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管理理論研究》考試範圍

2022-09-11 02:21:02 字數 4921 閱讀 5042

(考試題型:辨析、簡答、論述)

1、聯絡實際闡述科學管理所給予的啟示。

答:(1)深刻理解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意義,自覺把提高勞動生產率作為管理中心。企業生產成本的降低,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是經濟管理的中心任務和根本目的。

當前我國企業管理的實際情況,特別是國有企業,生產成本高,勞動效率低,仍然是我國企業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企業的基本制度和管理方法、管理機制都還遠遠沒有健全完善,因而績效管理成為我國熱門管理學科是有道理的。

(2)管理的實質在於勞資雙方的密切合作。我國企業性質日益多元化,勞資矛盾有所激化,特別是外資企業司、私營企業勞資矛盾更加突出,核心問題是如何科學處理勞資之間的利益問題和感情問題。

(3)正確認識技術與管理的關係,在重視技術的同時也要重視管理。技術和管理是相輔相成的關係,要求企業在引進技術的同時也要注意引進管理。在管理界有三分靠技術,七分靠管理之說,企業家已經成為最稀缺的資源。

2、簡述公平理論的主要內容?

答;「公平理論」是建立在報酬比較基礎上的一種理論,該理論認為,乙個人的工作動機不僅受到自己的獲得和付出的絕對額的影響,而且受到獲得與付出的相對比較的影響,人們不僅關心個人的努力所獲得的絕對報酬額,而且關心同別人比較報酬的相對報酬量,其反映了「每乙個人都應公平地得到報酬」的原則,側重研究工資報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其對人們積極性的影響。如何在報酬的獎勵方面客觀、合理地處理公平問題,是管理者的重要任務。

3、乙個內聚力強的團體具有什麼特徵?

答:內聚力強的團體有三個特徵:(1)團體成員降意見溝通快,資訊交流較為頻繁,相互了解較為深刻,民主氣氛好,關係和諧;(2)團體成員有較強的歸屬感,心向團體,願意參加團體組織的各項活動,無論是工作、生產還是其他活動的出席率都高;(3)團體成員願意更多地承擔團體工作的責任,關心團體,維護團體的利益和榮譽。

4、簡述決策的前提和準則。

答:決策的前提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1)價值的前提:

是決策者的價值觀、倫理道德心理因素的體現。①組織的目的:組織目的是一切管理決策的前提,任何乙個組織都應首先確定明確的目標及達到目標的手段和途徑,給個人和組織決策提供基本的決策前提;②效率準則:

在所用資源一定的情況下,選擇能產生最大效率的備選方案,效率準則不是決策的唯一經濟前提;③個人對組織的認同(忠誠心):個人對組織的認同度愈高,對組織的忠誠程度愈強,對組織的依附性愈大,愈是把個人的目標融化在組織的目標中,組織決策的成功率就愈高;④個人價值:符合單純個人價值或組織價值決策都會失敗,必須找到個人價值和組織價值的最佳平衡點,即兩者之間「滿意的平衡」,決策才是最佳的選擇。

(2)事實前提:能夠觀察到的事物及其運動方式的陳述,價值前提是主觀的前提,事實前提的「正確」意味著客觀的經驗真理,事實前提也是價值前提的基礎。(3)環境和條件前提:

決策物件事實因素和決策者的價值因素以外的各種因素,如自然條件、資源條件、社會制度條件等,其制約著決策目標、決策方案、決策方法的選擇制定,在決策過程中,要對環境條件作出科學的分析和評價。

決策的準則:西方經濟學的準則是經濟人的準則,經濟人理論從「完全理性」的觀點出發,堅持決策的「最大化」、「最優化」準則,要做到最大化、最優化必須具備三個前提:一是決策者要對可供選擇的方案及未來的後果要無所不知;二是決策者要有無限的估算能力;三是決策者對於各種可能的後果要能排出乙個完全而一貫的有限順序。

從某種意義上講,一切決策都是某種折衷。最終選擇的目標,也不可能盡善盡美地實現目標,只能是在當時的條件下可以利用的最好方案,決策的準則只能是「令人滿意」的準則。事實證明,建立在有限理性基礎上的「令人滿意」準則,在理論上是符合實際的。

5、系統的含義和特徵是什麼?

