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管理理論研究複習題答案

2021-03-04 05:34:14 字數 4979 閱讀 8784

8、簡述團體規範的含義及其功能。

答:團體規範是一切實際影響個人態度與行為的某一團體中人們共同參考的原則的總和。功能①樹立評價標準的功能;②維持和鞏固團體的功能;③團體**的功能;④行為導向的功能。

9、巴納德提出,組織需採取什麼措施獲得組織成員的協作意願,保證實現組織目標?

答:為了獲得組織成員的協作意願,保證實現組織目標,組織必須採取兩個方面的措施:一方面為組織成員提供充分的誘因,如金錢、威望、權力等,滿足組織成員的需要;另一方面通過說服教育來改變組織成員的主觀態度,如培養組織成員的協作精神,號召他們忠誠、發揚團結精神、相信組織的目標等,以保證組織的存續和發展。

10.簡述彼得·德魯克的領導者品質觀點

答:他認為領導者的品質是一種務實的綜合,指出乙個有效的管理者應具有以下共同點:①善於處理和利用自己的時間;②注重貢獻,確定自己的努力方向;③善於發現人才並能用人之長,包括自己的長處、上級的長處和下級的長處;④能分清工作的主次,集中精力於少數主要的領域,在少數的主要領域中如果有卓越的績效,就可以產生較大的成果;⑤能作有效的決策。

11、權變理論的基本含義是什麼。

答:權變理論是指以系統觀點為依據,研究乙個組織(企業)如何根據所處的內外部環境可變因素的性質,在變化的條件下和特殊的情境中,採用適用的管理觀念和技術,提出最適合於具體情境的組織設計和管理活動的一種管理理論。

12、管理科學學派對管理的看法是什麼?

答:他們認為:管理就是制定和運用數學模型與程式的系統,就是用數學符號和公式來表示計畫、組織、控制、決策等合乎邏輯的程式,求出最優解答,以達到企業的目標。

13. 被譽為20世紀80年代美國管理新潮流的四大暢銷書是哪些?

答:《日本的管理藝術》、《z理論---美國企業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戰》、《尋求優勢》、《企業文化》。

14、簡要闡述swot的內含。

答:swot模型主張根據內外部條件制定相適應的決策。s是指企業的優勢(strength)、w是指企業的劣勢(weakness)、o是指環境對企業提供的機遇(opportunity)、t是指環境對企業造成的威脅(threats)。

15、彼得聖吉提出學習型組織應具有哪些特徵?

答:第一,組織成員擁有乙個共同的願景。第二,組織由多個創造性個體組成。

第三,善於不斷學習。第四,「地方為主」的扁平式結構 。第五,自主管理。

第六,組織的邊界將被重新界定。第七,員工家庭與事業的平衡。第八,領導者的新角色。

16.簡述y理論指導下的管理模式。

答:①分權與授權,如實行目標管理;②擴大工作範圍,鼓勵處於組織基層的人承擔責任,並為滿足職工的社會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提供機會。

17.簡述管理方格理論關於不同領導方式的典型型別及其對人和生產的關心度區別。

答:①貧乏型管理(1,1)在關心職工和關心生產兩者均達最低水平時出現。領導者付出最小的努力完成工作。

②鄉村俱樂部式管理(1,9)領導者只注重關心下屬而不關心生產效率。③任務型管理(服從與權威的管理)(9,1)領導者者只注重生產效率而不關心下屬。④折中型管理(組織人的管理)(5,5)保持對生產和員工中等程度的關心,維持一定的生產率和員工士氣。

18.西蒙提出的決策的過程是什麼?

答:確認問題;提出多種可供選擇的方案;蒐集資訊;選擇解決問題的最佳替代方案;擬定實施計畫;評估和審查。

19.系統分析應遵循什麼原則?

