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操作活動的有效性思考

2022-09-19 12:54:06 字數 973 閱讀 7419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動手操作成了數學課堂上常見的學習方式。作為一種形象、直觀和生動的學習方式,動手操作深得學生和教師的喜愛,教學中如果應用得當,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激起學生的數學思考,有利於數學問題的解決。當前,很多教師已認識到操作的重要性,課堂中也進行了一系列操作活動,但筆者發現許多操作流於熱鬧的形式,教師關注的僅僅是學習方式的外顯,忽視操作活動對學生學習的內在影響,學生常常沒有進行深刻的體驗和深入的思考,試想這樣的操作有何價值?

那麼,在教學中怎樣使操作活動更為有效呢?

一、引發衝突,讓操作成為需求

學生動手操作的真正動因不是教師的強加,而是源於學生自身成功解決問題的需要。因此,只有在學生有心理需求時,進行的操作才能有價值,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發衝突,讓學生想操作。

如在教學《平移和旋轉》時,直接出示平移房子的方格圖,讓學生觀察,猜想小房子向右平移了幾格,學生出現了各種猜想,錯誤的、正確的都有。這時候,學生急於想知道誰對誰錯,急於驗證自己的猜想,此時教師提出:「怎樣才能知道究竟移動了幾個格仔呢?

」有的學生說如果能移一移就好了。這時教師讓學生在材料袋中取出方格紙和小房子的**,學生動手操作驗證結論。

顯然,操作順應了學生的心理需求,這樣的操作為學生積累了移動的直觀經驗,必將為下一步脫離運算元格仔、怎樣數才能數得對和數得準等學習活動做好了鋪墊和準備,更重要的是,操作是在學生懷疑自己猜想是否正確時而進行的實踐驗證,在學生迫切想知道答案但又存在客觀困難之時安排的操作尊重了學生的心理需求,是對學生「善解人意」的關懷和幫助。學生思維指向集中,體驗真實深刻,因此較好地發揮了操作應有的作用。

二、語言內化,讓表達成為紐帶

動手操作是在多種感官協同下進行的,以內部語言的形式悄悄展開著的思維,此時,外在的語言表達會促進內隱的思維活動的條理化、清晰化和抽象化。因此在指導學生動手操作時,要注意多讓學生用數學語言有條理地表述操作過程,敘述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把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達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才能促進感知有效地轉化為內部的智力活動,達到深化理解知識的目的。

談小學數學操作有效性策略

作者 畢明濤 成才之路 2012年第02期 數學課程標準 指出,動手實踐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組織學生在實踐操作中 發現規律,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從感性到理性,從實踐到認識。數學的學習方式不再是單一枯燥的,以被動聽講和練習為主的方式,而應是乙個充滿生命力 富有個性的過...

關於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思考

摘要 有效教學的 有效 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種先進教學理念指導下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使學生獲得具體的進步或發展。有效教學的 教學 是指教師引起 維持和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引發學生的學習意向 興趣。教師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教學在學生 想學 願學 樂學 的心理...

關於小學數學複習課教學有效性的思考

從透析教材 慎用情境 合理板書 精講多練這四個方面,闡述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複習課教學的有效性,在複習時進行再創造,以達到複習課的最終目的。複習課是一種必不可少的課型,它承載著 回顧與整理,溝通與發展 的獨特功能,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處於承前啟後的重要一環。但複習課又是一直困擾教師的課型,很多教師都覺得複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