答:(1)一般系統理論認為,所謂系統,是處於一定的關係中的與環境發生關係的各組織部分的總體。系統中的各個區域性雖然是獨立存在的,但是各個區域性是相互關聯和相互依存的,不是可以分離的部分的簡單堆積,而是按一定的規律和方式組織成的整體。

系統又形成等級,即每個系統以外存在著更大的系統,每個系統內部又存在著組成這一系統的分系統。

(2)一般系統理論具有六個方面的特徵:①集合性:系統要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可以相互區別的要素或部分組成;②相關性:

系統各要素之間存在因果關係,而不是互無關聯的累積和疊加關係;③目的性:凡是人造系統都具有目的性,社會系統屬於人造系統;④層次性:大系統中有小系統,大系統和小系統之間構成系統的層次性;⑤整體性:

具有獨立功能的分系統和要素之間,必須邏輯地統一和協調於系統的整體之中;⑥環境適應性:任何乙個系統都要受到系統外界的制約,因此,必須使系統適應外界的環境能力。

6、管理的性質和內容是什麼?

答:(1)管理是一門專門的技術和技巧,具體解釋有管理的寬派和窄派兩種不同認識。寬派的管理認為,管理是乙個特定的人群團體用以確定、闡明和實現其目的和目標的技能,有人群活動、有目標、有技能就有管理,各類人群團體的活動方式雖然有所不同,但管理的基本原理不會有大的變化;窄派的管理認為,管理隻同生產商品和提供經濟服務的工商業有關,管理學由乙個工商企業的理論和實際的各種原則組成,管理的技巧、能力、經驗不能移植並應用到其他機構中去,管理只是側重於管理實際的運用,而不是純粹的管理理論的研究。

(2)管理的內容有三項:①取得經濟效果。尋利是企業的天職,尋利不僅是為了企業,而且也是為了社會,只有企業能取得經濟效果,社會才能取得進步和發展,企業管理人員在進行決策或在日常管理中,必須將「獲取利潤放在首位」。

②使工作具有生產性,並使工作人員有成就感。人力資源是企業中真正的資源,企業要發展壯大,必須重視和發揮人的作用,要運用各種方法從不同角度滿足職工對責任、參與、激勵、報酬、領導、地位和職能等方面的要求,使職工有一種成就感。③妥善處理企業對社會的影響和承擔企業對社會的責任。

企業要對社會產生積極影響,為社會的顧客提供商品和勞務等服務。企業的好壞不能由企業本身決定,而應該由它對社會的功用來平定。

7、管理者應具有哪些技能?

答:管理是一項特殊的工作,需要特殊的技能處理管理中的問題,當代管理者和領導者培訓的重點就是技能培訓。管理者的基本技能主要有四點:

(1)作出有效的決策。管理者就是整體績效和成果的決策者,管理者稱職的標誌就是作出有效的決策。有效決策也是管理者和其他人相區別的乙個重要標誌,有三條原則:

①確定問題的性質;②對問題有自己的見解、思路和看法;③選擇合適的方案。

(2)在組織內部和組織外部進行資訊交流。管理權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話語權,管理者和領導者就是資訊的發布者和解釋者,在組織的內、外部進行資訊交流是管理人員重要的技能之一。①在資訊接受者知覺的範圍內有效溝通;②把對資訊的交流變成一種期待;③對資訊的接受者提出要求;④資訊交流必須堅持人與人之間的溝通。

(3)正確運用核查、控制與衡量的方法。核查、控制和衡量是管理者管理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核查時應做到以下三點:①核查的目的、意圖要明確;②核查必須把重點放在結果上;③對所衡量的事件和不可衡量的事件都需要核查。

(4)在核查時要學會正確運用管理科學的理論和方法。

8、簡述權變理論的思想結構。

答:(1)權變管理的基本思想是:管理的方式和技術要隨企業的內外部環境的改變而改變。

而在管理和環境之間存在一種函式關係,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技術是因變數,環境則市自變數,二者存在的函式關係是權變管理的核心。(2)管理變數全部屬於因變數,是權變管理的重要因素。管理變數的主要內容有:

①管理程式變數;②計量變數;③行為變數;④系統變數。(3)隨著企業環境變數的變化,管理的變化就會發生,「如果—就要」的函式關係就構建完畢。企業不能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或採用了不適當的變化措施,企業就可能走向衰敗。

9、如何理解企業再造的含義。

答:所謂「企業再造」是指「根本重新考慮,徹底翻新作業流程,以便在先進衡量表現的關鍵上,如成本、品質、服務和速度等獲得戲劇性的改善。「根本」、「徹底」、「戲劇性」和「流程」是企業再造的四個關鍵詞。