答:①在對各種備擇方案進行分析和選擇時,必須緊密圍繞建立系統的目的;②區域性利益與整體利益相結合;③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相結合;④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⑤抓關鍵、抓重點。

20.簡述企業再造流程的過程。

答:①診斷原有的流程;②選擇需要再造的流程;③了解準備再造的流程;④重新設計企業流程。

21.說明五項修煉的內容。

答:①自我超越;②改善心智模式;③建立共同願景;④團體學習;⑤系統思考。

二、辨析題

1.從開放到封閉的演變,是西方管理理論的乙個重要演變方向。

答:錯 。 西方管理理論是從把管理組織看做是封閉系統到把他們看作是開放系統的演變過程。

2.泰羅認為在管理中實行例外原則,就是要隨時應對突發事件。

答:錯 。例外原則是指企業的高階管理人員把一般的日常事務授權給下級管理人員去處理,而自己只保留對例外事項、重要事項的決策權和監督權,以便使得有時間考慮大政方針並研究手下的性格和適合性。

3.科學管理理論強調用科學的方法,特別是定量分析的方法來解決管理問題。

答:錯。 管理科學理論產生以前的一些管理理論,都偏重於對管理原理、原則、方法的定性分析,即使進行定量分析,也只是運用一些簡單的數學方法。

管理科學理論把一系列的定量分析方法和手段系統化、科學化、現代化,是對傳統管理理論的乙個重要突破和發展。

4.管理科學理論認為,管理的中心問題是提高勞動生產率。

答:錯。 科學理論指出管理的中心問題是提高勞動生產率。提倡以高工資和低勞動成本作為最良好的管理制度的基礎,實現高工資和低勞動成本唯一途徑就是提高勞動生產率。

5.法約爾對管理職能和管理原則的研究和論述,為管理理論的發展奠定了兩塊堅實的基石。

答:對。 法約爾最早系統提出了管理職能和管理原則的觀點,而且這些觀點一直為以後的管理理論所借鑑。

在法約爾之後,資本主義國家的許多管理著作,特別是後期形成的管理過程學派,都受到了法約爾的很大影響。

6、梅奧在福利試驗中否定了增加福利措施能提高生產效率的假設。

答:對。 研究人員設想,增加福利可能會增加產量。結果產量確實增加了,但突然取消這些福利措施,產量還是持續上公升,可見增加福利措施對生產效率並無直接影響。

7、x理論主張的是「胡蘿蔔加大棒」式的管理方式。

答:對。 x理論主張對於員工的管理,必須採取軟硬兼施的辦法,推行嚴格而合理的管理,即所謂的「胡蘿蔔加大棒」。

8、在管理中,「封官許願」有一定合理性。

答:對。 這個論斷符合管理學的行為科學理論的激勵理論中,由美國科學家維克托.

弗魯姆提出的期望理論。它試圖從個人對組織所提供的誘因或價值判斷以及對取得該報酬的可能性來解釋人的行為。人們有需要,又有達到目標的可能時,其積極性才會高。

封官許願就是給予被激勵人主觀上估計達到目標和得到獎酬的可能性。

9.梅奧在霍桑實驗中福利試驗,目的是驗證「加強與工人的交流與改變強制監管方式可提高勞動效率」的假設。

答:錯。 福利試驗的目的是驗證增加福利措施對生產效率並無直接影響,「加強與工人的交流與改變強制監管方式可提高勞動效率的假設」是訪談試驗的內容。

10.人際關係理論認為企業職工是「複雜人」。

答:錯。 人際關係理論認為企業職工是「社會人」。

人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屬於某一工作集體並受這個集體的影響,他們不是單純追求物質和金錢,他們還追求人與人之間的友情、安全感、歸屬感等方面的社會的和心理的慾望。

11、「歸根到底,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於『知』而在於『行』。其驗證不在於邏輯,而在於成果。其惟一的權威就是成就。」表達了經驗主義學派的基本觀點。

