狀不規則的薄板形物體的重心可用二次懸掛法或尋找支點找到。

重心可在物體之上,也可在物體之外。

3 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學案

3.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學習目標細解考綱 1.知道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能分析出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2.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區分力的圖示與力的示意圖。3.知道重力產生的原因 大小和方向。4.掌握測量重力的方法,知道重心的概念和均勻物體重心的位置。5.了解自然界中的四種基本作用。知識梳理雙基再現...

3 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

2009 2010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一物理教研組主體教案 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 設計人李林強任課教師 負責人張留全使用時間 科目物理課題 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課型 新授課教材重點力 重力 重心的概念。力的圖示和力的作用效果 分析難點 力 重心概念的深入理解 了解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3.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基礎知識梳理 一 力1.定義 力是物體與物體的作用。即力產生的條件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發生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 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或使物體發生形變。3.力的測量工具 測力計 彈簧秤 4.力的單位 牛頓 5.力的失量性 向量,遵循向量運算法則 6.力的描述 1 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