企業再早的設想是:面對市場,在資訊科技的幫助下,將分割過細的工作按業務流程的內在規律,並在良好的企業文化基礎上重新整合起來,通過合併工作、簡化流程、組織扁平化等建立起靈敏迅速的資訊傳遞機制,以滿足顧客需求為中心,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增強企業競爭力。其核心是適應時常環境的需要,將企業由大規模生產轉變到大規模定製的經營模式。

10、簡述彼得·聖吉的「五項修煉」內容。

答:彼得·聖吉提出,最成功的企業將會是「學習型」企業,因為未來唯一持久的優勢,是有能力比你的對手學習得更快,未來的企業不能停留在「精英領袖」層面上,「未來真正出色的企業,將是能夠設法使各階層人員全心投入,並有能力不斷學習的組織」。 彼得·聖吉認為,在學習型組織中,有五項技能正在逐步匯聚並形成一種創新能力,五項修煉的核心就是學習的技能。

(1)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的修煉是在學習中不斷理清並加深個人真正願望,集中精力培養耐心,並客觀地觀察事實。自我超越是建立在個人基礎上的嚮往的能力,是個人不斷的學習追求為起點,要「精熟」和「擴大」自己的超越能力,在修煉時必須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①建立個人願景;②保持創造性張力;③看清結構性衝突;④誠實地面對真相;⑤運用潛意識。

(2)改善心智模式。改善心智模式,就是將心智模式開啟,重新設計和找到理想的心智模式。學習如何開啟心智模式,並加以檢視和改善,對於建立學習型組織而言,改善心智模式是一項重大突破。

不同的心智模式對事物會有不同的描述,也會產生不同的管理方式和管理重點。

(3)建立共同願景。指乙個組織所形成的共有目標、共同價值觀和使命感,是人們心中一股令人深受感召的力量。只有當個人願景被真誠分享時,共同願景才得以形成,這個共同願景會緊緊將他們結合起來。

個人願景的力量源於個人對願景的關切,共同願景的力量源於共同的關切。為了建立共同願景,應該做到以下幾點:①鼓勵個人願景;②塑造整體形象;③絕非官方說法;④不是單一問題的回答。

(4)團體學習。團體的集體智慧型高於個人智慧型,團體擁有整體搭配的行動能力,當團體真正學習的時候,不僅團體整體會產生出色的成果,個別成員成長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學習方式為快。團體學習涉及到個人的學習能力,但基本上是一項集體集體的修煉。

團體學習的基本方法必須精於運用「深度會談」和「討論」兩種團體學習方式。

(5)系統思考。系統思考是「看見整體」的一項修煉,能讓我們看見相互關聯而非單一的事件,看見漸漸變化的形態而非瞬間即逝的一幕,可以使我們敏銳感知屬於整體的微妙「搭配」,就是因為各種搭配不同,使許多生命系統呈現他們自己特有的風貌。系統思考幫助我們看清複雜狀況背後的結構及分辨各種差異所在,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語言,重新構築我們的思考方式。

系統思考是五項修煉的基石,貫穿於五項修煉之中。

西方管理理論研究複習題答案

8 簡述團體規範的含義及其功能。答 團體規範是一切實際影響個人態度與行為的某一團體中人們共同參考的原則的總和。功能 樹立評價標準的功能 維持和鞏固團體的功能 團體 的功能 行為導向的功能。9 巴納德提出,組織需採取什麼措施獲得組織成員的協作意願,保證實現組織目標?答 為了獲得組織成員的協作意願,保證...

西方就業理論研究綜述

作者 李莉 現代商貿工業 2008年第06期 摘要 失業,已成為困擾全球最大的政治和經濟問題,我國正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回顧並梳理了西方的就業理論及其政策,以期給我國的失業問題帶來一定的參考。關鍵詞 失業 就業 理論 中圖分類號 g5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2 3198 2008 06 0...

西方管理理論研究安徽省委黨校2019級第2學期

西方管理理論研究 安徽省委黨校2013級研究生經濟管理專業第2學期作業 第一講西方管理理論產生與發展概況 一 西方管理理論的在發展階段中發生了那三次重大變革,標誌是什麼?西方管理理論在發展的四個階段中,也發生了三次重大的理論變革 1 西方管理理論的第一次重大變革 也即第一次管理革命,就是泰羅科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