答:對。 這段話是經驗主義學派主要代表人物德魯克著作中寫的,經驗主義學派主張通過分析經驗,即「行」來研究管理問題。

經驗主義理論即以管理實踐為主要研究物件,在管理成敗的各種例項中概括出理論性的原理與方法,運用的是以案例分析法為主的研究方法。

12、社會系統理論認為,正式組織的產生和存續必須具備協作的意願、共同目標、合理組織結構等三個基本要素

答:錯。 社會系統理論認為,作為協作系統的正式組織,不論其級別高低,規模大小,其產生和存續都必須具備協作的意願、共同的目標和資訊聯絡這三個基本要素。

13.權變理論認為,管理的方式和技術要隨企業的內外環境變化而改變,管理的方式和技術是自變數,環境是因變數。

答:錯。 管理的方式和技術要隨企業的內外環境變化而改變,管理的方式和技術是因變數,環境是自變數。

管理者要根據所處的內外部環境條件,採用與之相應的計畫、組織結構和領導方式做到隨機應變。

14.權變理論的理論基礎是y理論。

答:錯。 權變理論的基礎是超y理論。超y理論以「複雜人」假設為依據。

15、西蒙等人從「決策人」和「有限理性」的觀點出發,提出「令人滿意」的決策準則。

答:對。西蒙認為傳統觀點從「經濟人」和「完全理性」的觀點出發,提出「最大化」、「最優化」的決策準則不現實,因為人不可能做到完全理性或絕對理性。

所以,人只能是有限理性的,也就只能以「令人滿意」為決策準則。

16、西蒙認為,在決策過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資訊聯絡。

答:對。 西蒙認為決策的各個階段均是由資訊來聯絡的;資訊是合理決策的生命線,沒有資訊聯絡,就不可能做出決策。

17.企業文化的核心是企業中的人。

答:錯。 企業文化的核心是共同價值觀。企業文化是指企業在經營管理中,根據企業的任務、性質和所處環境所提出的一系列的以共同價值觀為核心的觀念和信條。

18.企業再造理論是對亞當·斯密勞動分工理論的繼承和發展。

答:錯。 企業再造理論要求徹底拋棄亞當.

斯密的勞動分工理論。面對市場,在資訊科技的幫助下,將分割過細的工作按業務流程的內在規律,並在良好的企業文化基礎上重新整合起來,通過合併工作、簡化流程、組織扁平化等建立起靈敏迅速的資訊傳遞機制,以滿足顧客需求為中心,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

19.波特認為企業戰略管理的關鍵是確立符合企業特點的企業文化。

答:錯。 波特提出競爭戰略觀點,他認為企業戰略管理的關鍵是如何確立企業的競爭優勢。

20.巴納德把組織實現目標的能力稱作組織的「效率」。

答:錯。 巴納德把組織實現目標的能力稱作組織的「效力」。

乙個正式組織是乙個協作系統,它要有乙個目標或目的,如果協作是成功的,達到了目標,這個系統就是有「效力」的,組織的效力是組織存在的必要條件。而組織的「效率」是指組織中成員個人目標的實現程度。

21、彼得聖吉認為,系統思考是五項修煉的基石。

答:對。 在彼得.

聖吉看來,系統思考是「看見整體」的一項修煉,其他西項修煉都與系統思考相聯絡,通過系統思考以貫通五項修煉的關係:如果沒有系統思考,各項學習修煉到了實踐階段,就失去了整合的誘因與方法。

三、論述題

1.期望理論的基本思想是什麼?管理中應如何借鑑之?

答:期望理論是一種通過考查人們的努力行為與其所獲得的最終獎酬之間的因果關係,來說明激勵過程並選擇合適的行為,以達到最終的獎酬目標的理論。

這種理論認為,當人們有需要,又有達到目標的可能時,其積極性才會高,因此激勵力量取決於期望值和效價的乘積。

西方管理理論複習題

一 簡答題 簡述法約爾關於管理的定義。答 管理是由計畫 組織 指揮 協調及控制五要素組成的活動過程。p23 1 簡述企業文化的作用。答 企業文化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歸納為1.導向作用,2.凝聚作用,3.激勵作用,4.教育作用,5.宣傳作用。p284 2 簡述需求層次理論與雙因素理論的主要區別...

《西方管理理論研究》考試範圍

考試題型 辨析 簡答 論述 1 聯絡實際闡述科學管理所給予的啟示。答 1 深刻理解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意義,自覺把提高勞動生產率作為管理中心。企業生產成本的降低,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是經濟管理的中心任務和根本目的。當前我國企業管理的實際情況,特別是國有企業,生產成本高,勞動效率低,仍然是我國企業管理存在的主...

西方管理理論研究安徽省委黨校2019級第2學期

西方管理理論研究 安徽省委黨校2013級研究生經濟管理專業第2學期作業 第一講西方管理理論產生與發展概況 一 西方管理理論的在發展階段中發生了那三次重大變革,標誌是什麼?西方管理理論在發展的四個階段中,也發生了三次重大的理論變革 1 西方管理理論的第一次重大變革 也即第一次管理革命,就是泰羅科學管理...